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通用10篇)
公关礼仪是指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要求,并不包括其他场合的礼仪。但是,公关礼仪与其他交际礼仪也有相通之处,只不过目的、对象有所不同罢了。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公关礼仪论文 篇一
论文关键词:公关礼仪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养成教育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公关礼仪的作用有过重要的论述。如: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大思想家荀子更是把礼与法相提并论,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所应了解和掌握公关礼仪的本质、原则和规范,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1公关礼仪的含义
公关礼仪是社会组织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问、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表现所在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体现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因此,它成为组织成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承认与支持,以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手段。
1.2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际关系的发展史,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人们也就越加需要运用公关礼仪来调节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如今,大学生的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不断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从中学来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家庭走向学校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在个性不断显现、自我逐渐张扬的同时,他们更加渴望获得真正的友情,展开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为了成功、有效、和谐、愉快和持续地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接触,公关礼仪素质成了他们实现建立友情,发展友谊和了解社会的钥匙,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纽带和桥梁。
第二、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的需要
公关礼仪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在我们就人品与文凭问题对社会进行问卷的调查中,百分之百的企业回答是:人品重于文凭。在人品塑造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而公关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也就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而言,举止庄重,进退有礼,仪容客观,执事谨敬,文质彬彬,稳健主动,不仅能塑造良好个人的形象,还会获得他人和组织认可与尊重,成为其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高学历教育和低素质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和成功的需要
公关礼仪是成功者潜在的资本。美国Syracuse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幸福》杂志所列的100家大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和人事主管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显示,英国有93%、美国有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公关礼仪素质对于个人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企业和组织的活动中,团队协作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公关礼仪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造就迷人的个性,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高度的自治力和组织才能,提高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正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和素质。
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刚引进公共关系这门理论课的时候,礼仪文化还只是以讲座的形式走进大学校园。如今,随着人们对礼仪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许多的高校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开设了礼仪课程,而且还开设了公共关系与礼仪的交叉学科~公关礼仪。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其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方面多下功夫,其做法是:
2.1完善校园公关礼仪环境系统
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是实现大学生提高公关礼仪素质的基本保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好的环境和氛围。如今,大学生公关礼仪习惯的培养应在硬环境投人基础上,更加注重校园软环境的建设,这包括:
第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一个平台,如:各种团队形式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和组织的校内外公益活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对公关意识的培养和对公关礼仪知识、习惯、能力、要求的探索与学习。这种在做中学的过程,实质上构成了大学生们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第二、注重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即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素养是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教职工的公关礼仪形象应当是:对己注重仪容、仪表的修饰,使之庄重、大方、得体;对学生,应处处以礼相待,尊重为先,服务为先,从而提升各部门形象。高校,作为培养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一个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公关礼仪素质的修养是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措施。
第三、完善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每年都应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评。从该体系设置的评分标准来看,应当加大德育素质的比重,同时应更加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类别、标准和要求。这种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强制转化为自制,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品质。
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面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2完善公关礼仪教学系统
公关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并具有无限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承性的文化体系。因此,公关礼仪课在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然面,在高校公关礼仪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公关、旅游、营销、文秘等专业将公关、礼仪课分别作为该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之外,更多的高校是把公关、礼仪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一百多人的大课堂,一般只开20个课时,无论在内容、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难以达到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要求,对此,笔者认为:
第一、以素质教育为本,科学制定公关礼仪教学计划。
公关礼仪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计划的职能部门首先应当明确公关礼仪课开设的必要性,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将公关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其课时量和时间的安排应当根据大学生培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专业的需求,就业的需求,综合进行考虑;公共关系课、礼仪课不论是单独开设,还是交叉开设,在有关专业或科目的教学中,理应将公关礼仪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培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作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培训,都应有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纳入系统的学生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把握课堂教学,丰富公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公关礼仪的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多元化得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以公关礼仪的形象做到以礼教学,即以礼的姿态、礼的语言、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和形象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公关礼仪资讯和信息;利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辨别失误和提高做事的才能;利用小品演示和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关礼仪的作用和其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利用专业培训,将公关礼仪知识与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就业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去领略公关礼仪修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第三、改革考试的方式和成绩评定的标准。
公关礼仪论文 篇二
“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
礼仪建设和社会质量两者融合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礼仪建设促进社会融合质量和社会文化质量两大领域。同时,“社会质量理论”视野对于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在于,启示基于社会质量提升目标的礼仪建设落脚在促进社会融合、树立道德风尚、塑造价值观念三个伦理层面。1.礼仪建设促进社会融合礼仪建设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剂、人际关系的调和剂,特别是其广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容易为社会和民众所认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礼仪建设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大层面,还是从微观的细节方面来看,都有利于推进社会的融合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卡梅伦•克劳福德(CameronCrawford)认为,社会融合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社区中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上平等地受到重视和关怀,二是在家庭、朋友和社区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礼仪建设有利于形成一种社会规范,推进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上达成融合。礼仪建设形成一种思想体系,对人的内在生活空间与内在生存环境在规范秩序的协调作用是明显的。共同的礼仪取向促成了内在精神生活的归属感、一致性和协调性,这就有利于实现人的外在生活和行为方式,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的有序化和合法化,从而实现聚集和融合。礼仪建设是沟通人际的桥梁,有利于推进家庭、朋友和社区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实现人际融合。个体的人是存在于社会化的环境中的,个体礼仪也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生成的,人人都形成礼仪习惯最终促成共同的礼仪规范。这样就促进了家庭间的和睦相处,朋友间的友爱团结,社区间的和谐美好,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程度的伦理融合。2.礼仪建设树立道德风尚推进社会文化质量建设,必须要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伦理。“有德则安,循德则兴”,道德风尚的变化反映着一个社会存在的状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同时,古人有云:“不知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仪建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的传统美德,对于完善人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国家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7]礼仪建设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建设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将有利于通过提升社会道德风尚来促进社会文化质量建设。3.礼仪建设塑造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主观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化体系和社会文化质量建设的核心,具有作为人们评判社会质量标准的导向功能和适应社会质量发展的调适功能。由于每个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不同,经历的生活过程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迫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多种价值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礼仪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社会原则,对于促进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礼仪促使人们重视公民利益、平等待人,同时又节制人不正当的欲望,一定程度上克服社会和人的“价值迷茫”,塑造了一种正确的价值伦理。“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管到了人们视听言行的各个方面,是明确而具体的行为规则,不能因一己私欲而稍有差池。有了这种相对规限和节制,人们便能形成一种大家的欲望及处境达到和谐的均衡的状态。
当前我国礼仪建设路径
礼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内在的资本和推动源泉,如果能有效建设并实践,将对社会质量的提升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阶段,对礼仪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必须解决社会中尚存在的一些歪风邪气、丑陋消极现象,如脱离群众、言行粗鲁、品行低下、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我们需要通过推动礼仪建设,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主要从充分培育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着力。1.充分培育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礼仪自身独特的特征是它具有传承性,礼仪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展相对接。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为礼仪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礼仪建设日趋丰富、鲜活,加强礼仪建设应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和特点。离开了传承,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的礼仪;同时,礼仪建设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仪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当前礼仪建设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弘扬传统美德、宣传社会公德时,务必紧贴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有益于促进社会质量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应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积极推进党的十报告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只有如此,文明和谐的礼仪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认同,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质量提升。2.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文明礼仪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学习和养成的。要针对各年龄阶层、各行业广泛展开礼仪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培养高素质礼仪教师队伍。礼仪教师队伍资源是礼仪教育建设的基础资源,是礼仪教育领域提升竞争力、焕发生命力的第一财富。教育机构坚持以人为本、事业为先的原则,积极培养现有人才队伍,积极调动各层次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系统建设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促进学术研究队伍和实践教学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礼仪教师团队。二是编写高标准礼仪教材。礼仪教育需要一批好的礼仪教材的推动,能否有高标准的礼仪教材,是能否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教育的礼仪研究人员要致力于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礼仪相关课程、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开设高质量礼仪教育课程。礼仪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一个有效的授课平台,只有强调礼仪教育课程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推动礼仪教育水平提升的平台。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课程的开设,将其设定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使礼仪教育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并要围绕礼仪课程的建设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依托自身设计的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创新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例如,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8]融思想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科研促教学,形成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的机制。3.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光说不练还是不行的,真正的礼仪要深入社会大众心中,光有理论熏陶是不够的,只有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全部伦理价值。文明礼仪具有实践性,礼仪教育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进行,才能变成规范行为、展示修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在推进礼仪建设活动中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礼仪教育要结合工作实际,分层次、有计划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重点,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礼仪实践。致力于进一步将成果转化升级,服务社会,注重与实际部门的合作,为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及服务机构提供礼仪指导,转化为行政力和生产力。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文化活动、文体团队活动、职工职业道德践行活动,青少年主题班日、队日和主题团日、党日道德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同时,在医院、银行、邮政、电信、电力、交通、城市公用事业等窗口单位和公园、广场、商场、集市、宾馆、医院、车站、机场、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中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把告别陋习,提升社会质量变成每个公民分享文明成果的权利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礼仪知识、养成文明习惯的良好社会文化质量氛围。
作者:龚展
公关礼仪论文 篇三
关键词:公关礼仪;教育现状;中职院校;学生素质;优化措施
C912.3-4;G712
公关礼仪是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广泛,主要包含了学生的个人礼仪指导、社会礼仪教学以及公关专项活动理论知识等,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礼仪知识,良好的公关礼仪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为学生塑造与众不同的气质,对学生踏入社会后建立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公关礼仪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现代礼仪常识,展现优雅自己。但是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公关礼仪教育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公关礼仪课程教学质量偏低。
一、中职学生公关礼仪状况
(一)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的公关礼仪课程课时偏少,课堂中教师仅仅是通过阅读课文的敷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若有闲余时间也是让学生自己查看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加之受到中职学生年纪较小,课堂秩序较乱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
现阶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公关礼仪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关礼仪的课程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各种礼仪技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课文阅读,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很快掌握了知识,但是理解不深导致忘记的很快,并且也不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素质的缺失
中职院校学生的年纪偏小,很多学生是95后,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征,导致整体中职学生素质存在一定偏差,经常出现不文明行为,缺失基本道德素质,具体可表现为: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衣着不整、穿着拖鞋上课的仪表礼仪缺失,妆面过度浓艳、发型新奇的仪容礼仪缺失,遇见教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基本人文礼仪的缺失,对学生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中职学生公关礼仪优化
(一)提升对公关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但是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在踏入社会工作后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价值。
(二)扩展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扩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論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现阶段常用的具有新颖性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一个教育情境进行描述,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思考其中的礼仪相关知识,将平面式的书本教学转变为立体的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在进行接待礼仪教学时,可为学生展示非常著名的1972年2月21日发生“尼克松访华”接待案例。将案例真实完整的为学生进行展示后提出“在客方来访时,应该由哪一方率先伸手做出握手姿势以示尊重?原因呢?为什么这个案例中是客方先伸手呢?”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访问和接待的相应礼仪,拉近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另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角色演绎法,公关礼仪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具备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公关礼仪教学的特点,例如礼仪的实用性、操作性等。但是每节课都带领同学们去各种社交场合进行实际联系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相应情境,要求同学们扮演其中的每个角色,并进行相关礼仪表演,此意加深学生对公关礼仪的认识和记忆。
案例:在学习招聘和应聘礼仪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应聘人员和接待人员,模仿真实招聘流程,让学生有真实的应聘感受,同时注意礼仪知识的运用。接待人员应该注重接待礼仪中手势、语言的应用,面试官与应聘人员之间的用语应符合实际生活等。
(三)打造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礼仪修养,因此需要学校为中职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礼仪学习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对公关礼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广播等方式提倡文明言行,传播公关礼仪知识等,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言行举止。
三、教师在中职学生公关礼仪中的地位
教师在中职学生公关礼仪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属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行为举止的引导者,同时中职学生年纪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举止情况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文明用语、待人接物等礼仪,通过良好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礼仪素质。
四、结论:
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范文 篇四
关键词:高职学生公关礼仪教育思考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个礼仪之邦,古人对礼节礼仪非常的重视,礼仪也就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意识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在现代社会,礼节礼仪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外贸易更是成为常态,为了提高我国在经济竞争中的实力,就要从最基本的礼节礼仪做起,只有运用合理的交往原则,才能有竞争的条件。高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一方面能提升我国公关团队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能够在以后增加岗位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我国技术教育的不足,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培养的人才在技术、技能方面符合岗位的需求,但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因而在以后的岗位发展方面受到的制约比较多,也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学校中开展公关礼仪教育,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对个人能力、形象、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实施公关礼仪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的形象,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出现为国家弥补了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偏见,再加上学生自身的问题及家庭教育的因素,使得学生对礼节礼仪的概念非常的模糊。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社交场合的礼节不熟悉,也缺乏个人礼节礼仪常识,不懂得尊重他人;他们没有长幼意识,遇到老师也不会打招呼;他们随便说脏话,穿着随意,追求个性,在众人面前也不知如何将更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这些问题都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事业上的绊脚石。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由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社会原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乐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充斥着人们的感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因此,在追求自我的同时,对新鲜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因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处理事情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如今的家庭是八零、九零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书本、成绩教育方面,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培养,也对孩子的特长及优点从未关注过,因此,孩子在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他们也学习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并且自控能力比较差,遇事考虑片面,做事莽撞。
3.学校环境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他们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的匮乏,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就出现专业能力极强,但情商却非常低的情况。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非常的不利。
4.学生自身能力比较欠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无法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并且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也对自己的发展感到迷茫,再加上他们的自身的基础比较差,因此,在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比较困难,因而造成礼节礼仪等各方面的修养比较差。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的措施
1.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加强公关礼仪教育。由于高职院校是我国比较特殊的高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为技术性人才,他们的技能比较单一,并且学生在年龄以及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多的不良现象。面对这许多的问题,也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向好的一方面发展,因此,在公关礼仪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开展教育,让公关礼仪教育与学分挂钩,教授公关礼仪的教授要严格管理学生,如果学生有挂科的情况,坚决让学生进行重修,从而引起学生对公关礼仪教育的重视。
2.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公关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比较的特殊,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授公关礼仪的时候,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将公关礼仪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首先从打造个人形象开始,在公关礼仪教育课堂中,学生要着统一的服装,然后教师讲解与礼节礼仪有关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做示范,最后教师给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从各个细小的礼节礼仪开始学习;其次,学生学习了礼节礼仪后,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以及一言一行中运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既你能增加自己的人脉,又提升了个人的形象和修养,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公关礼仪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礼节礼仪。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将礼仪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5]。教授要教好公关礼仪,首先教师自己要对公关礼仪完全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内容,然后,自己要对公关礼仪做示范,最后,将练习的环节交给学生自己。在此时,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组织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现场演示,学生也可以在運用公关礼仪的基础上自我发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最后对表现最优秀的一组实施奖励。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公关礼仪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公关礼仪论文 篇五
1当前公关礼仪教学的现状
1、对公关礼仪课程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众多院校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實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对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公关礼仪教学课程安排上思想重视度不够,公关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多作为公共选修课而开设,有的甚至以讲座形式开设,七八十人甚至一百多人集中在教室,教学秩序难以维护,教学效果更难达到。而且课时上受到极大的限制,通常设置多为20~40学时,捉襟见肘的课时连书本上的重要内容都无法全部讲授,把理论与实践环节联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另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在大学生看来,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几乎难度都不大,认为礼仪课很简单,此课不听也能过关,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忽视对理论课的学习。
2、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虽然目前各中职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普遍向应用技能型人才方向转变,公关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与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运用。但是,有些任课教师在认识上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上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很少组织学生训练操作,学生实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差,实践基础薄弱。礼仪行为的形成,仅有知识和要领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的训练,通过实际训练,使礼仪凝结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而引导他们身体力行,才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考核方式单一。公关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考评方法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样考核的后果是学生重书本理论、轻实践应用,这对公关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贯彻和实施极为不利,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2学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1、提高对学习公关礼仪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中职教育在类型上是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某些职业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以及工作的效益、质量如何,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取决于学生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
公关礼仪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独立人格、健全心理、礼仪道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在此时很关键,一些用人单位常抱怨有些学生过于傲气和散漫,不懂得相应的交往礼仪、商务礼仪,不懂得如何与领导及同事相处和沟通,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懂。因此,开展公关礼仪教育,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其次,公关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道德素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仅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一个人的沟通能力、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是必不可少的。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公关礼仪类课程的要求,无法形成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格局,亟需改进。改进礼仪教育教学方法,使之在改变人、塑造人、发展人方面发挥动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礼仪教育课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变平面式为立体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寓教于理。
(2)角色扮演法。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习礼仪应该按照礼仪的规范和要求,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习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礼仪知识,并且也知道如何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礼仪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这些特点。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带领学生到各种场合去练习又不太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要求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交际场景和角色体验中,学生既能巩固所学到的礼仪规则,又能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于各种场合。
例如,在讲解求职面试礼仪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招聘、应聘的礼仪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招聘、应聘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结束后,运用礼仪知识给各组进行评价,讲解在求职时应如何应对。教学模式针对性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灵活运用了公关礼仪基础知识。
(3)实践锻炼法。公关礼仪课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从实践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会更为持久、生动而热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创设所有可能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担任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先生、礼仪小姐,比如,为校园社团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承接学院会议服务等,这种实践锻炼法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礼仪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
3、改革公关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一卷定终身,考的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往往学生的成绩很高,但很难考察学生礼仪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公关礼仪课程成绩的测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在课堂礼貌礼仪方面的表现,包括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等。
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范文 篇六
关键词:公关礼仪 人才素质 课程设置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
一、开设《公关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一)《公关礼仪》是新兴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向前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设置上,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学科,这些学科正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公关礼仪》是这些学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但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观念意识上,对《公关礼仪》课程未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公关礼仪》课程一直被视为选修课而不被任课教师与学生重视。有些学校对任课教师不加选择,谁课少谁顶上,有些学校不为课程的开设创造方便条件,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认为开设好《公关礼仪》课,对社会、对学生本人都有诸多好处。早在两千多年前,先人们就对礼仪的作用作过许多重要论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些精辟的论述,把礼仪在治国安帮、成就事业、个人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揭示得淋漓尽致,开设好《公关礼仪》课意义重大。
(二)开展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反思我们的德育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大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有的大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人为何物,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塑造完美“人”格的支柱
从理论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当代学生的综合形象可以从它的三个层面入手分为三维形象,即表层形象、中层形象和高层形象表层形象,即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中层形象即知识、能力、社会行为等;高层形象,即心理、观念、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这三维形象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共同支撑一个大写的“人”。因此,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讲,《公关礼仪》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学生择业、就业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众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建立民主、高效、勤政、廉洁的政府是我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建立起一座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以及增强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并且,各行业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设立了相应的礼仪形式规范,用以约束本行业内部或对外交往的需要,如:商业需要学习商务礼仪,秘书要学习秘书礼仪,宾馆人员要学习宾馆餐饮礼仪。因此,掌握好礼仪的有关知识,己成为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乃至谋职的重要手段。
二、开设《公关礼仪》课程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好《公关礼仪》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与公关礼仪追求人际和谐的终极价值不谋而合,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信条对学生道德修养情操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意义。公关礼仪强调的风貌之礼、言行之礼、仪式之礼,正是一个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公关礼仪》课极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自身修养,调整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如:《公关礼仪》课要求学生性格开朗,宽宏大度,情绪稳定,善于自控,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高尚的情感和情操。可见,《公关礼仪》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对于学生处理好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公关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处理好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具有指导作用。当代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往、相处,甚至有些人还缺乏最起码的礼貌,如:不注意尊重别人。学习礼仪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礼仪规则要求“尊重他人,给人愉悦”。彼此互相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才会减少磨擦和纷争。《公关礼仪》不仅以它的一系列理论规则教育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真诚与尊重的原则,同情与关怀的原则,自信与谦逊的原则等等,还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行为举止体现出来。学习《公关礼仪》可以使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它拥有更加和谐、融洽的氛围,这种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好《公关礼仪》这一学科,对其以后走向社会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的教学更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才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陈晓燕关于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思考[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7)
王彦。徐逢春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林艳艳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33)
公关礼仪论文 篇七
关键词 体育礼仪 高校公共课教学 现况调查 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体育是一项运动,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不仅包括了身体技能训练的外在教育,同时也包含了丰厚的精神内涵。体育礼仪是在体育活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其作为行为规范和约束,更重要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以正确的姿态参与体育活动。
1体育礼仪在高校公共课教学现况分析
体育礼仪是体育活动或赛事中,参与者应该保持的规范,合理完善的体育礼仪知识教学,能够让参与者明白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来对待体育活动。可以说,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体系中,融入体育礼仪知识讲解,极为必要。本文结合具体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中体育礼仪知识的讲解状况,从而探索融入体育礼仪构建高校公共课教学体系的具体思路。
1.1 体育礼仪教学状况汇总
为有效认识该知识教育状况,本文特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选取100名学生,100名老师,使用随机调查的方法,来统计体育礼仪教学的具体状况。在问题设置上,采取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师生意见、建议,完善该知识教学状况。具体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表2:学生体育礼仪知识认识情况
1.2汇总分析
首先,从当前体育礼仪教学开展状况中,可以看到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基本上都没有认识到体育礼仪知识的重要性。有78%的老师认为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开展意义不大,而更是有83%的学生认为体育技能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大于礼仪知识。可以说,师生从根本意识上没有认识到体育礼仪知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关于体育礼仪教学内容认知上,有47%的学生认为礼仪知识主要是一些客套性内容,对体育礼仪知识的认识并不全面。只有26%的学生对体育礼仪内容能有体系化认知。而更是有27%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体育礼仪知识的内容。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缺失。最后,正是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和学习的不足,我们往往可以在很多体育比赛中看到,很多参与的学生,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参与其中。因次,完善体育礼仪知识教学十分必要。
2构建体育礼仪课程体系的具体思路分析
受素质教育影响,如今各高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很多学校都先后开展了素质拓展计划训练、校园体育文化节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个人身体素养。随着体育活动开展日益成熟,无论是球赛类活动,还是健美操、太极等体育活动,都正在有序开展,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有效激发,然而经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体育活动更注重的是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教学,有关体育礼仪的教学活动很少涉及。而事实上,最能影响大学生的正是体育礼仪知识。
基于体育礼仪的特殊性,完善其知识教学需要结合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通过具体实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达到理想效果。构建体育礼仪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体育老师对礼仪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强化对体育老师的礼仪知识培训,不仅能够确保该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有效开展体育礼仪规范教学。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体育礼仪知识,结合案例教学和应用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与体育礼仪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礼仪规范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想达到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学生对该知识的认知度、熟悉度开始,因此丰富礼仪规范知识讲解途径,正是有效开展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此外,不仅要保证体育礼仪知识教学的课程化,还要重视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加深学生了解。同时挑选那些礼仪知识学习的好,并且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向其他同学示范,帮助学生在不断示范中得到提升。
3结语
当前各高校都充分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体育技能教学,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一直以来,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更多重视的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认识到高等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思维观念。因此通过据实调查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状况,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索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 邱毅。开设体育礼仪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5):38-44
公关礼仪论文 篇八
秘书礼仪论文如下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很久以来就十分关注和重视礼仪礼节,甚至将其上升到国本和教化程度高低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礼仪问题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直接为领导者服务、代表着单位和组织形象的办公厅(室)工作人员来说,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秘书工作》杂志开办礼仪展现风采的专题讨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在此,我应杂志社之约,谈一谈自己对秘书礼仪的一些看法。
一、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
礼仪并非仅仅是言谈和举止,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真正受人称道的礼仪是由内而外的,心里有礼,举止才能合仪。因此提高礼仪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我认为,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有三:
一是尊重为本。不论是学习还是运用秘书礼仪,关键是要懂得尊重为本,尊重在先,时时处处事事尊重所有的人。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必须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尊重,就不可能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应当是一种自觉的、由衷的行为,包含着自己的德才学识和气度雅量,绝不是装出来的。对秘书人员而言,尊重上级意味着服从,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二是善于表达。尊重别人只在心里头尊重是不够的,还得善于表达。不仅要有礼,还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必要的表达形式绝对不可或缺,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你的尊重就无法让别人感知。比如说,我们在接待来访者时,如果不使用规范化的待客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就会使客人感觉不到被尊重。即使你是从心里尊重对方的,但人家感受到的却可能是你的冷漠。
三是形式规范。除了尊重为本、善于表达之外,还必须讲究形式规范。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具体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求秘书人员不仅要有尊重别人的愿望,有表达礼仪的行为,还要求这种行为准确规范,也就是有规矩。讲不讲待人接物的规矩,既能反映秘书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又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是否完善。
二、秘书礼仪的主要内容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个别秘书人员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注意办公礼仪规范就可以了,至于个人形象,那是自己的事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与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对秘书礼仪认识的误区。总体说来,秘书礼仪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形象设计。它具体涉及秘书人员的穿着打扮、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对秘书人员的礼仪修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其自尊自爱的具体表现形式。秘书人员的礼仪形象向来被视为个人素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其实都是素养问题。有些同志在正式场合甚至在国际交往中不修边幅,歪戴帽子斜穿衣,当众打扫个人卫生,这些都是礼仪修养不够的表现,都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人的形象是具有整体性的,一定要保持和谐。我就见到过有的秘书在上班时间,甚至是在身着制服的时候,脚上穿露脚趾或者露脚跟的凉鞋,这也是不得体的。大家都知道,在正式的公务场合或者涉外场合,男性秘书身着西装为宜,但是我也见过有人此时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简直让人退避三舍。
另外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秘书礼仪的核心内容,因为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如果不善于同对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沟通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往往会给工作带来障碍,甚至事倍功半。例如,公务宴请的目的在于促进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并为此提供一个临时性的交流场所。因此,参加公务宴请时应当注意适度的交际,适当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同志在公务宴席上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爱搭不理,甚至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喝,吃完就撤。还有些同志却表现得过度热情,不分对象地劝酒夹菜,非要对方吃下去不可。这些不当的举止都扭曲了公务宴请的作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提高礼仪修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积极、主动地习礼、知礼、守礼、行礼,时时处处事事以礼律己,以礼待人。
公关礼仪论文 篇九
【关键词】礼仪 意识形态功能 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主要依据
理论依据。中国古代礼仪和儒学的关系是“同体异面”的关系,儒学是对古代礼仪的一种理论化改造。它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正如林存光所说,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具有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①陈劲松指出,两汉时期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也经历由普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吏为师”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以及两汉时期儒学的法律化运动等相关进程。②李国娟进一步就秦汉意识形态的选择、演变、构建历程进行了梳理,勾勒出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轨迹。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是逻辑与历史共同推演的结果。儒学自身逻辑一致的理论品性与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及专制王权的内在契合,是其国家意识形态化的根本成因。④同时,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等级社会寻找其合法性理论依据的过程。⑤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儒学早已终结并被新的意识形态所代替。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儒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它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⑥
政策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邓小平关注礼仪制度建设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及“礼仪制度”概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提出“建立和推广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良好的礼仪制度”;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首次在党的文件中要求发挥仪式的作用,提出“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陆续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对礼仪和礼仪制度的认识不断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礼仪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过程,预示着我国礼仪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重在落实、重在建设的制度建设新阶段。
主要表现
国家认同。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核心追求。国家认同根据认同的范围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认同和国民认同两种类型。首先,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国家认同的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礼仪典章制度同时规范了中央领导人的仪表形象设计等。其次,国民认同应是一个大的国民概念认同,也可称为是一种集体的认同。国民认同的载体即是认同的特定对象,这些对象应该是能够代表或体现国民的利益与意志、生存与发展、思想与情感寄托的内容。所以,对于国民认同感的内涵来讲,应该包含有对身份的认同、所属民族的认同、所属集体的情感以及文化的认同等内容等。⑦金耀基指出,中国是一个国家,但它不同于近代的民族国家,它是一个以文化而非种族为华夷区别的独立发展的政治文化体,或者称之为“文明体国家”,它有一独特的文明秩序。⑧任何国家的仪式,既是国家精神的载体,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内部认同的粘合剂。
道德操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基本定位。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同时,礼仪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状况的重要标尺。礼仪的可操作性,决定了礼仪教育能够成为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道德操作功能,是礼仪意识形态功能最为基本的内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礼仪的道德操作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平台上推动礼仪的教育和制度建设。二是以礼仪实践为载体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价值观展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拓展延伸。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也对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现代礼仪、礼节、仪式等,是展示价值观的重要形式。
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些人出现信仰危机,迷失方向,甚至信奉所谓的“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从而大大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凝聚力。礼仪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共产党赋予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一项新使命。一方面,我们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另一方面我们广泛传播中华礼仪文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从而为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开展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的意义
首先,明确礼仪应当而且能够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剥离、说和做相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强调理论说教和思想灌输;本应担当重要职责的礼仪缺位。由于缺少礼仪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关照,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明显不够,道德在社会控制、稳定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仪式生活匮乏,无法有效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伦理道德的普遍化、生活化;仪式与信仰之间的天然联系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信仰危机。深入研究礼仪的意识形态功能,明确礼仪应当而且能够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并将其转化为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具体行动,有助于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其次,明确意识形态建设应当而且必须作为礼仪实践、礼仪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有助于解决当前阻碍我国礼仪文化建设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社会情况看,礼仪教育面临着三个突出矛盾,一是在认识上,公民礼仪教育是应急之举还是长远大计的矛盾。目前我国的公民礼仪教育大多是联系“主题”开展的,公民礼仪教育多是作为应急之举,尚未作为长远大计并成为常态。二是在现实中,礼仪教育受众多、战线长与师资匮乏的矛盾。目前的礼仪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导致礼仪教育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悖礼仪作为社会规范的统一性、一致性。三是在操作上,有关职能部门高调倡导与基层落实思路混沌、无计可施的矛盾。公民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操作工程,需要有规范的运作系统。
最后,明确礼仪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有助于开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和礼仪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发展相关理论。近年来,人们对礼仪和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以礼仪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和渠道已被广为接受,但缺少在礼仪与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架起桥梁的努力,应该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民族的文化根基,让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民族主体价值的儒学共同构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相辅相成的基本价值体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意识形态建设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0490538)
【注释】
①林存光:“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孔子研究》,2002年第1期。
②陈劲松:“两汉时期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及其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③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
④黄清吉:“儒学国家意识形态化的成因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⑤董长春:“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⑥詹小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求索》,2004年第5期。
⑦周磊,申世园:“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解析”,《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公关礼仪论文 篇十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文明礼仪教育 途径与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1)指出:注意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着眼于长远行为效应,注重对其一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品质培养与终身受益的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上下五千年,素以“礼仪之邦”为誉。《论语・学而》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便是华夏文化与民族精魂的价值导向。幼儿阶段恰为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礼仪教育,将使教育事半功倍,幼儿获益终身。
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对礼仪的界定抛弃了传统社会等级观念和儒家道德限定,更强调互为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倡导“以人为本”、关注自我价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显示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礼仪教育是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模本等活动。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引导学前儿童认识礼仪文化、实施礼仪言行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前儿童了解礼仪常识、掌握礼仪行为并内化礼仪情感。
一、现况分析
礼仪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德育的基础工程与意义途径。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的基本构想是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遵循自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付诸实践,更多表现出论述性多、实践性少,规范性多、论证性少,概述性多、专题性少等现实问题。在幼儿园,幼儿常表现出礼仪意识认知不足、礼仪行为时有缺失,以及园本教育途径单一、内容涣散、不成体系;幼儿教师缺乏以身作则的自觉性与营造一体化教育环境的延展思维的问题。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抑或止步不前,或者若有若无。
我园自2005年开展幼儿文明礼仪特色教育。通过引进《幼儿礼仪》课程读本,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在且行且思中发现大班幼儿礼仪教育明显表现出: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目标性不强、计划性不够、组织力匮乏,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延伸不充分等,并就此问题展开行动研究。
二、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及其所处生态微系统,将礼仪教育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及公共场所礼仪的三大模块。
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统领、若干层级分目标关联而成的体系。学前阶段,其总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礼仪的重要意义和生活价值,了解日常必要的礼仪常识及行为表现,初步形成尊重礼仪的思想意识,养成礼仪行为习惯。落实在大班,即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规范与个性和谐的发展。
目标统摄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与具体规划,在该目标下,结合礼仪本质内涵与幼儿道德教育范围,得出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礼仪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运动礼仪、游戏礼仪,家庭礼仪包括敬老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交往、公共秩序、公共环境。
三、实施途径与有效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