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最新5篇

众鼎号分享 23272

众鼎号 分享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篇一

论文关键词:企业家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管理者社会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企业家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奈特[1](1921)指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彼德·德鲁克[2](1985)认为企业家是为获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他们是能开拓新市场、引导新需求、创造新顾客的人。熊彼特[3](1991)认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张维迎[4](1999)认为企业家就是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收入的人格代表。厉以宁[2](2000)认为:企业家是那种不仅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有新的观念和新的决策方法、有利益导向的经营思想,并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的人。根据以上学者对企业家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家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力、善于驾驭企业、能够使企业长期生存并能为此而承担风险的人。基于此,本文所界定的企业家不仅包括企业家,还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

改革开放30年,企业家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家最受尊敬的第一指标(何志毅,2008)。在洞察、开发和利用商业机会过程中,企业家最先能够感知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在采取竞争策略、创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能够将社会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较多关注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企业文化论文,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家,他们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起到什么作用?企业家应当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近十年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导向、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构建适合中国背景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概念模型、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内容比较零散,其中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余还有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

随着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学者们开始关注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田丰,2004;朱贵平,2005;黎友焕,2007;赵曙明,2009)。学者们认为企业家如果能够将社会责任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内容,黄泽民[5][6][7] (2004,2005)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由其社会角色、现代社会生产形式、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论文提纲怎么写。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他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部分:(1)直接社会责任,由企业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发生的责任,包括社会积累、保障就业、管理生产要素、产品创新等;(2)间接社会责任,与社会环境相关的责任,包括诚信、道德、可持续发展等。张铭业[8](2005)认为的企业家应有“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李洪彦[9](2006)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就是指作为特殊群体的一群社会个体所应承担的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义务。黎友焕[10](2007)认为企业家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起关键作用,企业家作为改革受益者理应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李君如[3](2007)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办好企业,多提供就业机会,多交税收,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贡献。

许多学者如陈孝兵(2008)、孙浩进(2008)等都认为有不少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含义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社会责任就是更多的捐款或赞助公益活动的行为,而忽略了产品、环境、员工等方面的责任。陈孝兵[11](2008)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新的“企业办社会”,也不能等同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捐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孙浩进[12](2008)分析了中国社会环境背景下企业家社会责任存在的危机及应对对策,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模糊,更多的时候采取了漠然或逃避的心态,使得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而政府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缺乏监督、指导和制约也是造成企业家社会责任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研究

个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理论上称为CSR导向(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CSRO)企业文化论文,即个体对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行为的态度导向。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国管理者的CSR导向(研究结论见表1),研究表明,企业CSR的履行程度,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CSRO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3](2007)通过对企业法人代表的调查,反映了现阶段企业家对CSR的认识与评价;晁罡等[14](200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领导者的法律、伦理、慈善3个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经济责任取向负向影响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杨帆等[15](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管理者个体的CSR导向具有经济责任和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陆雄文等[16](2009)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虽然目前受到资源限制,不少民营企业家都存在注重盈利的短期导向,但从长远看来,民营企业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会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重视并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表1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导向的研究

学者

研究目标

研究对象和样本数

主要研究结论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

企业家对CSR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法人代表,有效问卷4586份

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度认同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和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意义;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履行法律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欠缺现象较为突出;经营困难、素质不高、缺乏诚信环境、社会相关部门未很好履行职责是导致社会责任欠缺的主要原因。

晁罡等

(2008)

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

MBA和EMBA在职学员中的企业中高层领导者,有效问卷458份

法律、伦理、慈善3个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经济责任取向负向影响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CSR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三者关系中,企业社会表现起中介作用。

杨帆等

(2009)

中国管理者CSR导向

籍贯长三角洲地区,在上海浙江工作地MBA学员中的企业管理者,有效问卷118份

中国管理者个体的CSR导向具有经济责任和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

陆雄文等(2009)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企业公益责任社会责任机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只在于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现代社会经济学提出企业应承担其社会责任。按照利益相关人理论解释: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对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社会责任。Freeman(1984)将“利益相关人”定义为:“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个人或团体,或者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利益相关人具体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当地社区、环境、及整个社会关系等。

利益相关人理论虽然清楚的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原因(企业不是独立创造利润,而是依赖于利益相关人),但是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有必要分类认识。Carroll(1979)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活动,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创造财富,获得利润以获得市场生存;法律责任指企业必须遵守法律、制度的约束;伦理责任指企业在法律责任之外,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企业的期望;Carroll解释的公益责任是社会对企业“酌情而定的期望”,可以理解企业承担公益责任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自发行为。本文探讨的公益责任即是企业按照自身意愿,主动承担超出外部的要求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主要行为是以慈善捐助、设立基金、义务工作等方式从事有利于大众的公益事业。

比较公益责任同其它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存在显著的差异特征:

1.公益责任是企业的主动意愿。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时都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经济责任”本身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来自市场压力;“法律责任”的压力来自政府监管的强制力;“伦理责任”的压力来自社会舆论、消费者选择等方面。而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应属于一种主动意愿,来自外部的压力较小。

2.公益责任的内容不确定,具有差异性。公益事业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帮扶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福利,涉及教育、医疗、救灾、扶贫、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其它的企业社会责任相比,公益责任的内容同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的关联性不大。应该说任何一项公益事业都不可能由单一的企业完成,也不可能对应为哪个具体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众多公益事业中,企业一般是根据自身的价值观,选择投入一些自己比较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既使在同一项公益事业的投入中,企业选择的方式、投入的多少也是各自不同。因此,承担公益责任,一家企业可以选择为零,也可以是无穷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二、企业负担公益责任的逻辑性

由于公益责任是自愿性和差异性的,那么“要不要承担公益责任,承担多少公益责任”便成为企业伦理思考的问题。Friedman认为企业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这些成本又带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的损失,既违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降低整体经济效率。国内学者张维迎也认为“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下追求利润就是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如果要划分一个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边界,公益责任显然可以不在其列。增加企业成本,不能产出利润,企业为什么还要选择负担公益责任呢?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具有层次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将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主要是生存的物质需要,高层次的需求是社会关系、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从两个方面看,这个理论可以借鉴为企业行为的分析。第一,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人决策,如果企业家个人的需求层次符合马斯洛的理论,那么企业行为应该具有相似性。第二,如果企业行为被理解为群体共同决策的行为,可以认为企业的需求是内部个体需求意愿的累加,同样也可以认为需求层次理论对企业适用。

借用马斯洛的理论分析,企业在已经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后,其对单一经济利润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而对获得社会尊重,社会地位,赢得社会权力的需求会有所增加。戴维斯(1960)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同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可见,自愿负担公益责任,正是企业满足社会尊重、社会地位、社会权力等高层需要的基本途径。

另外,企业负担公益责任能够提高公众形象,对企业品牌具有潜在的价值。受儒家思想中:“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观点影响,社会价值观念中都认同强者承担更多责任的道理。一方面基本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普遍承担的,比如纳税、保护劳动者权益、诚信等。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发展程度不同,生存难易不同,在市场中所处的强弱地位也有差异,优秀企业自愿承担更多的公益责任更符合大众的道德伦理。优秀企业在资金、人力、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对公益活动也能发挥较好效率,不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还可以改善公共关系。“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就提出:“凡是有利公众的事,最终必将有利于企业和组织。”可见,投入公益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三、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批的优秀的企业,据《财富》杂志2008年的统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已经有26家(不含港台地区),而最新的中国500强企业的年营业都已达到70亿元以上。企业在经营上成功的同时承担公益责任的状况如何?

1.企业负担公益责任数量增加。根据2006年对企业作的抽样调查显示,83.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77.7%的受调查企业捐助了慈善事业,90%以上的企业在最近一年里不同程度参加了社会公益行动。这个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已经具有公益责任意识,并且已经有实际的行为。从内容上看,企业对承担公益责任内容的认同度不同,依次为“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救助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这说明企业认识公益责任也是由身边向社会逐渐渗透的。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在进行社会捐赠上也存在差异,大型企业、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盈利企业、处于成熟的企业捐赠相对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性质对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存在影响,而企业经营依然是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

2.企业公益事业提升空间很大。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广泛地开始承担公益责任,但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还很小。《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共有50家上榜企业和基金,共捐赠4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8000万。上榜企业平均将其年销售收入的0.15%用作了慈善事业,而根据胡润百富介绍,国外前十大企业将其年销售收入的0.5%捐献给公益事业。美国富裕阶层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提供慈善公益捐助达6700多亿美元,亦即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到了美国GDP的9%,而我国只占到0.1%。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传统,在5.12汶川地震后,一个月内民政部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超过了290亿元,一些企业的捐赠额甚至接近企业一年的利润。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公益事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企业对公益责任管理不成熟。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公益活动还属于临时性的,没有纳入计划性的管理,没有考虑到承担公益责任与公司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一些企业公益活动效率很低甚至适得其反。现代公益事业,已经成为一项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公众多方协作的系统性工作,企业必须学习掌握其中的运作方法。部分企业认为公益活动只要捐赠或赞助了财物就完成了,对于财物的去向、使用和管理情况并不了解。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只关注公益活动的新闻效应,甚至出现承诺之后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

四、完善机制,提升企业公益责任

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更多的支持社会公益,这既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现实需要。提升企业公益责任,不仅仅是企业或者企业家的意识提高的问题,而在于整个社会相应机制的完善,就此而言,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1.社会对企业公益责任的激励机制。公益责任基本的特点是出于自愿,没有人会喜欢“被迫的捐款”,对于公益责任不能以法律、行政、舆论的压力来要求,而应该以激励的方式来引导鼓励。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拉大,在社会公众中有些潜在的“仇富”心态,认为企业有钱就应该多捐款,否则就是为富不仁。一些舆论也迎合公众的心态,对企业负面的报道比较多,比如:“我国企业99%没有参加过慈善捐款”“社会捐款70%来自港台地区,国内捐款仅占15%”等。不论这些数据是否准确,但是这样的批评反而造成了企业以及企业家不敢露富,更加不愿从事公益活动,制约了企业承担公益责任。心理行为学上认为赞美比批评更能改变行为,企业从事公益是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美誉,只要强化激励,企业自然会做得更好。

企业公益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平衡。如果一个企业投入过多,必然会影响企业再生产,从而影响就业、税收和社会福利的增长。企业的公益责任不能是按照公益需要期望而增长的,必须保留企业自主决策的空间,社会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适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而不是鞭笞少数企业捐赠数量。

税收鼓励政策是提升公益责任的重要激励机制。在美国,税收制度就是公益事业的重要推手,一方面美国的税收制度极为完善,逃税几乎是不可能;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个人的公益投入都予以免税和抵税,这样大大加强了企业个人参与公益的意愿。

2.建立有效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完成公益事业根本上是社会的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具有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我们希望企业负担部分的公益责任。公益事业产生的效果如何,是企业选择公益责任的重要考虑,只有整个社会建立有效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企业的公益投入才能产生切实的成果。

在我国,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政府工作的延伸部分。从一定角度上看,这样做十分有效,可以借用到一些政府资源和行政手段,也有利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和其它组织参与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一些发达国家公益事业运作比较成熟,其机制值得我们借鉴。非营利组织是一些国家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其受大企业或者大企业家的资助,从事众多社会公益事业,扮演着捐助方同受助者之间的桥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公益事业中优势在于,它与企业捐赠方的委托关系使得其更加关心企业在捐赠时的要求,另一方面,其专业的定位使其在公益工作中的效率比企业和政府更高。要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需要建立相应的立法、监督等管理机制。

3.建立企业自身的公益管理机制。伴随公益责任的提升,企业自身对公益事业的管理机制也必须完善。从宏观上看,企业公益意识源自企业对自身使命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负担公益责任关系到企业的公共关系,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对此波特提出过企业战略慈善行为的观点,按照这个观点企业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选择慈善项目,对负担公益责任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长期计划性的安排。从微观上看,具体公益工作中要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需要建立起管理机制。现代公益事业管理已经日趋繁琐复杂,包括筛选项目、筹集资金、制定方案、追踪效果等等环节。企业要利用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还需要对开展公益活动时对传播的范围、媒介的选择、受众的特点等等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国明姚青:非盈利组织:有效促进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J].广西社会科学,2007,(6)

[2]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6,(2)

[3]刘文彬:基于效率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边界假说[J].科技对策与进步,2007,(11)

[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看社会责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7]Carroll,A.B.,Athree-dimensionalconceptualmodelof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79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篇三

1.1社会责任

1)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关注员工或劳动者的自我发展,提高福利;

2)为客户提供合格的产品或优质服务;

3)在为股东赚取利润的同时,节约利用资源,减少生态污染,追求可持续发展;

4)不仅要追求自身发展壮大,也要积极回报社会,多做公益事业。

1.2科技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指企业应用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开发新产品,或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加工、生产制造,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新服务的创新活动。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创造和应用,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研发成果的商品化。具体来说,企业科技创新首先是对企业产品的创新,包括对企业现有产品的改进或运用新技术研发全新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对产品的改进和创新为自身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然后是对企业生产工艺的创新,主要包括对企业原有生产工艺的改进,依托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

1.3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基本信念、管理体制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创新是指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创新为动力,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形成、发展和优化的过程。企业为了使自身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企业价值观,它制约和支配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规范着员工的行为,是整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能起到鼓舞、驱动、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的作用,使员工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现代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与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组织市场与整体效益最大化。

2社会责任、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企业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是实现社会责任的主要路径,文化创新是实现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在实现社会责任的目标中发挥协同作用。

2.1社会责任是企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最终目标

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企业既要承担对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责任,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社区、政府的责任。承担这些社会责任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还要遵守商业道德,注重生产安全,注意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维护外部消费者利益[]。因此,社会责任是企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最终目标。有了终极目标,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就有了明晰的方向,在创新设计时,就会从长远考虑企业未来的社会责任,把未来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化在企业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文化中,从而有利于企业创造出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新产品或新服务,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2.2科技创新是企业更好实现社会责任的主要路径

科技创新不但是对企业产品的创新,还包括对企业生产工艺的创新。通过研发全新产品或者采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量消耗等,达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目的。因此,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目标与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并不矛盾。有了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才能够在科技创新中考虑到其它关联方的利益,从而在产品设计、工艺选取中提前考虑未来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如果仅仅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口号,没有实际行动,就难以承担社会责任,最终也无法发展壮大。企业只有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为自身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不但为自己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还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3文化创新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企业文化涵盖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公司制度等都需要被员工接受并认同,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落地。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方面的责任,如果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其企业文化中就会渗入相应的意识和理念,从而在文化创新或科技创创新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通过生产新的科技产品或文化产品,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又使自身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3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协同效应分析

3.1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新的渗透提升作用

1)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

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企业在员工、客户、外部生态环境和社区等利益共同体面前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导向,那么企业就会在科技创新时考虑消费者、员工、生态环境、社区等方面的利益,这些利益共同体会给企业提供良性反应,最终促使企业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第一,科技创新是一种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风险性的理性实践活动,要求企业以客观规律为指导,结合企业现状进行技术革新,在社会责任导向下,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会更全面地考虑企业内外部利益共同体的诉求。一切技术创新都应体现社会责任,促使企业在完成科技创新目标时,更注重培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包容厚德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中;第二,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创新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创新外部效应的最大化,促使全体员工敢于开拓创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创新精神;第三,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全体员工集体奋斗的结晶,在社会责任导向下,企业家更注重消费者权益的把握,在思想创新和构思设计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更容易发挥全体员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总之,在整个科技创新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导向,企业更容易形成不断创新、造福大众的核心价值观。

2)注重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与企业规模、行业、技术类型等密切相关,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创新功能是否完善,社会责任能否体现,取决于创新系统结构能否与之协调。当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现有的企业制度不再满足科技创新要求时,企业只有通过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适应科技创新的变化。同时,也更有利于社会责任的实现。

3)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现社会责任,就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一方面,科技创新促使企业开发出能满足社会责任要求的新工艺,生产出符合社会责任理念的新产品或新服务,从而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及良好的声誉;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识首先来自于产品形象,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注社会责任,将技术与社会责任完美结合,既能满足人们对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3.2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导向作用

1)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创新

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科技创新的开展需要依靠诱导机制的推动作用。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文化创新能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全新的价值导向。一方面,体现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更符合普通大众的价值取向,更容易帮助企业形成凝聚力;另一方面,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创新所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但影响科研团队的价值观念,也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等。过去企业只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在社会责任目标导向下,企业创新团队逐渐放弃唯利是图的思想,重视科技创新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创新

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目标制定科学的企业制度,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既规范和约束企业的创新行为,激发企业创新团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又使员工形成一种强烈的企业认同感,自觉发挥主人翁精神,激发全体员工创造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基于社会责任的文化创新能够创造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创新团体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保障,并保护和鼓励创新失败者,使科技创新团队保持敢于尝试、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

3)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创新

更容易吸引优质创新资源。企业文化创新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导向,容易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完善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吸引优秀创新人才为企业创新服务,为企业创新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防止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4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协同策略

4.1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科技与文化创新整体流程

首先,将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产品创新结合起来。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无论是研发新产品还是采用新生产工艺都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调整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与方向,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生产新产品、改进新工艺体现出来;其次,将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文化创新结合起来。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完全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社会责任的完美体现;最后,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互融合中,要时刻以社会责任理念为指导,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方面践行社会责任理念,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4.2以社会责任理念为指导,加强科技与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开展科技与文化创新,首先应具备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具备先进文化理念的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创新中真正体现社会责任。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培养或引进创新人才。基于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为创新人才搭建发挥才能的舞台。

4.3用社会责任理念重塑企业制度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没有良好的制度,技术创新知识就得不到积累,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创新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责任目标导向下,企业需进行制度创新。第一,适时安排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制度,把社会责任理念体现在制度安排中,推动科技和文化创新进程。第二,进行具体管理制度创新。制定共同创新目标,设计制度让员工有意识地参与创新,如通过设计奖惩制度强化符合社会责任要求的企业价值观或态度。第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创新。在社会责任导向下,内部审计制度应以是否满足社会责任目标为判断标准,检查企业创新活动是否要求健康运行状态。

4.4以社会责任理念完善创新体制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篇四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企业需要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和方法,以适应欧美国家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培养企业社会责任营销力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当前,许多跨国公司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把承担社会责任当作引入企业的价值理念,更要作为一种的新型营销方法和手段,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解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管理标准体系,其以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为名,通过管理体系认证,把人权问题与贸易结合起来,最后达到保护主义的目的。

SA8000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现工作条件。SA8000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工、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9个要素。

除以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解外,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责任准则还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生产守则”、WTO中的“社会条款”、联合国的“全球协议计划”等。在最新的2007年度责任排名中,前50位的基本上都是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亚洲企业只有日本的松下、索尼、丰田、东芝和韩国SK电讯五家企业入围。我国企业需要关注世界范围的社会责任观念和做法,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实现国际化经营提供无缝链接。

二、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符合营销理论的发展方向和道德标准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简要可以归纳为六个阶段:一是生产观念;二是产品观念;三是推销观念;四是市场营销观念;五是客户观念;六是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目前市场营销领域发展很快,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如绿色营销、文化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整合营销等,但这些新的观点和理论都要求企业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站在自身角度上理解的社会利益。中国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关,如偷税漏税、破坏环境、信用缺失、拖欠工资、矿难频发、重大食(药)品安全事故等,正是从反面说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些企业也由此给消费者留下了难以消除的负面公众形象,也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营销和品牌形象。

古往今来,从西方到东方,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源远流长:古典时期,商人的社会和法律地位十分卑微,商人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中世纪时期,盈利性活动被视为违背宗教教义,明确商人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公共利益;重商主义时期,商人的盈利活动被得到尊重和鼓励,但仍要求商人对社区、慈善事业履行社会义务;工业化时期,商人和企业的理念理解为股东利益本位绝对化,但由于企业的活动对地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巨大,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初步形成;1960年至今,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更大的强化,企业的经营者需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失业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等问题,要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这就是现在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我国政府强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更是将科学发展观写进,也从一个高度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希望企业从纯粹盈利、追求规模发展到成为“企业公民”,企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相应的社会利益。

三、企业社会责任营销顺应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教授在德国声称,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市场,“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世界并行的5条巨龙。”并且指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资源紧缺和失利的环保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几个巨大挑战。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加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特别是纺织品贸易的谈判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问题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由于中方缺少统一而权威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因此在这一方面备受指责和刁难。双方很难在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成了影响谈判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欧美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推行,对一直以简陋工作环境,低廉劳动力成本、甚至以牺牲劳动者健康和安全基本条件为代价,以换取低价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在近几年中国企业所得到的国际订单中明确注明生产加工企业应符合社会责任标准,并应定期接受外方的“验厂”要求。

以国内运动鞋加工企业为例,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均有此项条款,并会不定期突然抽查,以验证合作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执行情况。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取消合作项目,致使许多企业因之而失去欧美的国际订单。即使是在外贸加工历史悠久,富有国际经验的广东、福建等省的许多企业也备受此标准的困扰。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要做的不是以“中国国情”等理由作为借口,而是更要从深层次上理解“人本主义”、“社会利益”这些社会责任,更好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营销理念,把企业关注社会利益的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落到实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缩小我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四、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我国企业与国际大企业社会责任营销方面的差距。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呼声的日益高涨,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营销管理的重大理论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国际大企业的潮流。一些先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不仅涉及环境报告,而且内容涵盖其他社会问题,逐步发展成为了“环境、工业安全与卫生报告”、“企业公民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如社会责任履行领先的英国石油公司已有15年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许多《财富》500强的企业也单独可持续发展报告。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制定了SA8000标准,作为全球第一个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并且在欧美国家广泛推行。当前,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国际化:联想于2007年底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表明要更加全面深入地履行对价值链伙伴、环境和社会的责任;阿里巴巴集团也交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形象等热点话题;国家电网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除此以外,伊利的公益奥运、大众(中国)的奥运公关活动也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这些中国企业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但其深层次的意义却远非如此。

2.尽快制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当前,世界500强中的大部分企业遵守的SA8000标准,这一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目前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强制推行。这类标准,不但规范了企业行为,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并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剂。另一方面,欧美等国家不断设置贸易壁垒,SA8000等社会责任认证正逐渐成为企业出口面临的新门槛。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需要尽快制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正如浙江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沈爱琴呼吁:“像打造ISO9000一样,打造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使中国企业真正负起责任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当然,在制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行业之间有差异,依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做到社会责任标准的本土化,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中国的法律法规及现实情况相结合。

3.要发挥政府部门的鼓励的指导作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政府应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与相关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的联系和合作,引导新闻媒介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围绕和谐社会的建立正在做一些创造性工作,例如江苏常州,已经制定了地方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始相应的评审工作,对于达标企业,地方政府给出企业3年内不仅可以在劳动、工商、安全生产等方面享受免检,在同等条件下还将优先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而且,还把企业贯彻执行常州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表现及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市级“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劳动关系诚信企业”、“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模范职工之家”等各类奖项的必备条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指导作用。2007年11月,国务院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也标志中国已经开始追随全球大潮,将环境保护置于与经济增长同样重要的地位。

4.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的内驱力。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鼓励,而且需要企业认识到作为“企业公民”的角色,认识到自身社会责任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但真正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让企业明白社会责任与企业营销关系,要让企业明白社会责任形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驱力所在。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人”的角色促使其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不等同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追求企业品牌的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使企业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同样证明,一个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无一不关注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由此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和满意。

参考文献:

[1]张惠忠: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7,9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篇五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绩效;管理对策

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刚刚落下帷幕,本年度评选的标准是: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今年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因为六中全会的核心是“和谐社会”,“责任”既是对股东的责任,也是对员工的责任,还是对社会的责任,还是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责任,同时也是对人的道德要求。李嘉诚荣获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大奖毫无悬念,因为他将社会责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嘉诚以超人智慧创造了庞大的企业王国,他以个人财富创立基金会兼济天下。他宣布将再捐1/3财富,价值480亿元,不仅为华人企业家树起了梦想的旗帜,更为这个群体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血液。因此对企业家来说,不仅仅是做一个好企业,更多的是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的法律和道德环境中是不一样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大体如下:

18世纪,企业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遵循市场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能被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了。一些富有的企业家如果还能为社区提供捐助和做点慈善事业,则会受到颂扬。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工业化完成,公司制日趋成熟。但面对工伤事故频繁,劳工缺少安全保障和生活保障等问题,遵守经营伦理,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工地位,就成了社会对企业的普遍要求。20世纪初期,公司的公共性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向“对外”和“对内”两个方向发展。对外,更强调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责任,强调企业为公共福利、慈善以及科学与教育进行捐助;对内,则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对全体股东负责。20世纪中后期,则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孕育和兴起。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责任包括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法定责任和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道德责任。法定的社会责任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企业应当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企业违反法定的社会责任,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道德的社会责任是指虽然没有法律的直接规定,但道德伦理要求企业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由于法律规定不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道德的社会责任便成为法定的社会责任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仅仅指企业根据伦理道德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就是道德责任。但正如学者所言“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其本身,基本上虽是道德性的抽象观念,但在学术研究上仍应该请求如何将之具体落实的办法,否则将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免不了终致落空成为一项口号而已。”因此有必要将这种道德责任法律化。另一种途径是将这种社会责任融进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例如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赋予职工参与决策、确立董事中心地位等。这一定义显示:(1)企业社会责任是多元化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如员工安全健康、培训等);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如质量、诚信等);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如赚取利润、保证企业成长发展等);企业的政府责任(如纳税、履行政府经济政策等);企业社区责任(如社团和慈善捐赠等);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如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2)企业社会责任是更高层次的企业责任。(3)社会责任的承担与企业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有因果关系。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不能只根据“说”,必须根据其行为和后果下结论,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那些只喊漂亮口号而不落实行动的企业,很难让人相信其社会责任意识的真诚。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公众期望。对企业的社会期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急剧增长,公众支持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追求社会目标的主张,现在则更加坚定。(2)长期利润。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趋向于取得更稳固的长期利润,这是更好的社区关系和负责的行为,产生了更好的企业形象所带来的必然结果。(3)道德义务。一家企业能够并应该有良心,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因为负责的行为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4)公众形象。公司设法加强自身的公众形象已获得更多的顾客、更好的雇员、进入货币市场以及获得其他益处。由于公众认为社会目标是重要的,企业就能够通过追求社会目标来创造一个为大众喜欢的形象。(5)更好的氛围。企业的参与能解决许多社会难题,从而在企业中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令人向往的团体,这种氛围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雇员。(6)减少政府调节。政府调节增加了经济成本,限制了管理当局的决策灵活性。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以期望减少政府调节。(7)责任与权力的平衡。企业在社会中拥有巨大的权力,这就要求有同等程度的责任来平衡它。当权力远大于责任时,这种不平衡会助长违背公众利益的不负责行为。(8)股东利益。从长期来看,社会责任将提高企业股票价格。股票市场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看作风险更小的和接受公众监督的公司,因此,他将使股票获得更高的价格——收益比率。(9)资源占有。企业拥有财政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它们有能力帮助需要援助的公共项目和慈善计划。(10)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社会问题发展到一定时候必须处理。企业应该在问题变得更严重时,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补救,以及分散管理当局实现产品和服务目标的经历之前,对它们采取措施。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有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其经营业绩,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绩效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在短期财务核算下,这一观点是成立的。但事实上,这只是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矛盾冲突,长远分析未必如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虽然增加当前的经营成本,但正是这些社会支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回报。(1)提高企业融资吸引力。在全球媒体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劳工问题时,有效地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公司品牌价值,避免公司品牌因劳工标准等问题受到损害。社会责任管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社会声誉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2)提高人力资源的回报。人力资源状况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全面而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比仅仅依靠经营者个人的努力在提高企业绩效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沃尔玛公司将员工视为合伙人,于1971年实行了“利润共享”政策。这一政策促使员工们不折不扣地以管理层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对待顾客。员工善待顾客,顾客感到满意从而经常光顾本店,这正是利润的真正源泉。(3)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长期与一个供应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将比那些同时拥有很多供应商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绩效水平。(4)获得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集中于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依法纳税,如果企业对政府负责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政策促进企业发展,那么该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此外,较好的社会声誉对于求职者也具有更大的亲和力,更容易得到劳动者的认同,它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流向。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是消除贸易壁垒的利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其商业伙伴更好地遵守法规,避免因社会责任管理不善而丢失国际订单。

四、我国企业推行社会责任管理的对策

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要实现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目标,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去,确保社会责任管理的落实。

(一)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

如果说以前,企业考虑环境因素少,人们更多把目光放在经济增长问题上,今后企业面临更多严厉的具有惩戒性质的劳动保护和环境的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将强化劳动保护立法以及制定强制标准等措施,迫使包括我国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两方面的内容考虑进去,促使处于单一原始积累尽快走向人本主义。亿利资源集团主导产业是治理沙漠,使点沙成金和社会效益互动提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正如王文彪所说:治理沙漠我没有赚多少钱,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既是一个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这是亿利资源的历史使命。在治理沙漠起初是为了生存,后来是为了发展,但是更多却是造福当地百姓,改善区域环境。所以今后不管赚钱不赚钱,我们讲也就是要将治理工程进行到底。

(二)建立社会责任系统化管理

要从整个组织所有的业务范围出发,积极和系统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风险,从整个组织的目标出发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目前众多的企业仅仅停留在最低的管理层次,回避法律风险,极力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为节省成本而引起生产事故。

(三)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传播系统

可仿效国外企业制定并公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借鉴国际上影响力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要按照标准要求,不断改进企业工作环境与职工生活环境,改变本土企业“劳工权益保护不充分”的不良社会形象。

(四)贯彻实施SA8000标准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商标法论文(优秀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