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现代化发展论文通用5篇

众鼎号分享 23890

众鼎号 分享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现代化发展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现代化发展论文范文 篇一

[摘要]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手段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874年日本首先提出了把幻灯用在教学上,幻灯的使用揭开了教学现代化的序幕。二十年以后。电影又开始在教学中运用了。紧接着,1925年又发明了电视,1932年美国把电视运用在了教学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电视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始广泛地使用,1958年美国IBN公司沃斯顿研究中心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从此揭开了计算机教学的序幕。近十年来又根据教学的需要把不同的教学媒体进行有效地组合,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此,随之而来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哪些优越性呢?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是课堂容量小,学生一节课下来所接受的知识量小,而且由于形式单调,没有新意,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出现昏昏欲睡的现状,根本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是运用了录音、幻灯、电影、音乐、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话,那么教师就会表现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效果之大是教师的一张嘴要表达的所不能企及的。

例如:笔者在讲授《哈姆莱特》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教学中的文字说明、画面、色彩、声音的渲染使学生既形象又生动地对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他的创作经历和社会背景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了解加深了对戏剧中人物形象品评的力度。这样既节省了很多的板书时间,加大了传授知识的容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课中所需掌握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全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然后又通过光碟把这部电影进行了完整的播放,使学生对应掌握的内容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只要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去思考。假设我们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美的画面,欣赏品味一些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就会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分析课文之前,笔者首先播放了一遍配有轻音乐的朗读课文的录音这样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中配上丝丝入扣的配音员那优美圆润的朗读,使学生很快便进入了所学内容的情境氛围中,真有一种如亲临其境中所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那种在月色下荷叶、荷花、荷香所诱人的轻柔飘逸的美景以及作者对美景的欣喜之情。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掌握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教育和熏陶。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得到了精神的愉悦。然后在第二遍播放配乐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跟着配音员的朗读小声跟着读,移情人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再如讲授《乡愁》时,笔者仍采用播放配乐诗朗诵的录音形式进行教学。配音员以那字正腔圆、优美圆润、抑扬顿挫的朗诵将全诗四节中的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显出的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使学生在倾听录音时完全沉浸在一种在柔美的音乐中而又略带哀伤的“思乡曲”中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调动多种感官用于学习中

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能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味觉可以接受1.O的信息量,触觉可以接受1.5%信息量,嗅觉可以接受3.5的信息量,听觉可以接受11.0的信息量,视觉可以接受83.O的信息量。由此可知,听觉和视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一些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并运用到学习中,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幻灯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特别是一些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特有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感性,使学生的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和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讲授《历史的抉择》一文时,笔者先作了播放前和播放后的提示与指导。因这篇课文是电影政论纪录片的解说词,所以笔者采用了播放影视图像的形式突出了视觉、听觉效果。通过准确形象的文字、直观形象的图像、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画龙点睛的解说后,使学生比较轻松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作出的“你们要搞快一点”的历史抉择,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现代化发展论文范文 篇二

1.1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如下:

1.1.1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

所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把推进农业科技革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农业增产增效的60%-80%来自科技进步因素。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全面兴起,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都据此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或创新体系,调整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体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使农业与科技一体化发展,加速发展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首先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业的自然生产过程越来越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美国孟山都公司投资1.65亿美元兴建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装备了全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仪器和设备,以及可以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生长室和大型试验温室,可以24小时开展分子生物学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英国投巨资源共享建立了植物研究中心,成功标记出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基因,对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分离。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突破了物种界限,按照既定的目标定向地改变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采用“定向设计”育种技术,使作物能按人们的要求来培育,获得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虫害等性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繁育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新品种,使农业发生质的飞跃。其次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正在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业的生产活动可以不在自然中进行,而与工业生产一样在厂房里进行。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工厂化种植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工厂化农业车间、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等设施农业迅速发展。美国ADM公司一年加工能力达几十亿千克玉米,用加工玉米的下脚料和余热养鱼,用鱼粪种菜,形成了系列化生产体系。整个生产过程在几个大型厂房里进行。由于设施农业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的自然气候、季节变化的制约,不仅使单位面积产量及畜禽个体产量大幅增长,而且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尤其是保证了均衡供应。

1.1.2以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产业

农业一体化经营,方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家禽养殖业。其经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农户(农场)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联合,通过合同制建立稳定的联系,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另一种是把农业生产与农资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纳入统一经营实体,统一核算、利益分成、风险共担的农工商综合体。以养鸡为例,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给鸡蛋和鸡肉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同时也促进养鸡产业朝集约型的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到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养鸡产业采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已经非常广泛了。当时的主要形式有内部组织型、契约生产型和共同销售型三种。内部组织型是大规模的养鸡场建立自己的饲料加工厂、鸡蛋和肉鸡加工场,雏鸡的孵化场。契约生产型是以饲料产业为龙头,在掌握加工、孵化部门以后,通过契约生产的形式让农户为其养鸡。共同贩卖型是龙头企业担任加工、包装、流通和销售等生产的下游部门工作,养鸡场仅从事鸡蛋和肉鸡的生产。随着养鸡技术的提高和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养鸡产业在日趋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垄断行业的大企业把一体化从饲料加工扩展的种植农场。在零售业方面为了避免零售商(如超级市场)分享利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连锁商店。九十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养鸡业产业为了使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力,向国外投资和争取世界市场,成为跨国的产业一体化。

1.1.3以现代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现代产业

发达国家的农业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虽然较大,但仅靠自己的力量,把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衔接起来,也是很困难的。于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组织多数是农民联合办的,也有由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从服务体系的内容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专业性的服务,一类是综合性的服务。专业性的服务主要是围绕农户的专业生产,提供系列服务。欧美等农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国家,一般都采取这类服务形式。这些国家的农户基本上只从事专业生产,各种服务组织围绕着专业化生产,提供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农户经营规模相当大,社会化服务更带有专业性。有的负责农资供应,有的负责测土施肥,有的负责喷洒农药,有的负责产品贮运、加工、销售。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2%,而为农业配套服务的人员则占15%。大到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大宗农产品的推销,小到各种度量换算和计算捷径,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

综合性的服务主要是对农户从农资供应到产品销售,从生产到消费,提供信息流、物资流、金融流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的亚洲国家,大多采取这类服务方式。日本、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日本,农协对农户的服务是相当周全的。每年年初,基层农协发给农户一张“营农计划表”,农户需要的农药、化肥、种子都填在表上。农协根据各户的需求,统一向工厂订货,并送货到户。农户生产的产品,由农协到市场销售。比如,生产蔬菜的农户每天将新采摘的蔬菜装入农协统一供应的包装箱,下午5点前送到指定地点,农协验收后连夜送往蔬菜批发市场拍卖。拍卖所得存入农户在农协的账户,农户用钱时到农协支取,不用时则存在农协生息。农协不仅吸收会员存款,而且承担农民生产、生活、人寿、财产保险。有的农协还经办商场,商品按批发价购进,廉价出售给会员。有的农协还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对失业青年进行专业培训。经营好、实力强的农协,还为上大学的会员子女提供奖学金。凡此种种,使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农协紧密联系在一起,农协自身的实力也在为农户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

1.1.4以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可持续的现代产业

在传统农业中,特别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自然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发达国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有力措施对环境进行修补。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就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了保护,制定了土壤保护计划,实行退耕轮耕政策,加强了水资源的立法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世纪末,德国成立了生态农业促进联合会,在权衡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利益基础上发展农业,成为当今世界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现代农业更加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更加突出自身的多功能性。“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被广泛采用,农业生产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的领域不断扩大。

1.1.5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不是传统农业自我演变的过程,而是政府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组织农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的自觉推动的过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搞农业现代化,政府都是无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虽然发达国家都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发展起来的,但政府从未放弃对农业政策的干预,都采取了既促进自由竞争、又直接和间接干预市场的政策,从价格和收入、补贴、信贷、税收、对外贸易等多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支持保护农业和农民的政策体系,并且从保证供给和增加收入延伸到农村社会和环境领域,成为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的重要条件。其中直接补贴政策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美国和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由来已久,而且数目惊人。进入21世纪后,美国对农业的补贴每年达660亿美元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农民的收入中有1/3靠政府补贴。欧盟每年用于农业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47%以上。

1.2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2007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和传统农业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由于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地形种类繁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域的资源优势。总的来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以技术密集型为动力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另外,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格外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1.2.2以多功能和多样式为基础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生活休闲的功能是指从事农业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旅游度假的功能是指出现在都市的郊区,以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在农村进行采摘、餐饮休闲的需要;生态保护的功能是指农业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承则是指农业还是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在教育孩子、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2.3以市场效益为导向

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是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完全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自发产生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1.2.4以生态环保为宗旨

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因而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理念和行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区域环境影响和全球环境影响。

1.2.5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

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要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

1.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3.1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1.3.2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通过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衡阳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发展基础脆弱

衡阳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脆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更为明显。二是淡水资源不足。目前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5%左右,排名第110位,被列为人均水资源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且水资源分布不均。三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滞后。大多数耕地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大型灌区主要建筑设施完好率不足60%。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多数农村机械设备发展明显滞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目前,衡阳市当前农业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大量农业产能和主要农用役力还延续着几千年来依靠畜力维持的传统状态。农业机械化水平低,2008年衡阳市农业机械化率只有25%,耕种收机械化率只有13.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及其普及程度低下,现有农业机械与农用设施尚不能适应和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整体上还很脆弱,农业生产效率及其产能扩张缺乏有力的装备支持,加快发展农用工业特别是通用型或普适型、专业型或精密型现代农用装备既任重道远,更情势急迫。

2.2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2.3农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

近些年来,一些大宗农产品如禽肉、蔬菜、果品等的出口,多次遭到国外的退货、设限和封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是不可否认的。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农业标准化,二是开发绿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所必须要过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不仅关系到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大绿色农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改善农产品质量,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应当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除了表现在营养成分、外观、口感、耐贮藏、加工性能等方面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安全。在评价农产品质量时,应对安全因素给予更多权重。发展无毒、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

2.4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农业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扶持科研龙头,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改革农业科研投入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研投入效率和效益。衡阳市目前农村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大多为传统模式,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较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对农业科研的投资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手段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缺乏,实用农业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基层农技人员人手不足、知识老化现象较普遍,服务水平低,难以有效支撑现代农业的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不快,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人工劳作程度较大。目前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7%,刚刚达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标准,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还很不相适应。

3、衡阳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自然资源的制约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7公顷,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耕地普查面积为1.347亿公顷(20.2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68亩;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衡阳市人均耕地仅为0.68亩,半数区域水资源较缺乏,且部分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耕地质量急速下降。加之衡阳市以红色丘陵盆地地貌景观为主,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地位重要,但在大气环流、地貌结构、岩性、植被等自然因素和大面积破坏天然植被,无限制扩大耕地面积和耗水性农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域性的农业季节性干早越来越表现出频率高、早情重,夏秋多早,秋早尤甚,地域差异明显,这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性因素。

3.2经济基础的制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具有很多不利与不确定因素。在自然风险方面,农业不可避免受到土地质量和分布状况的影响,受生物生产规律和季节气候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且生产周期长保险系数低。例如2003年持续3个月特大干早给该市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250万亩,7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个亿。在市场风险方面,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可替代性低,价格实现难度大,引起价格波动因素多,经常出现丰年不增收,增长不增收,有粮卖不出,卖出难有好价钱。经济因素对农民影响十分明显,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3社会环境的制约

由于衡阳的小城镇较多,企业又大多分布在市区和小城镇,加之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分散程度较高,普遍缺乏防污、治污的措施,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目前衡阳市工矿每年废水排放量达114亿吨,废气排放量达331亿立方米,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达23219万吨。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农民盲目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减少有机肥的使用量,致使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同时由于农民经济基础差,对土地投入太少,粗放经营土地,导致土地的质量不断下降。目前,衡阳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效益衰减、无力抗拒早涝等自然灾害,耕地质量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3.4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高低,目前衡阳市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一是科学文化素质低,全市农村小学毕业人数占1.2%,初中占61.4%,高中以上文化占7.4%,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不到8年,在全部文盲中,农民约占90%以上,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大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二是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低,农村劳动力普遍缺少必要的技术培训,多数农民在接受、理解、掌握及推广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工艺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从而造成劳动技能水平低下。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轻易满足、小富即安,浓厚的自给自足观念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较严重,视野狭窄,部分农民缺乏诚信。部分农民的法制观念缺乏,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意识淡薄,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衡阳市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徒有其名,各乡镇虽然表面上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但实际上无工资福利待遇,无农技服务经费,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4、发展衡阳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改革开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开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全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1坚持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

发展衡阳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在保持农村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前提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结合衡阳市目前的现代农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很有必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首要任务。首先,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衡阳市政府应对农业实施适度的支持保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适当倾斜的农业政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此,要不断提高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农业的比重,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贴息支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开发等。其次,要改革补贴方式。将价格补贴直接发放到农产品生产者手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对因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而减产或绝收的农户给予救灾补助,帮助其恢复生产能力,降低自然风险损失。同时,要加大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力度,从生活环境、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文体生活等诸方面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预警机制。针对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信息传递慢、伴生影响大的特点,根据对市场、自然风险等变化的预期,提前采取缓冲制衡措施,释放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目前针对衡阳市2001-2005年期间,市区被征用菜地8149亩,应收基金14347.4万元,实收73万元,占应收的0.51%;县(市)区被征用的菜地4633亩,应收基金2713万元,实收17.6万元,占应收的0.65%。由于资金奇缺,被征用占用菜地得不到补充,专业基地面积严重不足,老菜地得不到改造,造成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菜价持续上涨、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市政府作出决策,一是尽快制订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二是加强新菜地建设基金的征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政府出面协调好农业、国土、财政等几家的关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征缴办法,确保新菜地建设基金收缴到位,农业部门要认真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广泛筹措新菜地建设资金,建设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要在全市建设一批无公害专业蔬菜基地,市区突出抓好珠晖区白鹭湖1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4.2发展集约型现代农业

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并向知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也就是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期。实现这个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集约型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基本上是粗放型农业,是“人+地”的生产模式。有的山区还存在着刀耕火种、人力拉犁现象。粗放型农业主要依赖土地、劳力、农资、水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是外延投入的扩张,是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业,也可以说是体力型农业,搞的往往是短期行为甚至掠夺性生产经营,追求的是面积扩大、总产增加和产值提高,农产品产、销经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相对于粗放型农业而言,集约型农业也可说是精细农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科技的进步,在于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内含投入的增加,是技术密集型农业、知识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追求的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是农产品品质、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农产品产、销经受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要小得多。衡阳市发展集约化经营农业需要注重以下特性:一是质量经营的特征。把质量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上,从过去一贯性以“外延扩大”和“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经营思路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二是集团规模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经营集团化、规模化。因此“分散、按区划设医院”和“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必须坚决改变。三是效益效率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以提高效益为最终目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四是高科技经营、电子化经营的特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尽快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的转变,实现服务手段电子化是集约化经营的突出表现。五是人才经营的特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衡阳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全市85.87%的乡镇有邮电所,91.3%的乡镇有储蓄所,5.98%的乡镇有公园,89.13%的乡镇有综合市场,19.57%的乡镇有专业市场,14.67%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16.82%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35%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市 97.41%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99.19%的村通电话,97.72%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全市在温室和大棚中,种植蔬菜3846亩,食用菌 2133亩,水果736亩,园艺苗木1668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衡阳发展集约型农业基础条件已趋成熟。

4.3因地制宜开发生态农业

建设衡阳现代农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的要求,营建好生态路径,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农业生产的任务日益加重,农业生态问题也更加尖锐。从衡阳市的情况来看,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不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质量日益退化、农田污染日益加重等生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衡阳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生态安全保育,积极应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①从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完善考核指标入手,积极引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衡阳市政府要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域实际,制订激励与约束措施,推进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建立健全对乡镇、部门和干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积极引导全社会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采取严厉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要强化对农田保护区的监管,严格非农用地批准手续,建立相应的复垦制度,使之实现动态平衡;同时,加大农村水库、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搞好土地治理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引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③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农业评价体系及其标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量化化肥、有机肥和复(混)合肥投入结构及其数量,并尽可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面,力争大多数秸秆还田,增加土地有机质。④立足生态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三个原则,因地制宜,从区域、流域的角度来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把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实现“多赢”目标。

4.4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农业

因地制宜,大力培植可以体现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防止产业结构趋同化,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内在要求。在品种开发上,不能脱离当地生产实际进行多而杂的开发引进,而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资源优势,确定主攻目标,集中智力和财力进行重点突破,大力培植“名特新优”的区域特色品牌产品,进而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衡阳政府要针对衡阳实际,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农业。尽快在蔬菜、藤茶、禽蛋生产、药材、网箱养鱼等传统产业中形成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链条,发展菜、茶、禽等特色主导产业。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如衡南银鸽公司、车江皂素厂、相市南国药材公司、玉泉生态公司、祁东草席集团、祁东香芋集团、衡山天水鸡业有限公司等,加强基础建设,提供贴息代款,带动产业发展。要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农产品的高质量。积极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土地的适度流转,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培养农村经纪人,以市场需求拉动现代农业。衡阳初步形成了具有衡阳特色的龙头企业群体。祁东县黄花集团被列入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年收购加工黄花菜能力达2.8万吨,年产值突破2.5亿元,2001年创汇5272万元,带动农户65960户,产品销往澳大利亚、欧美、香港等国内外市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以上;衡阳市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金荔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麒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三家龙头企业2001年创产值4400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763万元,带动27200户农户;一大批新兴的市县级龙头企业生机勃勃、力量在不断壮大,如衡东县的衡金优质农产品公司年加工味蛋2500万枚以上,年创产值2000万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咸蛋黄加工基地,还有衡南银鸽公司、车江皂素厂、相市南国药材公司、玉泉生态公司、祁东草席集团、祁东香芋集团、衡山天水鸡业有限公司等。

4.5走农业合作化之路

衡阳农业合作化之路,坚持以本地的资源为优势,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通过市场、引资、招商的一条龙,实现衡阳农业合作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一是不断加强对资金投向和布局的引导。投资重点主要是农、牧、渔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以及开发经营“四荒”、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工程等。同时,注重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以及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二是拓宽农业引资的渠道和方式。要解放思想,探讨运用融资租赁、产权投资、证券融资、资产并购、控股投资、境外上市和经营权、收益权的有偿转让、兼并等新方式。三是转变农业招商方式,注重引资实效。在组织招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的农业招商引资战略,由以政府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

目前,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理念的指引之下,衡阳市粮食、植物油、草席、黄花菜等等领域,已经有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崭露头角。2006年,衡阳市种植作物在5000亩以上的基地达到51个,年出栏生猪达万头以上的基地有69个,年出笼家禽10万羽以上的基地有47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8 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共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增长35.1%。带动农户36.8万户、基地240万亩。新五丰、温氏集团、巨东勤业、唐人神等一批全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衡阳。 这些农业产业化基地与龙头企业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成为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之无愧的领袖和先导。

4.6推进农业科技化

现代化发展论文范文 篇三

[关键词]统计信息管理医院现代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内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工作为医院高层制订和完善医院规划、目标考核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新时期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医疗事业要得以长足的发展却又不可避免地触及这一领域。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如何充分发挥医院统计信息的职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统计工作正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其内容、范围及服务对象均有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医院统计工作是实现医院内部发展的必要渠道,但统计工作现状却不尽人意,远不能满足医院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医院统计专用程序体系相对落后。随着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统计系统得以更新和完善,但医疗统计报表的固定模式和单一统计指标不能满足医院医疗管理的多层次需要。统计指标程序体系不完善,势必影响医院全方位、立体化统计数据的展示,容易误导医院高层决策。同时,国内医院的统计程序大都停留在单机运行和手工操作阶段,使一些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无法直接提取利用,统计人员需要重新进行抄写、计算、录入,这就造成了医院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

2.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尚未得以充分认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领导者认为统计只是简单的数据汇总和统计而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辅工作,却忽略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将统计科室其归类于后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舍不得投入,导致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常少,大大降低统计人员的主动性。

3.统计数据检验方法匮乏造成医院统计数据的失真。国内医院统计数据收集模式不相同,各科室按日或按月定期报送,统计人员再按其所报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但所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却缺少相应的检验措施,而个别临床科室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采取“假出院”的方式,让病人中途结帐出院,再次办理入院手续,人为增加医院出院病人数量,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降低数据的可信度。

4.统计队伍人员配备不合理,整体素质相对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医院统计人员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知识贮备陈旧,医学统计理论匮乏,卫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对统计工作获得的大量数据只能说“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由于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又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以致于对统计信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跟不上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二、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要适应医院的深化改革,是统计工作改革的重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医院统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

1.加大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医院管理正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使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重要,医院领导应重视统计工作,将其列入医院管理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不断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预测的整体功能,以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必须从单一业务分析向全面综合分析转变,建立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决策层对医院情况全方位把握,将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益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比较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成本性态分析法等手段强化成本效益的分析,建立起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

3.制定可行的统计数据核查体系,把好统计信息质量关。统计的生命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制度不健全、统计口径不统一,势必导致医院统计数据误差,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因此,要完善内部统计制度,健全各种原始登记、台帐和报表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制度、统计监督制度、统计周期数据普查制度,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分类标准化、数据处理现代化水平。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强化临床、医技等业务部门对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规范数据采集点的数据质量,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

4.明确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健全医院统计工作机构。目前有些医院没有单独设置统计机构,由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统计工作,影响了统计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设立一个统计机构,对全院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实行汇总、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有效地实现统计工作主体明确化、统计职责具体化、统计工作责任化。

5.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搞好统计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专业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统计人才。统计人员必须严格贯彻《统计法》,遵守统计工作职责,拓宽知识面,掌握与医院统计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熟悉统计业务,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增强统计服务意识,能根据管理需要分析统计资料,调整统计项目,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满足不同需要,认清当前形势,不能被动等待,应积极地去面对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为医院管理服务。

总之,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将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关注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开拓创新,将统计工作与医院现代化管理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统计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和资源共享,大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效率,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稳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现代化发展论文范文 篇四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超级秘书网

现代化发展论文范文 篇五

关键词:先进文化民族化传统文化文化安全

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先进文化的民族化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它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独特的性格。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文化具有激发广大人民的热情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功能,同时它也具有巨大的社会感召力和整合力,可以把整个13亿国民凝聚起来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先进文化的民族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形式当代先进文化的民族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有效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日益消退、外来文化的侵蚀等都在影响着文化民族化的发展。文化要想民族化,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并且在这样的一种融合中通过先进文化的建设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先进文化的民族化是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背景下,各种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同时,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趋向多样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泛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严重威胁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只有不断用民族化的形式提高其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最终战胜外来文化保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民族化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和文化帝国主义对民族文化的侵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密切的整体,世界各国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民族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文化帝国主义泛滥和文化霸权主义也兴风作浪,成为文化民族化过程中的重要障碍。

(二)国民对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缺失。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树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但19世纪中叶,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蹂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受到了重创,国民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日趋流失。

(三)文化民族化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想发展和进步,想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和替代,就必须加强自身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但是,我国民族文化却在创新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文化创新的观念;缺少文化创新的有效机制;在创新政策和法律层面缺少应有体系等方面。

(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流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现代文化民族化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现代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失传;传统文物和历史古迹和破坏;传统文化节日的淡化等方面。

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心。中国先进文化要想民族化,必须重塑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1、确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用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发展潮流,增加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这也充实了我们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增强大众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大众的民族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民族精神、伦理道德、艺术表演等形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被流传至今,这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培养民众的民族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五千年始终兴盛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理论,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必须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立足实践。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根植于民族群体之中,内化于每个国民心理意识、言论行动之中的。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人们生活的实践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出发,把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培育新的民族精神。

(三)秉承民族文化厚重的生命底蕴,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底蕴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秉承民族文化厚重的生命底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之中去,在建设当代文化的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同时,我们应该吸收当今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洋为中用”,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也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促进国际联合积极抵制文化帝国主义。反对和抵制文化帝国主义,保护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建立起广泛的世界反文化帝国主义统一战线,推动世界文化新秩序的形成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建设,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1、支持世界文化多元化,联合国际反对文化帝国主义。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效的抵制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保护了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安全。

2、努力构建国际文化共同体,并积极参与内外对话。文化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尤其是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更加方便和容易,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国家间的“国际文化共同体”,以此来抑制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张。

3、建立认同平台,把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推向全世界。中国的强大发展不仅不会给世界带来威胁,相反的,中国文化会把自己的文化理念推向全世界,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文化秩序。

(五)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应该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努力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1、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必须立足国情,把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几千年封建落后的文化中解放出来,不断从对西方文化的误解中解放出来,开拓创新意识。

2、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内容的创新是指导思想的创新,把古今中外的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

3、大力推进文化形式创新。文化形式的创新必须用符合了时代气息和别致创新的符合民族形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

我国的文化民族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我们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如何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保护文化发展的民族化,如何把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先进文化民族化的建设原则,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和研究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的实现路径,最终真正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现代化发展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中学生优秀科技小论文【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