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优秀5篇)

众鼎号分享 20614

众鼎号 分享

导语:作为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物理教师和教育活动对初中生极为重要,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一

1适时提问,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疑问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的体现。正是这种疑惑推动他们主动思考、钻研和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知识时,要适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可能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前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预先准备相关的背景素材和知识基础;针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这样建立的问题情境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素材可供分析,不仅可以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摆脱古板的灌鸭式教学,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充分发掘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才能鼓励和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寻找解决疑惑的答案。为了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难度适中,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问题难度过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而难度过低的问题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物理教学也难以收获较好的效果。通过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而是主动参与到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又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充分运用实验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的认识世界的环节,也是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根据地。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对课堂上抽象的物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做物理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然而物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由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体内部的物理本质。从形象的物理现象中理解并掌握其中抽象的物理本质,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创设教学情境,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引导方式。在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既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掌握能够体现事物运动本质的物理属性。

教师针对实验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先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从理论上分析对于实验现象可行的解释,然后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做实验加以验证。物理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物理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针对实验现象的可能解释,又需要保持严谨的推理逻辑,以确保分析过程的合理性。与课堂上不一样的是,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设备,验证自己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这种实验情境教学比课堂提问情境教学具有更加独到的优势:实验验证可以给予学生成就感,加深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

3建立讨论教学情境,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交流和讨论是扩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有效的方式。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想法。这无疑给教师创设讨论教学情境提供了条件。针对物理教学内容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相对活跃和宽松的环境下,学生们分享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认知和看法,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是与众多学生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借助其他同学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得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思维的逻辑性。这种讨论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同时也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裨益。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有着重大影响,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学好物理对于每个初中生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鉴于物理教学内容中存在不少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影响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仅对问题情境、实验情境和讨论情境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积极意义。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会涌现出更多形式的物理教学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二

一、问题化教学法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化教学由于理论性较强,而且不同的问题化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模式,要运用好问题化教学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对其概念和特性有一个深入了解;第二,要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技能掌握能力。对于不同的层面的学习者可以适当地采取不用的教学策略,以便做到因材施教;第三,用心做好每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很重要,有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内容和方法的掌握,教学评价也同等重要,通过对课堂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才能够更好地认识教师的上课质量,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及时改正。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化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根据问题化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化教学设计也可以通过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问题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这几个环节进行。

(一)学生特征分析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初始能力、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充分认识学生的初始能力,能够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掌握学生的一般特征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姓名、年龄、学习动机等,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主要是由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方式来定,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别是面对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更加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也可以称之为学习目标分析,即学生通过学习行为所能达到的一个目标。根据布卢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论学习主要是根据教材上的要求,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对物理相关概念、原理的了解等。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操作也可以制定教学目标,某一节课学生需要练习何种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进行目标设定。

(三)教学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是问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此环节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前后的关联。根据乔纳森(DavidH.Jonassen,2000)“面向问题的设计理论”和麦克卡锡(McCarthy,1980)的4MAT设计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第一,认识问题。从教学目标中充分认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问题化方式来进行教学,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分析结果,有序列地提出问题,循序渐进,诱导学生进入设定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生的学习氛围。第三,解决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和完成目标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第四,修改问题。通过解决办法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问题的修改,将问题设计得更加合理。

(四)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

根据问题化的类型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布置相对应的教学环境。物理教学是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练习的结合,所以在设计环境和组合资源的时候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如介绍“浮力”原理的时候,就需要用到相关的实验器材,加上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就会使得实验变得直观易懂。

(五)教学策略设计

不同的问题化类型需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一般而言,常见的问题化教学方式有讲授式、协作式和探究式。讲授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课程内容,一般是关于意义和概念类的良构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听课,学习到概念的规则,就能够完成相关的培训。协作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以兴趣小组为单位,通过竞争、讨论、合作等放心解决问题。探究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劣构问题,这些问题用常规的概念、规则是无法简单解决的,需要进行公示的转换或者概念的深化,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化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讲授式问题化教学策略。讲授式以教师为主体,一般而言,学生只需要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懂得利用相关的公式或规则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也是良构问题化教学的一般策略。

2、协作式问题化教学策略。协作式问题化教学的问题介于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之间,相对于讲授式的问题化教学,协作式相对灵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在实验操作练习中,由几位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对特定的某个实验进行学习和练习,相互竞争和讨论,得出最好的实验结果。

3、探究式问题化教学策略。探究式问题化教学需要解决“如何”的问题,比协作式问题化教学更为深入、更为复杂,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探究式问题化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抛出问题,第二步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含义,第三步是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第四步是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第五步是实施方案,第六步是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的来说,探究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劣构问题,问题和解决方式都比较复杂,一般而言不会一步到位就能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经过教学过程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情况的一个评估。常见的教学评价分类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初中物理教学的问题化研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如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都是常见的评价方式。

三、结语

初中教学的问题化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提高物理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对学生的全面认识,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三

一、问题情境教学需要广泛联系学生生活

问题情境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需要广泛联系实际生活.能够加强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也过于死板.没有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要求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关于凸透镜的教学,可以采用生活实验的形式,拿着一个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再把一根火柴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不断的移动凸透镜,直到另一边的光线聚集到一点,当光斑最小的时候,把最亮的光点对准火柴帽,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学生发现火柴燃烧之后,会产生问题.带着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也能够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情境教学需要启发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综合能力

物理的情境教学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教学目标要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的物理思想和思维.初中物理老师采用的问题情景教学是一种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物理思想和物理思维的发展.例如,关于浮力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教师要创设启发性问题,问学生石头和一块泡沫塑料放入水中为何一飘一落.但是鸭子却能水面上漂浮,在使用弹簧秤的实验中,使用弹簧秤在水中和空气中测量物块.弹簧秤的数值存在差异,弹簧秤的读数减小.减小的示数是什么,排开液体的体积能是什么体积.

三、问题情境教学需要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

问题情境教学,必须要设置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现实性的物理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需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思考.因此问题的设置并不是普通性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思考性.缺少思考性,将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变淡.举例说明: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很快掌握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某地的居民楼楼道里,晚上只是偶尔才有人在这经过,但是灯一直亮的,会浪费电.但是不用灯进行照明,每当有人的时候会很不方便.采用楼道自动控制灯,当有人出现的时候,走路发出声音灯就会亮.经过一两分钟后,内部的延时装置就把电路断开,灯就会熄灭.不过灯在白天不能亮,只有晚上有人路过才会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让灯具有这样的效果,怎样设计电路.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发给学生实验器材: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电源、灯泡、导线.学生自己动手在黑暗中和光亮中连接两个电路,要求画出电路图.老师检查学生的电路图,找出典型的电路图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典型电路图需要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老师分析电路图的过程需要从教学问题入手,以便方便学生了解新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和以往“灌输”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在问题和实验的引导下会积极思考,主动的研究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明白其中的道理,领悟其中蕴含的真理.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四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

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就要首先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将学生推上讲台,将一些不是很复杂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课下来“备课”,然后上课时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做“小老师”,将自己对该节内容的认识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出来。

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不是老师的事,而是自己的事,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新鲜感。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搜集资料,对于一些“为什么”,自己去解答,去思考。若是不会,则可以问家长,可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研究。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对于新课的学习首先要学会预习,学会自己找到问题,质疑释疑,然后在老师上课时得以解决。很多方法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看教师敢不敢放开手,有没有摆正师生角色地位了。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是不同的,对于物理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照教学课标将教学目的进行了分层,着重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降低对他们的教学目标的要求,立足中等生,照顾后进生,提高优等生。

其次,在教学时我也进行了分层教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多找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督促他们锦上添花;对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追赶优等生;对于后进生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和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表现自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也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将作业按照难度分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做硬性要求。这样一来,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范围内的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就会得以提升。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是对课堂上所讲内容进行巩固、提升、举一反三的环节,没有课堂练习,学生学过了就忘记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也学不会发散思维,因此我们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练习,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习其实是最基础的,不用想出一些偏题、难题、怪题来刁难学生,只需拿一些课后习题,或者教师自己根据所学内容编制的有针对性的习题来给学生去做,要侧重于对本节内容的概念和教学目标的考察,也要具有代表性,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这类题,就能够掌握一类题。

课堂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去做,然后统一公布答案,也可以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答题,其他同学评判对错,还可以进行比赛,采取计分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灵活多变,只要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就能够以练习巩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注重课后反思,注重学生反馈

虽然目前教师普遍没有重视和做好课后反思,但课后反思永远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因为谁的教学过程都不会完美无瑕,都会有多多少少的瑕疵,如果这节课教过去就算结束了,那么这些瑕疵就永远得不到改进,就会越积越多,导致教学最终失败。然而如果我们注重课后反思,注重学生的反馈,在课后及时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教学存在的欠缺,并及时改进、纠正这些错误,就可以使我们以后的教学锦上添花。

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是我们不断反思的内容。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多观察、考查学生掌握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来决定今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这样有目标、有方向,课程才会更完善、更高效。

总之,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初中物理教师持之以恒所追求的,每位教师的做法都会有所不同,然而却应该是大同小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效率。无论是怎样提高,都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不懈努力,精益求精。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五

1前置性学习涵义及优势

前置性学习是教师在新授课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初中物理学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使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它可以“还教于学,还学于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然后在课堂中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导学案上的完成情况,为构建精彩课堂搜集必要的素材。

2前置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2.1将前置性学习误解成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学习的能力。”显然,教育家主张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增强学习能力。前置性学习并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程内容,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一般是个人进行的个体行为,而前置性学习则强调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在前置性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而物理实验课如果也采取预习的教学方案,通过预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教材中提供的定理所束缚和限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课如果采取前置性学习,让学生拄着导学案这根“拐杖”去预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发散开来,而且使得学习更系统化。

2.2将前置性学习流于形式

物理学原理多以实验展开,充分利用前置性学习,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但在改革伊始,前置性学习却被流于了形式,教师仅强调学生对原理的应用,而不重视对结论由来的分析与探究,忽视了学生的探究体验。如“摩擦力”一课,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不难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因此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方案,让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探究后发现有“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等,同学课前可以自行实验,将出现的问题或疑问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讲,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3将前置性学习扭曲为作业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前置性学习的实质,设计了大量的课前作业,有一些作业甚至是课程结束后学生才能独立完成的,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完全违背了前置性学习的初衷。如“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节,教学容量较大。如结合二力平衡、浮力及浮沉条件等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就能阐述“现代打捞沉船”所利用的物理原理,对于悟性较高的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不难回答,但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学好物理的信心。

3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前置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3.1教师应更新理念,把握前置性学习的实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初中物理课堂要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尽快把握前置性学习的实质。我们可以开展前置性学习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活动,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等理念,从意识形态上转变教育理念,弄清楚前置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促进教师实现由师本到生本的最大转变,从而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质量。

3.2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前置性学习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如在讲述“杠杆”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谁想得多。如跷跷板、抽水机的摇柄、缝纫机的踏板、吃饭时用的筷子、开瓶时用的起子、人体的前臂骨等,课堂交流预习结果时,可以先让一个同学来回答,由其他同学来补充。搜集得多的同学,在补充答案时,就会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体验。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最终提高了前置性学习的效率。

3.3依托前置性作业,优化教学方法

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如何去预习,这就必然引起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转变。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都将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容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明确预习目标,设置的前置性作业量要适中,要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传承的平台。通过前置性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70%以上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课上可以根据学生预习中的疑问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如讲述“动能”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请结合生活事例说明原因。”学生不难回答,但要深入剖析,就需要学生真正理解,并经过全面的思考给出答案。而学生通过前置学习,教师可以不用在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对前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而有针对性直击教学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前置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且是一种可行的实践方式。如何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发挥其优势,是当前物理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坚信,养成前置性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老师,都应该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中,让前置性学习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曹银山 工作单位:如东县岔南初级中学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5篇《初中物理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论文【优秀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