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论文(最新7篇)
奶牛养殖论文 篇一
[摘要]长久以来,奶牛养殖一直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其造成的环境影响也日益加剧。在面临现今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态环境需求的情况下,寻求科学化奶牛养殖技术,对奶牛养殖与生态环境的互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奶牛养殖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奶类产品已名列前列,奶牛总数不断创新记录,于就已高达1500万头,奶类产品总产量高达3500万吨。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当地整体的经济水平,增加了牧民的人均收入,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奶牛养殖业在与生态环境达到饱和的状态下不断地扩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影响,继而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也造成了阻碍。因此,生态养殖模式的开展,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1、奶牛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奶牛养殖的过程中势必会伴有大量的尿粪、养殖污水、排泄气体的产生,据调查数据显示,一头成年奶牛在一天内的正常的排尿量为15-25公斤,排粪量为30-50公斤,每日污水量为15-20升,假若处理不当,对当地气体、水源以及土壤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为传染性疾病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
1.1空气污染
假若没有及时地处理奶牛排出的尿粪和污水,其产生的恶臭气体中包含了较多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等,势必会对养殖场内以及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养殖场内的。蚊蝇大量地繁殖。空气质量的下降对于奶牛以及人体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不论是奶牛还是养殖人员的身体状况都会遭受危害,甚至出现中毒现象,继而造成奶牛产奶量的大幅降低,且患病率提升等。现今,随着人们居住环境不断地往郊区扩建,居民区与养殖场的距离越来越近,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必定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1.2水源污染
奶牛养殖厂随意排放的尿粪、养殖污水,致使大规模的需氧腐败有机物质渗入到水体中,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水体中的含氧量降低,鱼虾类大量死亡。因此,水体富氧化是辨别奶牛养殖是否造成水源污染的重要标准。假若此类水体被人饮用,则会造成人体过敏反应。
1.3土壤污染
奶牛养殖场若将奶牛排放的尿粪直接喷洒至农田,会对农田内的土壤构造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有:(1)堵塞土壤空隙,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致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2)奶牛尿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远超于农作物的正常需求,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死亡。
1.4疾病传播
粪污染会造成超过90多种同时对动物和人体产生危害的疾病。由奶牛造成的疾病占了30%,奶牛粪便中伴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会增加环境中的病原体与细菌种类,为病菌和寄生虫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继而对奶牛和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奶牛粪便的处理。
2、控制环境污染
2.1粪便的再利用技术
粪便的再利用技术主要有:(1)将奶牛粪便中还未被消化完全放入营养物质,重新转化为饲料继续使用。(2)将奶牛粪便作为培养基料,进行蚯蚓、蜗牛、蝇蛆以及食用菌类等的养殖。
2.2生态奶牛养殖场的建设
生态养殖是将废物利用、无污染的养殖方式。该类生态模式利用机械化设备将牛粪转变为沼气,为养殖场供能;将制备沼气过程中产生的粪渣和料液作为制备蛋白质饲料的光合细菌的培养基;将多余的粪渣用到饲料基地中充当肥料;多余的料液用到种植蔬菜的无土栽培温室中。通过生态养殖场的建设,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充分地解决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尿粪和污水问题,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有效地提升奶牛的生产效益。
2.3奶牛养殖场的绿化
做好奶牛养殖场的绿化工作,如种植洋槐、垂柳、杨树、丁香以及草坪灯,对养殖场以及周围环境的空气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绿化设施的建设,能在酷暑时期为奶牛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植被的种植能有效地减少风沙对养殖场的影响,同时还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降低奶牛患病的几率,以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畜禽养殖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来源,对提升我国经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奶牛养殖作为畜禽养殖业中的重要养殖类,占据了畜禽养殖的较大份额。随着居住地的郊区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奶牛养殖场的建设必须重视环境的问题,通过生态奶牛养殖场的建设,采用废物利用的生产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有效地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提升奶牛产业的同时,兼顾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方卫飞。奶牛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治理与开发[J].吉林农业科学,(04).
[2]王颖,贾永全。垦区规模化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问题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07(05).
[3]甘露,马君,李世柱。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农机化研究,(06).
[4]刘旭,李登燿,李阳。我国奶牛养殖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措施[J].环境保护,(02).
[5]刘廷鑫,刘太宇,邓红雨。规模化牛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J].中国奶牛,2006(04).
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篇二
1猪的养殖技术
1.1饲养方式是主导
目前,常用的猪饲养方式有直线催、平面喂和多次投,其中,直线催即从仔猪断奶入栏到育肥出栏,都实行精料催肥、圈养、不放牧及不运动。平面喂即站在节省开支、节省饲料的角度,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来投放饲料。如猪的数量多,且猪舍面积够大,可选择一块固定的地方作为采食场,将饲料撒到地面上,供猪自由采食。多次投即仔猪断奶入栏后,定时定量饲喂,每日每头饲喂混合精料0.6~0.8kg,每隔10d增加0.1kg。2~4个月的幼猪则采取少喂勤添的方式饲养,每日喂4次,5~6个月的猪则日喂3次。以上3种饲养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养殖户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将3种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好最佳的饲养方式,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2防疫和驱虫是保障
猪疫病的防治和驱虫作为猪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做好猪养殖场疫病的诊断、防治及驱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可定期清扫猪圈、猪活动场所及其他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地方,保持猪圈干净、干燥、通风良好,猪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垫草要及时更换,并定期进行喷药杀虫。同时,可实行自繁自育制度,以确保外来疫情进入猪群。并重视猪品种的改良工作,以从根源上提高猪的生产品质。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引进仔猪,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认无疾病后方可购入并群。
1.3合理用药是关键
药物防治猪病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在养殖过程中,病原种类多,且不可能每种病都要接种疫苗,这是导致猪在免疫空白期易受到多种病原侵害而发病的重要原因。鉴于不同细菌对不同类型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因此,在给猪用药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将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进行合理科学配伍,能有效改善药剂的性能,充分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将药物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大化。如在没有了解药物功效的前提下盲目配伍,不仅会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猪只死亡。因此,应在充分了解猪的'病情和药物功效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才能使猪得到有效的治疗。
2小结
总而言之,如何进行猪的科学健康养殖已成为猪养殖户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进行猪养殖时,除了要选好品种、合理配料、选好饲养方式、防疫和驱虫、合理用药外,还应从小的细节抓起。通过努力提高猪的养殖技术水准和疫病的防治手段,掌握猪养殖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强化措施,并不断积累猪养殖和疫病防治的经验,以真正实现猪的科学、健康养殖,从而促进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动物养殖的论文 篇三
经济动物养殖的论文
一、优秀毕业生的特征及分析
(一)获奖者入学成绩平平者占多数
查阅优秀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优秀毕业生高考入学成绩平平,甚至有的成绩刚刚在阻挡线上。以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优秀毕业生为例,在入学排名上,将近56%的优秀毕业生在各班和各专业的40%和35%;而在毕业排名上,这部分毕业生排名已降到各班级和各专业的10%和8%。由此可见,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习排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综合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从课程设置上看,高考科目比较综合,大学的课程专业性更强,考试科目改变导致成绩发生了变化;2、从教学大纲上看,相比高中课程的固定性,大学每学期的课程都不相同,学习成绩的排名更易发生改变;3、从个人的学习态度上看,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所持有的学习态度也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此外,有些大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选对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这也导致了进入大学后成绩下滑。
(二)获奖者大都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温州大学对优秀毕业生评选的规定中,除了学习成绩的智育占60%,德育、能力、体育分别占了12%、15%、8%,这也意味着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好的综合成绩。从优秀毕业生的个人事迹来看,每个优秀毕业生都在大学里担任过各种学生干部,平均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达三次以上。如,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38名优秀毕业生中,学生会主席、班长、团支书等主要学生干部就占了75%。
二、练就优秀毕业生的目标
(一)制定合理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在多数优秀毕业生的毕业鉴定中,都提到了自己在学习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可见,一个良好的规划对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成长意义很大。当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学校也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客观条件,离开学院教学总体设计和教育安排是不现实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突出重点。
(二)强化实践能力,鼓励个性发展
优秀毕业生需要全方位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事实上,只重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学生,不会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都不会很突出,这样的毕业生评上优秀毕业生的几率相对较低。学校可以从实践条件的提供、实践内容的规划、实践过程的实施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学生在拥有宽厚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备浓烈的创新性仪式和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作为学生本人,要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增长见识,提高交际、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强化实践能力,促进理论学习。
(三)加强素质教育,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环境能影响人,好的育人环境是优秀毕业生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应努力为优秀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科研环境、尤其是让他们在浓烈的学风中接受熏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成才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某个角度说,人才不是学校“管”出来的,是自己“长”出来的。学生本身要积极参与,无论从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方面,还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养成,都应该有充足的信心和刻苦的磨练。
农村养殖产业论文 篇四
农村养殖产业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肉制品和蛋类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种需求的变化又推动了我国农村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1】鲢鱼规范化养殖技术解析
摘要:鲢鱼的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无毒、性平、味甘,多与鲤鱼、草鱼混养,产量高、疾病少、生长快,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鲢鱼的规范化养殖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池塘饲养;鲢鱼;养殖技术
鲢鱼是鲤形目的滤食性鱼类,也被称为鲢子、白鲢等,与鳙鱼、草鱼、青鱼并称为“四大家鱼”。
鲢鱼的体形呈纺锤形,稍高、侧扁,其腹部与两侧呈白色,背部呈青灰色,鳞片细小,善跳跃。
鲢鱼的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无毒、性平、味甘,多与鲤鱼、草鱼混养,产量高、疾病少、生长快,本文就鲢鱼的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1池塘选择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大多套养在主养团头鲂、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中,且鲢鱼处于服从地位。
养殖鲢鱼的池塘应该与主养团头鲂、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完全一致。
2水质要求
鲢鱼养殖池塘应该要做到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
为了保证池塘的水质良好,在鱼种培育初期的注水频率为3~5d/次,生石灰的施加频率为20d/次,每次施加10kg生石灰/亩水域,且水质最好要保持微酸性。
3苗种要求
在苗种放养(通常5月中下旬)前,务必要对苗种进行检疫、检验,并且所选用的苗种要做到规格整齐、健康无病、品质纯正。
4池塘饲养
4.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最适宜的鱼苗投放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水温控制在18℃以上,鱼苗放养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m2。
饲养管理:待鱼苗投入到池塘之后,饲料选用“饲料碎屑+浮游动植物”,且浮游动植物为主。
成鱼养殖:鱼种的放养密度控制在0.4~0.5尾/m2;而投放的鱼种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g。
4.2越冬管理
越冬鱼体务必要健壮肥满、无伤无病。
越冬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kg/m2鱼体,且可基于池塘的实际情况来合理予以调整。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要做到保水性好,水质清澈,水面具有透光性,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
5天然饵料饲养
鲢鱼的极好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或施肥培育或天然生长),这些浮游生物的个体微小,基本都是漂浮在水中,通常都很难用肉眼来进行观察,只能通过显微镜才可清晰观察。
5.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域中的二氧化碳及钾、氮、磷等元素,再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繁殖,浮游植物是水域中鲢鱼最基本的饵料资源。
若水域具有较高含量的钾、氮、磷等元素,那么浮游植物生物量必然较高,且鱼产量也高。
值得注意的是,若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那么饵料价值也会存在着较大差异,蓝藻、裸藻、隐藻、金藻、绿藻、黄藻等均为鲢鱼易于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
5.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的个体尺寸明显要大于浮游植物,虽然肉眼可观察到,但其尺寸也不大于5mm,主要以有机碎屑与浮游植物为食物。
鲢鱼在幼鱼阶段基本都以桡足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枝角类浮游动物、轮虫类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
6病害防治技术
鲢鱼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防治都应该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1)为了提高鲢鱼的抵抗能力,放鱼前对池塘进行药浴消毒(时间控制在15min及以上),可选用双效鱼虫清水溶液+土霉素。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出现过多的应激,务必要谨慎操作。
(2)一旦出现疾病暴发,那么可喷晒硫酸铜(250g)+百毒杀(250g)+高效暴发灵(30mL),连用2~3d,同时投喂麸皮(30kg)+水产专用土霉素(100g),连喂5d。
(3)在杀虫后应立即消毒杀菌。
用药时应考虑水域鱼病史和用药史,如上年已用过某种杀虫剂,今年最好换药,因为病原体对此药有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常规浓度往往无济于事。
作者:梁何可 单位:广西柳州柳城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2】农村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措施探析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肉制品和蛋类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种需求的变化又推动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加上,我国的相关部门在畜牧养殖业上花了很多功夫,既投入了资金又找来人和技术进行帮扶,所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村推广畜牧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养殖人员应用先进技术困难
我国的农村养殖业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而且有自己的养殖习惯。
农村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接受和使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差,严重阻碍了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1.2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推广各种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
而广大养殖户不能对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深入领会,自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
1.3推广的技术不够先进
一些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一些被推广的养殖技术不够先进。
不能很直观地应养殖户在补期内看到效益,这是其一;其二是农村的养殖户缺乏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缺乏观念和人才。
由于我们不能够对相关的养殖人员进行先进技术的免费培训。
1.4投入方面存在着不足
因为我国相关部门没有对农村的养殖技术进行必要的投入,所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发展。
投入的资金不够,相关的养殖书籍没及时地送到养殖人员手中,相关的设备也不能够及时到位,养殖人员没有能力接受新的养殖技术,也阻碍了推广。
2农村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措施
2.1加强推广工作者职业能力
先进的养殖技术要想在农村被很好地推广,提高推广工作者自身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国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1)对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开展定期的教育和学习活动。
(2)有些推广工作者虽然文化层次比较深,但是本身缺乏社会实践经历,那么我们也会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学习。
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掌握第一手的畜牧养殖技术资料和一些推广技巧。
当然,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最终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让自己的职业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我国有关部门应提高资金的投入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资金的投入对于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层面上看,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在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面的投资力度,这其中尤其应该关注的是养殖场各种设施和设备的建设。
另外,我们还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向养殖人员传授关于如何使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施。
虽然说我国倡导农技推广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农业推广技术也相当成熟。
但是我们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重视养殖人员教育学习的基础上提高相应的资金投入。
(2)加大对农村养殖场经济和设施的支持力度。
(3)运用书本的形式对养殖户进行相关养殖技术的解释。
2.3提高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
现阶段,我国在农村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的时候,并没有采用非常高效和创新的推广方式,这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先进技术的推广造成了影响。
而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多样的推广形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专门有关养殖技术推广的场所,并一次性把生产设施和设备弄到位,这样养殖人员就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2)我们还应该派一些人到养殖场进行深入地学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应该直接安排他们到养殖场来工作。
做到以上两点就能够对先进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积极的意义。
生猪养殖技术论文 篇五
生猪养殖技术论文
摘 要:猪肉是我国居民食用的主要肉食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及质量逐年提高。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猪场建设、生猪引种、饲养条件、疾病防疫、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生猪养殖技术,为广大生猪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 养殖; 健康
猪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品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传统的肉猪散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模式不断发展。在规模化养殖场中,由于生猪密度大,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一些养殖者不熟悉养殖技术,造成生猪生长缓慢、猪疫病爆发、甚至死亡等,给养殖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此,全面介绍生猪养殖技术,为广大生猪养殖者提供参考,减少因养殖不当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 猪场建设
对养殖场而言,场址选择极为重要,因为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对于生猪养殖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使生猪健康、快速生长,减小外界环境对于生猪生长的影响,必须选择合理的场地。
第一,养猪场应选在远离人群的地点,即养猪场不能靠近村庄、工厂、城镇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一般来说,距离这些人群密集地最少3 km以上。
第二,养殖场应选在地势较高、不易受到洪涝等灾害影响的位置,还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及排水功能。
第三,需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种类,设置不同的养殖区域,如仔猪、种猪、母猪、成猪等。
第四,在养殖场附近需要设立隔离带,可以由一定宽度的沟道及树林构成,以减少外界病毒进入养殖场,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概率。
2 生猪引种
仔猪最好是由本场养殖的母猪生产,如果未养殖母猪或者母猪生产仔猪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从其他地方购入仔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优良的仔猪品种,只有优良品种的仔猪才能提高肉猪生长速度及猪肉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需要对仔猪引进地进行了解,不得在疫区引入仔猪,以免使带病仔猪流入当地。
第三,确保引入仔猪不存在疫病,一般在仔猪引入前需要检查是否已经种植疫苗,引入后隔离观察15 d-1个月,然后让兽医进行检查,确保未感染疫病之后才能入栏。
第四,选择杂交Ⅰ代仔猪,杂交仔猪优势,这种优势在纯种猪身上难以看到,而在杂交Ⅰ代猪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不同的种猪,杂交优势有所不同,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理想特性的杂交仔猪。
3 饲养条件
猪是杂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较全面,水、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都在需求范围之内。因此,需要提供全面的营养,才能保证生猪快速生长。即需要保证喂养饲料的`多样性,各种饲料互补,才能为生猪提供全面的营养。但是需要注意饲料的安全性,
第一,饲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要符合标准,如重金属等。
第二,保持饲料新鲜,饲料要保存在通风透气阴凉的地方,且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确保喂食时饲料尚未发霉变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区别,例如在怀孕前期的母猪,为防止其生长过肥,需要喂养粗饲料含量较高的饲料,控制母猪长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而仔猪和哺乳期的母猪,则需要喂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促进它们生长。
4 疾病防疫
疫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疫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重大损失,需要对疫病进行重点防治。
第一,确保仔猪入栏之前都已经接种疫苗,并且所使用的疫苗都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在养殖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通风透气,减少疫病的发生。
第三,为生猪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其自身对疫病的抗性。第四,合理用药,用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5 饲养管理
5.1 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的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同时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流通。人工辅助出生1 h内的仔猪应吃足初乳。并在仔猪2~3 d龄内为其固定好乳头。将初生体重较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将初生体重较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对生后2~3 d龄内的仔猪肌肉注射铁制剂1剂量为150~200 mg/头。为仔猪健康生长,需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他消毒剂对舍内消毒1次,且每天清扫圈舍并除粪2次。
5.2 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入舍前7 d内对猪舍进行清理消毒,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温度控制在20~25℃,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对出生后55~60 d的仔猪接种猪瘟等常见疫苗。在转群前,用驱虫药对仔猪进行驱虫,每天关注猪群精神状态及采食、排粪情况。以及时发现疫病。35 d后将仔猪转入生长肥育猪舍。
5.3 生长育肥猪 在肥育前期采用生干粉料或生湿料日喂~4次,不限量饲喂;在肥育后期采用相同饲料日喂2~3次,不限量饲喂。将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温度控制在16~21℃。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浅析酵母菌处理养殖废水论文 篇六
浅析酵母菌处理养殖废水论文
【摘要】本文以合成转化的思路替代硝化反硝化作用的思路处理猪场厌氧消化液,从而达到降低沼液中氨氮和回收酵母,实现废水再利用。
【关键词】酵母菌;沼液;废水
近年来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迅速,在新能源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厌氧发酵剩余物(沼液)存在量大、集中的特点,但是目前沼液防病抑菌的机理和沼液施肥方式对其有效利用的影响都尚不能完全明确,沼液可以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用作有机肥,但实际应用中发现,未经处理的沼液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产生烧苗、疯长的现象。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完全不能接受沼液用于农田灌溉的应用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化养猪场每天沼液产量很大,而周边农田面积有限,即便农民愿意接受沼液直接灌溉,过多的招液和较少的农田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就导致大量沼液向周边沟渠、池塘、河流以及水库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外厌氧消化后的沼液往往伴随着黑臭,对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沼液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是猪场扩大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度的增加,污水排放的标准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因此,对沼液的处理成为养殖场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也是养殖场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目前污水工艺处理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来降解氨氮,且由于氨氮被大量降解,无法将氨氮资源化利用,造成巨大浪费。抛离传统的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净化思路,改用细胞大,代谢旺盛,沉降系数好、对高浓度废水及低耐受性好的酵母作为处理畜禽废水的菌株,并且酵母的大量繁殖可将废水转化为单细胞单胞,酵母菌既有细菌的特点,如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生长繁殖快、能形成较好的絮体,因此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生物反应器,同时酵母又具有丝状真菌的特点,细胞较大,代谢旺盛,耐酸,耐高渗透压,耐高浓度的有机底物,污泥负荷可以高出常规活性污泥的数倍,酵母菌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词料价值和潜在的回收利用价值。因此该技术特别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而且具有处理效率高,需要场地小,处理成本低等特点,适合在中小型企业推广应用。酵母菌对于一些普通活性污泥不易处理的工业废水,如高酸和高盐环境下的`废水处理具有优越性,酵母菌有较高的耐盐能力,从而与常规生物废水处理技术起到互补作用。另外,酵母菌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处理负荷高,需要反应池小,产生的剩余污泥少,便于后续处理,应用前景广泛。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其中自然界分布较广的主要是出芽生殖的酵母,分布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为假丝酵母,在各种高渗透压环境,高糖环境,甚至在石油(高碳)环境中均有大量分布;假丝酵母对环境的适应性高,使得其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后期酵母菌已经开始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和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的高效处理系统已经被日本科学家从环境工程的角度进行了工艺设计,酵母菌从此正式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在利用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常用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廉价碳源的寻找,例如酒精废液,糖蜜废液等高废液往往能较好的提供酵母所需碳源。但由于沼液中的碳素不易被酵母利用,真正可行的以环境处理为最终目的并最终应用于应用于沼液处理的相关技术国内外几乎没有。本技术利用一种具有极高耐污能力和快速生长能力的酵母菌将沼液中绝大部分的无机氮、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部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菌体,然后将菌体通过过滤的方式收集,一方面将菌体制成高蛋白饲料或工业发酵培养基原料,从而实现沼液的资源化利用。
该工艺主要利用酵母吸收沼液中氨氮合成菌体的作用达到去除沼液中氨氮的作用,并用做回流,降低氨氮对厌氧池污泥的毒害作用,将无机氮合成为有机氮,资源化利用了沼液中的氨氮,并初步处理沼液,降低其大部分氨氮,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可以得到达标的出水,消毒后可作为回流水冲洗猪舍;而得到的酵母菌体又可作为工业碳源或是酵母饲料的原料,进一步降低成本,体现了循环利用的思路。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猪场沼液处理的问题,形成了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好的可行技术;为猪场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养猪场场的扩大再生产扫清了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凯军。厌氧水解一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8⑷.
[2]郭静斐。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含盐废水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环境工程系,.
稻田养殖龙虾论文 篇七
稻田养殖龙虾论文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要求选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没有工业污染、进排水比较方便的稻田;田块底质比较肥沃,田埂比较厚实,不渗不漏,保水性好,以自然田块为单位,集中连片经营为宜;交通方便。
1.1加固加高田埂
为了防止满水逃虾,一定要对田埂加固加高,一般田埂以高0.5m、宽0.5m为宜,并要捶打结实,做到不渗不漏不垮,以防止大雨冲塌或漏水塌方。
1.2挖好虾沟和虾溜
为了使水稻在生长期不同阶段能正常生长,同时避开稻田因施化肥、农药或除草剂时对虾苗的毒害,以及捕捞时方便易捕,必须挖好虾沟和虾溜。虾沟可分为环沟和田间沟。环沟是养虾的主要场所,可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离田埂距离因田而异,一般可离田埂2~4m处开挖,沟宽1~2m,深0.8~1.0m。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虾苗出入稻田觅食隐蔽用,可视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几条横沟与环沟相通。在交叉点上挖虾溜,深1.0~1.2m,面积约为3~8m2。虾沟和虾溜的面积,通常根据田块大小而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
1.3筑好进出水口和安装拦虾设施
通常养虾用水要和农田用水分开,单独建设进水渠道。进出水口建在稻田相对两角上,并都要安装滤网,以防止虾苗外逃。滤网一般以6~8目为宜。出水口滤网要高出田基20~30cm,下部深埋在基土中,进水滤网长度为2~3m,成弧形向稻田内安装,严防野杂鱼混入。
2虾苗的放养规格、密度和时间
为了提高大龙虾的成活率,必须放养3.0~3.5cm的大规格虾苗。放养密度掌握在1.2~1.5万尾/hm2;若投喂饲料,放养密度掌握在2.75万尾/hm2左右。规格小,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放养时间以4月上旬为宜。
3田间管理
3.1定期换水
一定要坚持定期换水,使虾沟内的'水质保持清新,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更要勤换水,即使在水稻晒田时也要保持虾沟内水位稳定,为虾苗生长提供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3.2投喂饲料
幼虾放养后,立即开始投饵,一般可用麸皮、豆饼,或鱼(虾)用颗粒饵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在田虾体重的2%~4%掌握。根据季节、天气和苗虾吃食情况,合理调整,使虾吃饱吃好,促进生长。
3.3处理好施肥用药与养虾的矛盾
使用农药应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安全用量。撒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干水撒药法。在撒药前将水放干,让虾苗集中在虾沟虾溜中,然后进行撒药。将药物撒在稻叶上,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再往田间注入新水。
(2)深水撒药法。先把田水加深,再进行撒药。
(3)药物浸秧法。插秧先将苗根部放在药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插秧,这种方法治螟虫有特效。
3.4定期巡查
定期巡查进出水口是否畅通、拦虾设施是否完备、田埂是否牢固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雨天常会出现田间大量积水,甚至田埂翻水,容易冲垮田埂,更应加强巡查。
4防病除害
(1)严把虾苗质量关,选购体质强健、无感染的虾苗。
(2)做好水质管理体制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增加碱度,改良水质。
(3)选用优质饵料。
(4)及时捕捉老鼠、水蛇等,禁止鸭子进入稻田。
5起捕
10月份前后,当最低气温下降到18℃时应及时起捕成虾。一般种植单季稻的,这时稻子也进入收割期,成虾捕捞比较方便。如果稻还没有成熟,可以放水、冲水收捕,一般选择白天上午放水,张好网具,虾绝大部分自然随水进入网中,水放干后再用水冲几次,可将虾全部捕出。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养殖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