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优秀9篇

众鼎号分享 21292

众鼎号 分享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众鼎号为您带来了9篇《古代文学相关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篇一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法分析

【摘要】我国在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同时也对大学教学给与了较多的关注,大学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强化大学专业课程、丰富专业课程教育方式也成为了现今社会大众以及各个高校关注的焦点。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大学中文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专业知识掌握起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基于此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中文专业课程给与良好研究,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方法,以期为后续关于中文专业以及文学课程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发展

前言

通常来讲古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中的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中文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该门专业课程从本质上讲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宽泛,不仅涵括史学知识,同时还涵括文学知识,甚至是哲学知识也包含在内。课程从内容上讲可以说是我国上下三千年的文学知识综合体,不仅含有较为丰富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含有众多的文学形式。因而可以说该门专业课程对于提高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艺术修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价值。

一、初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意义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演变过程和相应的文体发展的有效理解。其二是通过丰富的文学作品以及较多的文学形式进行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状态,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文学知识对于后世的实际影响价值。其三是通过对于古代文学的实际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以及帮助学生具备崇高的文学情怀,并促进学生将这种文学素养以及文学情怀实际的应用在现实的工作学习中,进而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探析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之启发式

对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实际教学方法的研究首先要从启发教学展开。具体来讲所谓的启发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实际教学环节中依据学生学习客观规律以及教学任务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处于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正确引导学生进而帮助学生主动解决学习中实际遇到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该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强调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良好启发与引导,通过应用该种教学方式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文学知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将文学思维给与有效拓展。如果将该种教学方式进行比喻的话,启发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循序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主开启文学的学习大门。例如教师在讲解“《诗经王风》”中可以就“悠悠苍天而此何人哉”这句话向学生进行提问,而之所以专门针对该句话提问的原因在于:对于“何人”的了解是掌握文章思想主题的关键所在[1]。而教师在提出该问题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由解读并对在解读之后阐述对“何人”的个人见解。通过这种启发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读方向并最终获得文学知识。

2、教学方法之情境式

对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实际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可以从情境教学展开。具体来讲所谓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实际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一些生动的场景氛围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文学知识并促进学生实际心理机能获得良好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应用该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情感感悟,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文学审美进行有效拔高和良好陶冶。例如教师在讲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著名诗歌时就可以进行文学情境的有效创设,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进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感知诗歌内在情感,同时通过动人旋律在大脑中勾勒出诗歌联想画面,而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感感知则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2]。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庄子的名作“《逍遥游》”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制作漫画课件来创设文学情境,学生通过这种漫画课件的形式犹如置身作者的情感世界进而将文学知识更加的形象具体化。总结来讲无论是利用音乐还是多媒体来进行文学情境的实际创设都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有效深层次获取。

3、教学方法之表演式

对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实际教学方法的研究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从表演教学展开。具体来讲所谓的表演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将学生放置于实际的文学情节演绎中进行促进学生获取文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应用该种教学方式则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最大化的发挥文学想象,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文学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王实甫的名作“《西厢记》”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人物进行角色划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自身对于该文学作品的实际理解来进行文学表演,而具体的情节设置以及演绎道具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准备,而学生在该种文学演绎过程中也会直接加深对于文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自己的一些文学想法添加其中[3]。再比如教师在讲解“《红楼梦》”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利用上述表演教学方式来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总结来讲通过表演教学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知识的有效理解还能最大化提高其创新意识。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看重文化的良好传承,而作为实现文化良好传承的中文专业则逐渐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性关注。而作为中文专业中较为重要的古代文学课程而言,良好的教学方式则可以有效的促进该门课程教学实际目标的有效实现,通过利用启发式以及情境式和演讲式、表演式以及研究式这五种教学方法进而真正的促进中文专业学生获得人文素养的有效提高以及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为其今后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楠。对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探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80-82.

[2]王自红。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升本后的四川民族学院汉语文系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11-113.

[3]陈虹。高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11-114.

优秀论文 篇二

1、“药邪致病”理论的提出

其一,医家妄以补法治病。张氏分析了当时医界盛传的六种补法,认为:“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等六法,“若施之治病,非徒功效疏阔,至其害不可胜言者。”如“疟本夏,伤于暑,议者以为脾寒而补之,温补之则危,峻补之则死;伤寒热病下之后,若以温辛之药补之,热当复作,甚则不救,泻血,血止之后,若温补之,必发肿痛焮痛……老人喘嗽,火乘肺也,若温补之则甚,峻补之则危。”此外,饮证,“补则痞闷转增”;风温,“若以温药补之”,则“发黄发斑,温毒热增剧矣”,以致“直视、潮热、谵语、寻衣撮空、惊惕而死者,温补之罪也。”其二,张氏明确指出:中药久服,必有偏胜。综观张氏汗、吐、下三法之论,虽皆攻字当头,夺邪为先,但每论之中均强调用攻之药,宜“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如其所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且为常用之品,但也不可常用,“言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张氏所谓“毒”,无非指药物久服必致偏胜,偏胜则出现副反应,甚或成为药邪而加重旧疾,抑或另致新病。《素问五常政大论》有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张氏承《内经》之旨,阐发更为明晰。

综上所述,自服热药,妄投温补等,都是引起药邪致病的重要方面。基于这种认识,张氏尤注重药邪致病的剖析,倡言“药邪”说,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的内容。

2、祛其药邪治案举隅

披阅《儒门事亲》所载医案,因药致病或误病者不胜枚举,可见当时药邪致病确为普遍。张氏治病,虽力主汗、吐、下,以祛邪为急务。但面对临床药邪致病的实际,更竭力主张,治病当先祛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对因药而误的患者,首先祛其药邪之危害。《儒门事亲卷六》载案云:宛丘营军校三人,皆病痿,积年不瘥。腰下肿痛不举,遍身疮赤,两目昏暗,唇干舌燥。求治于张子和。张欲投泻剂,二人不从,后为他医温补之药所殒命。其同病有宋子玉者突然醒悟,敬邀子和为之诊疗。张诊而曰:“公之疾,服热药久之矣。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子玉曰:“敬从教。”子和乃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之,次日病减三分,累至三百行始安。本案原属燥热,又误用温热,以致药邪、病邪并踞,张氏以泻下之法攻其药邪,而后病邪亦去,病始向愈。子和曾治一憎徒,“因阴雨卧湿地,一半手足皆不随,如遇阴雨,其病转加。诸医者作中风偏枯治之,用当归、芍药、乳香、没药、自然铜之类,久反大便涩,风燥生,经岁不已。”显然,因久服乳、没等药,已成药邪为病,张氏诊为“湿痹”,断“以舟车丸下三十余行,去青黄沫水五升;次以淡利渗泻之,数日手足皆举。”可谓先以下法袪其药邪,继以渗泄之剂袪病邪,双管齐下,乃奏其效。张氏不仅善用下法祛药邪,且常以涌吐取胜。《儒门事亲卷六》载案云:“棠溪立十八郎,病腰脚大不伸,伛偻而行,以数年矣。服药无效,止药却愈。因秋暮涉水,病复作。医氏使服四斤丸。其父仲安,乃乞药于戴人。戴人曰:近日服何药?仲安曰:四斤丸。曰:目昏赤未?其父惊曰:目正爆发。戴人曰:宜速来,不来则丧明。既来则策杖而行,目肿无所见。戴人先令涌之,药忽下走,去二十行,两目顿明,策已弃矣。比再涌泄,能读官历日。调至一月,令服当归丸,健步而归家矣。”此案亦属“湿痹”证,前医误以四斤丸(按:《和剂局方卷二》方,由炮附子、虎骨、木瓜、牛膝、天麻、肉苁蓉组成),痹证不愈,反致“目肿无所见”,张氏视其乃药邪所为,乃以涌吐之法祛之,以收胜局。同书卷六还载张子和治常仲明一案,常氏“病寒热往来,时咳一二声,面黄无力,懒思饮食,夜多寝汗,日渐瘦削,诸医作虚损治之。用二十四味烧肝散、鹿茸、牛膝、补养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转虚”,张氏断其证属“上实”,“以涌剂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饮子降水益水,不月余复旧。”古一讲僧,病泄泻数年,“丁香、豆蔻、干姜、附子、官桂、乌梅等燥药,燔针烧脐芮腕,无有阙者。一日发昏不省……”张氏以瓜蒂散涌之,出寒痰数升,又继以他法调理数日而病除。

3、“药邪致病”论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意义

近贤岳美中说过:“中医治病,用药偏胜之性以疗疾之偏胜,因此峻烈之药,常在必用之例。不过医者当时时注意药物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否则为害不浅。”岳老此言,可谓是承子和“药邪”说而有得者。张氏“药邪致病”论即今所谓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的疾病,简称“药物病”,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理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相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据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和(或)综合征,有的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人,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因药物死亡者近20万人,药源性疾病呈明显提高趋势。儿科临床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

在我国,据20xx年参加国家药品不良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儿童因服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12.9%,其中新生儿占24.4%,越是年幼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据调查,因药源性入院小儿占全部住院儿童1.46%,高于国内外成人比例。针对此现状,要杜绝小儿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儿科医生首先要熟谙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用药的基本知识,如小儿药物分布、药物吸收、药物代谢、药物排泄等特点,次之要在预防措施上下功夫:

①明确用药指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每次处方合并用药尽可能减少,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用药目的明确,制定好给药方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治疗。如需联合应用,应该以疗效好,副反应小为原则,严禁联用对同一器官有毒性的抗生素。

②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联合用药时,既要扩大抗菌谱,又要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③对特定药物ADR要随时跟踪监控,根据血药浓度和临床表现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使用中草药也应如此,要熟悉本草的性味功用和主治范围,熟悉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处方用药,以充分减少“药邪为患”,既利于小儿疾病的正常恢复,又不至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优秀论文 篇三

一、云计算的定义、特征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计算方式,共享的信息可以按照需求分配给各类设备,用户能够在网页上接受服务。云计算呈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虚拟化资源的交易,并且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云计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云计算拥有非常广泛的接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云计算的资源,并可以在手机、电脑或PAD上使用,云计算在网络上提供服务,并在网络上进行传递。二是云计算拥有方便快捷性。云可以迅速、灵活地供应资源或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购买。对于用户来说,计算能力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任意时间使用,而且提供的计算能力是无限的,并不存在资源不够用或资源浪费。云计算的运营商只需要在容量预警的时候,扩大容量,及时应对增长的需求。三是云计算拥有庞大的资源池。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计算资源都汇集到资源池中,利用多租户形式,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供应不同的虚拟化资源,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从资源池获取所需服务,用户虽然不知道资源池的具体位置,但是可以指定资源池的大概位置。虚拟的资源池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四是云计算服务的可计量性。云计算可对资源或服务进行计量,通过服务时间或网络存储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用户明了资源的使用情况。

二、云计算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会计理论、会计技术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出现的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云计算。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将自己数据信息交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管理,从而使企业处理会计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一)云计算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企业之前需要为电脑设备、机房、网络等投资大量的费用,有了云计算之后,对客户端的硬件要求就很低,用户只需要每月缴付相对低廉的月租费,不需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高性能的电脑,省时又省力,而且还不用考虑一些设备的折旧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成本。

(二)云计算方便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云计算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检测及维修人员,更不需要向他们支付一定的费用。云计算采用租赁的方式,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云端处理,无需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花费在设备的安装及检修上,大大节约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

(三)云计算促使企业管理更加方便云计算的服务商拥有专业的技术和规模,满足各个企业的工作需要,同时提供先进的技术,满足企业加速发展的需要,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云计算的应用更加实际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电子设备只需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一些交易活动,节约了各个环节交易时间,方便了交易程序。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业务文件及业务处理进程。

(五)云计算提高了企业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企业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获得专业技术支持,由服务供应商保障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专注于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六)云计算满足了会计信息化扩展的需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使企业储存在云端的会计信息保持动态移动、调整,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化长期发展的需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可以帮助处理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企业的审计业务、税务业务都可以共享云上的会计信息,增加了云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用的是最新的软件服务技术以及专业的数据存储服务,不仅满足了企业会计信息化长期发展的需要,也降低了企业使用云计算处理会计信息的风险。

三、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面临的风险

云计算在会计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但是云计算在企业会计领域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限制云计算在企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云计算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用户需要把数据信息存储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手中,而且企业不具有优先数据访问权,云计算服务商会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优先控制,因而不能排除数据信息被泄露出去的风险,用户使用云计算可能要面临如下安全风险。

(一)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是云计算服务的基础和媒介,云计算平台中集中了大量用户信息、资源,非常容易成为网客攻击的对象,因而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云计算的任何一个节点及网络都可能受到攻击,而且网络病毒日益猖獗,恶意的程序及木马严重威胁着云计算平台的安全,会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网络信息的传输安全问题。未知的木马恶意入侵、安全漏洞、运行风险等都有可能对企业数据信息造成威胁。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数据库对病毒进行识别和处理是不行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必须依靠网络服务对病毒进行识别、分析及处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保证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云端的数据不遭受破坏,防止漏洞攻击及木马恶意程序的入侵,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

(二)数据存储安全及隐私保护问题

企业对存储在云端的会计数据信息没有自我控制权,所有的会计数据都由云计算服务运营商控制及管理,因此企业会担心数据信息的存储安全以及个人隐私问题。云计算服务商是否会未经用户允许私自访问用户的数据,私自泄漏企业的数据信息。虽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一直对外宣称任何人都不可能会知道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的具体位置,但是不排除数据信息被非法盗用的可能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有效利用防火墙,保证数据信息不被非法访问、非法入侵。

(三)服务连续性问题

当云计算运营商的硬件设施发生故障或者遭到破坏之后,云计算的服务商是否能及时运用相应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储存在云中的数据是否会被丢失或损坏。云计算的运营商破产维持不了经营,储存在云中的数据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用户所担心的问题。

(四)多租户带来的数据隔离问题

云计算一般采用多租户模式,企业信息数据会和其他企业信息数据在云端混合存储,导致企业并不知道自己数据信息的具体存储位置,甚至不知道数据信息被存储在哪个国家。云计算平台是否会发生用户越权访问的行为,用户需要预防其他用户的恶意攻击。用户的隐私被侵犯时,云计算服务商是否会协助用户开展调查,保护用户的会计数据信息不被非法分子所侵害。

(五)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不透明

目前,微软、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等云计算供应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相互之间是不兼容的,而且用户不知道数据保存的具体位置,云计算服务商对用户提供的服务都是不透明的,用户把数据存储在云端具有不可知的危险性。

(六)数据残留问题

数据残留是指数据信息在云端被擦除后所残留下来的痕迹,残留痕迹的一些物理特性可能使数据恢复。数据残留有可能会泄漏企业重要的商业信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七)管理及法律风险

在云计算环境下,所有存储在云上的数据都交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去处理、存储及安全维护,如果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妥善保管、运用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就对企业的商业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云端信息的处理,国家缺乏有效的规范及立法,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继而获得用户的认同感,但没有相关的规范和立法毕竟是缺乏保障的。

(八)审查功能不健全

传统的服务提供商都提供外部审计服务,而一些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拒绝外部审查服务。面对这样的云计算服务商,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会因无法进行审查服务而承担更多的风险及责任。四、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尽管使用云计算服务存在各种各样的疑虑,但是云计算技术确实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大幅度降低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迅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方便快捷性。一旦拥有良好的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云计算就可以在会计领域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在云计算坏境下,针对上述信息安全问题,云计算在应用过程中要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企业和国家三方面考虑信息安全对策。

(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应对对策

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防护的要求需要采用网络隔离、数据隔离、数据保护、数据擦除等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手段,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用性及完整性。

1.网络隔离采用网络隔离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通过建立一个私有的网络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隔离性,将多台计算机用一个私有的经过加密的网络连接起来,确保用户数据的网络传输安全,云计算平台的后台管理员及用户之间都无法窃取数据信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一定要使用防火墙,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防火墙,防止网络攻击。

2.数据隔离云计算服务商应该将一些数据与另一些数据分离开,防止其他用户访问。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采用物理隔离、虚拟化和多租户等解决方案实现数据隔离。

3.数据加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对会计信息提供加密服务,而且加密服务应该要由专家设计并测试的,加密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会计信息被恶意窃取或盗用。如果加密系统出现问题,那么所有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都不能使用。

4.访问设置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采用基于身份验证的权限访问设置,对登陆用户进行实时身份验证、访问权限来保证对会计数据的访问控制,预防会计数据信息被盗用的风险。

5.数据保护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对会计数据实施全面保护,对于存储在云端的会计数据,可采取快照、备份等保护手段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即便受到木马恶意入侵、病毒入侵和网客攻击等网络攻击或者地震、火灾等物理层面的灾难,也都能够确保会计数据的存储安全。对会计数据进行在线和离线双重备份,采用备份软件或者存储备份,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备份及恢复。

6.数据擦除数据残留可能造成数据泄露,会计数据信息在云端所占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者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之前,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确保会计数据信息被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会计数据是被存储在备份软件上的还是存储在硬盘上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都要切实查看残留数据是否被彻底清除。

(二)企业的应对对策

对于企业,也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1.选择可靠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服务之前,要充分了解云计算的风险,选取在技术和安全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可靠的、拥有良好信誉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名气好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可能会拿自己的名声去冒险,不会任由数据失窃的事件发生,也不会与其他企业共享会计信息。企业应当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谨慎将企业会计数据信息及客户的重要资料存储在云端。

2.数据加密企业在将会计数据信息上传到云端之前要对会计数据加密,会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即使被窃取得到的也是密文。企业要确保上传到云端的数据是以加密的形式存在的,另外要使用无法破解的密码,保证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访问企业的会计信息。

3.做好会计信息备份,防止信息丢失企业应慎重选择能支持数据备份与恢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保证数据丢失时能快速恢复。除了云计算服务商要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做好备份以外,企业自身也要对会计信息做好定期备份,以免云计算资源遭受到破坏,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备份也丢失时,数据得不到恢复。

4.建立自己的私有“云”,确保重要的会计信息掌握在企业的手中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将自己的会计数据信息放在公有“云”上,担心会计信息的存储安全。因而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将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信息及客户的重要资料放置在私有云上,自主控制信息的使用权,保证信息的安全。

5.阅读隐私声明大多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隐私声明里面都含有漏洞,方便自己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共享云端信息。企业应仔细阅读和咨询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隐私声明,确认哪些数据可以保存在云环境下,哪些数据信息应该保存到私有云上。此外要确认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有严格的信息管理标准章程,防止云计算的后台管理者有可能查看到企业的数据信息,造成数据的泄露。

6.监控管理云监控应与云计算服务结合,当云计算的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企业及时给云计算服务商发送报警短信,将故障降到最低,同时云监控也可以协助企业判断故障,企业应使用监控系统,实时查看云端数据,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或者云端丢失,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企业业务正常运行。

7.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除了要在云计算技术方面强化内部控制,企业也要对自身实施内部监控。企业要做到权责分明制,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不同的角色应具有不同的权限。企业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防范风险培训,提高财会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三)国家的监督与管理

国家机关在推进云计算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也应当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做好监管工作。

1.国家应建立云计算会计信息安全法规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制定标准的规范,没有明确的云计算数据信息安全指导方针及要求。国家可以先制定有关的云计算标准,规范云计算市场的运行,之后跟随云计算市场的发展,逐渐修改相关规范。同时,国家应加大信息安全法制法规建设,完善相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云计算市场,保障云计算信息的安全。

2.国家应该做好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资格评审的工作我国应该制订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资格评审的相关工作规范,为云计算会计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应制定相关的行业门槛,使云计算技术过硬、口碑良好的服务商进入该行业发展,良好的云计算服务会加快我国云计算的发展,也能保障云计算资源的安全性,增强企业使用云计算的信心。

3.做好第三方监管和继续教育工作国家应做好云计算服务的第三方监督管理工作,成立相关的监管组织机构,定期对通过资质认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强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整改,对不执行整改及整改不合格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取消其资质认证。同时,云计算服务的监管机构要定期对云计算服务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普及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感。

云计算会计信息处理相比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具有众多的优势,对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选用云计算服务最大的担忧就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但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种云安全的解决方案被研究出来,并予以应用。各大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都应着手制定各种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流程,推出各种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防止用户数据的泄露。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

四、结语

企业自身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对会计信息安全采取及早发现、积极处理的防范措施。企业、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和国家三方可以联手共创一个会计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促进云计算安全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文学论文 篇四

一、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措施

(一)充分协调古代文学授课各个教学要素

对古代文学授课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人、物、时空和情感。

人当然是指学生和教师;物是指教学所使用的教案、教材和辅助工具等;时空是指教学场地和课时的设定;情感指的师生沟通,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等。

充分协调这四个主要的因素对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作用非同小可,教师要在讲课前充分备课,尽量脱稿讲课,教师是否能够灵活的掌握教材的使用和选取,这对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选择教材,不仅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还要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深造考虑。

时空这一要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较大,对古代文学教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和学习是有固定时间和场所的,要学习生涩难懂的语言,时间跨度较大、知识面也很宽广,文学社团也很多,这就造成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教授所有知识,学生掌握情况也就不是很好。

所以通常古代文学所设置的课时要比其他学科课时稍微多一些。

最后是情感要素,对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来说,都必然与师生的沟通交流为主体,古代文学学科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包含对文学学科的爱好、兴趣以及情感交流,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这对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改变古代文学授课理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陶行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大师,他有一句名言:教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这句话将教学的目的、本质和真谛描述的十分透彻。

教师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不教,教师讲授课程不能只是单纯的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整理后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所以,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哪部分才是核心,才是关键?笔者认为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教学资源、教师或者是教学方式等,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并进行优化的。

教师要在古代文学类学科的教学中,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和储备与讲课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讲课过程要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也就是要做到具有针对性,而不是对所有学生采取一种方式。

另外,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和选择教材及辅助教学设备。

对于设置古代文学课类课时,要结合学生正常作息时间,尽量不要占用周末或晚上。

教学场所要保证明亮、宽敞和干净,教学设备和所有设施也要准备好。

同时在课堂上或课后,教师都要和学生针对信念、兴趣和意志等积极沟通,有利于提高古代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古代文学类学科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古为今用和学以致用作为教学观念,将古代文学知识向当今社会开放,寻找古代文学对当今社会的启发,实现现实与古典的高度统一,使古代文学类课程不仅蕴含丰富的古典文化底蕴,还焕发着当今时代的勃勃生机。

教师在教学和备课的过程中要不断整理、挖掘并快速领悟这些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让古典文学知识对学生的职场及人生规划都有积极指导的作用。

古典文学很多典故中都蕴含着成功的技巧和为人处世之道,对学生日后择业和发展有借鉴作用。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开设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运用到所学知识,例如开展学生职业生涯素养的实践课程,或者为人处世及心态的调整等。

(三)增强古代文学类课程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对于古代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来说可谓是五花八门,每种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根据教学方式理念的不同,主要分为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教材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听讲而已,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只是听教师的讲解。

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就是教师能够很容易掌握课堂秩序、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观点和魅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学生和教师的观点存在矛盾时,就无法保证学生跟随自己的想法完成学习内容,这部分学生就被课堂教学所孤立,无法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归根结底是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古代文学知识的某些问题无法以传统思想和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此时就需要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结合。

现代式教学方式和传统方式有很大差距,多半是以真实案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引领者,对学生之间的探讨和矛盾进行沟通,而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教师的思想可以持平,也就是当教师和学生观点产生分歧时,学生可以提出质疑。

这种教学手段并不单纯注重掌握知识,还关注学生是否具备独立辨析能力。

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学生一直处在积极思考的环境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了一种自主探索文学知识并追求真理的习惯,在课后也会为了个人兴趣而不断探索,由此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步入社会环境中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学生会受到学习知识和自主思考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在实际的文学类课程教学中,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依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关于文学史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传统陈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跟随教师的思想脉络建立完整的文学史发展线路,基本掌握每个阶段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著作和文学流派、文学发展环境等知识,初步形成自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认识,在具体学习古代文学著作时,就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采取小组讨论、随意发言、指定演讲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看起来是一项普通的教与学的过程,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繁复多变的教学项目,其中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教学元素。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秉承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重视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的优化完善,进而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培育出优秀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

古代文学的优秀论文 篇五

摘要:基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诵读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改革;古代文学

专业应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被确定为:文字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文章阅读鉴赏能力、职业能力等。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积累的文学文化遗产。虽然在课时安排上占用时间最长,需历时四个学期。但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往往一部作品所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就可以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传授给学生全部的知识,而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讲授法也难以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识记。其次,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差,听课比较被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及作业很难认真完成。再次,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略有不足,知识理解力稍差。传统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以“任务驱动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对教学的评价不以老师讲的是否精彩为主,而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成效为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科学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

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以元曲部分的“王实甫与《西厢记》”一章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作家生平思想、作品的题材来源、基本情节思想、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记思想特点、艺术特色。这种机械的记忆很难对文本艺术性有切身的体会,文章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也难以提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部分设计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比如,我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演变”这一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示学生再次阅读学过的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阅读《西厢记》原著,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课上各小组分别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补充,教师适当指点、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西厢记的题材来源”这一教学内容,而且还引发了学生主动地思考“为什么‘崔张’爱情故事会由原来的悲剧转变成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这一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又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阅读了原著,对艺术特色也有了自己的总结和把握,教学重点也由学生自主完成了。一个合理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致较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扎实。

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小组合作任务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独立型任务。如,在讲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需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比如,“找出孔子《论语》中论述‘仁’的语句,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布置的这个任务就迫使学生要仔细阅读《论语》,并且要查阅大量资料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还要认真梳理出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材料。课上采取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将每个学生的文字材料随机分发给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起到学生间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互相监督。学生互评后教师选取完成较好的进行宣读交流,讲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完成得不理想的学生,课下找时间进行辅导。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且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二、以“角色互换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角色互换法是互动式教学中一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一部分能够自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生,让他们充当教师,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布置。角色互换法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并不适用,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极为关键,明清部分的小说尤其是“四大名著”的教学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

第二步,学生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3周布置讲课内容,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写出讲稿。同时,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列出“百家讲坛”“超星学术视频”等相关网络资源上的经典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在学生正式讲课前2-3天,教师还要对讲课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帮助为主。

第三步,学生课堂讲授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认真听讲并记录。同时,掌控课堂秩序,观察其他学生的听课反应和状态。学生讲解过程如有知识性错误,不应打断学生进行纠正,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优秀论文 篇六

一、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缺点

1.1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比较差

一个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进行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时,对于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组成结构、企业的投资风险都必须进行充分的考虑并进行一定的分析。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一旦失误,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风险加大,会使企业面临发展的困境。因此,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需要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人员与内部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1.2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不能够与时俱进

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企业的基本生存与长期发展。然而,有一部分企业对于我国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思想比较僵化,控制模式比较落后,这使得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1.3企业成本的基本控制能力差

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就像它赖以生存的血液,严格、合理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能使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有序地运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的不足与机制的不完善,则会导致我国的众多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行。而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不足。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需要存一些现金,有时企业在经营中会发生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现金支付,在遇到合适的购买机会时,可以随时买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大部分企业却往往忽视这些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问题,造成资金的不足,使企业失掉了很多的机会,资金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这就是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差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2.1使企业成本控制的政策与时俱进

我国的经济发展依靠我国各个企业的发展,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制度,建立我国现代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制度是我国大部分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应该积极地去建立现代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制度,强化公司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结构,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同时,因为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领导人要加强对我国企业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的重视及建设程度,通过对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企业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保证我国企业的发展。

2.2加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监督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否是一个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我国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可以约束并促进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企业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形成内部控制的良好循环,促进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企业可以在完善评价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中,设立具有独立权限的评价机制。完善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对于一个中国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它关乎到一个企业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否,直接作用于我国企业的各方面的成本和开支,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利益,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控制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的完善。

2.3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我国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建立健全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制度,做到任务的合理配合,使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产生最佳的效果。首先,应该对企业的资金利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再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其次,要制定适当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政策,并且还要对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提高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对于发生的负面作用及时地进行相关的处理;最后,应该加强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根本控制,提高控制信息的质量。建立健全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的管理、监督和约束,是有效解决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完善企业的内部计算制度,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审批、领报制度,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的计算控制,建立科学的内部资金控制制度。

三、结语

对于我国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得到稳定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企业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本文上述的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成本控制工作的不足之处;其次,应该结合这些问题去做出相应的改进,提高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能力,加强我国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成本控制的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相关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使我国的企业基于经济发展角度下的成本控制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需求。

古代文学的优秀论文 篇七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好的教育作用。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专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教育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 挫折教育 情感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文学知识、文学史知识,而且可以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和祖国的统一繁荣,中华民族中的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历史都被文人以不同的文学体裁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植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其间,从先秦到近代,每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作家,并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作品的内容洋溢着爱国激情。远在先秦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出现了《载驰》、《无衣》等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载驰》突出地表现了许穆夫人深厚的爱国情感,《无衣》真实地表达了秦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西戎入侵者的爱国精神。《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重要代表作。该诗集中地表达了他无比炽热的爱国感情。诗人关心祖国的前途,为了改变祖国的昏暗政治,不顾个人的祸福荣辱,始终为祖国的富强而斗争。他明知自己留在楚国将会遭到更大的不幸,明知自己的国家危在旦夕,但仍始终舍不得离开,最后以身殉国,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蔺相如面对强秦,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为上,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记述了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为后世所敬仰。《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经历种种诱惑和折磨,始终持节不屈,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其爱国之情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中国一直处于大分裂、大动荡之中,此期间出现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如曹植的《白马篇》和阮籍的《咏怀》(三十九)就是两首有代表性的对爱国壮士的赞歌。前者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武艺高超、性情豪迈、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洋溢着高昂的爱国激情。后者描写了一个“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的壮士形象。两位壮士共同展现了为国赴难、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热烈的爱国情怀。与此类似,刘琨的《扶风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等也表达了诗人至诚的爱国之情。

唐代出现了继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他写作了大量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称得上是爱国主义文学的又一座高峰。杜甫对祖国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的喜怒哀乐往往与祖国命运的盛衰兴亡共起伏。国家兴盛时,他由衷歌颂,如《忆昔》;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如《春望》;而一旦大乱初定,捷报忽传,他又会喜极而泣,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这一喜一悲中,诗人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此外在《三吏》、《三别》等诗中,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的命运,对人民的苦难的关注。爱国是杜诗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两宋时期,宋朝国力衰弱,对外战争连年失败。为了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大批爱国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陆游生平诗作近万首,大多为爱国诗。如《金错刀行》、《夜读兵书》等诗表达了为国献身的豪情;年近七旬时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卧病在床还想着为国戍边,感人至深。他念念不忘洗雪国耻,不忘国家统一,临终时写下《示儿》一诗,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盼望祖国重新统一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使后人无不为之感动。爱国词人辛弃疾和陆游一样,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却一直不得志,于是他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怀都熔铸在词作里。歌咏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爱国思想是辛词的中心主题。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对沦陷山河的深情眷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寄托了他杀敌报国的壮志。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兵败被俘,誓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诗歌是他战斗生活的记录,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扬子江》一诗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过零丁洋》更是一篇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名作,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后代所广泛传诵。

明末清初,激烈的民族矛盾激发了文人们的爱国热情,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歌新篇章。如陈子龙的《秋日杂感》,夏完淳的《大哀赋》、《六君咏》、《土室余论》等许多篇章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到了清初,不少明末遗臣通过诗文抒发了强烈而深沉的故国之恩。如顾炎武的《感事》、《京口即事》等,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表现了建功立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与顾炎武同时的黄宗羲,也创作了许多充满了深沉的故国之悲的作品,如《感怀》、《出北门沿惜字庵至范文清东篱》等。在清初的戏曲中爱国主义主题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歌颂了史可法、李香君、柳敬亭等人的爱国民族气节。洪生的《长生殿》围绕李、杨的爱情悲剧,通过安史之乱的有关描写,寄托自己的民族兴亡之感和忘国之痛。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发展到近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如魏源、龚自珍、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秋瑾等人的爱国诗篇,多方面地深刻反映了我们的民族感情,开创了爱国主义诗歌的新时期。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与传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抗挫折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们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当学习、就业、交际、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时,他们会因抗挫折能力低、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而导致精神抑郁、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等等。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而中国古代文学则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一生都不是帆风顺的,大都有着坎坷的遭遇,但他们身处逆境却能顽强向上,如越王勾践。吴越战争中,越国兵败,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面对失败,勾践没有因此选择消沉或轻生,而是忍辱负重伺候吴王,后被赦返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雄主。再如晋公子重耳,他在被父亲追杀时,不是像他那愚忠愚孝的哥哥太子申生那样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流亡。出亡十九年,历尽艰难,由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逐渐锻炼成为一位具有胆识有才干的政治家,并最终回国取得政权,成就霸业。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游说秦王想让他采纳他的政治理念,结果失败。苏秦十分落魄地回到了家,家人都很瞧不起他,于是他立志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他夙兴夜寐,发愤读书,终于身佩六国相印,成就了事业。挫折没有打垮他,反而使他更加奋发有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作品是在作家遭受人生的挫折情况下创作的。

司马迁直言进谏触怒汉武帝而遭受宫刑,面对此奇耻大辱,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忍辱苟活,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

苏轼的一生,屡遭挫折,生活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在贬谪迁徙中度过半生,流离颠沛,飘浮不定,可谓一生多磨难。但他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一切不幸,消解痛苦,始终保持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顽强地建立了文学的盖世功业。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后家道衰落,由一个锦衣玉食的贵公子变成一介寒士。但家庭的变故并没有使他沉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名垂千古。

文学作品中的此类人物的坎坷经历,可以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坎坷是无处不在的,应正视生活中出现的挫折;而此类人物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斗志,又能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与挫折。

三、情感教育

现代教育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贯彻情感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亲情教育

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使这门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亲情伦理的传统,在很多古代诗文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呈现。表现父母子女之情的,如《诗经·寥羲》深切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表达不能回报和终养父母的愧疚之情。孟郊的《游子吟》颂扬了崇高的母爱,诗中以缝衣的细节表达了慈母对游子的深爱之情。全诗于淳朴素淡中表现了亲情的浓厚真淳,感染了无数儿女。骨肉之间的生离死别,更能激发亲情,如蔡琰的《悲愤诗》对与子永诀之时的痛苦万分的心情的描写,字字血泪,句句悲痛,动情至极,感人至深。表现亲子之情的,如左思的《娇女诗》,细致具体地描绘了两个小女儿的种种娇痴天真的情态,令人陶醉于天伦亲情之中。杜甫《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描绘了小儿女的天真烂漫,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女儿的慈爱之情。表现手足之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因战乱而离散的兄弟的思念之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苏轼的《狱中寄子山》乃兄弟间“情至之言”。通过教学这些表现亲情的作品,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使其更加珍视亲情。

(二)友情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一向受高度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关于珍贵友情的记载。《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鉴赏,二人互为知己。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再也没有弹过琴,歌颂了二人的知己之情。唐代两位文坛巨星李白、杜甫二人交谊深厚。二人互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如李白流放夜郎,杜甫曾作《天末怀李白》、《梦李白》表达对贬谪之中的李白的思念关切之情。李白也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意指思友之情就像永不停息的汶河水。二人之间的友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再如唐代的另一对莫逆之交柳宗元、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二人同贬南荒,十年后又同调回京,不久又分别被迁官到更为遥远的地方,一为播州,一为柳州。柳宗元认为刘禹锡有八十老母在堂,不能去播州,于是上书请求互调,刘禹锡因此才被改贬连州。二人的友情使当时的文坛为之感动。后柳宗元病故,刘禹锡尽余生之力,整理其遗作,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厚。诸如此类表现友情的内容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友情的可贵,而且能使他们体悟到友谊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爱情教育

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诗经·静女》描绘了一幅恋人约会的场面,表现了青年男女相恋时的纯真情感,引导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学生在欣赏爱情作品时,除了可以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熏陶感染,还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看待爱情。《诗经·关雌》描写了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窈窕姑娘而一见钟情,于是“寤寐求之”。虽“求之不得”,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采取强迫手段去得到对方,而是想象一旦求得她,则必以琴瑟、钟鼓齐奏这种最热烈动人的方式来迎接她,使她高兴,让自己的爱情得到升华。再如秦观的《鹊桥仙》对爱情的描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不一定是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而一定是心灵相通、感情相融。爱情不全是美好甜蜜的,有甜也有苦。《谷风》、《氓》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劳持家却被无情遗弃的悲惨遭遇,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厌旧,悲悲切切,哀怨缠绵;《氓》则通过自己与丈夫在行止、情义等方面的对照,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最终决定与氓决裂,表现出清醒果决的态度。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通过这类诗歌渗透情感教育,让正处于恋爱年龄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爱情,从而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当然,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并不只有以上几个方面,为使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教师需在教学中将其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对自己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古代文学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潘务正。浅论古代文学的教育功能[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VOL6,(3)。

[2]邸秀娟。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3]郭维森。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蒋高燕。试论古代爱国主义文学[J]。文教资料,2007,(12)。

古代文学的优秀论文 篇八

“文以载道”这个艺术命题早见于《周子通书·文辞》,其中记载:“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周敦颐在文中所谈的“道”实际上指的是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他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古代公文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用以管理国家、传达命令、联系公务、记录和传递公务信息的重要工具,其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必须“文以载道”。古代公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时至今天,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学习和借鉴。

一、政治教化

政治教化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发展自己的阶级统治秩序,对被统治者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进行一定的意识形态上的巩固所采取的手段。古代皇帝一般都通过公文控制政府,政府通过公文控制国家。如王充在《论衡》中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汉)以文书御天下。”这是对汉代公文文书所发挥作用进行的高度概括。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也说:“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然阙而不纂者,乃各有故事,布在职司也。”也强调了公文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无非要求全体臣民有礼有序地遵循社会秩序,最大程度地消除君与民、君与臣在阶级地位上的对立状态。这一点在古代公文的写作与传播中体现的尤为充分。如以《明史太祖本纪》所载朱元璋的《正礼仪风俗诏》为例:“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 婚姻毋论财。 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 闽、粤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此诏书从奴隶的自由、贫民的生计、孤寡残疾者的抚养、乡党礼仪、婚丧办理、流民安置、宗教秩序、富豪纳宦等八个方面对端正当时的礼仪风俗作了规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教化民众遵从统治阶级制订和提倡的社会规范。还有,如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时发布的《禁馈赠告示》:“接受所部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律有明禁。……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该公文就从习俗上明确革除了令人厌恶的陈规,为规范官吏和民众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道德教化

从本质上说,道德真正的存在方式就是教化,如果道德理论不能对人的思想态度、意志品质和行为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道德教化正是在倡导为善的伦理价值层面上,把人从人的本性状态提升到人性状态的工作。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人性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质。人不是天生就成为了人应成为的样子,所以,人需要教化。在封建社会的不同阶段,社会强调的社会规范是不同的,但不管怎么变化,忠于君主、国家利益至上是封建臣子奉行的最高准则。作为时代社会道德秩序的忠实维护者,臣子一方面接受了这种正统思想身体力行地实践,热衷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一方面,又通过文学作品不遗余力地宣传,在公文写作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为维护正统愿肝脑涂地的情怀。最典型的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中一个古代大臣忠君报国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在这篇公文中陈述的追随先帝、扶助幼主的艰难人生经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才能卓绝、道德崇高的古代忠臣,一位人格高尚、气质优雅的封建名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绝唱至今仍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当我们阅读这篇经典公文作品的时,思想也受到熏陶和洗涤。同时古代公文的道德教化功能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氛围的营造上。简单地说,就是宣扬“仁者爱人”的精神信仰。例如李密的《陈情表》实质上就是宣扬仁孝的精神的经典。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躬亲长辈是封建名士完美人格的标准。文中李密冒着杀头的危险上表不仕而在家侍奉祖母,仁子孝心却是真真切切,给读者巨大的精神感染力。

三、审美教化

审美教化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自由和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等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审美教化在古代主要引用于教育领域,在孔子在其创立的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把“乐”看作审美教育的专门学科,在《论语正义》用就有语云:“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古代公文也有很强的审美教化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文采的动人和情感的抒发上。古代公文作者通过精美的文才和丰富的感情使读者在领会文章精神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前文谈到的《出师表》、《陈情表》均是以文采飞扬、感情浓郁而传千古的名文。《陈情表》其中的一段陈情尤能令人在欣赏其美的同时被之感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精练的笔触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了一幅母孙相依为命的动人画面,最终《陈情表》打动了晋武帝,于是不再勉强李密出仕。还有如唐代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先声夺人,立论严正,列武则天数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写的激情昂扬、富有文采,据《新唐书·骆宾王传》记载:“(武)后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可见该檄文煽动力之强。此文之所以能鼓动天下人反武氏且能打动武则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文美情真。

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优秀论文 篇九

摘 要:《庄子》一书,以它浓郁的浪漫色彩、富于幽默讽刺的寓言故事、汪洋恣肆的文笔、奇特丰富的想象,给人以超凡脱俗、玄妙莫测的感受,《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而《逍遥游》更是其中的代表作,《逍遥游》是《庄子》首篇,表达了庄子要超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制约与影响,完全做到物我两忘,在宇宙中尽情遨游的人生理想,全篇洋溢着自然、洒脱之美,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自然; 洒脱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极力宣扬人要摆脱一切不必要的束缚与影响,自由自在地生存于天地之间。

这实际上表达出了庄子要求绝对自由、超越一切、摆脱一切禁锢和藩篱,进而实现逍遥、自然的人生理想。

《逍遥游》不仅代表了庄子的哲学观点,而且也代表了庄子散文的最高文学成就。

一、起始大笔挥洒,描写事物洒脱奔放

文章一开始即势如破竹,从“北冥有鱼”开始,庄子就大笔挥洒,来描写畅游于大海的鲲和翱翔于太空的鹏,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壮美无比的画面: 北方广阔无垠而又苍茫的大海中,有一条硕大无比的鲲。

文中用“不知几千里”来形容鲲的巨大,已让人惊奇,而它又幻化为一只大鹏,这确实让人感到神奇万分。

其实这样的鱼和鸟在世上是不可能有的,也是凡人难以见到的,但庄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却让读者相信世间也许真有如此神奇无比的鱼和鸟,而且对鲲和鹏进行了极尽夸张、形象的铺陈描写。

写大鹏: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接着,又用《齐谐》上的话来证明他对鹏的描写不是虚构的。

《齐谐》云: “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奇异的景象,究竟有多高? 有多远? 庄子先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来形象描绘,后又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来分辨其色。

这样自由挥洒的形容和描写充分调动起读者的视觉神经,不仅有力表达出了庄子心中的哲学理想,而且又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二、兴中有比,为“逍遥游”蓄势

庄子在文中把“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以及小、大之间辩证思想写得深刻而厚实,而且用到了比兴手法。

先写水和舟,得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之结论。

其实是为了说明: 大鹏的高飞万里,是“有所待”,靠的是高空的大风,仍然是外力作用使然,没有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所极力追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后文中,庄子又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叙述了蜩和学鸠的不知天高地厚,它们嘲笑鹏。

蜩、学鸠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狭隘和形体的渺小,还洋洋自得,它们不知天高地厚地嘲笑鹏,恰恰反衬出蜩和学鸠的可怜和可笑,揭示了“小知不及大知”的深刻道理。

文中的“朝菌”、“蛄”、“冥灵”、“椿”等的比喻,则揭示了“小年不及大年”的哲理。

运用比兴手法,意在表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均没有实现真正的“逍遥游”。

文中从“汤之问棘也是已”至“此小大之辩也”,假借古人之语,又一次形象描绘了鲲和鹏的神奇莫测与变幻无穷,以及大鹏展翅高飞的雄奇壮观之画面,也描写了蜩和学鸠对鹏的嘲笑。

这段描写,字面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这恰恰是庄子的看似无意之有意之笔。

三、巧用卮言,随意变化

《逍遥游》中用到很多的卮言,卮言,简言之———随意变化之语。

文中卮言随处可见,这很符合庄子的自然随意之文风、逍遥自然之人生哲学。

文章第三段在提出: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后,笔锋一转,即展开了对“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的论说,亦即对小年的评论;

接下来,又很随意地形容描写南冥和大椿,文中以“五百岁和“八千岁”为春秋之轮回交替,借以形容南冥和大椿的大年。

段末又很自然地写到“彭祖”,得出本段之结论。

四、形散神聚,卒章显志,飘逸洒脱

从“故夫知效一官”一句 开始,在上文一系列生动、形象又奇特的比喻和描述后,层层深入地展开了对不同精神层面的几类人的描述与论说。

庄子这样告诉人们: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作者以道德、行为、智慧、自我感觉不错的人和宋荣子的嘲笑作比,说明了他们仍没有达到应有的境界,庄子接着又告诉我们: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作者用列子御的驾风轻飞和“游无穷者”作反衬,得出最后结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此,全文主旨水到渠成,自然显现,读者一下子豁然开朗。

原来,在庄子的心目中,蜩与学鸠对鹏的嘲笑以及“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的人,其实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它们均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鹏虽然“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列子虽“御风而行”,但说到底鹏和列子都是有所依靠、借助外力使然也,并非真正的逍遥游,当然不是庄子心中的绝对自由了。

庄子认为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最后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精神境界,才称得上是“无依无靠”的绝对自由。

庄子主张采取一种逍遥自然的生活态度,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不可能有的美好理想。

但文章风格却洒脱、飘逸、如入仙境一般,美伦美奂。

庄子用大量寓言来形象说明深刻的人生哲理,所用寓言形象生动、新颖别致。

不仅如此,文笔纵横驰骋,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有人评价庄子其人其文“先秦诸子莫能先也”并不为过也。

《逍遥游》这篇千载妙文,没有一般文章的严谨结构,抛开先秦散文语言的娓娓道来,极尽作者挥洒自如、自由随意的文风和性格。

清代人林云铭曾这样评价《逍遥游》: “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1]《逍遥游》当之无愧算得上是古代散文中一道奇异的风景。

五、审美心胸的旷达自然,物我两忘

庄子把他心中的“自然之道”作为人存在于自然的最高法则加以推崇,并把它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

庄子认为: 要达到一种“至美至乐”的境界,只有抛弃了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做到,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无功、无名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精神状态,是达到“至乐至美”的先决条件,然后才能达到“隳肢体、黜聪明”的状态。

这也即庄子所追求的“物我两忘”。

在《逍遥游》中,从鲲、鹏到蜩和学鸠,从大知至小知,都是有所依靠和凭借,也就是说主体无法抵制对物的依赖性,那也就无法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只有那些能够从内心深处彻底摈弃功利观念,从人的各种患得患失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精神层面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游”的境界。

《逍遥游》中的“圣人”许由,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以及《达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无所待”的非凡人物。

他们为了达到“逍遥游”,就必然先要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三无境界,当然,仅仅摈弃人与物的世界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彻底的,庄子还剔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识,即他所说的“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境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虚而待物”物我两忘。

人们要从七情六欲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从对利害和功名的患得患失中超脱出来,从对生与死的迷茫中摆脱出来,这样死生的界限没有了,也就最终实现了庄子心目中的“自然之道”,从而真正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六、审美理想的简单质朴,自然之美

《逍遥游》中庄子的“小大之辨”的思想,也在向我们展示出一种“自然之美”的审美理想,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树立起一种非同一般的审美观和审美哲学。

在《逍遥游》一文中,那种“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自由、潇洒的状态,其实就是自然之美的真正体现,环境是自然的,遨游于其中的人更有一种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蕴含着内在生命、生气之生机,它孕育着万物,承载着万灵,它欣欣向荣,有着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生命力。

庄子曾这样说过:“天地有大美而言,四时有明法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在庄子的内心一直有这样的观点: 最美的境界就是不受任何拘束,既包括物质世界又涵盖精神世界的无拘无束,也即纯自然的境界———自然之美。

庄子一直主张自然之美,主张素淡自然、清静无为。

一切人为的、违背自然本性的事物,都是对“天地之美”亦即“自然之美”的颠覆和破坏。

因此,庄子认为,就自然界而言,《逍遥游》中的鲲和鹏,有待于风,缺乏自然之美。

就人文世界而论,《逍遥游》中小到蜩与学鸠,大到鲲和鹏,从朝菌、惠姑到南冥、大椿,再到“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他们都为物质所依,为名利所绊,达不到自然美的状态。

即使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大智和大彻大悟之人,庄子仍然认为他们有所待,没有自然之美。

就艺术世界来说,“文采”、“六律”、“牺尊”、“珪璋”,都带有人工的斧凿之痕,无法呈现自然之美。

艺术创作中不为人为的天籁之音、天乐之享,才最终符合自然质朴之美。

甚至《逍遥游》中的鲲、鹏所向之处,无非是“南冥者,天池也。”这也有力说明了贯穿《逍遥游》其中的是“自然之美”的审美理想。

庄子的此种审美主张表面上看来否定一切艺术,因为艺术品的诞生与存在定然会受到各种物质世界的制约与影响,纯自然的艺术作品以及审美理想是不存在、不现实的,庄子的审美理想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即便如此,他的“自然之美”的观点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仍然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了“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自然之恒姿”、“自然之趣”。

钟嵘的《诗品》也提出“自然英旨”的美学主张。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高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2]。

因此,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形成了追求“自然之美”审美理想。

庄子正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倡导者。

七、结语

以上,我们透过《逍遥游》,窥见到庄子思想中蕴含的审美心胸、审美境界以及审美理想。

《逍遥游》开启了中国古典美学关于人的审美关照、审美潜质和审美自由的审美哲学观,庄子的审美哲学观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闻一多曾说过: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郭沫若也这样评价庄子: “秦汉以来的一部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 庄子) 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已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林云铭。 庄子因[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白。 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全唐诗[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古代文学相关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最新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