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美术的论文优秀7篇

众鼎号分享 15771

众鼎号 分享

美术的论文 篇一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区别又有着紧密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我们所说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认识,极其简略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

中国古代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彩陶器。随着制陶业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平地起烧,从而对窑温度、气氛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过渡。

中国最早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第一繁荣时期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第二繁荣期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描绘来表现鱼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选择比例权衡虚实,繁简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出现更好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大帝国为背景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里程碑,它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青瓷达到了很高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窑具,例如高大粗壮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发展到达了一个新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出现和市民阶级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需求和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繁荣景象。因此,宋代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含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民间抽象、写意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冰梅蝶主体纹饰形成强烈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还有晚清时期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因此紫砂壶制作与书画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差异。

美术欣赏论文 篇二

摘要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教学情境 情感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一、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灌输,而是要靠心灵的感受,在美术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利用情感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迪。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错误地认为教师比学生高一级,教师是管着学生的,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利于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更加信任教师。美术教师在与学生情感交流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必须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感情。电视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位父亲在教育儿子时,由于方法不恰当,缺乏良好沟通,儿子虽然最终考上了大学,但却不愿意再去面对自己的父亲,可见情感交流的重要性。美术课受到的关注比主科要少,又由于课时量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美术教师要通过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做朋友,用爱心去呵护学生。

二、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美术素养和情感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自由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到的美术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厌烦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情感的培养要讲究方法,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在一个美术知识讲完以后,不能急于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复习,学生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比如今年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的情感目标:当你看到阅兵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认为阅兵式当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学生会纷纷根据自己观看阅兵式的情况进行热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国家时事,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就会给学生更多的拓展空间。

三、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并重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要想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首先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最优的指导。美术教师要想教育学生,必须先从规范自己开始。情感教育建立在和谐、平等基础之上,情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整合教学资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美术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大,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适合学生进行绘画的课堂氛围,提供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的讲课方式需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学时要精力充沛,要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的角色日益多元化,所以压力会越来越大,给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美术教师要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产生情感激励。

四、加强具有生活化的美术欣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美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美术欣赏的机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或者传世名画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受一场视觉的冲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巧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习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比如教学生手工制作,带学生野外采集,播放教育电影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为学生构建成熟的思维模式,不但深化了情感,还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集中在课堂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有情绪激动或者逆反心理较强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到寄情于理,以情动人。美术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长速度,如果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时常对学生进行漫骂,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方面的教学案例很多,大家可以去具体研究一下。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也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装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培养需要良好的氛围,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多方鼓励,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有爱,给予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帮助,促进美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高晖。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25)。

[2]张锋。浅谈美术课堂中学生情感培养的体验[J]。教师,2010(31)。

美术的论文 篇三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允许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幼儿在教学中为幼儿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创作,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园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学体制。美术本身是幼儿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色彩、笔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勇敢的表达情感,避免让幼儿在课堂上对固定的事物长期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能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幼儿园来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机制,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还应该注意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会给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但是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直接的,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以引导幼儿去更好的观察,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保护,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美术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注意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术的论文 篇四

一、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加重视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秩序混乱等。美术作为一门美育的特殊学科,其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采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学好美术课。为了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挥主导作用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很多小学在美术方面的教师资源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也不高,有的美术老师还是语数英老师兼任的。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美术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

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理解教材插图的造型与艺术表现背后的含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艺术风格等也没有掌握,达不到审美的要求。因此,美术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仅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将自己对美术的见解与经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用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提高自身美术教学水平。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小学生比较好动,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规范,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发挥教学热情,采取多样的形式,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结合美术课程的特点,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造自由互动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地手段之一。

综合使用讲授、游戏、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自己判断美丑、感悟绘画作品的内涵,并进行自己的绘画构思。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培养审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小学生的思维跳跃非常快,总是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一些思考和研究。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去认识美,发现美,集中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效率必将有所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探究性、综合性美术写生活动的开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从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等的世间万物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有特别感悟的绘画素材,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亲身体验,从教材、从周边的人事物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四)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

启发审美创造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欣赏角度不同,发现的美也不同,因此,对小学生美术课的评价不应该限定在分值上,教师必须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从实际从发,针对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感悟能力,制定出层次分明的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在尊重学生的艺术欣赏的同时给予客观指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构图或调色能力,从临摹相似度或创新性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结束语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生美育的启蒙者,美术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规范美术课堂,不断创新欣赏教学绘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更要学会感悟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最高教学目标,这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表现。

美术的论文 篇五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现代教育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者都希望对以往传统教育模式有所改变,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优秀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期望素质教育能培养青少年儿童一种精神、一种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具备面向21世纪的现代品质,期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热爱生活,建设生活。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推行多年,义务教育本质是完善人格、丰富知识的素质教育。

在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1988年原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

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一、 小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回归自然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现代科技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所接触的环境更是纷繁复杂,在孩子发展的启蒙阶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非常重要,而这个审美观的形成主要还是依赖于课堂的美术教育。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曾经带了几个侄儿侄女外出野营,一路上,孩子们只是争抢着各种零食,任凭着窗外美景流逝;晚上,当被闪烁的群星和阵阵晚风陶醉的三毛大叫:“快出来啊,好美的景色!”然而,孩子们只是冷漠地抬了抬头,又低头凑着篝火看带来的各种卡通漫画了。

于是三毛惊叹:“现在的孩子都已经被商业美术俘虏,几乎要连大自然也抛弃了!”

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美,体验美,而这种美正是来源于自然。

自然是熟悉的,也是易忽视的。

城市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中,很少有接触自然的机会。

美术教学也是脱离了自然去讲自然,让孩子们在封闭的空间中去想象,孩子们又怎能体验美好的生活,描绘美好的画面呢?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优美的自然环境作为学习活动地点,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身心放松,心情愉悦,感受自然之美,给孩子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熏陶,从内心的最深处抒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美国现代美术早期教育家罗恩非认为:人类必须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感受性,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

他说:“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在那里溅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也让他们学一学那小鸟清脆又甜美的歌声。

同时,更让他们静静地听,那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还有那落叶着地时微小的沙沙声。

请带他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优美的另一角吧,凡是能打动你优美感情的,也让它打动孩子吧!……”可见自然对开启孩子审美意识的重要作用。

广州美院李正天先生从关注儿童的审美教育角度,强调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规律,每周日带几十个小学生在美院操场上,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

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

大部分同学在地上画树,但他们又任意增加了太阳、汽车,还有的画上飞机、鱼等图形,随心所欲,体现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室外让学生观察到动态的物体,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培养孩子一些艺术技法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艺术创造的敏锐的感受力,这是提高孩子审美素质的重要起点。

“以自然为师”。

发展感觉器官加强审美的美术教学,可适应社会和美术发展的需要,推进美术教学对创造性表现的探求。

走出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体,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真正地达到从启蒙时就净化心灵的美育。

二、 中学时期的美术教育——体验自然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

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在局部把握审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从心灵上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

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向完善。

依据教育部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育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目前,我国在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课时是每周一节,高中阶段则取消了美术课。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无非也是在教室内讲授一点美术基础知识,临摹一些书本上的作品,在马上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也会最早地停课,为其他主课留出复习时间。

个别美术专业高中也是“以绘画为目的”,一味追求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提高“升学率”。

千篇一律对着范本临摹,几十张画大同小异,毫无生气,将书本上的写生课、实践课、欣赏课等一些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体验自然的课程取消。

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

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缺少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感受,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慢慢变得对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关心度降低。

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抵触。

具体而言,“以绘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到最后仅极少数学生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

中央美院吴长江先生从法国回来谈到这样一种情景:在卢浮宫里,每天都有一批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静静地坐在大师的作品前,听老师介绍,评述大师的作品。

从美学角度欣赏作品的形式、风格、技法,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伦勃朗的自画像太美了,那是拉斐尔的《母与子》属于古典画……还有同学高兴地问到那时候画家们的学习环境、生活情景……这为我国现今的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三、 大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创造自然

大学阶段是每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成熟发展的阶段,美育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高等美术教育的内涵被一种巨大的经济利益所充斥,表面上看,现在的艺术高考场面很火,显示着艺术的地位在逐渐上升。

在扩大办学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教学和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

专业院校的新生在教室里表现静物或人物还尚可,但只要走到户外就不知所措了,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根据各个高校的美术考试大纲,应试的学生长期的进行单一的技法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视域会越来越狭窄,思维会越来越来迟钝,在走到户外进行写生时就会显得无从下手。

我们培养的应该是未来艺术领域的承载者、创造者,而不是一个高级的画工。

我们现在的美术院校也是过多地将绘画技法课作为主要的培养课程,一味地追求技法的提高。

学生在教室画静物和石膏时,都画得很好,而在户外写生就显现出差距了,他们说,只要有本书或者什么范本,他们都能画出来,这样的结果是很可怕的。

由于长期缺少写生的训练,缺少对自然的观察,创作就会东拼西凑,到处抄袭描摹,无论去体不体验生活就一窝蜂地画西藏,画大漠,画云贵少数民族,画川陕农民。

我们提倡写生,但写生不等于完全的照抄,在学校受专业训练,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创作和谐的画面。

有人说,艺术使我们热爱自然更胜从前,艺术向我们揭示了秘密……而笔者认为,我们越是学习艺术,越是不关心自然。

在如今的作品当中,有多少是自然的元素,有多少作品能真正地打动人的内心,让观众不仅从视觉上获得享受,更多的是从心底去接受,去领悟呢?作品是画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观众所期待的不是一幅幅矫揉造作、缺乏生动的作品,而是自然、纯真的感觉。

我们这些在专业美术院校受教育的学生,将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美术工作者,为了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就要立足于自身,融于自然,把最美好的事物呈现给大家。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笔者希望作为现行教育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要大胆地进行改革,让学生在自然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生的启示。

美术欣赏论文 篇六

【摘 要】

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2010年甘肃省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高中美术欣赏课被正式列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审美教育、作品欣赏为主。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的概念

通常,人们把学校的美术教育称作美育。其实,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所谓美育是指“用美的观念和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熏陶、培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美育是以“美”为主题的精神陶养活动。而学校的美术教育所提供的不全是“美”的内涵。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了“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仅美的存在。”因此,美术教育所呈现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观念、能力和人文思想的教育,它诉诸于人的情感、意识、意志、思维、技能、认知等多方面。所以说,学校的美术教育自有其内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独具美术内涵特质的教育理念。美育和美术教育是两个独立而互有渗透交叉的教育范畴。

美术欣赏决非单纯地观赏,而是使学生在审美对象与主体精神地交互中,发展和丰富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大量的优秀、丰富的美术作品欣赏后,记忆储存积累逐渐增加,视觉审美能力和品位会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创造的能力会相应地提高。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将美术欣赏与美术创造联系起来,才是充分体现价值和达到目的的欣赏活动。美术创造是美术欣赏的目的之一,美术欣赏是美术创造的前提,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基础。

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美术作品的多层性。美术作品是由多种层次和涵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可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牛顿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对一般人来说,眼睛所看到的是存在的事物,而艺术家的眼睛所看到的却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艺术美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看到美术作品的表面涵义,而且要理解它的深刻意蕴。

美术欣赏的差异性。美术欣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和效果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布尔劳在进行了颜色知觉实验后,提出了四种欣赏类型:

(1)客观型;

(2)生理型;

(3)联想型;

(4)性格型。他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而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

美术欣赏的直观性。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我们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读批评家的阐释,更要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是欣赏者直接与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的阶段性。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在这一阶段时,欣赏者对艺术作品产生精神需求,是进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是进入审美的初始状态。在这一阶段内,人们在意识上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表现为欣赏者对审美对象的高度注意。

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形体、构图等发生感性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反映直接作用于欣赏者视觉的对象特征总和,从而使人感受到悲哀、欢快等各种情感。情感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拉菲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古希腊雕像《拉奥孔》使人观后有痛苦的体验。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操,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

教无定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正确把握美术欣赏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层次的、直观的理解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了解美术的知识与规律。从他们对作品的感知出发,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好基础。以科学的认识过程为基础,以培养学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展思维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的作用发挥挥到最大的限度,并真正做到为培养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国美术教育》

李群等:《高中美术欣赏课“网络五段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验》,《中国美术教育》

朱建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术的构成法则》,《中国美术教育》

于明:《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情感共鸣》,七彩美术网

刘北吉:《美育心理学》

美术的论文 篇七

一、提高小学美术民族艺术渗透的重视程度

比如,一堂陶艺综合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陶艺几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陶瓷艺术的美,或者走进陶艺馆,引导学生去欣赏陶土的魅力。让学生了解陶瓷的文化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也有重要意义,再直接点请学生动手制作泥塑,亲自体验陶泥几千年的历史。民族艺术和美术学习相辅相成,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美感的有效提高来说可谓事半功倍。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

比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的《水墨山水画》时,可以出示一幅山水图,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水墨画,无论质量好坏,至少能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能够提前体验我们中国的绘画国粹:浓淡干湿的变化,各种毛笔所表现出来的笔法等。

当然,在学生亲自动笔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为学生创造绘画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画的无限魅力和艺术成就,这样学生将会从心底自然萌发出对于民族美术的无限热爱和崇敬,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尝试后,老师再用画家表现的山河,以及自己的示范向学生讲解,充分发挥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三、要将小学美术民族艺术的渗透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祖先的智慧和艺术,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无时无刻不体会到美术中所蕴含的民族艺术。例如,敦煌壁画、虎头鞋、窗花、中国结、剪纸、春联、年画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教师的示范或者是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所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这样学生对美术将会有全新的思考和认识。比如,三年级的《门窗墙》一课中,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观园,去欣赏我们故宫中的各种门窗墙。比较苏州园林里的门窗墙和故宫里的门窗墙的区别。用各种比较和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小学美术民族艺术的渗透应该从小培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是每一个公民身上的责任,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小学美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中所蕴含的民族艺术。世上一切形象中,最吸引眼球的首先是最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发挥想象,每件作品都会有意外的呈现。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小学美术中民族艺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光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美术的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论文参考文献【最新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