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关于职业道德论文【精选10篇】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思修关于职业道德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职业道德论文 篇一
近期频发的幼儿教师打骂孩童事件将幼儿教师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本应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的幼儿教师为何屡次做出如此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我们在愤怒和谴责之后有必要理性分析其中的缘由,找到原因,并探寻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或者降低此类事件发生频率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生存状况不佳,职业认同感低
首先,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育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教育任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工作十分繁琐;其次,从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上看,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哄孩子开心、带孩子玩”,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享有的社会资源少,薪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最后,部分新手教师年龄偏低,自身心智不成熟,一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幼儿园、家长、幼儿等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自身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控制情绪,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极易陷入心理困境,容易将生活中的烦恼或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出现道德失范行为。由于幼儿教师工作中的付出与回报难以成正比,导致部分幼儿教师内心不平衡,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入职门槛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学前儿童数量激增,幼儿教师缺口较大,部分幼儿园由于声望不高或提供的薪资待遇有限,难以吸引优质的教师资源,因此降低幼儿教师入职门槛,使得部分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专业素养不高的人员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一些优秀教师通过考编进入公办园或跳槽进入资质好待遇优的民办园,甚至转行进入其他行业。此外,幼儿园管理工作繁杂,一些幼儿园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忽视教师的职业道德,缺乏有效、系统的师德教育,即便开展师德教育也只是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浅尝辄止,并未内化于心,难以达到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三)职业道德规范过于理想化,缺乏实践性
正如国内学者张远山在《反道德的道德高标》一文中指出:“如果一种道德让大多数人感到不道德,不愿意去做有德之人,那么这种道德就是失败的;如果一种道德不让善良而杰出的大多数人感到自己有希望做个好人,人们就会丧失道德进取心而自暴自弃,这种道德就是虚假的……道德目标是让大多数人成为善人。”目前我国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中关于师德的描述过分强调师德的崇高和神圣感,过于理想化,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难以进行道德评价。这并不是质疑职业道德的神圣性,只是近期频发的打骂孩童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幼儿教师要追求崇高的师德,更要守住师德的底线。
(四)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职业道德评价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内容片面,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职业道德。幼儿园管理者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容易造成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认为教师能把班级保育教育工作做好最重要,而职业道德在幼儿园工作中并不重要;另一种认为职业道德是崇高的神圣的,相对于专业知识和能力来说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幼儿教师很难达到这种思想高度。此外,一些幼儿园认为职业道德评价难以进行量化考核,所以只是简单打分,敷衍了事。2.评价形式单一,程序不严谨。有些幼儿园进行职业道德评估时只是由管理人员根据对该教师平时工作的大体印象作出判断,没有让同事、幼儿家长、教师自身参与评价意见,这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评价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3.评价结果不公示,反馈不及时。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发现问题或挖掘亮点,以此作为奖惩依据,若评价结果不公示也不给予反馈,评价环节将失去意义。
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职业认同感
首先,社会各界应正确认识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可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肯定幼儿教师的劳动成果,尊重并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其次,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园要切实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生存状况,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最后,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幼儿教师自身要平衡好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积极调整心态,避免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到教育工作当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提升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
(二)加强“专业化”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首先,针对幼儿教师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幼儿园应制订严格的准入制度,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环节,对新进教师的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尽量从入职环节避免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员混入幼儿教师队伍。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应意识到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的个人道德,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专业规范,需要按照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特点探索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策略,强化教师行业规范的自律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是只可远观、高不可攀的,而是每个幼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中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的。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师的道德理想与基本要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在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的基础上追求更加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
(三)建立“一体化”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是一个贯穿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终身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从职前教育到入职、在职培训都应持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第一,职前教育在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之上,应该增设职业道德、专业伦理方面的课程,使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原则、规范及其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二,入职教育是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应用到教育实践之中的阶段,新手教师要学习在具体教学活动和教育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履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使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职后教育应根据教育领域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促使教师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并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演讲等方式进行心得交流,从而培养职业道德自律精神。
(四)建立“多元化”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针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评估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评价标准。国家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幼儿教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则可守。这不仅有利于约束教师自身行为,还是职业道德评估标准的重要依据。
2、明确评估形式。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幼儿教师进行师德评价,使评价方式趋于合理,可在评价中采用园长评价、同事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多种形式相互结合的方法,最后幼儿园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公示、审核备案等,同时幼儿教师保有申诉的权利和机会。
3、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师德评价得分较低的教师,管理者应该及时沟通,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鼓励其进行改善;对于师德崇高的幼儿教师,园方应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比如将师德评价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加薪以及进修学习的机会相互挂钩,以增强道德向善的精神动力。
职业道德论文 篇二
【摘要】
职业道德是档案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忠于和热爱档案工作,维护档案安全;树立和强化服务理念,提高利用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遵守档案法律法规,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关键词】
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服务;创新;团结协作
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是他志向的表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是一个关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我们的职业应能够引导我们逐步实现自己的才能和性格。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担负着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水平。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来看,档案工作仍然存在着服务意识不牢固,服务主动性欠缺,服务手段较落后,服务效率太低的问题,档案利用率低。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外,还必须从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节解决。对档案工作者在职业活动的行为进行规范,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要从端正服务思想,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入手,促使档案工作者适应社会主义新形式的要求。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
一、忠于和热爱档案工作,维护档案安全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以档为凭,以史为证,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在特定历史时期分析特定原因。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具有对政治的敏锐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敏锐是理性的,是能发现未来的走向及态势,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并与日俱增。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是一生执着追求的目标,作为档案工作者应具有默默奉献,耐得住寂寞,有强烈的敬业钻研精神,对工作有责任、有兴趣、有热情,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神圣的事业来做,热爱档案工作,自觉献身档案事业。职业道德是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且要勤奋学习专业知识,自觉地搞好档案工作,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含量,决定了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档案工作者要改变工作作风,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率先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时刻维护档案的实体完整与安全,这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主要目的。档案工作者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卫生习惯,从档案的整理、排列、编号、保管、库房等都要保持清洁、整齐和安全。这样既能保护档案延长档案寿命,又使档案充分发挥利用价值。
二、树立和强化服务理念,提高利用水平
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核心,也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有助于扩大档案的影响,增强全民档案意识。而树立和强化服务理念,有利于打造一支思想境界高、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硬的高素质档案工作人员,更好地奉献于社会、帮助于他人。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此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在工作中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同时做到热心、细心、耐心,讲文明,有礼貌,处事通情达理,注意与对方沟通、交流,遇有分歧要有气度,能忍让,不争吵,说话和气,急利用者之所急,想利用者之所想,帮利用者之所需。在工作方法上,不单一、不死板,不墨守成规,要注意适用性、灵活性、主动性。对待服务者的态度体现出档案工作者的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对自己品行的锤炼和陶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强的工作。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随着全国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和严峻考验,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急需一批专业能力强、适应时代新变化,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档案人员。因此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将档案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对待,以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把档案知识学好,让档案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把自已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档案工作者,也是为档案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遵守档案法律法规,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档案具有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再生性,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的体现不在当前,而是若干年后。档案是反映历史活动的客观过程,是真实、可靠的,因而档案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是国家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者应遵守纪律,严守机密,尊重历史,珍视档案,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档案原始性、社会性、真实性。团结协作是做好档案事业成功的基础。团结是超越个人的局限,取集体智慧,发挥集体的协作能力,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工作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将档案工作做好。新型档案管理下必须引入团队协作,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认真协调各业务环节的工作,才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之一。职业道德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养成的,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量大且面广,事情具体又琐碎,要求从事档案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熟悉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职业道德修养和服务意识。档案按实体管理来分,可分为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档案等工作。虽专业分工细,但各业务环节却存在着相互联系,这就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档案工作者要能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和新思路,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同时认真搞好各业务环节的团结协作及部门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协调。使档案工作者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水平、操作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成为岗位优秀能手。
【参考文献】
[1]郑锦霞。百年档案定义略论——兼论我国文件与档案关系问题[J]。档案管理,2007.1.
[2]杨英才。档案法制与职业道德建设[M]。2007.
[3]谢鹏。高校部门档案工作者队伍现状及改进对策[J]。2014.6.[4]十堰市档案局。创新跨越[C]。2016.
职业道德论文 篇三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们,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们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们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们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们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们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们,还要教给学生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们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们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们地就是说,要把学生们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们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们都感到自己是学生们,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们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们,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 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们的道德
热爱学生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们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们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们,是基于学生们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们应该表现在对学生们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们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们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们,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们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们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们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们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们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们,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无法代替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们而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们的表率,成为其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屡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职业道德论文 篇四
摘 要:“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想。编辑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华民族精神博人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公正意识、诚信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对现代编辑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精神 编辑 职业道德
中华民族精神以儒家文化为核心。1988年,75位国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会后发表了一个宣言,其中说:“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话表明了他们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儒家伦理文化重视和认可。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想,这个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建设学说、国家学说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它对我国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公民道德体系的建设,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并将继续产牛深远而深刻的影响。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这一重大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不仅为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编辑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编辑职业的工作是一种中介性的工作,即策划选题、选择作者并将作者的书稿经过编辑工作使之内容完整、质量上乘、体例统一、适于物化后传播给广大读者。编辑在作者、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是出版队伍的主力军,编辑的素质是和出版物的质量紧密相连的。进入新时期,编辑的许多观念需要更新,许多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在构成人的素质的诸多因素中,信仰和道德是灵魂,是人的立身之本。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广大编辑应当狠修内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人格,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德的传统,即肯定道德的崇高价值。春秋时鲁国叔孙豹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为第一。当时卿大夫讲“三事”:正德、利用、原生,以正德居三事之首。孔子特别宣扬崇德之教,与弟子讨论“崇德、辩惑”的问题。《易传》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以崇德为精义致用的最高目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公正意识、诚信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的传统对现代编辑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载在《正蒙·近思录二》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伴随着祖国的兴衰成败,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树立了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至今仍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出版工作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进行图书出版工作时,必须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作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时刻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不违法,不犯规,不打擦边球,确保图书出版工作不偏离方向,从而使出版物在政治属性上得到保证。编辑人员应将编辑工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为个人谋名利的手段。这是编辑人员的一种根本性的职业道德。
二、敬业精神
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种敬业精神,对编辑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编辑工作是一种“为他人作嫁衣”式的工作,如果只有个人名利之心而无对编辑工作的敬业之心的话,那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编辑工作所需要的人员,是热爱编辑工作、愿意专心致志于编辑工作的人员。以编辑工作作为发财的工具,或升官的捷径,或交易的砝码等等,并非真正热爱编辑工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编辑。
三、公正意识
中国古人把公正视为执政者的最重要的品德。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管子·政法》也说:“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是故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处理任何社会事物或公共事物都需要公正。编辑的职业特点之一是始终面向社会进行工作,所以公正是编辑必备的职业道德。
对作者要公正。编辑录用文稿,应不问亲疏,不论是否是名家,皆以文稿本身的质量作为标准。
在学术问题上,面对不同派别或不同意见,编辑都应该允许不同意见平等地争鸣,这便是公正。
出版物的内容可能涉及社会上诸多是非问题,而这类是非又可能涉及这个人或那个人、这些人或那些人的利益和态度。编辑应以民主和法制为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客观的公正态度,达到公正道德的最高境界。
四、诚信品质
《说文解字》说:“信,诚也,从人言。”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视诚信,面向市场以后的编辑在道德方面更是需要诚信的。孔子在《论语·为政》曾深有感触地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学》提出“正心”、“诚意”,其中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古人认为,既不自欺又不欺人,这才算是“诚意”。在现代社会,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出版业中的编辑以制作书籍等精神产品为己任,代表人类良知的诚实更是其面向市场以后不可缺少的职业道德。
不背承诺,向读者提供有益的好书是编辑诚信的根本。对读者负责就是要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要使编给读者看的书有丰富的精神营养,而决不能给读者有害的读物。这是对读者负责最基本的一点。当然,对读者负责还包括在编辑工作中消灭内容方面及各种技术性的错误,像错字、错词、错标点等。对读者负责的这些方面,同时也可说是对作者负责。
对待同事和同行同样需要诚信。在编辑职业的竞争中只允许采用正当的手段、正当的方法。编辑与编辑之间、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是同一战线的战友,互相竞争是为了互相促进。因此,决不应拆别人的台,挖他人的墙脚。编辑参与竞争,应靠自己的实力,而不应靠欺诈。
诚信是商业社会的立足之本,诚信需要长时间地积累,更需要精心维护。编辑与作者、读者和同行打交道时,皆需恪守诺言,遵守业已签订的契约合同。合同如需修改,应通过平等的协商。
五、积极进取精神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人“与天地合其德”,希望每个人都能体现天地的德性。天地的德性是健运不已,即《周易·乾》所晚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到处闪烁着进取精神的光芒,如“尧舜一日万机”、“仲尼终夜不寝”、“墨子强力从事,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屈原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等等。
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优秀编辑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面对当今社会不断增长酏文化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把中国出版业推向世界的新局面,编辑把积极进取作为职业道德显得非常重要。
编辑从事出版工作要具有进取精神,这是由图书出版的性质所决定的。图书是信息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工具,担负着宣传知识、陶冶情操、教育人民的作用。图书是随着社会利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图书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反映时代最强音,是否符合读名口味,关系到图书出版的成败。编辑只有不断地寻找新信息,不断地策划新选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起到不断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浅论职业道德的论文 篇五
《浅谈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
【摘要】:行政秘书道德状况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因此从我国目前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高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对于我国行政机关提高行政秘书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秘书;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410124-02
一、我国目前行政秘书的分类及其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是行政秘书从事日常工作、行使公共权力等管理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据北京《中华秘书网》抽样调查统计,我国秘书队伍有1000万人。其中:行政秘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1]行政秘书,主要指在各级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办公室事务管理,为领导机关提供智力服务的人员。[2]从专业分工看,有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外事秘书、生活秘书等。从管理能力角度看,可分为高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初级秘书。高级秘书,属于管理层人员,可以参与政务,深入决策过程,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级秘书,一般指文字秘书,负责起草文件、办理公文、整理信息等工作;初级秘书,指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事务的秘书。
我国目前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这表现在:
1. 法制观念增强。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导致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与法制的缺失。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强调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崇尚法制,依法行政观念得到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渐完善,使得法制精神逐渐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级高校的行政秘书人员普遍意识到:遵纪守法、依法管理,是从事秘书日常工作和行政管理的重要道德标准。
2. 道德观念更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旧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又形成了一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行政秘书的道德风貌也随之发生了新的转变。表现在:竞争意识增强、效率观念强化。竞争是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特征。社会竞争是人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方式。竞争产生了压力,焕发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有能力者脱颕而出,受到重用;没能力者无所作为,被社会淘汰。在优胜劣汰环境中,人们的信誉观念、效率观念得到加强,拓展了思想境界,道德观念得到更新。
3. 道德价值感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讲公德的道德环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的行政秘书人员,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观念。普遍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许与道德伦理上有所背离。大多数行政秘书能够立足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贡献,为祖国增光添彩,为人民建功立业。这反映了广大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但在看到我国行政秘书职业道德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客观上也存在着非道德和不道德的可能性。这就使得行政秘书的道德建设出现了某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 责任意识淡薄。由于行政秘书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的行政秘书不仅要处理办公室业务,还有会务安排、调查研究、协调、监督、信访等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秘书要具有较高的工作责任意识。但有些秘书对行政道德缺乏深刻认识,在行使各种责任时,掉以轻心,缺乏"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高在上,傲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对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
2. 腐败现象滋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秘书秦裕、原安徽省池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孙靖、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委秘书长高二刚等一些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力收受巨额贿赂,最后身败名裂。
这些问题虽属"支流",但极大地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导致了机关权威的流失,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二、行政秘书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行政秘书职业道德缺失的产生,有主观、客观等方面的复杂原因。
1. 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市场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市场经济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崇尚公平竞争,又崇尚重利性,容易导致人们陷入拜金主义的误区,对行政秘书人员的心理产生冲击和影响。
2. 职业道德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行政秘书还没有一个完善的道德标准,职业道德建设的体系还不规范,道德建设的体制还不健全,缺乏道德评估和道德监督部门。一些行政单位的道德约束力还不够,对秘书人员的道德约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着行政秘书人员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3. 监督机制不健全。防止权力恶性膨胀的主要手段,是拥有严格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味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行政秘书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而不进行合理的监督,这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看,效果不佳。而且,目前的监督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缺乏"主动主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当前加强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4. 缺乏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正确认识。为什么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已有前车之鉴而有的人还要以身试法?这除了各级行政机关缺少对贪污腐败警示教育的客观因素外,从贪污腐败者主观上讲,由于利欲澎涨,思想脱离正轨,政治上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弄虚作假,欺骗领导,欺骗群众,导致思想道德滑坡,陷入贪污腐败泥坑而不能自拔。
三、提高行政秘书职业道德素养
(一) 从行政秘书主观上讲,应有高尚的政治品德,具备以下一些职业道德素养:
1.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行政秘书,一般处于领导的身边,办理上级机关下达的文件,向有关部门或下级机关传达相关文件精神,为领导撰写、整理各种书面材料,为领导外出行程做具体安排等一些日常工作。行政秘书的工作成果,往往以领导人或机关的名义出现,自己很少有署名和抛投露面的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行政秘书,要具有博大的胸怀,不把名利看得过重;要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做好本职工作。
2.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行政秘书处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枢纽地位和要害部门,廉洁自律至关重要。中、初级行政秘书虽然权力较小,但其接触权力的机会很多。如果不能控制自身的权力欲望,很容易导致行政腐败。因此,作为行政秘书要廉洁自律,不能擅用领导名义耍特权、办私事,搞不正之风,牟取私利。
3. 戒骄戒躁、平易近人。行政秘书根据领导授权,经常代表机关、单位出面协调工作,办理各种事务,人们常把他们视为机关、单位的代言人。行政秘书待人处事的态度,往往关乎单位的声誉。因此,作为行政秘书,做事要戒骄戒躁,把自身放在恰当的位置。出面协调办事,要把握领导授权的"度",不在授权之外自作主张,越权办事;不以"二首长"自居,以势压人;处理矛盾要说服、疏导,不指手划脚;要平易近人与群众相处,增加群众的亲近感。
4. 恪守秘密、提高警惕。行政秘书保管着机关、单位的重要文件,经常参加机关、单位会议,涉及重要工作秘密。一定要做到恪守机密。这要求行政秘书人员具有较高保密观念,提高保密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随时提高警惕,维护机关、单位的利益。
(二) 从行政秘书客观上讲,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以下一些基础性工作:
首先,加强行政秘书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同法律、制度约束来比,本身强调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律行为,它是行政秘书遵纪守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经过良好的思想熏陶,才能摆脱对物欲的诱惑,才能在现有不健全的法律和监督机制下,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行政秘书良好的职业道德最终依赖于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在世界和平崛起,但不能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放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反而应该加强这方面教育。[3]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不仅能加强行政秘书的自身素质,还能帮助他们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优越性所在,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二,加强为人民服务、责任观念教育。应让广大行政秘书清楚看到,是谁给了他们的权力?他们应该为谁负责?只有正确地认识权利,才能正确地使用权力,从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行政秘书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
其次,加强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建设,只依靠秘书自身的道德约束、自律是不够的,还应出台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措施。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文件,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存在的必要。将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法律化、制度化,对于提高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保持其清正廉洁、克己不公、依法行政、恪守机密等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不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第三,借鉴国外行政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中国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结合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国外成功的职业道德建设经验,也可拿来为我所用。完善的职业道德监督和惩处机制,是一个国家职业道德建设成熟的标志。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有严格的惩处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政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明确、具体;
(2) 有独立的道德监督机关。如职业道德委员会之类;
(3) 有严密的惩罚程序。监督机关如发现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会对其进行调查,经确认后,提交给上级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当然,借鉴国外经验,并不是拿来照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合宜。 《秘书学》(第五版)[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 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高学栋, 郭桂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更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J]. 东岳论丛, 1999-7.
职业道德论文 篇六
《浅议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摘要:会计行业主要是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提供会计信息,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企业投资人、经营者甚至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还对社会的整个经济秩序产生影响。这里笔者先简单介绍了当前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然后对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与探讨,并就如何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规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在如何促进会计行业良性发展这个问题上给予一定参考。
关键字: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
在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少部分会计人员由于素质较低,没能抵挡住诱惑,从而丧失了原则。例如,对会计资料故意伪造、隐匿甚至是损毁,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及虚假经济指标,使得政府的相关决策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受到了扰乱;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压根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将会计工作简单地认为就是算账,以至于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却未能与之相适应,这是造成上述情况存在以及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关系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期间,树立的和需要遵循的,能够使会计职业特征得以体现,能够对会计职业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会计法规,则是对会计领域一切法律法规的总称。
(一)两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两者有着相同的调整对象,担负着相同的职责,还有着共同的目标。会计职业道德经过对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达到对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维护,进而更好地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理财、用财、聚财、生财。而会计法规则是通过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对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进行维护,从而也达到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理财、用财、聚财、生财的目的。可以说两者都是对会计工作领域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对会计的行为进行规范。两者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维护的工具,都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为了搞好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管理手段,都是为增加经济效益和加强经济管理而服务的。可以说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在对会计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会计法规的强制功能是互为依托、互相补充的。会计法规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会计行为进行强制规范,而当一些会计行为不宜或不需要用会计法规来进行强制规范的时候,会计职业道德就接过这方面的规范功能。会计法规只能规定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不得违法,却不适宜在会计人员要强化服务、提高技能及勤勉敬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定,而会计职业道德则能对这部分予以补充。
(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可以说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凡是会计法规中禁止的行为,都是会计职业道德要对其予以谴责的行为;凡是会计法规中规定的行为,均是会计职业道德所提倡的行为。因此,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会计法规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会计职业道德又是会计法规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思想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计法规在制定以及施行的过程中,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守法、依法的会计行为予以奖励、表扬,对违法的会计行为予以法律制裁,能够让会计法规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议
首先,会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个人职业道德修养。要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里面的诸如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搞好服务等等要求,[1]就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行业的廉政性、保密性以及超然性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会计人员应当主动提高自身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严格按照规范办事,自觉对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予以抵制。其次,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会计职业品德教育、会计职业纪律教育、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等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融入每位会计人员的深层意识中,增强其履行道德义务和工作职责的自觉性,并最终养成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完善会计法规建设建议
首先,要对现有的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现有会计法规中处罚与责任不明确的条款要予以修改,使之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宜;对法规中没有涉及的地方也要进行增加,做到有法可依。还有就是增加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因会计人员造假而造成的损失,按照责任大小对损失予以赔偿,尤其要加大企业责任人的赔偿比例。一旦会计信息使用者因为虚假会计信息受到了权益损害,就可以依照相关法规向司法机关提交诉讼,从而获得赔偿。其次,提高法规质量。一是要广泛征求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意见。二是要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学习经验,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再次,对会计法规中的举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对一些重大会议法规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从而为会计法规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靠依据。最后,加快地方会计法规建设。一是各地区要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地方会计法规进行修改或补充。二是要加快基于地区会计调查研究的立法步伐。
三、结论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两者是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对会计法规的全面执行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会计法规的执行效果;而会计法规则能够促使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预见到,不断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将会为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有力的保障,将会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最终促进会计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路途。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阿兰。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08):87-90.
[2]王迎双。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01):126-128.
[3]王仙蕊。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xx(17):366.
职业道德论文 篇七
1医学伦理学的内涵
现代医学伦理学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有三大原则:一是拥有人道主义医学观;二是敬畏与关爱每一条生命;三是患者的健康利益高于一切。三大原则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医学实践在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救死扶伤的医学伦理道德实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广大患者赋予医务人员的使命,给予医务人员的信任。医务人员要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作贡献,做到医心赤诚。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医者的灵魂,是医务人员贯穿于工作始终的行为准则。
2当下医生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生作为“社会人”,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医生职业道德水平滑坡,医患纠纷问题频繁出现,医生这一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医学伦道德挑战。
2.1价值观扭曲,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开始被一些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医生经受不住这些不良观念的诱惑,价值观念扭曲,导致在医疗工作中做出了一些与医学伦理学道德标准相背离的事情。“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有些医生置医德、责任、原则与不顾,违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把治病救人的医疗过程变成了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由于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匮乏、对医生的信任以及对医疗行业奥秘的未知,使得部分医生有机可乘。有些医生为增加医院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个人提成,“开大处方、小病大治”、“开贵药、新药”现象屡见不鲜。“收受红包”更是已经成为某些医院的诊疗潜规则,在这种就医环境下,患者担心不送红包医生不给予好的治疗,而医生收了红包在诊疗过程中就会更细致、更认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2.2职业意识淡漠,责任心缺乏
医患关系紧张是现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医务人员职业意识淡漠、责任心缺乏、主动性差、耐心度不够等都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些医生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对患者的治疗过于程序化、机械化,盲目停在单纯的技术范围内,过度依赖生物医学技术,没有从人性的角度来实践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医学人文关怀。有些医生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为避开医疗风险拒绝接诊危重患者,使得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危及生命。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有违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有违医生职业操守,对患者以及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有些医生对患者有差别待遇的情况,熟人或熟人介绍就医均可享受特权,不仅可以免去排长队的烦恼,还可以得到医生细致耐心的诊疗,甚至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就医费用。这种行为不但使患者心理产生不平衡感,更有违医学伦理学公平原则,不利于医患和谐相处。
3医生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3.1市场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些负面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选择都随之发生了改变,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道德真空的时代,人们处于道德的迷茫期,很容易走向歧途。当然,医生也不例外。有些医生受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影响,自身价值观发生严重偏差,违背医学伦理职业道德,把自己所掌握的医疗知识变成了一种谋取私利的工具。有些医生偷换概念,曲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认为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所付出的辛苦与自己收到的回报不成比例,并以此为借口将灰色收入合理化。这种行为不但严重干扰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行业秩序,也严重制约医疗事业未来的发展。
3.2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
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内部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用来约束医生的日常行为。监督管理机制是依靠硬性制度条款来约束医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方式。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单纯的靠医生的自律,还要辅助严格的、完善的制度监管。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医学伦理规范的有效实施,还能促进医生自身道德水平的建设和提高。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医生的日常从医行为,明确指出医生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具体案例根据情节来判定,情节严重者可吊销从医资格证。虽然我国法律对医生的执业行为进行了明文规定,但是实际处罚的案例却并不多见,这并不代表医生利用自身职位便利收取利益的现象就不存在,而是由于立案程序繁琐、取证困难等原因使得执行困难,也暴露出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机制仍然存在弊端。
3.3医学伦理学教育缺失
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过分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忽视伦理道德教育,重视专业技术的积累,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有些医学生对医学及医学伦理学的内在价值缺乏正确认识,不重视医学伦理学修养,错误的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医生拥有高超的医术是首要的,医生职业道德排在第二位”。在医学伦理教学中,传统的“说服”教育模式没有改变,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内容僵化,忽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迫使学生硬性接受所讲授的内容,毫无新意。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无法与学生内心的思想相契合,被动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往往会令学生反感,无法起到主观能动作用。长此以往,致使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却得不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为将来从事医疗工作遇到道德问题时埋下隐患。
4解决现阶段医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对策分析
4.1加快卫生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因素决定了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社会个体追求经济利益在所难免,医疗机构也以社会个体形式而存在,因此,想解决医生职业道德问题,首要任务是调整卫生经济体制。医疗行业属于公益性福利事业,以服务于社会,体现博爱与公益为宗旨。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卫生经济体制下“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疗机构行业内追求经济收入的规则已经形成,现阶段国家应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出台相应的制度严格限制医疗机构医生的报酬与个人业务收入挂钩的做法,从源头上斩断医生灰色收入利益链。提高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保体系的覆盖面积,提高医保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医保病种范围改革,增加医保病种种类,将重大、特大疾病列入其中,并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
4.2强化医学伦理学德性教育
医学伦理学德性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坚持对医务工作者的德性教育既有利于医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个体“人”的完善。在医学伦理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将道德教育与被教育对象的自主意识和理性能力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正确引导为主,培养医务人员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完善的道德导向能力。强化医务人员道德自律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医务人员的道德观作为个体意识应该自觉地遵照社会形态下道德要求,不断地审度自己、磨练自己、改造自己,形成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要求医务人员应自觉地由“他律”向“自律”升华,形成完善的道德约束内动力。这是一个积极的自我完善过程,对医务人员来说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意义。
4.3完善医疗卫生行业法律制度
我国有关医疗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甚至重建。立法原则应以坚持保障基本人权为前提,从而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合理,更能体现公平、公正,以便可以更好地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目前,我国用以规范医师执业规范的法律仅有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已经无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应积极修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医疗卫生行业更加规范化,为医患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健全的法制不但能够强化医生职业道德理念,还能有效促进医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另外,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机制,加强执法能力,严惩违法行医行为,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以人为本,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4.4重建“以人为本”医疗理念
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的核心。现阶段医患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医患关系冷漠困境之中,如何走出困境?需要我们重建“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医患关系问题的存在绝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医学上。打破传统观念中医学即是先进技术的误区,重拾医学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应强调医学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尊重生命。医生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疾病而是复杂的“人”本身,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所以医生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服务,还应富有责任心,将心比心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温暖和人道主义关怀,从而增加患者信任感。“以人为本”呼唤着具有主体性的人抛弃机械、麻木、被动,回到医学实践中来。
5总结语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地进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我们要基于全国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用更加理性和崇高的思想来看待医生职业道德现存的问题,积极思考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医生职业道德的实践情况,满足时代发展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论文 篇八
一、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基本要素
(一)会计职业道德自我评价的基本标准
自律,强调的是主观行为人自己对思想和行为的约束与控制。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是在会计职业道德框架范围内,会计从业人员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约束与控制。这种约束与控制应当是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完成,并且有目标、有方向、有要求。因此,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第一大基本要素,就是明确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自我评价的基本标准,这是整个自律机制的根基。
(二)会计职业道德自我管理的明确方法
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效化,就应当确保该机制能够顺应会计行业文化、行业环境、职业要求的发展变化,长时间地保持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足够的约束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就必须明确自律机制所倡导和推行的,会计行业人员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单一性的,但必须是以实效性为前提的,能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三)会计职业道德自我提升的有效监督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的核心,就是机制运行的稳定性。在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约束和管理行为都是在从业人员的主观控制下完成的,在缺乏第三方参考或者监督的情况下,会计从业人员只能从主观上对自己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估,这种方式很难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想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毫无偏差地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运行结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有明确的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可以信任的、用来衡量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提升效果的监督机制。
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基本原则
从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的目标出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建立必须要尊重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良莠不齐的现状,必须要对会计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产生约束力,必须要确保自律机制能够自动顺应会计职业行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从而进行自适应的完善和调整。故而,一个长效化的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建立健全,必须符合三大基本原则。
(一)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是要充分尊重每一名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尊重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意识,尊重他们的发展意愿。从人本原则的角度出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应当是一个人性化的机制,在确保机制运行规范严谨的前提基础上,充分体现会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包容和理解。具体说,就是在具体要求上体现出阶梯化的多层次的参照标准,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遵循机制的引导,逐步走上正轨,逐渐实现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短板原则
短板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建立,应当以对整个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都产生足够约束力作为最基本的诉求。根据“短板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只木水桶的盛水能力不是由水桶壁上最长的那一条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水桶壁上最短的木板决定的。由此出发,确保自律机制的运行能够全面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绝不能只严格要求那些在会计行业中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高层次从业者,而对刚刚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则降低要求的标准。
(三)自适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效化是绝对的长效化,对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即不管会计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都必须能够对会计从业人员产生应有的效力。从这一点出发,不仅整个机制要能够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行业外部环境,更要求每一名会计从业人员都能在机制中找到自己所对应的层级,能够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适应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对自己提出的各种要求。
三、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的具体途径
结合建立长效化的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所需要遵守的三大原则来看,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效化,就要顺应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承接会计行业中已然在运行的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优点,改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不足。具体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工作入手,对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加以完善。
(一)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目标体系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角度出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运行,是一个“确立目标→自我约束→达到目标→提高目标→自我约束→达到目标→再提高目标”的闭合过程。整个机制运行的长效化,是在不断提升个人自律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效化,就应当在会计行业内部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目标体系。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出发,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按照一般会计从业人员在行业内的成长轨迹,细化成覆盖会计从业人员整个职业生涯中的阶段性的目标体系,让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进入会计行业之后,就立刻能根据目标体系找到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定位,然后从阶段性地实现目标体系订立的各种目标开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而帮助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从一名普通的会计从业者逐渐成长为一名高水平的会计师,或者至少能够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中牢牢保持对个人发展方向的清醒认识,能够以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责任心来进行自我的约束和管理,不断提高自己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品质,推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目标的实现。从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的角度出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目标体系的建立是不与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级别挂钩的。换句话说,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目标体系中找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和道德制高点,而不是自己岗位工作层级的具体级别。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为了降低岗位层级的高低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的自我要求标准上出现高低不同的情况。让所有人都能在同一个道德体系下成长,才能有效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管理指标体系
从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管理的制度体系来看,可用于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规范和要求、会计自律检查规章制度等。这些制度,只是在原则上强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制度的规定比较松散,在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落实实践活动中的约束力难以被有效量化考核,这也就直接造成了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在同样的制度管理和约束下却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问题的根本原因。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效化,就必须确保自律机制能够给每一个从业人员施加相应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也能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通过对具体机制的学习和了解找到提升自身的自律能力和水平的具体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会计行业内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管理指标体系。具体说,就是将会计从业人员自律管理的行为量化,通过筛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象征着会计从业人员自律管理能力的量化指标,组成一个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管理指标体系,知道每一名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变化和波动情况,对自己的自律管理效果进行直观的判断,以便于会计行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自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水平。在选择具体的指标时,可以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制度的学习时间、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等结合起来,可以将能够客观反映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的量化指标加以利用,比如会计数据核算准确率、会计账目登记准确率等筛选出来作为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可以将反映会计人员从业情况的客观指标筛选出来作为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比如出勤率、迟到率、早退率等;可以将一些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关的指标筛选出来加以利用,比如会计从业人员每周的制度学习时间、专业学习时间、有无学习计划、有无日记(或周总结)等;不仅如此,还可以统计一些反映会计从业人员实际工作状态的数据,比如心情愉悦天数、每日高效工作小时数等。这些数据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却能够准确反映出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时的真实状态,可信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更加重要的是,这些量化指标能够将量化考核和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让会计从业人员能够通过对日常工作效果的观察来了解自己的动态,避免自律管理与岗位工作的实践活动相脱节的情况发生,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的效果直接体现在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
(三)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效果第三方监督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归根到底是个人行为,很多的工作都是在自我监督下完成的。会计工作人员在自律管理上的自主性是需要被尊重的,但是完全自主管理的模式很难实现会计行业所倡导的“理智客观”,因此,自我管理的模式需要结合一定程度的第三方监督,也就是说,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长效化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效果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具体说,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对自律管理的具体表现和实际效果的评估来检验自律管理的效果。这个具体的表现和实际效果,是一个客观的数据,由会计人员自己提出,很难保证相关数据的客观准确,所以,需要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效果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讲,会计工作是一种社会性的专业工作,会计资料也同样属于社会资源的范畴,所以会计人员尽管本身是在不同的企业就职的,但其工作的性质已经决定了,他不仅要遵守企业的管理规定,还必须遵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故而,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效果的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帮助,在具体的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效果的监督考核中,充分发挥会计行业协会的管理约束力,由会计行业协会出面,定期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检验,从而对会计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这个测评的结果,才是客观的,才能够被会计从业人员拿来当作衡量自己工作效果以及职业道德自律情况的参考依据。
会计行业从业人员是一群特殊的工作者,肩负着艰巨的工作责任,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需要经受严峻的考验,在强大的自律意识和严格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在会计岗位上充分展现自己的职业才能。从这个角度出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效化,就是要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为会计行业的从业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让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发挥真正的作用,推动会计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作者:李文媛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职业道德论文 篇九
1伦理视角下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看,目前,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理性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理性的缺失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认识上来看,一些新闻传播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的根本原则和规范,从而不能很好的自觉履行新闻传播要求和义务。二是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情感上来看,一些新闻传播工作者不注重培养自身热情并献身新闻传播事业、热爱新闻传播的职业情怀,对待岗位缺乏关爱和关怀。三是从新闻传播工作者职业大的信念和意志上来看,一些新闻传播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职业的理想信念不坚定,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往往不能矢志不渝坚定的献身新闻传播事业。
2伦理视角下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2.1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较深
人类的行为往往是思想意识的外部表现,由此来看,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行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或是有害于新闻传播对象发展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闻传播工作者职业的道德也在各种物欲横流的乱象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不利于新闻传播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行为意识支配下,一些新闻传播工作者就会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2.2自身理性精神缺失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活动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本身有自己的规律与逻辑,也可以说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自组织性。当前,新闻传播工作者自身理性精神的缺失,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新闻传播育人的进取意识不够,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不够饱满。
2.3传统思想束缚严重
在新闻传播工作和学习面前,往往认为新闻传播工作更重要,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学习的意识也不强。将理论学习与新闻传播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的知识解决新闻传播实际中的问题,学习与实践出现脱节和分离,对新闻传播工作的指导性不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3伦理视角下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发展方式策略研究
3.1加强新闻传播工作者理论学习,打牢思想基础
要加强新闻传播工作者对新时期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首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学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懂得社会管理、法律、历史、健康等有益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的武装,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领导技能和知识储备。
第二,需要学习创新的方法。要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学习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第三,要创建系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闻传播工作者学习的综合评价和检查方法,以检查和评价结果,作为使用新闻传播工作者、管理考核新闻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依据。
3.2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制度保障
要针对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从制度的层面规避他们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他们的言行更加适合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身份,解决对新闻传播工作者职业定位不清问题。做好相关问题的问责,把新闻传播工作者工作执行情况都纳入到对工作的考核之中,切实维护制度权威。
3.3抓好监督制约工作,营造纯净的环境
认真落实新闻传播工作者队伍内监督制度,确实加强新闻传播工作者职责意识,保持见识群体的风清气正。要通过系统的整合,将纪检部门的力量与社会的监督检查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和一定的工作机制,确实让监督工作变成一个体系和系统内的工作。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要善于利用不同的监督督查渠道,依靠广大新闻传播工作者队伍和新闻传播对象的支持和参与,在一定范围内扩大监督检查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环境。
3.4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加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内化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内化,首先就是要提高新闻传播工作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要让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明确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深入领悟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要从理论的高度理解和认清在新闻传播工作者职业行为中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区别。要通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感性经验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指导自己的新闻传播活动。
4结语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当前新闻传播行业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重点,在今后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工作者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行为的动态评估,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完善评估和激励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新闻传播工作者队伍的监督管理系统,创建新闻传播工作者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氛围的大环境。
职业道德论文 篇十
《浅谈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
【摘要】:行政秘书道德状况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因此从我国目前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高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对于我国行政机关提高行政秘书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秘书; 职业道德
一、我国目前行政秘书的分类及其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是行政秘书从事日常工作、行使公共权力等管理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据北京《中华秘书网》抽样调查统计,我国秘书队伍有1000万人。其中:行政秘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1]行政秘书,主要指在各级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办公室事务管理,为领导机关提供智力服务的人员。[2]从专业分工看,有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外事秘书、生活秘书等。从管理能力角度看,可分为高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初级秘书。高级秘书,属于管理层人员,可以参与政务,深入决策过程,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级秘书,一般指文字秘书,负责起草文件、办理公文、整理信息等工作;初级秘书,指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事务的秘书。
我国目前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这表现在:
1、 法制观念增强。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导致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与法制的缺失。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强调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崇尚法制,依法行政观念得到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渐完善,使得法制精神逐渐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级高校的行政秘书人员普遍意识到:遵纪守法、依法管理,是从事秘书日常工作和行政管理的重要道德标准。
2、 道德观念更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旧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又形成了一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行政秘书的道德风貌也随之发生了新的转变。表现在:竞争意识增强、效率观念强化。竞争是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特征。社会竞争是人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方式。竞争产生了压力,焕发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有能力者脱颕而出,受到重用;没能力者无所作为,被社会淘汰。在优胜劣汰环境中,人们的信誉观念、效率观念得到加强,拓展了思想境界,道德观念得到更新。
3、 道德价值感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讲公德的道德环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的行政秘书人员,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观念。普遍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许与道德伦理上有所背离。大多数行政秘书能够立足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贡献,为祖国增光添彩,为人民建功立业。这反映了广大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但在看到我国行政秘书职业道德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客观上也存在着非道德和不道德的可能性。这就使得行政秘书的道德建设出现了某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 责任意识淡薄。由于行政秘书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的行政秘书不仅要处理办公室业务,还有会务安排、调查研究、协调、监督、信访等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秘书要具有较高的工作责任意识。但有些秘书对行政道德缺乏深刻认识,在行使各种责任时,掉以轻心,缺乏"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高在上,傲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
2、 腐败现象滋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权欲、物欲恶性膨胀,如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秘书秦裕、原安徽省池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孙靖、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委秘书长高二刚等一些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力收受巨额贿赂,最后身败名裂。
这些问题虽属"支流",但极大地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导致了机关权威的流失,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二、行政秘书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行政秘书职业道德缺失的产生,有主观、客观等方面的复杂原因。
1、 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市场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市场经济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崇尚公平竞争,又崇尚重利性,容易导致人们陷入拜金主义的误区,对行政秘书人员的心理产生冲击和影响。
2、 职业道德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行政秘书还没有一个完善的道德标准,职业道德建设的体系还不规范,道德建设的体制还不健全,缺乏道德评估和道德监督部门。一些行政单位的道德约束力还不够,对秘书人员的道德约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着行政秘书人员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3、 监督机制不健全。防止权力恶性膨胀的主要手段,是拥有严格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味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行政秘书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而不进行合理的监督,这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看,效果不佳。而且,目前的监督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缺乏"主动主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当前加强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4、为什么已有前车之鉴而有的人还要以身试法?由于利欲澎涨,思想脱离正轨,政治上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弄虚作假,欺骗领导,欺骗群众,导致思想道德滑坡
三、提高行政秘书职业道德素养
(一) 从行政秘书主观上讲,应有高尚的政治品德,具备以下一些职业道德素养:
1、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行政秘书,一般处于领导的身边,办理上级机关下达的文件,向有关部门或下级机关传达相关文件精神,为领导撰写、整理各种书面材料,为领导外出行程做具体安排等一些日常工作。行政秘书的工作成果,往往以领导人或机关的名义出现,自己很少有署名和抛投露面的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行政秘书,要具有博大的胸怀,不把名利看得过重;要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做好本职工作。
2、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行政秘书处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枢纽地位和要害部门,廉洁自律至关重要。中、初级行政秘书虽然权力较小,但其接触权力的机会很多。如果不能控制自身的权力欲望,很容易导致行政腐败。因此,作为行政秘书要廉洁自律,不能擅用领导名义耍特权、办私事,搞不正之风,牟取私利。
3、 戒骄戒躁、平易近人。行政秘书根据领导授权,经常代表机关、单位出面协调工作,办理各种事务,人们常把他们视为机关、单位的代言人。行政秘书待人处事的态度,往往关乎单位的声誉。因此,作为行政秘书,做事要戒骄戒躁,把自身放在恰当的位置。出面协调办事,要把握领导授权的"度",不在授权之外自作主张,越权办事;不以"二首长"自居,以势压人;处理矛盾要说服、疏导,不指手划脚;要平易近人与群众相处,增加群众的亲近感。
4、 恪守秘密、提高警惕。行政秘书保管着机关、单位的重要文件,经常参加机关、单位会议,涉及重要工作秘密。一定要做到恪守机密。这要求行政秘书人员具有较高保密观念,提高保密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随时提高警惕,维护机关、单位的利益。
(二) 从行政秘书客观上讲,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以下一些基础性工作:
首先,加强行政秘书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同法律、制度约束来比,本身强调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律行为,它是行政秘书遵纪守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经过良好的思想熏陶,才能摆脱对物欲的诱惑,才能在现有不健全的法律和监督机制下,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行政秘书良好的职业道德最终依赖于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在世界和平崛起,但不能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放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反而应该加强这方面教育。[3]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不仅能加强行政秘书的自身素质,还能帮助他们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优越性所在,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二,加强为人民服务、责任观念教育。应让广大行政秘书清楚看到,是谁给了他们的权力?他们应该为谁负责?只有正确地认识权利,才能正确地使用权力,从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行政秘书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
其次,加强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建设,只依靠秘书自身的道德约束、自律是不够的,还应出台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措施。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文件,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存在的必要。将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法律化、制度化,对于提高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保持其清正廉洁、克己不公、依法行政、恪守机密等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不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第三,借鉴国外行政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中国行政秘书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结合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国外成功的职业道德建设经验,也可拿来为我所用。完善的职业道德监督和惩处机制,是一个国家职业道德建设成熟的标志。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有严格的惩处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政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明确、具体;(2) 有独立的道德监督机关。如职业道德委员会之类;(3) 有严密的惩罚程序。监督机关如发现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会对其进行调查,经确认后,提交给上级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当然,借鉴国外经验,并不是拿来照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合宜。 《秘书学》(第五版)[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 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高学栋, 郭桂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更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J]。 东岳论丛, 1999-7.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10篇《思修关于职业道德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