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优秀4篇】
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促进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成为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4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篇一
《试析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孕育》
摘 要:文化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土壤和营养。为此,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应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深耕在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巩固在不断完善的我军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融会在适应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关键词:价值观 文化 军人
作者简介:付晓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队宣传文化教研室讲师,中校。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237-02
文化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土壤和营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科学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应关注文化的渗透影响因素,充分发挥文化的孕育作用。
一、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化,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应当科学认识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其阶级性质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本源,把党、人民和国家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是我军的显著标志,党的领导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归宿。
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始终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须臾不可放松站稳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意识形态领域扩张和“西化”的主要目标在冷战后对准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对中国打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大肆鼓吹“西方文化优越论”、“世界文化一体化”、“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军的指导地位,对我军官兵思想观念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所以,通过发展繁荣当代中国的军事文化孕育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观念形态意义上大力建设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军事精神文化。一方面,需要大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因为民族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我军固有的文化优势。我军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思想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军性质和特点的军人道德规范、军队战斗精神和传统作风,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也要善于借鉴世界军事文化的先进成果,吸取世界各国军事文化的内在精华,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在加强以“军魂”意识为核心的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二、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深耕在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随机性的教育口号,也不是一种表象化的政治标签,而是一个渗透军人血脉的内化过程和融入心灵深处的认知过程,最终要实现的是观念化。而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培植土壤,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则正是养料丰富的沃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国际文化秩序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的。比如,美国大片里的一些军事内容,其实不过是用一些高超的特技及现代化的装备让人产生“恐美”心理。当我们的官兵对这些动辄就斥资上亿美元的经济投人的美国大片拍手叫好时,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为影片宣传的美国利益至上、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价值观所感染。这必然会在观念形态上冲击着我军广大官兵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形地弱化了一些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与美国短暂的建国史相比,我们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所留下的璀璨军事文化及其精品,不仅是我军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我军官兵爱国情操的精神源泉。比如,那些描写边塞战争、军旅生活、塞上风光等题材的边塞诗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国防精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思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无不迸发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和至大至刚、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可以说,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潜力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思想精华,培育、提升当代军人的爱国情操,我们的潜在优势是明显的。另一个优势是我党、我军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浓缩形成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军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孕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沙精神、98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革命精神,就集中体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军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活、直观、亲切的生动教材。事实上,我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战争年代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和平时期能够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年代能够不断取得新的长足进步,靠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改革创新中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宝贵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履行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三、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巩固在不断完善的我军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
制度是文化的生成物,是文化寄寓的实体存在和理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军在八十多年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各项法规制度,就是我军建设思想的实践文化形态。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作为军事文化的载体,军事文化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稳定性;而且创建先进的军事文化也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等途径,实现由精神成果向物质力量的转化。因此,应当加紧配套完善我军的军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不断发展的军事法规制度文化,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其一,是以法规制度文化教育引导官兵自觉遵循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事法制知识是军人知识结构的有机构成,是我军官兵正确行使军人权利和承担军人义务的前提条件,也是支撑、维系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强制性制度规范。深化军事法制教育,把普及军事法律知识与增强军事法制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官兵充分理解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的时代价值,明确应当担负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军人自觉的心理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目的。其二,是以法治精神规范官兵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把依法治军落到实处,部队日常管理涵盖军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广阔空间,通过依法严格管理,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官兵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使之转化为官兵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也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到法规制度轨道中来。法规制度带有强制性、稳定性、长期性,可以有效防止培育的短期行为和随意操作,避免培育的外界干扰和人为因素。要通过构设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机制、养成约束机制、实践运用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把官兵的自律与他律、管理约束与自觉践行统一起来,保持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推进有序化、常态化。其三,是以法治环境营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社会性,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在军营这个“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需要通过优化军营的法治环境,使官兵明荣知耻、分清是非美丑,在充满正气的军营内部氛围中增强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信心。
四、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会在适应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紧贴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合理运用利益主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精神力量与物质基础的辩证统一。一味强调无私奉献而忽视权益保障,刻意追求崇高而淡化切身利益,对先进分子可行,对多数人长此以往则难以为继。因此,要赋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相统一的责权利,让官兵在追求军人核心价值观中感触到个人存在的成就感、归宿感、荣誉感,那么,就应在军人待遇政策上,使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军人的物质精神生活融会贯通起来。一方面是保障官兵的物质利益。如建立完善军人职级晋升、生活福利、定期增资以及军属就业、子女入学、退役就业安置等优待政策。其中,应格外重视完善军人在军事训练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物质保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价值目标和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追求的两大支柱。价值目标引领价值实践,价值实践是衡量和检验价值目标的依据和标志。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部队最经常、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重大使命,是培育和检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大“熔炉”,可以考虑设置合理的津贴补助,激发练兵热情、催生战斗力,更好地把军人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军事训练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享有崇高的精神利益。社会学认为,价值观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的影响而不是语言文字的影响完成的。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要重视增强军人的荣誉感。推动国家军人荣誉制度建立,进一步规范军人立功受奖的军地联动宣扬表彰机制,增设荣誉等级标识等。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等,使先进军事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宣扬我军优秀军事文化展现人民军队的奋斗历程,激发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对军人的情感。引导官兵向榜样看齐。发现和培养官兵身边的典型,使典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易于在情感上被官兵接受,这样广大官兵才会自觉自愿地向典型学习,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注释:
马祖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解放军报。2009-5-10.
张合营。论全球化的文化安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刘德龙,刘若斌。西方强势文化的深刻影响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东岳论丛。20099(3)。
李昆明,吴琼。军事文化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军事科学。2002(6)。
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生必备 篇二
作为当代大学生参加军事教育学习是我们首要的义务,在认真履行这项义务的同时,我们更应为有学习国防知识的机会而感到荣幸,珍惜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深刻领会教学纲领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面的拓宽的程度,进而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
同样,军事教育课以其广阔的国防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国防素质的良好文化基础,使我们这些生在和平时代的青年意识到国家依然面临安全防御问题,使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国防实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们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时刻树立高度的民族危机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有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国家发展上做出贡献。
国防意识是民族生存之魂,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当前,中国正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这当然是于国于民都极为有利的事情。如果缺乏国防意识,国防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即使放在眼前,也很难发现。银行、证券交易、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这些和平时期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领域都可能成为战争中被敌方攻击的“软肋”。对外交往、新闻出版、网络交流和秘密载体的处理如果不加注意,都存在着泄露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的可能。此外,军事设施的管理、城市建设布局的总体规划、对战略要地的开放、防空工程的商业化运作等与国防建设是否相冲突,这些问题必须放在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认真考虑。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种种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在平时加以关注和排除,必将危及我们或我们子孙的和平生活。 在当今时代,世界并不太平。有人并不希望中国崛起强大,不绝于耳的“中国威胁论”就是一例。近来的战争实践证明,战场已经再无前后方之分,战争的武器不再只是枪炮,作战人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人。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的每个公民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战场的战士。信息化时代国防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斗争领域,国防的“防”线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边防、海防。它已延伸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领域,进入到电磁空间,触及到太空,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寻常生活之中。国防建设既是军队的事,更是全民的责任,我们必须强化国防意识,牢牢守住我们的民族生存之魂。
开设军事课程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世界趋势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和军事理论教育,将其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 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李登辉炮制“两国论”妄图分裂祖国: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且不断以蚕食的手法推行“渐进式台独”,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废“国语”教育、将“中文系”并入“外国文学系”、“中华民国护照”加注“台湾”英文字样、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总统”选举之日举行所谓的“防卫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台湾新宪法”,“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向—个中国原则、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挑衅。陈水扁已经论为台湾、两岸和国际社会一个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危机制造者”。这些事件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作为接受军事教育启发的结果,我们应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为了对国家建设作出努力,我们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做到知我中华,培育爱国情操。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继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闪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国孙子兵学的产生,标志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由悟性阶段进入了理性阶段,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等人军事思想为代表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近代欧洲。它冲破中世纪的思想枷锁,开始用科学手段探讨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不过,欧洲近代军事科学相当程度上是借助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唯心论精神建立起来的,难免鱼龙混杂,真理与偏见并蓄。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启始的第三次飞跃,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则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
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l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的屈辱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一)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赢得的胜利,虽然也来之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西方历史上的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获得了“战略之父”、“战争巨人”等桂冠和殊荣。相比之下,毛泽东的战争艺术更为高明。第一,世界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将帅,大都是能赢得若干战役战斗,能赢得整个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却为数不多。而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次,以往世界战史上的以弱胜强,基本上是总兵力对比上的以少胜多,武器装备上则相差无几。毛泽东的战争艺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第三,毛泽东不但擅长运用战争指导艺术,而且善于从战争指导艺术的运用中提炼和升华出理论。毛泽东军事论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影响之广,在中外军事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之相比拟。近几十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毛泽东军事著作成为不少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军政要人的案头读物,被许多国家列为军事院校的研修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毛泽东以前,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但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勤奋而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建设国防现代化,从如何赢得战争到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所有这些,毛泽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大厦。毛泽东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其丰富性、系统性和真理性而言,都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程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较于其它各家军事理论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主要是:①对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课题,第一次提供了科学答案。如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开垦的理论领域,首创了全新的学说。如军事辩证法。③把过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如人民战争。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论预见,变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现实。如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⑤在先哲们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不理想的问题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样建设一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它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无不受一定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一切理论也只有被用作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工具时,才能进入实践过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长期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尚未在军事领域充分展开。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与军事斗争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创建了一整套科学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思维方法。它不仅集中地表现为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原理,同时也体现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如果说孙子兵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可以超时代、跨领域地辐射,那么,兼有高度哲学成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就尤其具有稳定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在非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军事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还是思想、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总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争和开创性活动的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能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多方面,拨动、启迪人们的创造智慧,从中总结、抽象出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策略。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国防意识
二、增强国防意识
什么是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其他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朝鲜核武器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理论,理解研究国防知识。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旅行国防义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
三、端正爱国精神
从近代历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不爱国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学生,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用自己的身躯捍卫我们的国土。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爱国精神有很多内涵,它既是一个人知识是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展示,可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有层次的,一个要高层次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而军训教学正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这种素质。通过军训教学大学生建立了积极的爱国精神,正确的爱国态度,科学的报国方法,存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拓宽眼界,顺应时代
当今世界是一个极度全球化的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级,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个崭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现代社会不能只关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宽视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这种情况在军事应用国防建设中尤显突出。而在当今世界上复杂的形势,美国称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图,欧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罗斯与我国的关系,第三世界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在当今前沿科技的发展,在军事上各种武器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战略系统应用,各种战术策略的实施。在军队建设的各方面问题,步兵的基本军事技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贡献。这些知识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丰富和健全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使我们进一步适应当今社会大发展。
五、 掌握国防知识
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国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国防基础理论、军事知识、国防历史、国防形势、国防法制„„
现代战争告诉我们战争就是人民的战争,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必须依靠于人民的力量,我们就是未来战争而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祖国的重任肩负于我们身上,祖国仍需加强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增强民族意识学成报效祖国,祖国明天辉煌关系于我们,我们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军事理论课结课4200字论文:《新军事变革时代中的中国军事战略对策》 篇三
摘要:面对新军事变革掀起的巨大浪潮,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走过了几十年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一定成就,今天已经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研究新军事变革的特点规律,探索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国防现代化建设,确保赢得战略主动,开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中国军事;战略
1新军事变革与军事变革的挑战性
当代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对国防战略作出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上,实际上就是勇敢跨到了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之中。然而,中国要完成新军事变革的任务,由于起点低、基础差,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第一,作为国防武装力量的主体,中国常备军的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
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首先是由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而引发的。信息技术成了机械化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倍增器”,是高技术战争展现在人们面前最为突出的特征。现代发达国家的军事变革都是在高度机械化基础上推进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仍处于努力完成武器装备机械化任务的阶段,置身于世界性新军事变革的洪流中,如何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机械化程度不高所带来的对信息化的制约,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二,武装力量中人员科技素质和综合素质偏低。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主导的未来军事斗争中,人才的优势无疑决定着军事斗争的准备状况,影响着军事斗争的进程。高技术的武器装备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去研制,也需要高素质的作战人员来操作,未来高技术战场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角逐对抗,战争的结局将由人才的优劣来决定。而人才的缺乏却成为中国新军事变革的一个“瓶颈”。
仅就军队而言,中国军队不仅在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上与先进国家存在着“代差”,而且在官兵受教育程度上与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着“级差”。另外,中国军队官兵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比较薄弱,缺少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人才。目前,我军干部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第三,军费仍保持在低水平上。由机械化战争发展为信息化战争,是以武器装备质的跃升为其前提条件和推动力量的。武器装备这种质的跃升需要有大的军费投入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推进新军事改革,发达国家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军费开支逐年加大。尚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由于需要确保经济优先发展,虽出于安全考虑,军费逐年有所增加,但仍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2新军事变革环境中的我国军事形式
2.1我国周边面临的现实安全问题中国疆域广阔,海陆兼备,其中陆疆国界线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我国的沿边省(自治区)多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且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种地理特点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同时也使我国的陆疆安全形势变的极为复杂。为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需要时刻提高警惕。
2.2美国新亚太军事部署对中国军事安全的影响近十年来,随着美国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美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因此,美国政府实施其安全战略,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崇尚军事实力,运用武力的特性较之以往历届美国政府更加突出。美国依靠超强军事实力,全方位调整美国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致力于建立由自己主导的霸权稳定体系。在推行国家安全战略时,处处强化其军事战略优势,给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格局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明显不同以往的影响。美国在“新战争”理论指导下,改变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的方式,同时,新的军事联盟也改变了传统的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关系,突破了人们对周边安全环境概念的传统界定。面对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的美国及围绕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美国军事联盟体系,我国面临着一个更大范围和更广内涵的周边安全环境。
3新军事变革中我国军事发展的战略手段和途径
3.1建立军事变革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中国的军事变革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军事变革的特点决定了应该把国防战略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总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积极推进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建立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处理好军事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新时期国防建设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领域的变革将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个过程必然是社会结构大调整的过程,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客观上容易增加某些不安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变革必须始终服从国家和社会总体变革的大局,必须服从国家政治稳定的需要,这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于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积极推进中国军事变革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国家全面改革的大局高度来考虑和把握。
3.2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听从党的指挥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回顾我军80多年的光辉历程,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建军治军一切原则、方针的总纲,是我军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军在新形势下经受住各种考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决定领导,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形势,始终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坚持听党指挥,必须切实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高举旗帜、听从指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创新发展,以身作则”的原则,充分尊重官兵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突出抓好一个“实”字,要努力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军区党委和机关带头改进作风,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深入一线部队,解决基层部队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跟踪问责制度,坚持组织党委述职和集体听取各大单位工作汇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再次,突出抓好一个“严”字,对干部和部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3.3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而只有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才能实现新时期军事斗争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才能保证中国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实现振兴中华的目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国家制定与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发展的最高利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反映了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总体要求,并为实现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提供军事保证。所以军事战略方针在具体目标上,一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创造一个有利于改革和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现实任务;三是维护国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四是保障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3.4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培养造就新型军事人才坚持质量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正确选择。随着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争取质量优势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共同趋势。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其目的也是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现代战争的发展而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群体。在信息时代的战争中,作战系统科技含量与日俱增。只懂军事而不懂科技,不能有效驾驭战争。有专家认为,武器装备的研究使用,是科学技术,是军事战略、战术二者的有机结合。作为现代战场上的主要打击手段,精确制导武器是战略、战役、战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典范。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更使武器系统和作战指挥成为统一体。这对国防科技或军事技术人员及指挥军官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代国防科学技术人员必须既懂得科学技术又懂得军事。现代战争的指挥军官也必须既懂军事也懂科学技术。因此,努力培养复合型指挥人才,必然成为军事变革的重点内容。
3.5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体系对抗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国防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基于网络的一体化武器装备体系,是军队实现向网络中心转型目标的战略策划,是引领军队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本质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构建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环境,为获取未来战争的体系对抗优势提供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复杂度的不断增加、作战应用方式的不断变化、可利用资源的相对约束,导致了我军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整体性、涌现性、对抗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促进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网络化、智能化、天空地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始终瞄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牢固树立整体发展、重点突破和长期建设的观念,坚持革命化带动、信息化推动、战斗力驱动,走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式发展道路。要以“跟进、逼进”的姿态和“争夺、抢占”的勇气,全面加强以信息化为标志的质量建设,实现部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进一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推动军队建设全面转型。要把改革创新作为部队建设的根本动力,大胆探索,敢闯新路,积极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认真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重点突破中带动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的整体跃升。
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场影响最为广泛、最深远的军事变革,各国重新审视安全环境和战略策略,依据客观和主观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战略调整,促进了国际战略格局新的整合,对世界多极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面对新军事变革掀起的巨大浪潮,我国的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必须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国防现代化建设,确保赢得战略主动。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以加强睦邻友好和加强合作为工作方向,执行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沿着和平发展道路,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论文8600字 篇四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摘 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然而,这种被称为“集体智慧”中的集体主要包括谁?它包括哪些内容的军事思想?这些军事思想又是怎样结合起来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整体的?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完整地准确地研究和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个科学体系,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在人们很重视研究现代军事理论。所谓“现代军事理论”,可以理解为是指同我们现实生活结合得最紧密的、用以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军事斗争的理论。在研究现代军事理论时,我们面临着这些理论的来源是哪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军事家们在上世纪中叶结合中国国情所创造的丰富的军事理论,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最近,是中国现代军事理论的基石。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现代军事理论的研究,也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集体智慧的结晶,继承,发展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①
二。为什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显现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样,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最为深厚的实践基础。毛泽东的许多军事著作,凝聚了全体军民的集体智慧。人民群众既是战争的直接实践者,又是军事理论的创造者和检验者。没有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和军队长期奋斗的实践经验,就不会有毛泽东军事思想。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时起,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革命战争的主体,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为实现战争目标而英勇奋战。经历了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消灭敌军总数达到1千万人以上,创建了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又进行了包括3年抗美援朝战争在内的一系列军事斗争,保卫了人民共和国。在这一革命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主角。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科学归纳和演绎,把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经验,提炼和概括成为军事理论,又用这种理论去指导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战争实践。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如此反复,才有了今天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理论概括和行动指南,它在人民群众的战争实践中产生,它的战略战术、作战计划,还要靠广大指战员的英勇作战才能变为现实,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一切军事科学一样,毛泽东军事思想不只是统帅人物个人的创造,它包括着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汗水和鲜血。毛泽东在领导我们党进行长期武装斗争中,一贯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善于从人民群众和我军广大指战员斗争经验和首创精神中吸取营养,来制定军事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原则,丰富军事理论。‘“古田会议决议”形成前,毛泽东曾深入连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十六字诀”也是根据当时广大军民的战争实践经验而总结提出的。红军上井冈山后,在对敌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探索了一套原始的游击战口诀:赚钱就来,折本不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绕,绕不赢就钻,钻不赢就化。1928年1月,万安县委提出:“与敌人搏斗的策略是‘坚实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等。这些经验,为毛泽东总结提出游击战争基本作战原则的“十六字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毛泽东提出的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体制,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战法,无不包含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浴血奋战的经验结晶。在毛泽东军事著作中,处处闪耀着人民群众智慧的光辉。毛泽东也说过:《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参加的武装斗争实践。党和人民在这场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可宝贵的源泉和最为深厚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长期奋斗的实践经验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发挥了基础作用。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领袖集团的智慧的结晶
我们党和军队的创建及其从事的长期革命斗争,是在毛泽东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一道领导下进行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证明,领导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战争,没有一个坚强的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集团,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理论作指导,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为种种原因,中国革命战争是在若干互不相连、彼此被分割的地区发生和发展的。在相当长的时间了,各个革命根据地,都是处于被敌人分割的状态。在这种斗争环境中,各革命根据地不仅自己创造了适应各地区特点的斗争经验,而且造就了一大批独当一面的革命领袖人物,他们之间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杰出领导人的智慧,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直接的和主要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进行早期的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卓越领导人,很早就在探索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理论问题。有的比毛泽东还要早一些。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运动的领导人,在参加领导北伐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党的军事骨干,创建人民军队,领导第二次,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在周恩来先后发表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国民革命军及军队政治工作》、《武力与民众》等著述,对革命军队的性质、作用及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等重大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另外,在“中央九月来信”这封由陈毅按照中共中央讨论的精神和周恩来多次谈话的内容代中央起草的指示信中就指出:“目前红军的基本任务主要的有以下几项:一、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二、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本身组织;三、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红军不能实现上面三个任务,则与普通军队无异。”指示信统一了红4军前委的思想,指导红4军成功地举行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从而产生了毛泽东起草的被称为“红军建设纲领性文献”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由此可见,一些卓越领导人先于毛泽东所进行的军事实践和理论探索,必然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坚实基础。还有朱德、彭德怀、叶挺、贺龙、陈毅、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同样在创建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伟大事业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老一代无产阶级军事家,不但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他们实际上直接参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创造活动,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理论大厦的建造者。
除此之外,共产党的领导人还共同进行了理论概括。总体而言,长达22年的中国革命战争,以及建国以后时间更长的军事实践,都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共同领导与集体指挥的。他们共同分析国内外形势,进行战略判断,作出战略决策;他们共同起草指挥文电,运筹全局发展,指导战略进程;他们共同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维,作出理论概括。我党关于战争问题的重大决策和军事理论的形成都是领袖集团的集体创作,中国共产党是集体的领导,党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领袖集团群体决定的。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形成后,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军、作战等重大决策,都经过于党中央的集体讨论,凝聚了领袖集团的集体智慧,有些重大军事理论原则的提出和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有些军事著作和文电的形成,有的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经集体讨论决定,以毛泽东或党的名义发表的,有的是党的其他领导人起草,经毛泽东审定,以中央军委或毛泽东名义发表的,有的是经毛泽东反复征求意见后修改审定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绝非是一两个人的天赋,而是领导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领导人结合各自的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还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阐述、补充和发展,在《周恩来选集》、《朱德选集》、《刘少奇选集》、《邓小平文选》里,选收了很多军事著作。这些军事著作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问题作了研究,有的是对中国革命这些或那些方面的经验所作的系统的总结,有的是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著作中的许多论点,有的是对毛泽东的观点作了精辟的论述,或者是运用毛泽东的观点去说明了新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年来,先后出版发行的我党我军杰出领导人的军事著作、军事文选和文集,都充分体现了我党我军领导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包含着毛泽东本人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的贡献是最突出的,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国革命战争造就了自己的伟大领袖,创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党的其他领导人也相继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概括了集体经验,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对于整个抗日战争起了极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善于倾听采纳前线指挥员的意见。他时常鼓励下级机断处置,不要事事请示。因而下级指挥员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选择歼击目标、确定打法和兵力部署等重大问题,许多是彭德怀等同志在总的战略意图下机断决定的。著名的淮海战役,就是采纳了粟裕等前线指挥员的建议而决定发起的。战役过程中,又依据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意见,不断修改和补充战役计划,实施灵活的指导,从而保证了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善于独立的理论创造。毛泽东通晓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熟谙中国的国情,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以及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精华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进行卓越的理论创造,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分析了战争的起源、发展和消灭的必然规律,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性质、分类和反对战争的基本态度,阐述了战争诸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等著名论断。他在研究战争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战争指导规律”这个概念,丰富和发展军事学术史。他善于把一些重要理论原则进行精辟的概括,成为富有哲理性的至理名言。对武装夺取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概括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对于党和军队的关系,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把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概括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等等。同时,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创造,使之成为系统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最终促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没有毛泽东这的创造性工作,就没有我们的革命理论的系统发展。
(四)是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很具有开放性的。他在研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重视经验,又善于扬弃经验;尊重历史,又能超越历史。去除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糟粕,取其精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发展的。我们承认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理性,就必须承认它与一切军事理论和科学思想的广泛联系,承认它是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集古今中外众多军事理论和斗争经验之大成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同时,毛泽东著作中也引用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军事家拿破仑等人指挥的战役来说明军事原则,特别是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一些观点,在毛泽东军事著作中多次加以引用。毛泽东在借鉴、继承这些优秀军事理论的同时,加以发展和创新。
①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思想遗产。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为其在军事上的建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历史悠久,这里产生了很多军事方面的著述。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李卫公问对》、《三十六计》等,而且很多历史典籍都大量记载了有关战争的情况,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研究中国的历史。毛泽东年少时在阅读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书刊外,对军事历史方面的书籍也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他的军事著作中,多处援引、运用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如《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三十六计》中“声东击西”,岳飞的名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孟子公孙丑章句下》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毛泽东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俗语、成语典故和名言,不仅精练准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形象生动、别具风格、引人入胜,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泽东特别重视研究古代战例来指导现实的革命战争。从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指挥实践看,他从这些书中吸收了不少的营养。特别是他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着重研究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很多著名战例。例如,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都是“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著名战例。在毛泽东军事著作中,多次借鉴这些战例,来阐述以劣胜优的道理和作战原则。如“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法。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时曾多次运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大举出击,经略中原”,迫使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实际上是对这一古代战法的继承和发展。此外,毛泽东还着重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经验和教训,对黄巢、李闯王式的流寇主义进行厂批判,说明了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性;同时对农民起义中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也有所借鉴。毛泽东在借鉴古代军事思想的同时,还十分注意赋予新的含义。学习和继承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为了指导现实的中国革命战争,为此,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这些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赋予新义,推陈出新,使其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如毛泽东对《孙子》中“我专而敌分”的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著名军事原则。
②毛泽东军事思想汲取了外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开放性的,它的开放性表现在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遗产的继承,也表现在有选择地汲取外国军事思想中的精华。如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科学成果。毛泽东和他的领导集团,运用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实际,很好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提这一复杂命题。所以,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毛泽东军事著作中,他经常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和原话。但绝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运用中国式的思维和语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加以解释和发挥,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人民易于理解的军事理论。此外,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也相当重视除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优秀军事理论,特别是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研究更是有独到之处。毛泽东不仅注重研究外国军事理论的精华,而且在他的军事著作中曾多次加以引用。例如,他曾引用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军事家拿破仑、俄国资产阶级军事家库图佐夫等人指挥的战役,来阐明军事问题;引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观点,深刻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注意对外国的军事理论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吸取其合理的成分,批判地继承,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和发展,创造出新的、更高的军事理论。例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中的“盖然性”的理论,但他夸大了盖然性的作用,走进了战争规律不可知论的死胡同。毛泽东指出,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是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通过侦察、判断,是可以认识并利用战争的客观规律的。这样,就把战争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使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盖然性的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再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引用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观点。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由政治引起的,他的这个命题被马克思主义的导师们所肯定,但他并不了解政治的内涵,把政治看成是“整个社会的一切利益的代表”,从而抹煞了政治的阶级性质。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早在毛泽东指出,战争是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这一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作了科学的解释和发挥,使战争这个概念更具体、更科学,在内容上也更加完整。同时,毛泽东还发展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的理论。克劳塞维茨把“剥夺敌人的抵抗力”看作是“战争行为的目标”,他虽然也提到了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的问题,但强调“保存自己军队这一企图具有消极的目的”,而且他还认为,战争的目的仅仅是“打垮敌人,也就是使敌人无力抵抗”。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对“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作了辩证的解释和运用。他明确地把战争的目的规定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两方面,并认为,“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但并不是消极的,它的目的也是积极的,即在于消灭敌人。从而在军事学术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军事本质”的科学论断。
综上所述,我们在笼统地承认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同时,也就应该具体地承认在“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个特定概念里,既包含着占主要地位的毛泽东本人的军事思想、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其他杰出领导人的军事思想,诸如周恩来的军事思想,朱德的军事思想,邓小平的军事思想,彭德怀的军事思想,刘伯承的军事思想,贺龙的军事思想,陈毅的军事思想等等,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这种理解既符合历史事实,也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但是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很多人“集体结晶”出来的。我认为这有失偏颇,这看似好像是一个平均的过程,其实不然。这样就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庸俗化了,因为我们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割裂开了说哪一部分是谁写的另一部分是谁写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科学体系是一个综合的东西,一个科学体系是需要丰富的内容架构起来的,而毫无疑问毛泽东对这个科学体系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但他并没有排斥其他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和领袖集团的群体智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升华和科学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本人的杰出贡献。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对毛泽东思想所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为什么称之为毛泽东军事思想,而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体系也是当之无愧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毛泽东善于集中全党的智慧,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将众人智慧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理论升华,完成“结晶”这一理论创造工程的是毛泽东。他善于把分散的、个别的理论变成系统的理论,将特殊的规律上升为一般的规律,使之发展成为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自战争,来自群众的实践,来自历史的继承,来自集体的智慧。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个概念,与“周恩来的军事思想”、“朱德的军事思想”、“邓小平的军事思想”等等概念,是统一相容的,不是对立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实际意义上说都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这些领导人是这些理论的集大成者。
总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历史依据的科学结论,不是抽象的或空洞的。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态度,放开手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的军事思想做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现代军事理论的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用以更好的指导现代化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张伊宁,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2]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邱桂金,牛力,解放军出版社。2003
[3]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编著,南京,1995
[4]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