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参考文献(优秀10篇)
【导语】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以下关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希望您驻足阅读!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篇一
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汇编
档案
古籍
参考工具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G
B
O
K
2、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刊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 篇二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期刊的刊名可用全称或按ISO4规定的缩写格式,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建议以(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
[1]MarcelMerle.SociologiedesRelationsInternationales[M]。4thed.Paris:Dalloz,1988.
[2]:Proceedingsofthe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sofComputerMeth-odsin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oscow,Russia,February1-4,2000[C]。Rotterdam:A.A.Balkema,2000.
[3]GUOAi-bing.AutoShowRevsupCustomers.Desire[N]。ChinaDaily,2002-06-07(1)。
[4]GREENDH,WALLACEME.MantleMetasomatismbyEphemeralCarbonateMelts[J]。Nature(S0028-0836),1988,336(7):459-462.(336代表“卷”;7代表“期数”)
[5]CALMSRB.InfraredSpectroscopicStudiesonSolidOxygen[D]。Berkeley:Univ.ofCalifornia,1965.
[6]MAJDAAJ.NumericalStudyoftheMechanismforInitiationofReactingShockWaves,AD-A232432[R]。1990.
[7]MIL-STD-810B,WarheadSafetyTests[S]。
参考文献格式 篇三
[1]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 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M]。 Oxford: Blackwell.
[3]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M]。 Cambridge: CUP.
[4]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UP.
[5] Emmorey, K. D. & V. A. Fromkin. 1990. The mental lexicon [A]。 In J. Frederick (ed.)。 Language:The Cambridge Survey: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C]。 Newmeyer: CUP.
[6] Garnham, A. 1985. Psycholinguistics: Central Topics [M]。 Cambridge: CUP.
[7] Anderson , A. et al. 1999. Cross-linguistic evidence for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 as register variable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0): 1339-1351.
[8] Wesche, M. & T. M. Paribakht. 1996. A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s. breadth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0): 13-40.
[9]丁言仁。200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文秋芳。2001.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2]陈新仁。2002.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5):350-354.
[13]崔刚。1994.布鲁卡氏失语症实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272-33.
[14]桂诗春。2004.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4):229.
[15]何安平,徐曼菲。2003.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446-452.
[16]黄远振。2001.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6):430–435.
[17]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1):7-21.
[18]文秋芳。2003.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151-154.
论文的文献综述 篇四
金融生态文献论文
金融生态文献论文【1】
摘 要:目前关于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论述较多,但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不清晰。
为此,本文首先对前沿学者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界进行梳理,使得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加清晰,然后从金融生态评价体系、金融生态评价方法、金融生态评价未来的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梳理,为未来研究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研究参考,最后是分析国内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一些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供未来各级政府、金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金融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一、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金融系统的快速、高效发展,高效运行的金融体系反过来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因此,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提升其竞争力,就得有一个运转良好的金融系统,要有这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重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早在白钦先就已提出,但是,直到,周小川才首次把生态学引入金融学,并且系统而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金融生态问题。
自此以后,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论述大量涌现。
(一)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二者并不等价。
金融生态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它不但包括金融生态环境,而且还包括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调节等。
徐诺金指出,金融生态是金融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金融组织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其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李扬等(2005)认为,金融体系的运行不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基本要素,还包括这些要素的自身构成及其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它是由这些要素以及要素变化所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二)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则主要从金融外部运行机制、金融基础条件等方面来探讨改善金融生态的相关运作机理。
白钦先()最早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他认为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则构成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
同时,还阐述了维持保护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得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周小川()认为金融生态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即金融生态环境。
他认为金融生态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环境以及这些环境的改善。
徐诺金(2005)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由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构成,软环境由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构成,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运行情况有重大影响。
二、影响金融生态的主要因素及评价体系
毫无疑问,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其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不一样,由此构成的评价体系也各不相同,以下就影响金融生态的主要因素和评价体系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一)影响因素
就金融生态的影响因素而论,金融生态环境观的学者多从造成不同区域金融生态巨大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寻找改善的关键要素。
如李扬、王国刚(2005)、徐小林(2005)、钟敏(2005)、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等几乎都从法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独立性、信用体系和文化等几个方面研究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德阳中心支行()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条件状况、金融主体的形态状况、金融生态关系的互动状况等是影响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其中金融生态的条件状况包括经济、法制与诚信环境,金融主体的形态状况包括风险、结构与活力状况,而金融生态关系的互动状况则包括维护与协调状况。
金融生态系统观的研究者则侧重于分析金融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从金融生态系统主体、生态环境和生态调节等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金融企业的产权治理是其分析的重点。
皮天雷()认为,我国金融生态法制缺陷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从“人治”、“权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以及非正式约束与市场经济还存在诸多矛盾。
赵振宇(2009)认为,金融生态失衡的原因在于内部环境失调和外部环境恶化,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国家过度保护、地方政府干预、缺乏有效中介服务、金融企业产权不明晰、金融体制落后、监管不力、退出规制不完善和信用环境不良等。
郭佳(2009)从法律制度缺陷、信用法律环境和金融执法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黄可权(2009)从委托代理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制度变迁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评价体系
除了影响因素外,一些学者在对金融生态或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中构建了相应的一些指标体系,由于各自视角不同,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存在差异。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在做金融生态环境分析时,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包括经济运行、社会信用、交易保障和金融综合指标等四个方面,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个二级和三级指标,共计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
其中经济运行包括经济规模和增长能力、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企业竞争力、居民生活和保障水平四个二级指标;社会信用指标包括企业信用、居民信用、政府信用和征信制度发展四个二级指标;交易保障指标包括法律环境、政府行为和中介服务三个二级指标;金融综合指标包括金融业务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部门独立性三个二级指标。
胡滨(2009)在做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时,指标体系由政府对经济的主导、经济运行的质量、地区金融发展和信用基础以及基础建设四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
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指标体系构建及将其运用范围最广的是中国社科院的李扬等(2005、2007、2009)所做的研究,他们对全国各省市和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都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另外,像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2006)、人民银行西安分行(2009)、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2009)等都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不过,这些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观性比较大,各自之间共性较少,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金融生态的评价方法
在构建了指标体系之后,接下来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客观、科学地评价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问题,与评价指标体系一样,不同的研究者在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做评价时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研究者,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或者面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如中国社科院的李扬等(2005)在对各省市和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做评价时采用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之后,他们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研究和指标修改并在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2007)、刘伟玲()等在做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时所采用的则是加权函数法。
胡滨(2009)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多因素综合模型。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课题组(2010)在对湖北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则是因子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法。
韩占兵()则使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式对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进行测评。
蔡则祥(2011)等在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环境绩效评估时所使用的是DEA模型。
总之,不同的研究者在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与研究者的喜好和所掌握的方法有关系。
同时,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要求的差异,也是造成研究方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然而,相同研究对象,相同的数据,如果使用不同的测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是金融生态环境测评中遇到的难题。 www.1126888.com
四、金融生态的改进和优化
由于金融生态不但包括金融生态环境,而且还包括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调节等,而金融生态环境则不但包括金融外部运行机制、金融基础条件,还包括如何改善金融生态的相关运作机理。
因此,金融生态的改进和优化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周小川(2004)从五个方面提出金融生态的改进和优化方向:其一是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其二是加快企业客户的市场化改革,其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其四是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其五是提高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徐诺金(2005)指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在法律上存在立法思想滞后、体系不完善、执法效率低及司法不规范等问题。
李扬等(2005)分析了非均衡制度是如何加大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的差距。
他们认为,在统一的经济体内,各个地区之间不应当存在明显的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但我国各地区之间的金融生态环境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造成金融生态环境巨大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非均衡制度加大了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差距。
同时李扬等还强调,无论造成各省市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原因有多复杂,但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地方政府行为。
因此,他们建议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地区经济发展的倾向,转而以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搞好经济调控为主。
侯连卿等(2005)认为,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特殊行业,因此,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
他们分析了信用缺失对金融生态的制约及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重建社会信用,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与侯连卿的观点类似,张紫平(2007)通过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等(2008)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从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
分权化改革曾经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活力,但过于强调下级政府自主动员资源的能力,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行政化不断加强,从而导致当前的金融运行出现各类问题。
五、各省(部)市有关金融生态的研究
各省市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定量的居多。
在定量研究中,一般是先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而后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各地区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前面所述的方法。
在所有这些研究当中,最为权威的当属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为组长的课题组的研究,他们历经四年,对金融生态环境作了三次评价:,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进行评级,对50个大中城市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排名并做出评价;20,进一步深化20的研究成果,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地域范围大幅扩展,包含了30个省份和90个核心城市;2008-进一步扩大,对我国30个省份和100个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及338个地区的信贷资产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估。
除此之外,部分省市、中国人民银行部分省市的分行或中心支行、高校的课题组以及某些个人研究者都对地区生态环境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2007)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带入数据进行实证;胡滨(2009)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都做出了评价;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课题组(2010)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北省16个州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刘伟玲(2010)对黑龙江的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进行了分析。
段福印(2011)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韩占兵(2011)通过构建一定的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金融生态建设进行了评价;蔡则祥(2011)等利用包络模型(DEA)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估。
注释:
① 这20个指标是政府经济实力、预算内外财政收支、财政缺口、预算内外财政收入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重、行政事业收入比重、政府消费比重;人均GDP、投资效率、居民收入增速比、城乡收入比、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非国有金融部门金融支持、私人部门获得的金融支持、消费信贷;律师比重、注册会计师比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面、事业保险制度建立面。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周小川。完善法律环境打造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3] 徐小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J].金融研究,2005,(11).
[4]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02).
[5] 钟敏。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2005,(15).
[6] 李扬。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 侯连卿。论金融生态的信用基础[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1).
[8] 皮天雷。金融生态中的法律制度探讨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J].财经科学,2006,(03).
[9] 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研究[J].观察与思考,2007,(02).
[10] 张紫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7,(03).
[11] 李扬、刘煜辉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J].新金融,2008,(03).
[12] 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中国县域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13] 李扬。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4] 黄可权。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生态建设研究[J].理论观察,2009,(01).
[15] 郭佳。构建和谐金融生态与金融法制化[J].决策探索,2009,(04).
[16] 赵振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04).
[17] 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18]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关于西安分行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中国人民银行网页,2009-07-07.
[19] 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衡阳市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报告[N].衡阳日报,2009-11-04.
[20] 刘伟玲。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评价分析[J].理论探讨,2010,(02).
[21]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湖北省金融生态监测评价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0,(10).
[22] 韩占兵。河南省金融生态水平的实证评估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
[23] 段福印。城市金融生态比较与上海金融生态改善[J].上海金融,2011,(05).
[24] 蔡则祥。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环境运行绩效的测算[J].经济问题,2011,(05).
金融创生态环境建设文献研究【2】
[摘 要] 2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要求整个金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追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经济性,也是实现内生机制对外生机制的替代,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截止目前,已有大量的学者和金融实践者开始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篇五
1、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7]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77-178.
[8]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群众出版社,2000.
[9]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10]张加铨,关景时,程鹏。常用药物手册[K]。: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7.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1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12]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13]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4、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5]GBPT161592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5、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16]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07-26.
6、档案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
[17]叶委员剑英关于安平事件调查结果的声明:1946-09-09[B]。中央档案馆。
[18]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报告:1958-12-11[B]。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全宗252,目录1,卷宗57):65-67.
7、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19]沈括。梦溪笔谈[O]。元大德九年茶陵刊本。图书馆珍藏。
[20]杨炯。杨盈川集[O]。民国8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刊刻本。
[21]纪昀。纪文达公遗集:卷十六[O]。清嘉庆年间刻本。
[22][唐]李复言。续幽怪录[O]。明抄说集本。朱文钧藏。
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9、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2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24]王家益。1995年湖南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G]//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群众出版社,2000.
10、电子文献
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以外,尚需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
[25]刘江。假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N/OL]。新华每日电讯,2004-03-12(7)[2004-04-04]。
[26]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212219)[2002204215]。
[27]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英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2002-03-06)[2002-05-28]。
[29]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
对网上文献的引用,在网上可以省略作者和题名等信息,但印刷在纸张载体上应作完整著录
注释的标注方法 篇六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排印在该页地脚(数字加圆圈,如①、②…)。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七
1] 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 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8] 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3] 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4] 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7] 毛方儒,王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2):1-6
[8] 代世威。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9] 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4,(1):40-43
[10] 李刚。基于逆向工程的自由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如何在word中添加参考文献 篇八
方法如下(以Word2000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以上就是我用Word中的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请高手们不要见笑。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此时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虽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强大的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也转载过别人写的经验总结,但是没有实际用过,现在用到了,把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结一下,没遇到的就等以后再小结吧!希望能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此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
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我用过了!很好用。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新建“字符”样式就可以)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2003版: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2007版:
1、 先“视图”? “普通视图”
2、 进入“引用”?“脚注”?“显示备注”;
3、 窗口下面出现了“尾注”,点击下拉菜单“所有尾注”那里;
4、 选“尾注分隔符”,删掉那个横线;
5、 选“尾注延续分隔符”,再删掉那个横线,搞定。
对于脚注上面的横线也这么删。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即可完成手动更新。(好像不管用,应该是单击右键,“更新域”)
6.连续尾注问题
引用文献特别在文献综述部分,常常要把几篇引文列在一起,如[21-25],但是word没有这一功能,又不能将中间的文献删去,否则尾注引文也会自动删除,所以只好用比较笨的方法实现:
① 先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所有尾注插入好,包括替换样式,如有连续的尾注先不处理,例如形成[3][4][5][6]这样的连续尾注,下面要变成“[3-6]” 的形式。
②选择字符“][4][5][”,快捷键按下alt再按H-FN调出字体属性框,在“效果”选项中勾上“隐藏”的复选框,将所选字符隐藏。这样形式上达到要求,而且也能够保留引文链接。
参考文献分别代表 篇九
M指的是引用的是书籍,1992是书籍出版年份,41、184是引用内容的页数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参考文献的要求 篇十
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如[1],[2],[3],[4],[5]…,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
3.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
(3)论文集:〔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4.常用参考文献范例
[1]马红中、邱小立。空调市场分析报告[J]。成功营销,2004:1-2
[2]徐新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5-224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第十版。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69
[4]朱玉童。渠道冲突[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0—21
[5]李先国。分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13
[6]沈立权。百事可乐公司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策略研讨[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23-65
[7]Stern, Marketing Channels[J]。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98:224-225
[8]张继焦,葛存山,帅建淮。分销链管理一分销渠道的设计、控制和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40-257
[9]路易斯。W.斯坦恩,伊尔。安萨里,安勒。T.科兰恩。赵平。市场营销渠道[M]。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0
[10]于俊秋。企业营销渠道新变革。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1,20: 125-250
[11]刘永炬。渠道[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25-62
[12]牛海鹏。销售通路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62-85
[13]月马唯星。如何管理好经销商[J]。经营与管理,2003: 20-36
[14]牛海鹏。渠道合作与伙伴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0:56-96
[15]王自勤。工业品分销渠道的冲突与协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45-85
[16]赵霓君。营销渠道冲突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04:1-25
[17]庄贵军、周筱莲。权力、冲突与合作[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4-78
[18]黎永生。2003年空调行业市场回顾[J]?成功营销,2004:21-30
[19]董明珠。棋行天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188-220
[20]傅勇、杨华。国美互下封杀令一新旧渠道的最后博弈[J]。经济参考,2004:2: 2-6
[21]彭剑峰。中国企业营销建设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J]。销售与市场,2005,4: 4-5
[22]张炜。中国家电企业分销渠道的变革与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4: 5-9
[23]陈涛。国外营销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8:78-85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