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要写论文呢?
大学毕业前是否应该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意义是什么?毕业论文是否可以由其他内容来代替?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一直存在的
大学毕业前是否应该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意义是什么?毕业论文是否可以由其他内容来代替?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一直存在的。大部分人关心的焦点在于毕业论文与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就业的矛盾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显著下滑。还有一部分人关注的焦点更简单,那就是欧美高校普遍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说,毕业论文到底能不能取消?
关于毕业论文废存的讨论,本人在多种场合下也参加过几次。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领域是有绝对共识的。这里的论文并非仅仅指毕业论文,也并不仅仅指原创性论文,也包括文献综述、总结、实验报告等等文本。普遍认为,论文写作在人才培养中具有这么几方面作用:
一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本质上是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能力的锻炼实际上是思维能力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可以带来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能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说,这是一种让人终身受益的锻炼。
二是可以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任何知识如果仅仅是进入眼睛和耳朵,那并不算掌握,知识要进入自己的大脑并长期储存下来,需要通过一道信息的转化程序,即把外界信息转变为大脑能够接收的信息。而论文写作就是把书本的知识、老师的讲义转换为大脑语言的方式,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写完的同时,你就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同理的是,一些学校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当老师,也是一种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语言的方式。
三是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要完成一篇像样的论文,不能仅仅是整理好课堂笔记,或者摘抄书本,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以及信息检索、信息收集、信息整合等等,最后形成的论文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带给学生的却是海量的知识和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除此之外,从教师的角度,通过论文可以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可以这样断言:如果说作文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的话,那论文写作就应该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国自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目前,毕业论文制度不仅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普遍实行,在函授、网络本科、自考等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中全面实行。这一制度实行近40年来,也取得过良好的效果,当年的一些优秀本科论文甚至不亚于现在的博士论文。但是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更多的则是一种形式,其内容已经如同鸡肋。从在高校多年亲身经历以及网上的各类吐槽中可以感受到,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要么是疲于应付,要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生这边,最常见的应对方式就是“洗稿”,就是在剪切复制粘贴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重新组装,以降低查重率,至于论文内容,能保证文字通顺就不错了。网上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这么短的时间写出来的“大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老师这边,每位老师需要指导5-6名甚至上十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大部分学生非但不能帮助老师承担科研任务,最后的论文还要老师一一进行大改,很多老师都反映,有些论文与其大改,不如帮其重写。去年,首都经贸大学刘颖老师的一个取消毕业论文的微博就引起了热议,最近,广州某高校老师在答辩中怒斥学生并扔论文的新闻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论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在不断下滑呢?个人认为,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毕业论文的制度设计上。
一是培养目标。90年代以前,中国大学本科生每年录取人数只有60万左右,到1997年才突破100万大关。而2017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就有70多万。当年本科生是精英群体,整体素质高、能力强,毕业后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因此采用“精英教育”,重视学术能力培养,严格要求毕业论文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扩招后,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平民化”的趋势,大量智力、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如果仍然采用精英化或学术化的教育模式,一方面高校师资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学生接受能力也有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大学生进行分流分级、因材施教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是管理理念。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采取的是结果考核,比如各阶段升学考试,全都是一考定终身。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如此。这种管理理念给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也给教育者增加了管理难度。对毕业论文要求越高,老师和学生越难承受,一个本科生,如果仅仅是因为最后一关毕业答辩没有通过而无法获得学位,这实际上是对其前面4年努力的一种忽视和辜负,在大多数老师看来,这属于坑学生。所有,大多数老师尽管会严厉批评论文不认真的学生,但绝不会轻易卡住不让毕业。这也无形中纵容了大学生的敷衍,造成了毕业论文的放水。此外,社会对高校进行评价时仍然倾向于看就业率,因此,高校往往将就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毕业论文可以为找工作让步,为避免学生因为拿不到学位证而影响就业,高校对劣质论文往往都是一忍再忍。
三是培养方式。中国教育在重视结果考核的同时,并没有做好过程管理。具体到毕业论文这一环节上,一般是大四下学期开始写作,时间3-4个月,其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集中在这段时间。而在此之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很少接触到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也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训练。更有甚者,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也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并不像培养计划预想的那样扎实。因此,很多大学生刚接触毕业论文时往往不知所措,光适应就要用一两个月,剩下的时间也很难有所作为。即便是在毕业论文这3、4个月中,很多教师受精力、能力限制,不能逐一跟踪学生的情况,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不可控。
我们可以看出,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并不是论文的初衷有问题,而是其制度设计与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一个没有毕业论文答辩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以美国为例,大多数美国高校没有本科毕业论文,一些高校毕业前会布置一个大论文,有评审环节,也有成绩,但论文成绩就单纯是一个成绩,可能在学生申请博士的时候有所帮助,但并不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不过,美国大学生虽然没有毕业论文,但他们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少论文(即常说的research paper)要写,很多课程的结业考试也是论文。这种论文并一定需要学生做创新性实验,或者有原创性的想法,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查阅文献、开展调研、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组织文字等等。
第一,以论文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可行的。我们可以让这种学术训练从大一就开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并不需要在每门课都设置论文环节,只需要保证每学期或者每年都有1-2次论文写作机会,等到大四写毕业论文时,学生就基本已经具备论文写作的能力。当然,这种方式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观念,把教师的灌输变为引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听变为主动探索,需要学校从每一个环节抓起,控制好论文的质量。
第二,以论文作为一种考核方式是可行的。与考题的标准化答案不同,论文写作相当于一道大的“主观题”,要以论文来定成绩,需要教师更加严谨和严格。相比而言,欧美高校有更严谨的学术传统,所以在评价的时候要求往往更高,而国内高校则常常会增加一些人情分、考勤分,显得更水一些。不过,相比起将论文作为获取学位的必要条件,只是把论文作为一种考试形式,实际上给了老师很大的回旋空间。因为只是涉及某门课的成绩而不直接与毕业挂钩,老师可以放心把质量太差的论文判定为不合格,然后让学生重写(相当于补考),而不必有任何顾虑。而学校的教学督导组也可以定期抽查学生论文,以监督老师的评价尺度。这种制度只要长期坚持,国内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治学精神一定会有显著提升。
除了老美给我们的启示外,我们对毕业论文制度还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如果平时学习中论文写作成为常态,那毕业论文可以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对于想要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可以选择做毕业论文,提前进入实验室,一方面学生自己有科研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少,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而其他学生,可以选择相应学分的其他课程,比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产品设计、项目设计等等,与就业需求结合,更符合学生实际,也更符合个性化培养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