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最新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画、陶艺、京剧脸谱、皮影艺术、壁画艺术、剪纸艺术等,绚丽而丰富的表现元素和表现形式为中国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造型设计素材。综观我国优秀的动画作品,无一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玉皇大帝等角色的造型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年画等,通俗易懂,富含民族特色。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从动画人物造型设计上看,是根据中国传统民间传说设计的,使“门神”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观众的喜爱;从动画故事上讲,是对门神故事的原型再造,契合了中国民间关于门神的传说。这就使影片对于中老年观众而言是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温馨回忆,对于青少年观众而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正因如此,这部影片反响热烈。近年来,动画业界重新研究将古老的皮影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的水墨画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制作动画片,等等,都赋予了动画造型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体现,一方面是在动画造型设计上借鉴和引用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发扬。根据现代动画造型审美特征,运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手段对传统文化元素中那些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的造型设计元素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改造和运用,既能够将其以新的、现代的方式进行传承,又能够使我国动画的造型富有民族韵味,从整体上提升动画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动画创作的前期工作是动画造型设计,主要是设计动画角色的造型,从角色的形体与色彩两个方面进行整体塑造。在造型设计中,设计者应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与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1.中国式“形”之传神艺术审美表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积淀了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的思想,将其体现在我国的动画造型设计中,能够使我国的动画作品从思想上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以形表意,这与西方遵照现实、追求形象逼真的创作原则不同,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创作出来的动画形象的艺术风格也必然有所不同。西方绘画讲求透视关系和逼真写实;中国绘画中对人物的表现遵从“肩担两头,立七坐五盘三半”之说,对人物面部有“三庭五眼”的划分,脸型则可用八个汉字概括,即“国、目、田、甲、由、申、用、风”,生动又形象,更加注重以形写神。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动画形象设计,为了突出孙悟空的机灵聪慧,造型设计者有意识地将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夸张的变形,并借助中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动作设计,在孙悟空的面部中心用心形的红色色块将其鼻子、嘴巴和眼睛统一起来,加之设计出长腿细腰、虎皮短装,将孙悟空的机灵表现得淋漓尽致。2.中国式“色”之传神艺术审美表达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色彩对于表现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和传情达意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色彩的使用上,东西方也有各自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原则,西方艺术家讲求对色彩和光线的严格把握,任何微妙的光线变化都不容忽视,对逼真性、写实性有着近乎苛刻的重视;而中国传统艺术更加重视韵味的主观表达,如中国传统水墨画,画家可以不考虑光色等方面,更加注重以笔墨塑造形象,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起承转合、笔触的轻重等抒发情感。如,《小蝌蚪找妈妈》就利用了传统水墨画元素,将游动的小蝌蚪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我国动画只有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索,才能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大放异彩,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更是大势所趋。我国的动画造型设计者只有充分、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并将其体现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才能够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方式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引领中国动画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积淀后形成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将传统元素提取并应用于现代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将传统文化发扬并传承,而且对其也是有效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代玩具中传统元素设计理念方式的实例研究,旨在对玩具设计师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设计者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复古文化”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愈演愈热。那么,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背景下,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以此推动产业的发展并弘扬中国传统特色与风格,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按照表现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两大类。对于现代设计来说,在设计过程中完全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很多元素进行再创造,例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纹样的造型进行提炼并塑造,然后将其运用到装饰设计上,以表达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产品的设计理念是设计的核心与灵魂,是产品实现“存在”的基础。现代的产品承载的不再只是单单的功能和形态,它更是成为了设计理念的载体。下面仅以产品设计中的玩具设计为例,进行4种融合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的分析:
(1)表现传统元素的设计理念。
玩具的形象感,是它本身给予人最直接的感受,或英姿飒爽,或憨态可掬。这些形象一直被赋予着特定的象征代表意义,将它们进行玩具化的设计,设计出的产品能够更被消费者所接受,产品也可以使其产生形象背后的联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设计是典型的代表。五个形象中有四个都是来源于中式的动物形象:熊猫,燕子,羚羊,鲤鱼。福娃贝贝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年画,鱼纹纹理,水波纹理,寓意着繁华景胜;福娃晶晶自然是大熊猫的形象,而它头上的配饰形象取自于传统瓷器的莲花形态,寓意着欢乐;福娃迎迎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藏羚羊,寓意着健康;最后的妮妮的设计灵感是传统的雨燕,寓意着幸运。
(2)材料选用的设计理念。
材料的选择运用是现代玩具设计环节中需要十分重视一项,对于材料的选择及其运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中国传统材料元素包括竹材、木材、陶土、丝绸等,其实我们小时候在街边经常看见有竹编手艺人,用竹子在进行各种动物,植物形象的编织,这便是传统材料在玩具中最原始最基础的体现。所以在人们的心里,传统材料大多和传统手工艺联系在一起,但现在有了高科技的生产水平,再结合传统的文化底蕴,工业产品也和老式的手工艺品一样精致和富有情趣了。
现在在北京三里屯商业中心里,矗立着很多中国设计师和德国阿迪达斯公司合作的玩具人偶雕像,这些雕像无一不时尚可爱,充满现代流行的元素,但是他们的材料全部是用中国传统瓷器烧制的,这样的玩具设计,就是把传统元素和现代玩具最完美的结合。
(3)融入历史故事的设计理念。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许多的传说、故事,以这些文化资源为素材将其与玩具设计相结合,能够使儿童在游戏中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起到学习的作业。同时对传统文化也有起到了传承作用。
风靡桌面游戏界的一款名为“三国杀”的桌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三国的历史为文化背景,将其融入进桌面游戏,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向玩家展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三国人物形象和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三国故事。“三国杀”中每一位游戏角色的技能都能在他的生平事迹或性格特点中找到设计原型。很多游戏玩家本身并不了解三国知识,但却从游戏中获知了诸如“刮目相看”、“草船借箭”等典故。
(4)体现思想的设计理念。
其实,传统文化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思想,也是一种文化,中国文明中有很多深藏其中的文化,艺术及哲学内涵,例如那些著名的古代哲学思想。所以,传统文化元素并不能仅只是简单的复制挪用到现代玩具设计当中,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其中的精髓,然后通过现代设计方法给予它全新的内涵。
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是智力玩具中的典型代表。启迪开发智慧是玩具功能重要的一项,而智力玩具中包含的“以退为进”、“此消彼长”等哲学思想,而这些思想通过人们对玩具的把玩,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人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结语
本文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入手,归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玩具设计的融合运用,总结出了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玩具设计的四种设计方式理念。
玩具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所共有的普遍特征,同时还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玩具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将玩具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从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并在其中耳濡目染,从根源上进行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是为了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现代玩具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三
摘要: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经过不断的发展及沉淀,逐渐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逐步应用到了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创造出了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造型形态。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进行了概述,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和其对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为加强其合理高效的运用给出了一定建议策略,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元素;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社会科技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对于精神层面得以满足的需求。
当前,我国不断的涌现出大量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及特色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品,并深受广大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及应用,满足市场,服务社会,甚至造福全人类,就成了当下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1]。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就是指以风土人情、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等为代表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象及特征的元素[3]。
例如,书法、瓷器、中国结、刺绣、甲骨文、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等,极其丰富多样。
1.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原本“室内设计”的基础上改进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新兴学科。
主要是依据环境而产生并存在,强调形态自然天成、色彩搭配合理、材质肌理追求美观大方,并且能够高度体现出艺术与环境的融合[4]。
因此,它涉及非常广泛,包括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景观小品(绿化、道路、场景雕塑等)、景观园林、城市规划及建筑装饰、装潢等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现状
2.1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存作品较少,且损坏严重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变更,中国当前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建筑,大多是在交通条件较差且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
例如,侗族鼓楼、福建的土楼、客家围龙屋、徽派的西递、宏村等等[5]。
但是,由于这些地方的人们认识水平有限,没能对这些珍贵的文化作品进行有利的保护,使得这些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遭到了自然及人为等方面的严重破坏。
2.2受西方文化因素及设计理念冲击严重
受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的影响,国内外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日益增强。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以及人们的审美等思想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因素及设计理念的严重影响,这给国内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使得西方设计因素及审美理念在我国的环境艺术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及体现。
例如,城市建设中的摩天大楼,城市规划中的中心公园、街道等等,都是西方设计理念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2.3应用流于形式,没有探索并表现出真正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之所以流传千年,就是因为其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精神产物。
但是当代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只是在生搬硬套,并没能真正的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重要文化底蕴,也就未能很好的将其体现出来。
例如,城市的景观及建筑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文化的,但是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并理解出中国传统文化美的内涵,设计出的作品严重缺乏地域风情及名族特色,设计质量不佳,很难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继承与发展。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古代建筑及园林艺术作品,至今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世界建筑宝库中一颗稀有的璀璨明珠。
屹立在中国各地的古建筑宫殿、寺庙、佛塔、民居及园林艺术,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为全世界人们带来了完美的视觉审美享受。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应以此为灵感源泉,运用恰到好处的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以应用,形成足以大方光彩、立足于全世界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
3.1对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保护或仿制
首先,基于当前尚存传统文化因素载体受到破坏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力度,使得经历千年风雨的传统文化作品,能够得以继续流传。
其次,运用新的载体,将传统文化因素中的某些具体视觉形态,渗透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而创造出新的富有当代文化气息、情感、志趣及思想的某种视觉形态。
例如,沙发现在是大部分家庭都会布置的家具之一,但是也有很多人开始逐渐听取室内装饰设计师的建议,将沙发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设计的实木沙发椅。
并配套对其他家具进行中国红这一颜色的选择。
经济条件更好一些的人,直接选择中国人很喜爱并看重的红木家具,这些都属于将传统文化因素以新的载体形式出现的作品。
3.2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发展性的完善
传统文化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完善。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者,也可以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转化、提取精华及抽象的再构方式,运用当代的审美方式及设计理念,对其进行完善性的发掘及重释。
例如,上海建立的经贸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设计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提取、转化、处理后,把传统的“塔型”结构,从当时力学及美学的角度,运用到了经贸大楼的设计建筑中,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比例与中国传统塔型的美学比例完全吻合。
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被完美的构造和设计到了新兴的摩天大楼里。
3.3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的传承
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
因此,设计者要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及传承性进行体现,并进行一定的创新。
例如,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建设,就很好的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创新性继承。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及建筑,是分别由贝氏建筑事务所及建筑大师贝聿铭完成的。
它是在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遗产内涵的深刻理解上,运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并非常巧妙的结合了现代建筑材料特点,最终形成的现代化博物馆[6]。
完美的外部特征设计,与整个苏州古城建筑相得益彰,现代化的内部构景形态,让人赏心悦目。
是极具典型的创新性文化传承设计作品。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从眼前来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创新性融合。
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全新造福人类的文化传承方式。
因此,设计者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及运用的过程中,要深刻思考其精神内涵,并以最合理的,最能体现其文化底蕴的方式设计表达出来。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又要以简约的形式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来的环境艺术作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4):104-105.
[2]陈妍。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6,7(15):133-134.
[3]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23):288.
[4]唐梦婷,曾英。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J]。西江月,2013(1):237.
[5]赵莹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80,82.
[6]范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70-71.
作者:邱洁 单位:赣州市赣县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四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
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诗文时感受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李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孔子认识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终生忧劳不悔;“忧道不忧贫”,屈原忧国不复兴,君不明察,忧“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杜甫也始终忧劳不辍,写出了惊警后世的“三吏三别”,目的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面临“贼氛方炽”的混乱社会,痛感“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向前的动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筑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以此在诗文的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课本内容中感受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课本内容都是按照一些古典书籍进行学习的,然后再经过现代作家的改编成为教材。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中感受传统文化。例如《开天辟地》主要是讲解万事万物的由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又如在《司马光砸缸》中主要讲述的是七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成年人的思维,当别的孩子在玩时,他却在读书。当有个孩子玩耍掉进水缸里时,别的孩子都比较紧张,只有司马光想到用石头救出落水的孩子。这个故事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从这个故事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四、结语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将识字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另外,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五
论文摘要: 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以前人们说某某人是伪君子,骂他“假仁假义”,就是说仁义观。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构成
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和佛家思想为两翼的文化思想体系。
在孔子、孟子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后,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贯穿了中国从先秦到“五四运动”以来几千年的历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中国古代儿童入学,首先要读“四书”,即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读物——《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除了儒家思想以外,道家和佛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美的补充,儒、道、佛三家和谐共存,构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说把握住这三家文化的内涵,就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和贡献。
二、儒家文化的道德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以前人们说某某人是伪君子,骂他“假仁假义”,就是说仁义观。其实儒家仁义观是一种高尚的个人道德情操观,他要求人们做事情必须符合道德标准。如果是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是“不义”的行为,用一个为孔子和后来儒家学者所蔑视的词来说,那就是“为利”。“义”与“利”之间的辩论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热门话题。
其次,儒家理论强调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被儒家经典理论提倡的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次序。“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社会的平安、和谐。儒家思想强调依靠道德的规范作用来实现家庭和谐,通过提炼、宣扬相应的伦理规范来调适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及和谐繁荣的道德世界。
三、道家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文化与儒家思想简单地说是一种对立统一。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儒道两家文化既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道家文化认为只有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万物在不断变化,万物变化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是“物极必反”,这种思想来自道家的祖师——老子。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方向发展,这些性质一定会使它转向自身的反面,这构成一条自然规律。所以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掌握“度”这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那么,怎样衡量事物变化发展的“度”·事实上,没有人能划出适合一切事物、一切情况的绝对界限,必须依据客观不断变化。例如过去人们认为海南不能发展工业,而现在,我们提倡“生态立省”和“一省两地”战略,就是考虑到海南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发展工业的优势等现实情况,合理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佛家文化的平等和谐观——内心自我的和谐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传入中国以后已经与中国的思想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文化——禅宗,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影响深远。
佛家文化的和谐理念首先是关于心境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在人的认识层面构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和谐。佛教的平等和谐观教人摆脱苦难的方法主要是教人掌握一种新的认识体系,从自我的心理上寻求突破。在这种新的认识体系的指导下,既体悟到世间一切的虚幻性,又认识到世间一切存在的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圆融与和谐,从而在实现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圆融和谐的基础上,完成精神的终极超越。
综上所述,儒、道、佛三家文化都在各自的立场上提出了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包含了不少思想的智慧和精华。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新一代炎黄子孙的职责所在。我们将倍加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和谐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六
一、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涵义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历来所尊崇的思想,因为这不仅是儒家与道家所接受与赞同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渊源的体现,其中包容性与和谐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其中包容性的衍生就体现为多样性。将“和”的思想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就能体现出工业产品功能的统一性与造型的多样化,并使人、社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出来。而工业产品设计的平衡、对比、对称及统一等都是为了将视觉方面的和谐体现出来;工业产品中色彩的运用则是体现出色彩的和谐性;工业产品造型中几何化形态以及线条比例的处理则能体现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征。
二、工业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
文化是通过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而成的,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华,而且它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前途。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凡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含在其中。作品设计不光是物化一件产品的形态、一幅广告,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将一种新的文化与新的生活方式生动的体现出来。
2、工业产品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其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工业产品设计就是一种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载体。工业产品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体,它不仅体现了文化精神,也将地域、时代、民族等文化特色与文化的面貌反映了出来。工业产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将历史的文化现象在这样一条“发展”线索下连缀成一个体系,且这个体系能够有效的将联系与发展体现出来。
三、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其精神追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我国设计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其中也有许多设计成功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工业产品,比如:
1、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
曾经在设计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时,总共经历了北京奥组委的三次筛选,最后在全球的388个竞标方案中成功脱颖而出,并成为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在08年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不仅火炬整体的设计元素采用的都是“祥云”这样一个传统纹样,同时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卷的造型来设计火炬的形态,将火炬设计成为了一个“卷起来”的形态。其中,此火炬中,书卷代表了中华文明,祥云代表了祝福,有机的将两种设计元素进行结合,产生了一个同时饱含本土化与全球化特征且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除此之外,奥运火炬的包装中也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韵味,其包装是一个木质的盒子,中国传统的木箱是其形态设计元素的来源,外加两个金属的搭扣,显得古朴而又厚重,用金黄的丝绸作为盒内的软装饰,不但对火炬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又体现出了皇家的高贵。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不但中国人自己看了喜欢,而且全世界的设计师也都认可这项设计,且这样的设计也将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球人民。
2、联想的奥运“祥云”笔记本
在以前,不管是国内的笔记本,还是国内的笔记本,外观都是黑色面板、方盒造型的。但是这款由联想推出的奥运“祥云”笔记本,整个产品都是利用传统的贵族金黄色云纹作为点缀,并运用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作为其整体色彩,是想将吉祥的语意传达给人们。而且这也是一个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标志性作品,在此现代产品中结合了传统的色彩及纹样符号,改进了传统的笔记本造型,成功的让奥运“祥云”笔记本成为了奥运的一个艺术品及珍藏品。
3、中秋月饼的包装
在我国,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且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不仅越发的精美,而且种类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不管月饼的价格如何,包装效果如何。月饼的包装始终都是将蓝色、黄色或是红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其中蓝色表示夜色,黄色表示月亮的颜色,而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表示的就是喜庆的颜色。除了包装的颜色之外,通常也会有几句古人的诗词印在月饼包装上,对节日的气氛进行进一步的渲染,也体现出节日的重要性与传承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能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民族气质有效的体现出来,虽然我国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要不断的探索并发掘其中的文化精髓,更好的将我国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七
1现代广告设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含艺术哲学、宗教信仰以及文学文化等,这些组成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本质上特别注重和谐统一。例如:道家文化主要表现为淡泊飘逸、古朴天真,儒家文化主要表现为崇高肃穆、尊奉天命以及庄严典雅。从整体上来看,不同文化在艺术形式上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艺术文化,这种艺术文化对于现代广告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具有十分明显的商业性质。广告设计作品在初期传播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性元素;现代广告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必须具备相应的审美观点与文化特性,因此,广告设计作品若是想要获取大众的一致认可,就需要与传统民族文化审美观点相符。传统文化在广告设计作品中主要阐述的是精神意识与主观思想,广告设计作品需要面向的是社会群体,是经济效益的一个具体体现。现代广告设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相应的思想文化,还能够将传统文化展现出来。所以,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广告设计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必须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广告设计的合理性。
2现代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分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现代社会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与精神生活中构架了一个桥梁,中国传统文化具备的艺术魅力,增强了现代广告设计对于时代信息的传达。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仍旧有着一定的影响。从某个方面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意识文化中已经有所渗透,对于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均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因此现代广告设计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而独立存在。
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情与特色,文化呈现多元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特性,从石器时代开始追溯,由彩陶纹样→两汉石画像→壁画,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放至今日,仍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因此,现代广告设计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这些古老文化元素的合理运用,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具备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得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标准,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神气合一,同时也重视现实道德规范与生活欲望的有机结合。这些传统美学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广告设计。
2.1现代广告设计中中国画笔墨艺术特点的应用
中国画笔墨特别重视神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赋予绘画作品事物生命。现代广告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水墨艺术特点逐渐增多,正处于一个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笔墨绘画艺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是现代广告设计追求艺术性的主要体现,广告设计作品中对于中国画笔墨的应用,能够给大众在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达到的艺术效果十分精湛。例如:我国著名运动品牌李宁的一个广告设计作品中,通过中国画笔墨中的顿笔与挑笔的形式效果,与广告主角的中华武术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几乎无与伦比。
2.2中国书法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是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一种汉字文化,也是世界古老文字历史中唯一一个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从汉字符号自身具备的特点来看,汉字符号有具有独特的性质。中国书法特别重视线条美,线条美主要体现在书法的气势力量与形体姿态上,不同书法中蕴藏着不同的情感意境,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我国很多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中均应用了书法,有效借鉴了书法中的艺术魅力,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微,五个大字“舞动的北京”的设计完全结合了书法与艺术。中国书法具备的文化艺术魅力对于中国现代广告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广告设计中对于中国书法的应用,充分展现了现代文化气质内涵,使广告设计作品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3结语
现阶段,我国广告设计艺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的重要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广告设计的源泉,是广告设计创意产生的重要来源,大多数广告设计方案均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鉴的相关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现代广告设计应当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确保广告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在现代广告设计理念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八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
在一次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大部分学生按照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排序。端午竟成了学生眼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将圣诞节和端午节相比,一些学生更喜欢圣诞节。今天,部分年轻人不重视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不重视传统手工艺而崇尚西方的科技产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或听到这样的报道便很揪心。
笔者不愿看到漠视乃至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希望传统文化艺术只能成为人们脑海里的模糊记忆,而人们徒留悲叹和深深的惋惜。笔者希望尽最大的`努力通过美术课的教学传递重视传统文化的信息,感染、影响学生,让他们在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道路上有所作为。笔者认为,重视传统文化艺术应该从学校、从课堂抓起,让学生形成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识,尊重、呵护传统文化艺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照本宣科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应该有所作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华被尘封在角落里。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时尚。而传统文化艺术很古朴、很稚拙、很耐人寻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笔者认为,教育者有必要在课堂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课本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长期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品德修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笔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师队伍中提倡再学习的必要性
现在一些教师从教后在具有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已无心继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再加上本身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难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代表了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须加强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学习。
现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痴迷于中国的京剧、武术、书画、皮影、剪纸等文化艺术。一个伟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云“技进乎道”,对于教师来说,技就是教学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教师学习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只有这样,其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
二、在教学过程中让传统文化艺术与教材相结合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在建筑中我们看到故宫的布局严谨、左右对称、色彩绚丽、庄严神圣、前朝后寝等,处处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还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过体量、布局、空间、色彩等体现了自然、等级、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比。
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体现的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具体表现有修剪得非常整齐、壮观的树木苗圃以及高耸入云的尖顶等,严谨的计算和度量也体现出他们严谨的思维与科学观念。这就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教师在关于建筑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宽教材的知识面。
三、教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每周必须上一堂书法课,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亦是我国古今教育的要科之一。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重视对书法的教学。
一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解五千年的汉字文化,并通过解释一些汉字的渊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临摹经典范本,由此学生在学习书法时既了解了文字的根源,又学习了文字与文化的结合,可谓一举两得;三是不能忽视教师的现场示范,教师讲得再多、再精彩,对于学生而言不如现场具体示范效果显著,最主要的是现场示范更直接,往往许多难以口头讲明白的知识点现场一演示学生就悟到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示范的好处,千万不能省掉。
总而言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最终还是要回到根源上来。现在,有的人不愿拿笔,不谈文化只谈名利,沉迷于手机、网络,看到这样的情景,教育者有必要及时作出应有的反思与行动。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以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笔者希望大家共同守护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九
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师德水平建设越来越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中,针对加强师德建设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构建和谐师德势在必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念来规范和引导当代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促进当前师德建设的有机载体。
一、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主流引导思想与现实环境差异的错位。
结合当前诸多高等院校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谦虚谨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价值坐标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并不被所有老师所重视。思想宣传中的“蜡烛观”、“安贫乐教”和“义利观”,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难以作为教师道德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普遍标准。
(2)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个体素养的错位。
《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由于高校教师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差异,他们对于道德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从个人素质的结构看,高学历并不一定等于高素质,因为文化代沟差异和个人经历不同,带来思想上的共识性偏差,对师德的理解也会出现失衡。所以从长远来看,高校师德的建设既是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又是一个长效机制问题。
(3)师德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操作的错位。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很难对师德进行量化考评,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课堂教学评价以外,社会对他的师德评价往往受到教师个人行为的影响,而不是依照合理的评价指标来评判,因此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师德体系监控带来了弱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整合高校多元化的教学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作为师德的要素,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将对学生人格、各种能力的培成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道德是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向标。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那样,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
(2)有利于高校教师追求高尚的和谐师德境界。
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中体悟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从“善利万物而不争”中感悟师德的无私性;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中,洞悉师德的旷达性。和谐师德境界之无私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借用老子讲水性,这里以水的性格比喻师德,因为水有两大善性:善利万物———就是奉献精神;处下不争,是指奉献精神之上的一种更高境界———无私,这正是师德的生动写照。
(3)有利于规范高校师德制度性建设。
古人云,“国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政”,“国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由此来看,道德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不能仅仅依靠舆论宣传和教师的自我修养,一定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予以保障。而制度建设应当体现目标的指向性和理论的引导性。作为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价值观(当然前提是符合当代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建设长效的师德教育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等具有普遍的规范和引导价值。
三、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1)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应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师德培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在坚持尊重差异、提高能力的同时,加强“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以教师自身的高尚品德、良好的人格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
(2)创新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把师德培养作为与日常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相结合、相匹配的长期素养教育和品性教育。
(3)师德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这泓深潭要澄碧如镜,藏珍蕴宝,就必须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师德境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