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通用7篇

众鼎号分享 14036

众鼎号 分享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7篇《影视中的视觉艺术》,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一

【摘要】

剪辑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剪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根据影视艺术的发展程度,剪辑技术也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在不断的探索与改善中,剪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剪辑的内容及运用技巧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剪辑;运用;技术

从影视艺术发展以来,剪辑在影视中就有着很高的地位,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剪辑艺术也已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时期,剪辑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剪辑技术的精湛程度决定着影视作品的质量,如果剪辑在影视艺术中运用的当,就会为影视作品增光添彩,增加影视作品的趣味与艺术性,赢得观众的喜爱,如果剪辑在影视艺术中运用不当,就会拉低影视作品质量,为影视作品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剪辑概述

(一)剪辑的发展过程。影视艺术中的剪辑,简单来说剪辑工作人员将摄影机所拍摄的各种素材与镜头经过整理、挑选、组合、拼接、特效等多种程序最终展示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并且有艺术特色的影视作品。剪辑在影视作品中的最初运用,是将一段胶片与另一段胶片粘接起来,这种粘接胶片的技术工作叫做剪接,也是剪辑的最初使用名称,也是剪辑的最初发展阶段。后来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在影视拍摄工作中划分出了导演、编剧、场记、摄影师、特效师、剪辑师等专业,明确的分工,并且也发展出了一套影视艺术的特殊叙述方法与表现方法,因此影视剪接也就应运而生。从剪辑的发展角度讲,当时的剪辑已经经过了剪接与剪辑两个阶段的发展。

(二)剪辑的作用。剪辑是表达影视艺术所要将讲述的自身价值及艺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影视处理技术。剪辑的工作就是将拍摄的镜头进行组接,并且保证所叙述作品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流畅连贯性,更直白的说就是剪辑要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对镜头的设置,将所表现的事物给与一定层面上的表现的意义。剪辑的技术要求将所拍摄的影视镜头与素材能够充分与人们的心理情感、大脑意识相迎合,抓住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的心理特征,在剪辑中使用相关的技术手法如渲染,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心理需求,让影片的情感表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剪辑实质。剪辑的实质就是一种推动技巧,将本来平淡无奇的影视镜头通过剪辑技巧的处理,让影视故事的发展根据观众心里的情感向前推进,从而达到优化影视作品的效果。但是就剪辑的应用也不能理解的过于简单,剪辑不只是简单的将几个分开的镜头进行连接,而是在深入了解影视作品整体意义以及影视作品想要实际表达的内容的同时,运用剪辑师的思维与技巧再加之导演设想的拍摄镜头将素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拼接,并在剪辑中使用一些特殊的视频效果,通过剪辑将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提高。对于影视剪辑的理解,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了解剪辑实质的同时也要明确剪辑在整个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位置所在,才能将剪辑的优势在具体的影视艺术制作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剪辑的预期效果。

二、剪辑的程序

影视艺术中的剪辑工作,并不只是将分开的镜头进行拼接那么简单,而是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等分工明确的各个程序,要经过从镜头到场景的安排,从场景到段落的连接,从段落到整体的剪切,直到最终完成影片的组接整个过程。我国现今摄影机的拍摄一般只能一组镜头一组镜头的拍,并且也只能形成一些单镜头,多个单镜头素材根本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剧情,因此就要求剪辑师在初步剪辑阶段根据影视剧本内容,将拍摄出的单镜头中的演员动作、对话、所在场景等一系列分散的视频片段连接到一起,然后在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上进行调整,这个在经过初步剪辑的基础上进行影视片段修整的过程,就是复剪。在复剪过程中就需要对素材细节与整体布局及效果均进行充分的考虑,反复检查,仔细推敲,找出画面中衔接不连贯,情节不符合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同时对于剪辑技巧的使用,如在镜头中特效的使用也应仔细推敲,不能出现与影片内容不符,给人突兀感觉的情况。在最后阶段,也就是精剪阶段,应着重考虑影片的完整性,重新检查结构内容、场景布局、特效使用等各个阶段。因此影视艺术剪辑的过程较为复杂繁琐,就要求剪辑人员具有对于剪辑知识的学习情况及对影片视频的理解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分散片段的合理组合能力。

三、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方法

(一)剪辑中对于声音画面的处理。声音与画面是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剪辑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声音在影视画面中的加入能够准确表现出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是视频节奏的主要控制者。在片段视频拍摄结束后,视频的类型以及基本表达内容都已经确定,在剪辑工作中就开始背景音乐、特效音乐的制作与视频合成工作,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为画面进行衬托,与画面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起到补充、深化画面内容,烘托画面效果、渲染气氛的效果,并且能够将画面的表达表现的更加丰富、更有内涵。剪辑在影视作品中将声音与画面有效结合,可以使作品中展现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且完整。

(二)剪辑中风格的确立。影视艺术中的剪辑工作需要确立一个风格,具体来说就是剪辑人员对于剪辑工作整体的构想与自己在剪辑中的思维就是剪辑风格,剪辑风格对于剪辑工作的最终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剪辑工作刚开始时就确立一个合理明确的风格,是能够剪辑出清晰、连贯、合理的影视作品的重要保证,也是所剪辑出来的影视作品内容与结构能够保证一致协调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剪辑工作中,剪辑风格必须统一。剪辑人员做到剪辑风格统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熟知剧本内容,理解编剧人员在这个剧本中所要讲述的事情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拍摄影片的题材,选择相应的剪辑方法进行素材的剪辑工作。于此便能够保证剪辑风格的统一,进而保证影视作品的质量,为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三)调和剪辑节奏。就像一首音乐的而主打节奏一样,影视作品的主体节奏对于观众内心情感的起伏与控制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影视艺术的额剪辑工作中也应该重视对于节奏的控制与协调,利用与故事情节向协调的节奏,加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推动影视剧情的发展。利用节奏剪辑的协调,更好的渲染出影视作品的氛围,烘托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带动观众观看情绪,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因此更加感同身受的理解影视作品所要表达出的深层次的含义。(四)注意剪辑技巧的运用。影视艺术中的剪辑最考验的是对于剪辑技巧的使用,优秀的剪辑工作人员会在剪辑工作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剪辑技巧,让自己剪辑出的影视作品更加连贯、更加生动、且更富有感染力。因此剪辑人员在进行影视作品的剪辑时应充分使用剪辑技巧,熟练掌握并列剪辑、隐喻剪辑、对比剪辑等剪辑技巧,增加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四、结语

影视艺术中的剪辑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型的工作,也是让影视作品富有灵魂、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就要求剪辑师要不断充实自身剪辑知识、提升剪辑技艺充分理解影视作品内涵,制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同时影视艺术的剪辑工作也应时刻跟随影视艺术的发展脚步,在不断探索中提升剪辑技术,服务影视艺术,促进影视艺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莎.浅析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01)

[2]徐冰.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探讨[J].电子世界,2014(14)

[3]陈雅红.浅谈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6)

[4]张春艳.剪辑技术在电视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J].新闻传播,2013(04)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二

内容摘要:

影视艺术批评是建立影视艺术与观影者之间联系的重要载体,对影视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影视艺术批评的价值维度,影视艺术批评的标准尺度,以及影视艺术批评的本体构建,试图为影视艺术批评搭建一个可行性框架。

关键词:

影视艺术;批评;尺度

影视艺术批评是基于影视艺术作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对于影视艺术的整个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影视艺术的美丑观以及创造者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影视艺术批评标准也有多样的尺度。此外,由于影视艺术批评与影视艺术发展不平衡,也对批评者自身本体构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影视艺术艺术批评的价值维度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视听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备受追捧。影视艺术凭借着独特的媒介效应成为人们日常接触最多,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其影响力与感染力也是其他艺术所望尘莫及。所以,深入研究影视艺术批评的价值对于影视艺术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影视艺术批评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反馈意义。影视艺术批评家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对于创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艺术创作者通过影视艺术批评的反馈不断地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创作者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民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的一些不完美;这就需要通过他人的艺术再创造来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给自身以积极的反馈,投入到新的创作当中。尤其是积极的影视艺术批评对于创作者自身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鬼才导演”宁浩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这两部作品比较,后者的手法更为娴熟。当宁浩拍完《疯狂的石头》后,赞扬声和批评声不绝于耳,正是这种影视批评的相互探讨,使得宁浩不断地调整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水准,才成就了后来的《疯狂的赛车》,把黑色幽默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影视艺术创作者要不断的关注艺术批评的走向,多去阅读艺术批评的文章,倾听不同层面的声音,取百家之长,适时地对自己的创作观作出审视,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换句话说,“如果创作者只是孤芳自赏、一味固守个性,就失去了其创作的生命力与社会价值。”

[1]其次,对于受众来说,影视艺术批评能够提高受众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西方接受美学所确立的读者的中心地位,这被看做是艺术系统的重要发现;特别是伊塞尔的“空白”,“‘空白’即‘未定点’,是作者在本文中为读者进行再造想象留下的‘空间’”[2],这在艺术史上曾引发重大的观念转变,曾一度把读者的地位捧上首位。现在看来有些过激,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众的身份得到观照,受众的地位被确立。但在当今影视艺术中,错误引导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而忽视艺术自身的创作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接受美学的本意是要创作者注意到观众的价值,从观众的反馈来总结自身的创作经验,进而带来更多的艺术作品。可是细数中国的观影群体,大多是寻求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的人群,能够给创作者带来反馈的观众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电影公司迎合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做着大众所期待的媚俗、小资、无厘头、恶搞等反传统的电影,更有的直接传播者淫秽色情。2014年的“快播公司”事件震惊全国,认为这有接受美学的理论支撑,传播者夺人眼球的色情内容,进而忽视少部分专业影评人的呼声,使创作者与观影者之间沟通陷入错误的死循环。在中国观影市场,大部分人缺少通识教育,缺乏艺术鉴赏的能力和专业的艺术修养。当代电影必须要处理好自身创作和观众反馈两者间的平衡,而不是丢弃自身的艺术底线,镜像表达为许多烂片。基于此,对受众正确的审美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今影视剧泛滥,受众对于影视剧的抵抗力在下降,受众与影视剧外化为直线传播,《娱乐至死》的国度正在蔓延。影视艺术批评必须要在受众与影视剧之间建立可选择的屏障,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积极地评价,形成一些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通过揭示影视艺术作品的好与坏、优点与缺点,给受众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使观众深层次的去理解影视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从而提高受众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比如说,在一些作品中普通观众只重视视觉享受,忽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观。1987年张艺谋凭借《红高粱》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部影片以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在抗战时期的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最后女主人公被虐杀的故事。但是张艺谋这部作品背后却有着更为深沉的含义。这部作品是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但张艺谋对小说进行大胆地改编。电影中对颠轿和制作高粱酒等进行大篇幅的展现,大胆的强化民间文化元素。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这些民间元素暗示着旧事物。这些旧事物,旧的制度代表着旧中国,展现着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遏制力,而这种遏制力是当时中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影片对于女主人公与男主公情感纠结的刻画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借此批判家族制度和传统文化,对自然人性进行高调的张扬和强烈的呼唤,对自由和生命力量进行赞美。

第三,影视艺术批评对于影视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的体现更为充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日新月异,尤其是电影电视,三网合一的大力推进,影视文化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代变化,电影电视都出现了娱乐化和商品化的趋向,影视剧数量高居不下,但隐患重重,高产背后是影视剧水平逐年降低,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持续降低。“观众的众多与精品的稀少恐怕是公认的事实,对此我们也无须讳言。‘量’的堆积和繁荣与‘质’的低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3],这是影视艺术面临的严峻考验。但是专业的影视评论机构和组织正确的批评对影视文化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比如,每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以及《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会对前一年度的影视发展作出评价和分析,给予电影发展调节和导向。《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电影在剧作质量上可以总结为少数作品优秀,整体水平堪忧,具有思想和艺术冲击力的标杆性影片仍然缺席”[4]。再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的,中文核心刊物《艺术评论》就是最好的示范。每期都针对一些文化现象给予理论上的鉴别和探讨,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批评作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协调的桥梁,调节着观影者与影视作品之间的沟通,间接地“减轻甚至消除影视艺术创造和欣赏中的消极因素和影响,从而引导并强化积极的文化倾向,提高它们的影响力,进而促进社会与人类思想的进步。”[5]

二、影视艺术批评的标准尺度

(一)影视艺术批评的美丑观

电影被作为第七艺术确立起来为大众所接受并支持。但是电影艺术到底有没有评判的标准值得探讨。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电影艺术都是人云亦云,那艺术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如果艺术没有客观的标准,那把艺术作为一个学科确立起来并且还来教学,这样的方式又有什么意义。中国电影的症结之一就是缺少影视艺术的评判标准。比如2014年上映的电影《归来》,许多观众在看完之后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更有的人甚至说艺术是主观的,即我认为《归来》好它就好,我认为《归来》不好它就不好。根据每个人的感觉不同,艺术的评判标准不同。如此来说艺术只是一种感觉,也没有必要作为学科来建设。达?芬奇以《蒙拉丽萨》闻名于世,可以说达?芬奇更多的以艺术而被人所知,但是达?芬奇在作画前解剖了多具尸体,研究人的神经脉络以及他的透视法,都具有科学精神。显然艺术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反之亦然。既然艺术精神是科学的精神,而科学技术是客观存在的,那艺术必然也是客观存在的,由此艺术品家必然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也必然具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而中国电影并未为此来解释何为艺术客观评价标准,观众不知,甚至创作者也不知。是否能用美丑来归咎当代电影好坏。简单的用美丑来评价电影是否有合理?是否在电影中拍摄大场面或者美丽景象就算好作品?由此来看2002年《英雄》美轮美奂的画面是否就是好作品,2003年《盲井》中展示人性恶是否就是不好的作品。但是《盲井》却在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等多项大奖。对比两者差异可以看出不能用现实中的感官上的美与丑来规定艺术的好坏。真正的影视艺术评判标准在于“艺术所表现的形式要与艺术所表现的效果相吻合”,这也就是为什么戏剧中的丑角能够成为大师。在影视艺术中为什么黄渤所扮演的丑角能够得到认可,就是这个道理。而在影视艺术创作及传播过程中并未注意影视艺术的评判标准。

(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艺术性与娱乐性、商品性与文化性”等多重特质,这就要求对影视艺术批评的标准不能单一,而是全面考量。纵观影视发展史,优秀的影视作品“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6],同时,影视艺术展现的是时代生活,所以影视艺术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此外,对于影视艺术创作者,由于每个人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差异,在每部作品中都表现出独特的影视艺术风格,或者说在某个时期具有相同创作观念的影视创作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所以影视艺术批评的标准尺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首先是时代维度与民族尺度。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风格多种多样,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配套的影视艺术批评标准的多样性。影视艺术作品风格的成因既来自于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也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到社会环境制约的。这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影视艺术作品的时代维度与民族尺度。前者是说同一时代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共同的审美特征,表现这个时代共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后者则是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以及风俗等方面的制约所展现的艺术追求。由此,影视艺术批评标准也就要因地制宜,要有更多的包容度;从不同的民族和时代来考量影视艺术的艺术价值。作为专业的影视批评人才,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的影视艺术的价值,不能以本民族的视角来看来否定其他民族的影视文化。比如,1987年张艺谋拍摄的作品《红高粱》,在世界上斩获了多项大奖,所以对这部影片进行解读就必须要放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如果以现代社会文化来看,那影视艺术批评的价值就毫无意义。无论是当今还是以后,时代与民族都将是影视艺术标准构建的重要尺度。

其次是关注艺术创作者群体尺度与个体尺度。电影艺术批评可以没有深度的泛泛而谈,但作为专业的影视艺术批评者,要想深入的解读影视艺术作品,必须把艺术作品同艺术创作的主体结合起来探析;但由于艺术家主观上的特点以及创作题材的的客观元素,所以导致了艺术家的风格独特鲜明。所以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风格和特色,对于提高艺术批评的标准和尺度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对于创作者个体来说,艺术家运用电影独特的艺术语言,根据导演的创作构思与艺术技巧在创作上表现出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影视艺术批评必然要把导演的个性特色与艺术个性作为自己的重要参照。比如,对斯皮尔伯格部分作品《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影视艺术批评家在对这些影视艺术作品的批评过程中,要对导演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深入探讨,进而去解读作品的艺术韵味;如果这些作品是出自别人之手的话,艺术批评家的视角就要发生转变,也或许就不会阐述过多批评文章。

其次,由于某些导演获得成功,就会感觉好多影视评论者会有话可说,也有个人衍生出了一种文化现象,继而引发更多的探讨,所以,对于导演的关注,追从“明星效应”等都为影视批评奠定了个人标准尺度。除了关注个体的价值尺度之外,群体的艺术价值同样是艺术批评参考的重要基石。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双重造就,中国电影人呈现着鲜明的线性式模块化发展;在某个时期,由于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呈现许多的流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中国电影的分代喻意,“‘第四代’的以各种社会和性意义的内容统辖相对传统的、循规蹈矩的叙事;‘第五代’的个性张扬和电影表现上探索和拓展;‘第六代’的意义解构、空间和经验的私人化、以及电影语言的个性化等等,事实上都将构成艺术批评的有益参照乃至是有力的依据。”[7]群体也好,个体也罢,这种源于欧洲的以创作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三、影视艺术批评的本体构建

(一)人才及组织机构建设

作为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来说一般都是由史论、理论再到评论这样一个过程组成。相对于当今影视艺术的发展,介绍影视艺术的史论著作和理论著作琳琅满目,但是少有影视艺术批评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影视艺术创作的电影公司多如牛毛,但是电影公司只管拍电影,反观影视艺术评论的机构几乎没有,在这么多的电影公司中几乎没有几家愿意出资设立影视评论的机构。相对于影视艺术创作的队伍来说,影视艺术批评队伍也是相当贫乏。这样就造成一种薄弱感,相对于较为强大的创作队伍而言,影视艺术批评者人微言轻,这样就很难对影视艺术的创作做出反馈。所以推进影视艺术批评人才队伍建设、机构组织建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相当重要。

首先,建立与影视艺术创作相适应的的影视艺术批评机构。就全国而言设立专门的影视艺术批评的科研院所,对当年所出现的影视艺术文化价值走向给出总结和指导,壮大影视艺术批评的话语权及其影响力。

其次,在院校设立影视艺术批评专业,学习电影的影视批评方法,培养专门的影视艺术批评人才,针对电影发展给以人才支撑。

第三,在电影公司中应该设立与影视艺术创作相协调的影视艺术批评团队,对创作中前期的剧本策划到后期的拍摄过程给以学理和价值观上的指导,推进影视艺术健康发展。

(二)打造影视艺术批评的典型

典型就是成功案例,是通过影视艺术批评者的批评,形成对影视创作者的反馈,进而拍出优秀的作品。相比于以往的影视艺术来说,如今的影视艺术批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包括期刊、研究所、影视专业建设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更明显,包括手机客户端、网页客户端、豆瓣、迷影网等都有所建树。此外,虽然“电影批评在整个的电影理论研究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现实情况是,各界对电影批评的质疑、斥责、批判却不绝于耳。”[8]换句话说,今天的电影批评活动相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影响力较小,很少有影视作品是由于批评家的反馈而变得更好。而且,今天“大多数批评等同于一般的文学批评,批评一个艺术作品与批评一部小说在阐述的起承转合上路径大致相同,我们看不出艺术批评自身的特殊性在哪里。”[9]甚至有些专业院校直接把影视艺术划归为文学学科,很难看出影视艺术批评自身的特殊性何在。影视是一门视听的综合视听艺术,它所需要的是对影视实践有所帮助的艺术批评,而不是文学评论;许多文学博士都看不懂电影最基本的视听语言,更何必谈能给电影理论反馈。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许多影视创作者对文学批评感到难以理解,所以很难有因为影视艺术批评的反馈而成功的电影范例。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文学家不写影视艺术批评,创作者也不看影视批评,单凭观众反馈来创作。所以打造典型是影视艺术批评关键所在。

首先,要剥离创作者的利益机制。如今导演越来越多的背负着票房的压力,尤其是较为知名的导演。要想有较为优秀的作品应当剥离影视艺术创作者的票房观念,回归艺术创作本身。同时文化部或者是中国影协等机构应对优秀作品给予基金扶持,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给予荣誉奖励。

其次,打通影视艺术评论家与影视艺术创作者交流的通道。建议电影传媒公司与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所的影视艺术批评机构合作。学术机构对于影视公司开拍电影的稿本或者是分镜头脚本进行审稿并给出建议,创作者根据建议完善自身的艺术创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影视公司可与学术机构共同研讨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定位,学术机构为影视公司提供影视艺术理论上的支持,影视公司为艺术创作者提供技术保障,进而打通学术机构与影视艺术创作者交流的渠道。

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影视艺术鉴赏的通识教育。文化主管部门和中国影协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基本的影视鉴赏知识,如微信、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等。学术机构借助宣传工具展示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介绍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以及影视文化和电影的发展史,分享优秀影视大师的生活经验和创作历程等;高校可以开设影视艺术鉴赏的通识教育课或选修课,借此提高全民的影视艺术鉴赏水平,促进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和影视艺术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结语

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探讨和梳理,影视艺术批评对于影视艺术健康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影视艺术批评家要适应影视艺术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作出评价,掌握多样的批评方法,以正确的影视艺术批评调节市场与创作者、观影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影视艺术批评本体建设,确立影视艺术批评话语权,推动影视艺术的健康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姜敏.影视艺术批评三题[J].河北大学学报,2005,(4).

[2]陈峻俊.“空白”的召唤[J].社会科学动态,1998,(11).

[3]王卫平.影视批评的贫乏与丰富[J].中国电视,2004,(3).

[4]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EB/OL].

[5]姜敏.影视艺术批评三题[J].河北大学学报,2005,(4).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吴小丽.浅谈影视艺术批评[J].上海大学学报,2001,(12).

[8]熊立.问题意识?科学方法?批评体制———危急中的电影批评之路[J].文艺研究,2011,(7).

[9]蓝凡.艺术的批评与批评的艺术[J].中华艺术论,2008,(00).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三

摘要

在影视艺术的发展中,声音和影片的影像一起构建了影视的内容。声音是影视制作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历程中,对声音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拓展了电影的空间,在声音与影像、各种声音之间的有机组合上,有着极大的表达潜力,使电影的空间及氛围得到了无限的扩展。

关键词

影视声音;艺术表达;作用

1、影视声音种类的划分

1.1人的声音

影视中的人讲话时的内容能够体现自身的地位、职业、爱好、性格等,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空间及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常常通过人的声音阐述影视的主题。

1.2影视音响效果

影视音响效果主要指的是在影视中与画面效果相配合的,除了人的声音以及背景音乐以外的声音。作为影视作品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之一,音响效果能够对影视画面起到渲染的作用,加强了画面的冲击力。

1.3影视音乐

音乐是通过各种声响表达出来的,对于影视而言,它是一门相对年少的表现形式。在无声的电影时代,音乐改善了因没有声响造成的观影氛围。当进入有声电影时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人的声音及音效效果无法充分表达思想情感的复杂性时,往往是通过音乐来升华影视作品中错综复杂的情感。

2、影视中各类声音的作用

2.1人声的作用

影视艺术因内容、样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气质。某种气质的出现不单单与影像、文字、等要素有关,也同人声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形式的影视作品对人声都有着独特的处理手法,且它们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人声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对气氛的烘托。

2.2影视音效的作用

影视音效与音乐相比,在声音的表达方面更加广泛、更加具体、更加真实,也更易把握。例如,汽车的鸣笛声、海水起伏的声音、大风和微风声音的不同、菜市场里鼎沸的声音等等。当人们一接触到某个类型的声音,就会立即想到相对应的场景。通常来说,影视音效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如果将某一种音效加入另外一个影视画面里,那么其原有的空间就被大大地拓展了,这也极大地丰富了画面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影视中有一个几岁的民国时期的女童在路边插标卖身,以求埋葬死去的父亲。这时,画面以外传来怜悯声,还有一些嘲讽的声音。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周围的人群,但是可以想到的是他们都在观看着这个可怜的女童。而通过对怜悯声和嘲讽声的运用,使画面的空间被大大地拓宽了,也使这个女童的形象不再是单薄的,而是更加的饱满。

2.3影视音乐的作用

第一,抒发感情,参与叙事。就音乐本身而言,它的表现能力几乎是无尽的,它既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表示心意,或者是表达某个场面。例如,当我们听到某些二胡曲目的时候,可以从中体会到某种悲凉,这就是表达感情;我们还能够从曲目中体会到街头卖艺人的辛苦及可悲的生活,这就是表示心意;我们还能够通过二胡曲来联想秋风萧瑟时的江南景色,想象那个瞎艺人在路边卖艺的场景。这就是通过人的听觉和想象,将本来五行的音乐转化为人能看到的某些场景,并且这些场景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声音本身有着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它能够给人一种充满感情的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个概念。每一位观影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人生阅历,对声音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畅想,通过畅想来填补影视的背景细节,使影视内容能够更加吸引观影者的注意力。影视作品通过声音的表达,对影视内容的空间进行拓展,还能够具有充沛的情感色彩,这是单纯的影视画面无法表达的。例如,我国的电视连续剧《牵手》中,导演选用了一首平缓的背景音乐,对夫妇两人之间的争执以及日常生活进行烘托,使其风格更加鲜明。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同类型的电视连续剧相比,《牵手》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另外,一些宣传类的影视节目也常常通过音乐来烘托作品气氛。

第三,促进影视艺术风格的形成。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目前为止战争类型的影视作品中最直观地展现战争的惨烈的作品。影片在片初的诺曼底登陆战的场景中,通过逼真的音响效果将战争中的惨烈一一展现出来,使人们在观影过程中难以忘记子弹打入人体的可怕画面。特别是在影片中的桥头遭遇战时,描述了军人在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无法自我控制而处于短时间的失去听觉时的心理状态。这部影片通过音响的合理运用,不但让观影的人们难以忘记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同时也起到了展示影视作品主体思想的作用。

第四,展示主题思想,确定风格,营造意境。音乐是影视艺术表达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影视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欢喜明快的曲调,还是忧伤的曲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影视作品的主体思想,为作品的整体类型风格奠定基础。在影片《泰坦尼克》中,其主题曲被多次运用到影片内容环节,正是通过对这首忧伤且带有激情的乐曲的合理应用,不但能够让影片内容的情节得以平稳过渡,还升华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短暂感情,使男主人公展现出为了爱情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感,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无尽思念之情以及失去爱人的无尽悲痛,并将这种悲痛转化为存活下去的动力而展现给观众。这些对声音的合理运用,远远比简单的哭泣、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得更加直观。

3、结语

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声音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将声音和画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影片中能够丰富人物的形象,使其能够更加接近日常生活。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影片文字的存在,还能够对影片内容情节氛围进行合理的渲染,从而成为影片无法或缺的组合部分。通过对声音的合理使用,能够极大地拓宽影视表达的意境,丰富影片的内容情节,并将影片中的情节氛围延伸到观众的体验中。由此可见,对声音进行合理的艺术处理后,意境成为影视创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表达手法。

参考文献:

[1]…王婷。论声音艺术在电视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5(06)。

[2]…张琳。论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21)。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四

影视艺术是集音乐、人文和艺术于一体的一种娱乐方式,自发明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好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保证影视艺术的发展,我国各级院校增加了影视艺术专业,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影视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影视艺术的发现在于传播美好的事物或和谐社会的思想,使大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转变审美观念,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影视艺术不仅涉及大众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还包含着大众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衣食住行,并逐步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或生活理念。

影视艺术的传播性质与教育是大同小异的,所不同的是影视教育面向的是社会全体大众,覆盖面积较广,而且其传播方式简单快捷,使大众轻而易举的接受,并逐渐深入人心。而后,影视艺术逐渐成为了大众娱乐的主要选择,引导一代又一代大众的观念。

例如1999年,由于片源日渐萎缩,电影频道开始投资制作电视电影(一种称作专为电视台播放而制作的影片)在电视上播放,同时,电影频道依靠丰厚的'广告收入获取了巨额利润,先后参与投资了《春天的狂想》、《我的1919》、《横空出世》等主旋律电影故事片。但就现在来说,影视艺术现阶段由于行业法规不健全,行政手段干预等因素,其发展就比较缓慢,对于行业人才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因而产生了影视艺术教育,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

例如我国北京广播学院最初是我国电视教育的唯一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校则是电影教育的唯一高等学府,而在广播电影电视成立以后,这两家院校合并到了一起,但其中的教育并没有任何的交流。直到21世纪初,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负责纪录片教学的孔都指出“电影学院导演系增设纪录片专业,是顺应影视事业总体格局演变的举措”。

电影学院才开始成立电视系,即建立电视体育体系,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虽然成立电视系的愿望落空,但在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生到三年级后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一是传统的故事片导演、二是纪录片导演、三是电视节目编导。不管怎样,影视艺术教育有了初步的发展。随着电视的普及,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电视的出现很快就成为了大众日常所需的一部分。但影视制作人才的培养在这个领域中的影响远不及电视新闻、播音、纪录片、专栏节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始于1979年,但专业目标一直很不明确,也没有专业化的教育进行引导。第二对于影视制作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只有导演和摄像两个专业,其他人才则没有被纳入教育范围中,学生在学校也就无法进行影视制作。

而在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也无法进行很好的发挥,使得影视艺术制作停滞不前。例如第五代电视剧导演杨阳是广院79级导演专业的毕业生,1998年因执导电视连续剧《牵手》才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可以说她的成名比第五代电影导演晚了大约14年(第五代的开山之作《黄土地》诞生于1984年)。可见影视艺术教育的初始阶段并不顺利。

而后在1998年,北京广播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明确了影视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并增设了表演专业、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填充了影视艺术所需的人才空缺。另外,由于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影视制作也变得热门起来,许多院校纷纷开设影视制作的相关专业,比如中央戏剧学院新近开设电视艺术系,重庆大学开办电视电影学院,囊括了几乎所有电影电视的专业;较早开设影视专业的大学有上海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由此可见,影视艺术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占有不少的分量,而连带影视教育也成为了社会热门的事件。

在影视教育逐渐完善之后,不仅有了完善的教育系统,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特点。众所周知,电影和电视都是人类重要的两种大众传播方式,其属性都是一样的,对于大众生活的改变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两者在形态上都表现为视听媒介,但他们在本质上又是不同的,因而都是无可取代的。但是少部分人有时候会混淆这两种传播方式,例如一些电视艺术理论把经典电影理论作为研究电视节目的理论渊源;一些从业人员认为学习过电影制作就能制作电视节目。

那么电影和电视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电影,我们通常指的是叙事电影,或者叫电影故事片,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是围绕故事片来展开的。电视的内涵就大多了,它包括新闻节目、文艺节目、娱乐节目、杂志性专栏节目、服务节目、教育节目、体育节目、电视剧等,对于电视节目的分类,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概括其中。虽然它们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电影的播放是阶段性的,因而只是阶段性的影响,而电视则是每日播放,因而具有长时间的影响,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

另外,部分影视艺术专业没有具体的技能教育,完全依赖于口头传授,因而被归纳为文科教育,但是其与文科教育也是有区别的。文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影视艺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强调培养学生利用视听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创造能力,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中更强调的是艺术想象的合理性而非逻辑性。所以影视艺术教育也有着一定的特点。

首先,影视艺术教育要根据电影和电视的本质,设置不同属性的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和美术等相关专业。但鉴于影视制作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所以影视要采取集体创作的方式,同时也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的人才不仅集中了最好的想法,还了解了其他部门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而且通过及时的沟通,也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比如,导演懂表演,才能较好地指导演员塑造角色;录音懂摄影,才能与摄影有较好的配合,不至于因穿帮而发生矛盾等。

另一方面来说,我国沿用了苏联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就是学生的专业十分单一,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要立刻改变这种教育观念也不现实,所以部分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可谓不伦不类。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本科生的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五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学科基础课是学院规定的全院学生必修的文学文化类课程,如文学史、写作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才是专业学习必需的课程,也是专业课教师有权力实施专业教育的部分。

其次,影视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生产,也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条件还达不到要求,所以也就停留在与文科专业差不多的理论课程上。一般来说,文科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概念、要义,组织学生讨论,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一定的参考书。

即使是法律这样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通过现成的案例分析来增强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要求学生去参加大量的办案实践。但影视艺术教育则不一样,其实践部分也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评价的。也可以说实践是影视艺术课程的灵魂,如果无法进行实践教育,其课程也就没有意义。这就像培养一名厨师,即使学员能记住满汉全席所有菜的做法却从来没有做过哪怕是拍黄瓜这样的菜,学员毕业后能称得上是厨师吗?道理是很简单的,也是很明白的,但最终结果却无法改变,影视艺术教育也就不存在完美,影视艺术作品也就没有完美之说。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之后,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得影视艺术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影视艺术经历理论电影与电视的合并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影视艺术体系,也有了自己的特点。例如影视艺术涵盖的方面广泛,因而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其人才的教育内容也就十分广泛,且综合性强。除此之外,影视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所以需要大量的理论教育。可见影视艺术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其所拥有的大众传播可以改变社会的面貌、思想等,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而探索影视艺术教育现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五

摘要

影视艺术是艺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吸收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的精华,让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并将时间空间、造型表演、视听觉等美学特征相结合,展现了无穷尽的美学魅力。鉴于此,本文将探究当代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当代;影视艺术;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综合了摄影、文学、绘画、戏剧等多种元素,并将上述元素充分融合,形成了一门巨大地美学盛典。只有充分把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更好的鉴赏影视作品。

一、博采众长

当代影视剧来源于文学,吸收了文学的精化,但它与文学也有一定区别。影视艺术与文学均能塑造典型形象,通过情节来反应人们的现实生活,但影视艺术又不同于文学,通过影视艺术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活泼,故事情节更加精彩。影视艺术也不同于音乐,影视艺术通过影像组成节奏感、旋律感、和谐感,影视艺术的画面犹如音乐般流畅,但又更加丰富,不仅有感官体验,还有画面旋律感。影视艺术与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但是,电影艺术是活动的、真实的造型艺术。影视艺术与戏剧一样都属于综合性艺术,但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更高,又被称为第七综合艺术。影视艺术彻底改变了传统戏剧中观众固定角度、固定距离看舞台的缺陷,深刻改变了戏剧舞台的空间局限。与戏剧艺术相比,影视艺术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电影艺术的综合性比较强,其糅合了上述多种艺术的优势,打破了舞台和时空的束缚,其不仅能在时间上自由切换,还能在空间上迅速转移。例如,在《牧马人》这部电影中,刚开始是一望无垠、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大草原,下一个镜头直接切换到了北京饭店,北京饭店里的许灵均剥着茶叶蛋直接想到了秀艺,电影镜头又直接切换到了敕勒川去县城的黄土路上。影视艺术吸取了多家艺术的精化,博采众长,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视听盛宴。

二、蒙太奇

当代影视剧大都采用蒙太奇手法来调度音响、组合画面,创造完美地屏幕形象。从根本上来说,蒙太奇是建筑学的常用术语,原意为装配和构成,嫁接到电影艺术中,蒙太奇就是构成手段和方法的总称。蒙太奇手法不仅仅是各种镜头的衔接,还需要对表演、音效、光效、时空、色彩等进行综合与组织。例如,《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描写的是起义水兵炮击沙皇敖德萨司令部的故事,在这一片段中导演分别用垂卧的狮子、抬头的狮子以及怒吼的狮子三个镜头来展现炮击的画面,从而隐喻人们忍无可忍来反抗压迫、反抗沙俄专制统治,这一镜头也成为蒙太奇典范。在当代影视艺术中,蒙太奇手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蒙太奇能表现同时的动作、能抒情写意、能完整的叙述故事,蒙太奇还能创造独特的时空,蒙太奇是一个关键又复杂的问题,是打开影视大门的钥匙,是进行电影艺术欣赏的关键所在。

三、假定性与逼真性结合

影视艺术来源于社会现实其又高于社会现实,其能最大可能的再现现实,能真实、准确的再现各种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各种事件的经过。究其原因,在于影视艺术的逼真性直接来自于画面的还原性,影视艺术能直观的记录各种事物,通过色彩与声音,进一步丰富电影艺术的纪实性功能和逼真特性。影视艺术表现的是一种更为直观的社会现实,这种真实性使得观众无法容忍屏幕上的虚假,影视艺术中表演、布景、道具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真,均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感受。当代影视艺术应该展现生活本质,各种影视形象不能直接脱离真实的本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本质的逼真。另外,在影视艺术中,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艺术家的主观努力下,影视艺术变得更逼真、更接近社会现实。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假定性与逼真性仍是影视艺术中的重要特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艺术的假定性必须以逼真性为前提,艺术的逼真性则需要通过假定性来艺术化的反应本质,假定性与逼真性结合又成为了一大影视美学特性。同样是在《牧马人》这部电影中,全文没有任何爱国主义宣传,但是,人们能真切的感受到里面浓浓的爱国情意。

四、运动与造型结合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是通过电影或电视屏幕上的各种造型,通过画面运动活化各种形象,所以所,运动与造型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美学特性。造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摄影、美工、演员造型、导演构思等多项内容,这些美学特征均通过影视画面展现出来。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如雕塑和绘画一样,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还通过造型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影视艺术还被人们称之为运动的画面,这就充分体现了影视艺术的运动特性。运行性也是影视艺术区别于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关键所在。连续的运动不仅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色,也是电影艺术的又一美学特性。影视艺术涉及到的运动因素众多,既包括主体的运动,也包括客体(拍摄对象)的运动,再加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将两个静止的画面结合起来,能形成自有跳跃的实践与空间…这些复杂的运动组合成了影视艺术中的多边形运动,这也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色。但是,运动与造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运动更多的关注画面之间的关系,造型更多的关注每一个画面本身,影视艺术的运动性不能脱离造型,如果脱离这一特点就达不到运动的目的,这样就会使得运动无任何意义,同样,造型也离不开运动,各种造型的情节、抒情、叙事等必须在运动中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美学体系,吸收和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精化,成为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我们应需善于捕捉影视艺术的思想光芒、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审视影视艺术的格调,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欣赏电影艺术的特色和神秘。

参考文献:

[1]何丹。当代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探析[J]。艺术科技,2013(5)。

[2]邹少芳。论当代中国电影意境的建构规律与特征[J]。当代电影,2014(1)。

[3]刘蕊。论电影建构记者职业道德的特征与规律——以4部中国大陆电影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3(16)。

[4]齐伟。论新时期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影响——以暑期国际电影讲习班(1984-1988)为例[J]。电影新作,2016(3)。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六

[摘要]

影视动画是一种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摄影、数字媒体、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与电影电视艺术的区别在于其拍摄和制作方式的差异。

影视动画主要是通过把角色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幅画,再通过数字技术后摄制手段转变为一系列连续的画面,造成视觉上的连续变化效果。

同电影电视制作的基本原理一样,都是依据视觉原理进行艺术表现。

本文通过阐述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特征及视觉构成元素,进一步探讨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

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

影视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能够直观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感情,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转变为镜头语言和动画场景,扩展了人类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唯美的镜头视觉表现是许多艺术形式的追求,动画作为一种假定性艺术,在突破摄影和制作限制的基础上,富含视觉艺术表现力的镜头画面是影视动画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

一、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特征

影视动画是在电影和绘画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影视动画的视觉艺术特征与电影艺术存在很多的相似点,在大多数电影理论家眼中,电影美学意义的形式直观构成是以复现现实为客观基础的,这一理论在解释纪录片、故事片、实验电影及先锋电影等任何类型影片的发生机制,都表现出较强的普遍适应性。

将复现现实理论引用到影视动画艺术中,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影视动画作为同属电影的一种艺术门类,主要是以再现现实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础,在视觉艺术的表达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和形式。

在英语中指代动画的一个常见词汇是“animation”,来源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是灵魂。

而动词“animate”意为赋予生命,因此动画可以引申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艺术安排,使原本不具有生命的事物获得生命的一项艺术活动。

“animation”一词从拍摄技巧及制作方法等方面界定了影视动画在技术上表现出的特点,动画在英语中的另一个词汇为“cartoon”,一般直译为卡通,它指出了动画所具备的独特艺术内涵,提示我们影视动画与漫画艺术之间的潜在联系,换言之,当漫画活动起来,应用影视摄制手段和制作方式将活动的漫画呈现在屏幕上,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即是影视动画。

因此人们在观赏动画影片的同时,也是在观赏直观视觉形式的漫画,而不是社会真实生活的艺术复现。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当前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越动画的诞生初期的格局。

就动画的总体类型而言,根据视觉表现的技术手段可将影视动画具体划分为传统动画、定格动画及电脑动画。

其中传统动画是指应用手绘的形式设计动画镜头中需要表现的角色、事物及场景。

定格动画有沙动画、纸雕动画、黏土动画等,主要应用摄影机逐格拍摄事物及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

电脑动画主要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二维动画或三维动画,是目前影视动画制作和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无论怎样转变和划分,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形成机制与传统的手绘动画是没有差别的,影视动画的屏幕造型只是不同形式的漫画表现。

影视动画的创作和最终的视觉呈现要比漫画的创作和视觉表现复杂许多,漫画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创作的思维逻辑,绝不是影视动画的一种低端形态。

确切地说漫画艺术是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基础艺术形态,它们之间最紧密的联系在于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是漫画艺术作品的抽象、变形以及拼贴。

影视动画与漫画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其抽象的视觉表现方式是影视动画艺术根本性的视觉艺术特征。

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直观的动画角色在造型上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也通常将生活化、日常化的事物进行陌生化的艺术创作和处理。

二、影视动画镜头视觉构成

影视动画在现阶段已经发展成区别于影视艺术之外的独立文化门类,受众层面十分广泛,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

在流动的动画镜头中,分析镜头画面的视觉构成元素是还原动画创作过程的有效方式,将动画镜头影像根据其视觉构成利用角色、肌理、色彩、画面效果等视觉语言分析镜头画面的构图、景别、场景和光线的整体效果,会使镜头画面的质量大幅提高,呈现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影视动画中的镜头是画面构成的必要基础,也是画面的潜在艺术表现形式,每一画面都是镜头的外在视觉体现,镜头画面只是流动影像的静止化反映。

影视动画创作的关键不仅仅是角色和动作的设计及后期特效制作等视觉元素的合理应用,还在于镜头画面中不同元素的视觉构成。

影视动画的镜头画面是以屏幕为传播载体最终呈现的,镜头画面的视觉艺术元素也都是围绕屏幕画面效果而进行设计的。

影视动画的视觉构成元素主要包括构图、色彩、光影几个方面。

构图是影视动画视觉表现中的结构画面,是为了表现特定的内容及效果,将镜头画面中被表现的角色或场景及摄影等元素进行有机组织,分布于画面,形成一定的画面效果。

构图是动画镜头画面的精髓所在,主要是在已经存在的人物和场景设计的基础之上,寻找视觉艺术表现的美感,以形态、光线、颜色的方式合理给予镜头画面之中。

影视动画视觉构成元素中的构图是将不同的动画场景和人物设计按照客观现实的顺序、不同的空间位置,分清重点和主次排列于连续的镜头画面之中。

色彩是影视动画视觉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色彩在视觉艺术表现中的应用从影视动画艺术诞生之初就已经成为研究重点。

影视动画镜头作为一种再现现实主义的画面形式,不同于电影、电视拍摄中所呈现的色彩。

影视动画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通过创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形成的具有主观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

因此,其色彩是画面色彩将色彩、思想、精神方面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绘画色彩。

与电影创作中复现现实的客观性和写实性相比较,动画镜头中的色彩更多展现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下与现实生活情境的一种融合,更加成熟,且更具有视觉观赏性。

光影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视觉构成要素,在绘画、摄影、影视创作等艺术表现形式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传统的二维动画创作中,无法实现在每一个镜头画面及场景中都应用现实光线作为参照物,只能将光影这一视觉表现元素融入创作之中。

影视动画的镜头画面大多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想象出不同光线的照射效果。

光影在镜头画面中的设计和融入,使画面中各种视觉元素形成明暗差异的影调和不同的关系,它随着画面中事物的大小、轮廓、体积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突出镜头画面中不同事物的造型特点,展示画面构成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从而构成镜头画面的整体的造型风格,起到决定画面场景气氛的重要作用。

三、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

随着影视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计算机制作的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已经成为动画产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动画形式。

影视动画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门类,凭借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为展示时代思想的现代艺术媒介。

认识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应从动画艺术表现的形式出发,了解其艺术创作的机制,掌握动画镜头中视觉表现的基本规律。

现阶段影视动画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文化产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影视动画视觉表现的手法,使影视动画走出传统创作方式的局限,焕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拓展了动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领域。

影视动画在视觉表现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力,在其他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领域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当今艺术形态中的独立概念。

关于动画镜头中人物角色及场景的美术设计及辅助融入的其他视觉效果是影视动画创作的灵魂。

影视动画作为传播视听的工具,需要大量镜头画面设计元素,将画面合理组接在一起,实现描述连续镜头画面和故事情节的目的。

在影视动画镜头画面中,画面的视觉构成元素与视听语言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的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影视动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如今,数字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各个文化创作领域,许多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计算机数字技术。

影视动画镜头画面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视觉表现形式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与视觉表现的整合,产生出与传统绘画艺术或电影技术不同的审美特征。

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具有广泛性、全息性和多维性。

它能够充分调动观赏者的视觉感官,还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激发观赏者情感、思想、精神方面的活动,所表现出的虚拟美和个性美是复现现实艺术无法实现的。

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动画镜头画面创作及视觉表现中的应用,突破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的平面布局,利用3D的动画制作手法与其他视觉元素的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镜头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并在故事情节的作用下,形成连续的视觉认识。

影视动画不仅是体现制作效果及故事情节的作品,其本身也是一件极具视觉艺术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在动画核心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影视动画镜头画面从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光影、摄像机动画到后期处理,每个创作环节都需要创作者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在屏幕上的镜头画面获得最佳的美学质感及视觉艺术效果。

四、结 语

影视动画是在绘画和电影基础上不断延伸发展而形成的艺术门类,同时具备了绘画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视觉表现特征。

影视动画中镜头画面的创作是高度自由的,富含视觉艺术表现力的镜头画面也是影视动画创作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

影视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幻想型艺术,改变了主客体的观赏方式、感知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及艺术审美方式。

每一个镜头画面中的视觉表现元素都蕴涵着创作者赋予其引申性的艺术内涵,对观看者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交互性的刺激,从而进行主观和客观的互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技术和艺术融会贯通,达到视觉艺术表现与审美意识上的统一,形成不一样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媛。浅析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独特性[J]。当代艺术, 2010(02)。

[2] 米高峰。当代语境下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 2007.

[3] 程雯慧。浅析日本影院动画镜头的艺术表现[J]。艺术教育, 2010(11)。

[4] 孙士余。视觉文化之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0)。

影视中的视觉艺术 篇七

以视觉为核心的意境表现形式

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武侠电影在视觉上以前所未有的盛宴冲击着观众。影视作品打动观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画面展示,画面也是意境形成的最重要因素。画面的情感往往决定了意境的基调,是电影重要的叙事语言。画面的构成也很丰富,包括构图、色彩、光效等视觉影像元素符号。优秀的影视作品都会运用这些元素将客观的视觉影像转化成主观的情感投射和叙事方式,成为一种象征。有学者甚至认为,在画面或图像中形成的意境感是传统意境在当代文化中的转型,是传统意境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新的生存方式,即图像意境[2]。为了表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武侠电影往往采用意象设置和武舞两种最具表现力的形式营造。意境是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中国古人认为意境就是“境生象外”,是对有限意象的情感延伸和感悟。意象虽然不是意境的最终境界,却是意境完成的必经之路。《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就是用一系列的意象陈设来营造断肠人悲凉、落寞的惆怅;明代画家倪瓒每画松林必置空亭,“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荒寒寂寞也是通过松林、空亭、落日等一系列的意象展示来完成的。武侠电影则试图通过同样的原理来完成影视意境的构成。很多武侠电影通过冰山雪峰、荒岛枯墓、枯洞地穴等构成恐怖、阴森的意境背景,用亭台楼阁、庙宇、寺院、青石板路、民宅瓦舍形成具有浓郁民族风貌的意境背景,等等。而这些意象在进行重组时会有不同的风格,从而带给人不同风格的意境感受。如在《英雄》中主人公长空、残剑、无名和飞雪这些侠士和侠女的名字就很能体现道家思想中的“空”、“静”等哲学追求,而他们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声誉甚至生命,又是儒家入世思想的体现,因而整个电影从主题和人物的叙事上都在极力彰显传统文化内涵,也为整个电影的意境打下了民族特色的基调。为了营造出一幅幅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人画,影片出现了几种意境。

第一种意境设置在棋馆。无名与长空进行的意念对决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两个大侠只是伫立在雨中进行意念的比武。实景是深灰的建筑、错落的琴声、清逸的老者、淅沥的雨声、眼神的交流;虚景是银枪与长剑的打斗,铿锵有力却只是在意念中。雨声、棋声、水声、鼓声、琴声伴随着京剧的唱腔,抑扬顿挫,静动结合。整个画面虽然是两个侠士在雨中的静立,然而人们却能感受到炙热的意念斗争,而这场斗争完全是一场戏。为了完成刺秦的任务,长空牺牲了自己的声誉。这种意境如同浓墨中国画,沉静、含蓄而壮美。

第二种意境是在两个女人之间完成,只不过人们感受到的不是女性的柔美而是情仇斗争。场景变得纯粹而浓烈:漫天飞舞的黄叶正是两个女人杂乱心绪的表现,一袭红衣如浓浓的情感,炙热而激烈却似乎是无声无息,表现出一种唯美的意境。

第三种意境是电影最后的水上一战。残剑身着青衣在水间湖上如蜻蜓般飞舞,碧绿的湖水倒映着周围连绵的山峦,蔚蓝的天空如此干净空灵,场景如同是人间仙境。

同样是打斗却既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爱恨离别,只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和对爱情的悼念,有形无形,有限无限,展现的是一种优美的意境。虽然人们对《英雄》的主题和叙事有着颇多的争议,但影片展现的诸多意境却让人折服。武侠电影中的武舞也是推动意境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3]38。在近几十年的武侠电影中,武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打斗和暴力结合,而是借助技术力量加入了舞蹈成分,大大消解了暴力因素,成为一个看点。这些武舞不仅与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场景设置相互交融,也推动了意境的形成。一些武术招式的名字如凌波微步、仙人指路、白鹤亮翅等本身就会让人浮想联翩,具有诗意。现代电影对原先的真枪实战进行技术化处理,加入一些舞蹈成分,特别是民族舞蹈的元素,这已成为武侠电影意境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众多武侠电影中出现的武打已不再局限拳脚相战,武侠人物可以平地穿梭,腾空而跃,水面掠影,山尖飞度,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太极神功》中两个武林弟子在山林深处看到了两个女子习武的场景,她们以苍山、绿草为背景,在蓝天白云下演绎太极拳,如同两只山间小鸟轻柔优美;《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由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一袭如纱般的红裙、飘逸的长发、妩媚多姿的深情、若有所失的眼神以及那盖世的武功,尽显一代枭雄的落寞与苍凉;《白发魔女》中卓一航在朝霞下练习剑术,缤纷的落花在火红的朝霞中悄然落下;《英雄》中飞雪与如月在漫天飘叶的胡杨树林中飞舞;《十面埋伏》中那段在牡丹坊由章子怡扮演的小妹表演的“仙人指路”等等。《卧虎藏龙》更为经典:李慕白与玉娇龙两人运用轻功在竹梢来回穿梭,悄无声息,时而飘然跃起,时而凌空对弈,武打动作伴随着竹枝的柔韧,让人觉得不是在生死相搏,而是在竹梢上进行舞蹈表演,整个画面展现出飘逸、流动、轻灵的意境,再加上主题意义是李慕白对玉娇龙的人生教育,这些使得意境更符合道家的精神实质。北美舆论盛赞《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找到了动作片的诗意途径”,还是颇有道理的。这些舞蹈使得影片的东方情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大大消解了影片中的暴力因素,增强了美感,也让影片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东方意境之美。除此之外,许多电影还加入了京剧这种民族艺术,使电影中的意境更具民族特色。许多武侠电影中都采用京剧舞台上写意化的武打程式,这种武打程式不是完全展现传统武术的那种真实打斗,而是汲取武术的意念,以深情、意念为主,虚实相生。

听觉、视觉相结合的多维意境表现方式

当然,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类型,除了在视觉上有着核心要素外,听觉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曾说:“声音填充了画面的空隙。”声音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表现维度,更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武侠电影也不例外。电影艺术中的声音有三种:人声(包括台词)、环境音响与音乐。音乐是电影声音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为了烘托、渲染情境和表现人物情感的需要而在画外配置的音乐或歌曲[4]159。许多武侠电影配有有效营造意境的音乐。如《卧虎藏龙》大部分音乐旋律悠扬、舒缓,与主人公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气质相符。玉娇龙和罗小虎在新疆的大漠上打斗时用的新疆手鼓,节奏有力而清晰,散发浓郁的大漠风情;李慕白与玉娇龙竹林打斗的场景中,配合优美的画面,用的是古典、淡雅的传统乐器箫,与那一片片青翠的竹林形成远古江湖悠然的情韵。另外,葫芦丝、琵琶等乐器的加入都营造出不同的色彩分明的意境。《英雄》加入东北二人转、蒙古族音乐、大漠音乐等民族音乐元素,其中的《苍》《天下》《风》《胡杨林》《棋馆古琴》《咫尺情崖》《十步一剑》《悲情沙漠》《在水一方》等曲调,或悲情凄凉,或悠扬舒缓,或空灵清透,或紧张激烈,有力推动了电影中不同意境的形成。《英雄》中多次出现的若有若无的京剧唱腔,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整个画面显得更为空灵,颇具道家风范。京剧艺术的加入更多的是使电影中的意境形成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心灵感受,符合意境的含混性和联想性,不仅使电影中的侠士形象有着符号化的写意倾向,更使电影体现出我国传统美学神似的写意观。在武侠电影的意境构成中,视觉是中心,电影借助图像的造型、光源、色彩、场景设置等艺术元素的和谐统一,组合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同时音乐、服装等元素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武侠电影营构银幕视像独特的艺术意境形成特有的风情格调与美学特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武侠电影自1925年《女侠李飞飞》上映以来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也是吸纳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元素最多的电影类型。电影发展的历程已证明,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创造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心理的、有意境的电影。电影意境饱含着观众的审美期待,是电影艺术品格提升的必由之路,营造意境,构建有东方意蕴的电影理论等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与美学意义[5]。挖掘意境的哲学内涵和民族意蕴,从天人合一出发,以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为支撑,多元化、多维度营造电影中的意境魅力,为中国影视产业品格提升提供可行途径和实践依据,最终为中国影视发展作出贡献。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影视中的视觉艺术》,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表演艺术之钢琴表演(最新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