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科学之桥 觅传播之音
当客车将要驶入浙江大学时,坐在车上的刘敏慈忽然发现,这座大陆著名的学府竟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校门”
当客车将要驶入浙江大学时,坐在车上的刘敏慈忽然发现,这座大陆著名的学府竟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校门”。
今年正在读大四的刘敏慈来自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她的学校是有一座很像样的大门的。因此,眼前这所“无门”的大学让她有些新奇。同行的学生则向她解释,浙大这样的设计象征的是一种容纳百川的精神。
两天后,在这座“无门”校园的一间会议厅里。当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刘慈敏讲起这段经历时,台下来自海峡两岸的年轻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就是在这样的笑声中,一场属于他们的训练营开始了。
刘敏慈参加的这场训练营叫作“首届两岸大学生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训练营”。这次活动由浙江大学主办,活动邀请了来自台湾5所高校的25名学生,以及大陆两所高校的18名学生参加。在训练营中,营员们除了要参加各种科学活动,领略苏杭地区独特的文化外,还要以小组为单位,为杭州当地的数十位小朋友设计一套有趣的科学装置。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向小朋友们讲明白装置背后的科学原理。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训练营的分组是很有讲究的全部43名同学被分为8组,每组成员必须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不同高校。此举加强海峡两岸学生间交流的用意非常明显,但同时也给学生们出了一个难题如何能够很快地与来自于海峡对岸的小伙伴熟悉起来呢?
裘遒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他也是此次参加训练营的学生中,少有的几个非理工专业学生。作为一名“非理工男”,裘遒的性格虽然要活泼一些,但他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好在裘遒平时酷爱篮球,而恰好同组中一位叫作吕孟学的台湾学生也是个球迷,于是两个人从NBA谈起,共同的话题很快使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球友”。
事实上,虽然这些年轻人彼此从没见过,但就像裘遒与吕孟学一样,共同的爱好与话题迅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而在另一方面,主办方也想到了营员们的沟通问题,因此在训练营正式启动前,他们组织营员远赴安吉,在那里进行了一次皮划艇集体水上活动。
来自浙江大学的营员单萍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活动的最后,指导老师要求所有的皮划艇围成一个圈,这个简单的要求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加之单萍的皮划艇相对较小,被夹在两条长艇之间的她很难触到两旁的队友,而此时,一位台湾学生主动将船桨伸了过来。
“在此之前,我还是感觉因为成长环境、思想方式的不同,我与台湾学生之间还有些隔阂,但当那位台湾同学将船桨伸来的一刹那,我觉得我和他们终于成为了一个整体。”单萍说。
无论是共同话题下的迅速升温,还是一刹那间的情感迸发。总之,经过简单接触,营员们迅速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下一步,他们将面临一场真正的“训练”。
此次训练营,主办方将主题定位为“桥”。这一主题既契合苏杭当地文化,同时又寓意架通两岸大学生沟通之桥。既然以桥为题,在活动中自然少不了桥文化的渗透。于是,在开营后不久,营员们便来到了历史名城乌镇,开启了一场“寻桥之旅”。
作为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乌镇古桥众多,且每座桥都风格独特、历史悠久。一开始,营员们是想走遍乌镇所有的桥,但出发后不久,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便改变了想法。
“一开始我们也想追求数量,但后来我们发觉其实停下来,好好欣赏一座桥也很不错。”采访中,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学生蔡明城说,于是他们选择了一座廊桥停了下来,仔细研究桥梁结构,听当地人诉说这座古桥的历史。“当时还有一位随行的老师,为我们讲解着相关的概念,他看待这座桥的视角真的与我们很不一样,我们很受启发。”蔡明城说。
就在营员们流连于古镇的各色水桥之上时,一些人也慢慢发现,面对古桥,大陆与台湾的学生也展现出了一些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台湾某大学教师洪汶宜是此次训练营的一位带队老师,在观察两岸学生的一些表现后,他作出了这样一番比较:“面对新鲜事物,台湾学生要更加开放、更加活泼;大陆学生在很多时候有些放不开,但更加认真和专注。这可能是两岸不同教育环境所导致的。”
当时洪汶宜并不知道,在结束乌镇之旅后,营员们还要完成更多的任务,经历更多的活动,两岸学生的这点不同在此后的活动中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而此次训练营带给他的启示也远非如此。
结束乌镇行程,营员们真正开始了此次训练营最主要的任务为当地小朋友设计科学装置,而在这一过程中,台湾学生活跃的个性和大陆学生认真的态度有了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台湾的同学更外向、活跃,在讨论中的发言也更踊跃。”裘遒所在小组此次设计的是一个与力学结构有关的拱桥,另外还设计了一个展示摩擦力的小装置,这些装置的创意最初就来自于台湾同学的提议。创意提出后,组里的几位同学通力合作,最后由裘遒这位“非理工男”负责装置的讲解。
对于最终展示在小朋友面前的几十台科学装置,身为老师的洪汶宜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是在我的预期之上的。但有些遗憾的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很少有讲解科学知识的经历,所以他们在为小朋友讲解装置背后的科学原理时,常常抓不到重点。”
“我觉得在讨论的时候,我们没有想清楚到底想给小朋友展示什么,我们的侧重点有一点儿问题。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的话,我首先会搞清楚该省略什么,该突出什么。”说这番话时,裘遒的语气中多了一份期待。
经历这次活动后,内心充满期待的远不止裘遒一人。比如洪汶宜就觉得营员们在展示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正是自己在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我们是搞土木的,如果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连自己的想法都表达不完善,又怎么要求对方信任我们的设计呢?”他想着在回到台湾后,好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下一番功夫。“这也是此次训练营给我最大的启发。”
蔡明城在杭州的这几天,一直盘算着找机会欣赏一下美丽的西湖日出,但因为忙于设计装置,直到离开杭州,他的这一愿望也没有实现。“他和我们说过这件事,他的怨念还挺强的。”和蔡明城同组的单萍笑道。
当然,蔡明城要弥补这一遗憾也不难,因为不久之后,他就会作为一名交换生,再次来到大陆,那时壮美的日出依然会在西湖岸边等待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