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怎么写(最新8篇)

众鼎号分享 21229

众鼎号 分享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怎么写》,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篇一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二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文章的创新点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www.1126888.com》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3、本文的创新点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10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Amiti(1998)计算了EU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Maurel和Sedillot(1999)设计了新的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11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粱琦(20xx)计算了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杨宝强(20xx)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92年和2000年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罗勇和曹丽莉(20xx)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93、1997、2002、20xx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王业强和魏后凯(2006)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80—20xx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贺灿飞和谢秀珍(2006)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80—20xx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张文彬和黄佳金则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88—20xx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魏后凯)。在国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OvermanHenry(2000)、NikolausWolf(20xx)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系统。笔者根据中国知网资料统计,20xx年,该领域发表期刊论文3篇,20xx年为4篇,20xx年为7,2006年为23篇,2007年为25篇,20xx年为33篇。

该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是通过对具体行业的地理集中度进行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主攻方向

论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阐述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2、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整理了定量测度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定量的计算,以此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格局的时空变化趋势;构建数学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技术路线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确定论文选题。

2、20xx年12月—20xx年1月,收集阅读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初稿。

3、20xx年2月,向论文指导老师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按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订。

4、20xx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

5、20xx年5月上旬,完成论文打印、装订,参加论文答辩。

如何写选题报告 篇三

1.论文题目: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

2.选题目的及意义:

选题的目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电子商务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网 上交易逐渐普及,但由于缺少成熟的信用环境支持,同时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信用 和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徘徊在电子商务光环下的阴影。自20xx年起,中国电子商务已经过了10 年的发展历程,如今正在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尽管网上购物渐入佳境,但安全问题和诚信问题, 却使许多想尝试网上购物的人犹豫不前。诚信,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是电子商务在中国 速展的瓶颈加强中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是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所 以选择这个题目,正合符实际需要! 选题的意义:透过现实看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通过各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在电子商务中的 诚信缺失问题,建立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信用环境, 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3.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

二、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电子商务中诚信问题的提出

四、电子商务中诚信问题的阐述

五、对电子商务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 六、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4.本课题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应用方面的价值: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以 “诚信、健康、和谐、机遇”为主题。说明 主有建设诚信的体系才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瓶颈问题——诚信!我国的电子商务才可以健康 和谐成长、壮大!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占有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优势!事实证明,电子商务以诚信 为本.良好的商信用反过来又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经过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懈努力,我国电 子商务已经进入诚信时代.一些具备了规模的电子商务网站也逐渐成了电子商务的诚信榜样。诚信 经营还有助于商务网站品牌的树立.能够为电子商务网站积聚起稳定的客户,并提高这些消费者对 网上购物的忠诚度。作为新经济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在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信誉度方面.长 期做着各自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保障了公司和顾客的现实利益, 并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以科学规范的运作形态进入了公众视野。

5.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进度安排: 日:毕业论文完善并交正稿6.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实习环境、问卷表、数据来源等): 参考书目:《电子商务营销案例》、《网上开店行销指南》、《电子商务基础》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

参考网址:电子商务直通车网、电子商务研究网、期刊网

参考文献:[1]蓝之韵论文网 国际电子商务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杨坚争,电子商务营销案例子[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3]曹建,电子商务与网上经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袁申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2000年—2005年统计 信息 等等 7.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开题报告样本 篇四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遂宁市旅游业方兴未艾,其著名的两句旅游标语:遂宁,让心灵度假!为了您,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让无数游客为之向往,为之怦然心动,让无数的慕名者向往之情和疑惑之心油然而生。虽然从创办伊始,遂宁市旅游业已经超越单纯的最初的自娱自乐层面,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但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地理诸多因素的制约,遂宁市旅游业发展尚处与自发阶段,换而言之,遂宁市旅游业的潜力尚有待挖掘。随着旅游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义劳动力市场具有很大的借鉴、启示和指导意义。随着遂宁市旅游业逐渐兴起,如何促进遂宁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及社会公众的重要课题,但不可否认,在实践中,遂宁市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片面追求旅游规模,而忽略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在旅游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本管理手段等等,都已经成为制约遂宁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由外延到内涵,由理念到文化,这一旅游行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遂宁市旅游业摆脱现有粗放式管理模式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在现阶段推行精细管理,要将管理的重心转到执行力上,将管理者的注意力放在做事上,强调把旅游业做细、做好、做精,进而提高员工素养和工作效率,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而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是现代旅游业有序经营的内在保证,更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源泉动力。在这其中,旅游文化的品牌塑造作为一种遂宁市旅游业的核心关键,就遂宁市旅游业管理者而言,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旅游文化提炼,充分发挥旅游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积极、主动、高效地投入于旅游行业整体发展中,是未来遂宁市旅游业的的重中之重。如背景所述,遂宁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作为近期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从它的萌芽到实践到反思对这一过程和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通过遂宁市旅游业发展侧重点的比较及发展的区别分析对于优化遂宁市旅游业发展研究很大的借鉴、启示和指导意义。遂宁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众多的因素相互配合,通过特性研究使遂宁市旅游业发展对策更趋合理、有序,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建立符合遂宁市旅游业发展实际的对策,这是当前遂宁市旅游业管理者不可推卸的现实责任,也是当地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亟待解决,这也是本文的选题目的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基本思路、工作重点、技术路线等)

工作进度安排:

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 篇五

在确定了本课题的“核心观点”并提交了“文献综述”之后,开题报告还需要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可称之为“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本课题的主要参考文献等。 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

1、研究方案或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研究者可以在开题报告中以接近“研究思路”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框架结构。

2、一般而言,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前言(含“课题的由来”即“问题的提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或后记。

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者在开题中列举研究方法时常见的问题有:

(一)简单介绍,一笔带过

(二)杂多列举,不分层次

(三)混同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虽然主要借助于文献研究,但文献研究不等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看他人在某研究领域已经提出了哪些观点,已经出现了哪些进展。而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历史事实和揭示历史真相。

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明确思考自己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无论对研究者本人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种有意义的提醒和强化。

2、研究价值包括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3、总体上看,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提交自己的“研究方案”时,至少应该包括“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除此之外,也可以提交自己的“研究计划于进度”、“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六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开题报告样本 篇七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美声歌唱艺术自1600年产生于意大利以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关于歌唱技巧的理论是意大利人卡奇尼在《新音乐》中对歌唱技法的阐释。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各种声乐理论相继出现,至19世纪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得到空前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加西亚父子和兰皮尔蒂父子的声乐理论,加西亚(子)在1874年出版的声乐理论着作《歌唱艺术论文集》中提出了“声门冲击”理论学说,在嗓音机理方面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强调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将声乐教学和生理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释声乐技巧训练中声音现象。直至今日在国内外依然存在以生理歌唱器官的机理活动来教学实践。

1905年兰皮尔蒂的声乐论着《美声歌唱技巧》的问世,特别强调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感觉对共鸣及呼吸技巧的重要作用,强调神经的控制作用。“兰皮尔蒂父子被看做是意大利200多年来美声学派优良传统之集大成者与传播者,其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在欧洲声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后杜普雷的关闭唱法,雷斯克的面罩唱法等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相继问世,对后世声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仪器的发明为研究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运动提供了保障,从而使歌唱技巧中模糊的概念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界定,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专门从事嗓音研究的医学、生理学、声学专家和学者。无疑在一定的限度内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许多歌唱家、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其论着、论文等形式阐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例如:德国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在其《我的歌唱艺术》中提出的“气流要旋转”“要进头腔”等技术和方法。美国声乐教育家斯坦雷提出的“咽腔共鸣”,提出与欧洲靠前、明亮的声音相对的靠后唱法。美国声乐教育家范纳德在其声乐理论论着《歌唱--机理与技巧》、《论歌唱中的贝努里效应》及《声门冲击》等,利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彻底颠覆了17世纪以来的欧洲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否定以感觉为主的经验主义教学方式,否认头腔共鸣、鼻腔共鸣等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经验。

以及其他20世纪专家学者以各种科学手、发明、创造等实证主义思想来揭示声乐技巧的认识规律。然而,20世纪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最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萨瑟兰、卡拉斯等从来没有长期钻研过声带是怎么运动的,共鸣是怎么来的,也从不否认头腔共鸣,面罩共鸣等技巧。帕瓦罗蒂在谈到声音的过渡时说到:“对,在我的内部感觉是比较压缩的收紧的,那并不意味着发出来的声音音响是收紧的。声音应该是前后均匀的,但内部有一种几乎像要窒息住声音的感觉。”

琼·萨瑟兰对声音的位置这样认识到:“是指抛射出进入正确的一些穴窦里去。感觉声音对着硬腭前方射出去…硬腭上方的圆拱……圆拱顶的前方,”的等等。美国大都会着名男低音歌唱家罗杰姆·汉涅斯对20世纪40位光彩夺目歌唱家进行了关于歌唱艺术的亲切谈话,收录到了他的《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一书中。而在此书的前言中却又提醒读者到:“是的,如果你把本书作为发展自己声音的唯一指导,它可能损害你的声音健康。如果用本书取代一位好老师确实要陷入麻烦。没有经验的人指导,让学生独自学习本书,面对许多艺术家叙述的各种不同意见会迅速的陷入混乱的灾难中。”

通过以上对声乐理论的陈述使人们对声乐演唱艺术不禁陷于迷惘之中,不禁要问,以上所提到的声乐技巧到底哪一种说法更科学、更正确?是科学机理学说还是感受审美经验?汉涅斯关于40位享有盛誉的歌唱家声乐技巧的描述也只能阅读而不能去独自实践。难道声乐技巧就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一个人们普遍公认的科学的体系。作为声乐学习者与实践者这种责问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问题确实时时困扰着声乐的学习者与实践者。今天笔者将其抛现出来,并不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争议问题,笔者既没有那样的能力同时也不是本论文所能涵盖的内容。在这里,只想通过多年来的大量阅读书籍,结合声乐技巧训练的实际以音乐美学中的“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

作为方法论来分析与探讨声乐艺术问题。感性论认为:世界不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感性的,并且第一次将音乐审美经验理论从哲学认识论的框架中分离出来,从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角度,探索人类艺术思维活动,不再将感性活动的研究置于认识论的下属层次,而是在哲学范畴中将认识论和感性论给予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哲学对象性关系为基点,把人类艺术思维的哲学方法论看作是与科学思维的。方法论--认识论相对应的概念。借此,回到上述声乐理论的探讨,首先声乐艺术属音乐艺术学范畴,应以艺术思维的视角分析理解声乐理论和声乐技巧。各种声乐技巧是前人在声乐演唱中的审美经验的积淀,所呈现的是主体心理体验下的的感性的--头腔共鸣、面罩共鸣、气息涡流、声音的集中、脑后摘筋等等。如果硬给这些技巧套上科学实证的枷锁,显然这些技巧是不存在,也是不可理喻的。否认传统就是在否认声乐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站在机械的唯物主义角度强拉硬扯的要把审美的、感性的声乐艺术划归到认识论的门下作为低级层次的附庸,从而证明认识论的极度权威。然而、机械的唯物论忘记了人首先是感性的,声乐艺术是人的审美艺术,人和机械、动物、自然世界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审美的能力,机械、动物、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对象,在审美的过程中人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和自然事物的对象性关系中确证自我,丰富自我,展现自我。

因此,声乐技巧,是声乐表演者的审美经验下的技巧,继承传统,就是继承特殊意义艺术思维下的审美经验的传统。技巧是主体的技巧,各种声乐技巧在主体心理上形成明确的技巧形象并受心理感觉支配与自身的客体(各种歌唱器官肌肉)进行精细、微妙的调整与交流外化为听觉声音形式,而这声音形式要经受审美的检验,听觉检验正确再反转到主体本身形成技巧的内容,得到主体自身的验证,从而技巧是有效的技巧。反之,是无效的技巧。继续接受检验。由于主体的环境、性格、心理、生理、天赋等存在着差异,主体的技巧便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正是以上主体与客体、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不同视角的方法论、主体生理理与心理等矛盾现象,引起学习者思维甚至心理感觉的矛盾而迷惘。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近几年来,中国一批优秀的歌唱家多次在国际上荣获各种声乐类大奖,女高音歌唱家何慧、男高音歌唱家田浩江等,至今活跃在纽约大都会的舞台上。在国内,2014年4月,国家大剧院上映了一系列歌剧,《奥涅金》、《茶花女》、《纳布科》、《燕子之歌》、《宋庆龄》等歌剧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和好评,这些歌唱家的歌唱水平都已经达到国际水准,就笔者多年来声乐的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关于声乐演唱技巧的研究,多见于国内各大音乐专业院校的专业刊物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专家、学者的论着和国外学者的译着。对专家、学者以及活跃于表演舞台的歌唱家关于声乐技巧的见解、意见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参考了音乐美学、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机理学以及各种歌唱艺术的相关资料和书籍,甚至有时亲临现场聆听国外、国内专家的现场讲学及歌唱家的音乐会。

从中缕出了一些关于声乐演唱技巧的一些心得,为完成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研究支持。在这里,笔者仅将部分关于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研究资料简单归纳和整理。

关于声乐技巧国外译着:《嗓音遗训》,弗·兰皮尔蒂等着,李维渤译,主要介绍了兰皮尔蒂、威廉·莎士比亚、亨利·伍德、卡鲁索、泰特拉基尼的歌唱艺术,更多的是关于演唱技巧的一些经验介绍。《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杰罗姆·汉涅斯着,黄伯春译。杰罗姆主要将在当时走红的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位歌唱家的关于声乐技巧的采访对话笔录进行了详尽的陈述。《训练歌声》,〔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着,李维渤译,主要对各种不同专家学者、教育家、歌唱家的一些关于声乐教学的理论观点、声乐演唱的演唱方法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进行了介绍。《歌唱--机理与技巧》,范纳德,主要从生理学的角度,对演唱的机理,歌唱器官的作用以科学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国内论着:《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晋玮、李晋瑗编着。《歌唱的艺术》,薛良着。《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郭克俭着,《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张晓农着,《声乐译丛》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编,1980年第一辑,杨韵琴译,倪瑞霖专业校勘,《古典戏曲声乐论着丛编》,傅西华编,等等关于介绍国内、及国外声乐演唱的方法和理论。

鉴于国内音乐刊物的各种关于声乐技巧的论文:《歌唱技巧训练的在认识》,邓小英,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年第二期,《如何学习和掌握面罩唱法--介绍吉诺贝基的面罩唱法》,杨树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谈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贝科的歌剧表演风格》,吴艳彧,人民音乐,2010年总第568期,《弱声练唱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邢延青,中国音乐2012年第二期等等。

关于音乐美学的论着、论文,《音乐美学新论》,王次炤着,《音乐美学文选》,于润洋主编。《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邢维凯着等等。

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从声乐技巧方面,更多的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的方法论不尽相同,其主要争论的焦点在于声乐技巧的机理性和经验性。从意大利传统的美声唱法来看主要以兰皮尔蒂为代表的经验性的技巧与加西亚为代表的生理机理技巧的争论最为突出。从哲学方法论来说是科学的认识论还是艺术思维下的感性论为基础的矛盾焦点。由此,总结、梳理的目的事实上是为解决声乐技巧问题体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争论归争论,对本论文来说并不是研究的核心,提出的原因在于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多年来的演唱学习的实践,经常会遇到学习的困难,往往对技巧的词汇难于理解,对技巧的本质、实践性还没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借此通过研究生论文的撰写,通过查证大量的相关资料,梳理出自身对演唱技巧训练的实际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研究,问题的提出不是别具新材,独树一帜。考虑到矛盾的概念太过哲学概念化,如果只将研究的题目立为声乐技巧训练中的矛盾,重心显然落在了矛盾上,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念性太浓,不小心会落入到概念的堆积中而不能自拔,再者,歌唱的实践告诫,太过理性不太适合演唱技巧的把握,直至在阅读于润洋先生《音乐美学文选》中邢维凯教授的《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与于润洋先生《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中的《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不敢说站在了一定的认识高度,但似乎对声乐技巧研究的方法论产生了些顿悟,也捋出了一些头绪,来撰写此文,可能还不太成熟,但对于一个年轻的声乐学习者来说,有了这份激情与执着应给予的更多的是鼓励。从这一视角出发,以音乐美学中的审美经验的感性理论为研究的方法论,研究声乐技巧的矛盾,通过网上搜寻,资料整理,翻阅刊物等手段的考察并没有与本论文相同的论文发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音乐美学感性论、形式论、心理学等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对声乐技巧中的矛盾进行探究。

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100字): 篇八

休闲消费的发展使得社会形态及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会所这一舶来品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传入中国大陆,在中西文化沟通冲突和融合下,在休闲消费大潮的影响下不断演变发展,俱乐部成为以休闲消费为纽带的一种新兴的社交场所。 在《IT经理世界》期刊中介绍,俱乐部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英格兰。1652年,咖啡传入英格兰,促进了咖啡屋的出现,此后它成为集餐饮、会客、社交为一体的公共休闲场所。

最早有关俱乐部的记载是一名英国人在1660年的日记中提到的一个叫Coffee Club的小客栈。后来,咖啡屋由最初的自由开放,逐渐变得更正式、更私密,因此咖啡屋成为某个阶层或某种职业人士的活动场所,演变成为俱乐部。俱乐部是商业性会所的一种,它属于以休闲方式交往的集体空间。这类空间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卡拉卡拉浴场,它不仅仅是一个浴场,这是一个包括公共图书馆、健身房、花园、会议室和购物中心的休闲娱乐场所,具有重要的公共社交功能。在英国,会员俱乐部是英国上流社会阶层创造出的一种排他性的社交场所。这种俱乐部的内部陈设十分考究,锄古香古色的房间和美轮美奂的装饰,俱乐部内都还设有书房、图书馆、茶室、餐厅和娱乐室。商业性会所则脱胎于俱乐部的模式,受到沙龙文化的影响,它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演变而来的,是舶来文化本土化的产物。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俱乐部文化也影响着中国。

19世纪30年代的新月会是一个沙龙形式的文化俱乐部,徐志摩、邵询美等人都曾是该会的会员。香港会是我国最早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它是在1848年英侵占香港后成立的。北京最早的一家会所皇家俱乐部成立于1990年,是由境外投资,引进国外高档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模式。1994年开始,北京相继出现了高级商务会所一京城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中国会、美洲俱乐部,这四家会所被称京城四大富人俱乐部。这些会所均地处城市中心位置,室内装修高档,其中,除了中国会以餐饮为主,其他三家均有恒温泳池、健身房、会议室等齐全的休闲、商务活动设施。商务会所的宗旨是搭建强势、有效的商务交往平台。 休闲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会所的室内设计》这篇文章中写到,人类社会每跨入一个新时代,休闲时间就会延长。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休闲、娱乐等高层的精神享受。休闲的大众化使得人们更加需要休闲活动的场所,于是休闲娱乐场所蔚然成风,如主题餐厅、咖啡厅、酒吧、 KTV、洗浴场等被大批兴建。当消费大众开始蜂拥出入这些场所时,中产阶级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消费能力与水平,便开始寻找更有档次、品味和更为私密的休闲交往场所。这时原来的娱乐中心、休闲中心、

健身房、酒吧等纷纷改头换面,发展成为休闲会所。有时候,中产阶级可以改变或重新整合某些社会功能空间,从而创造出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因此,会所这种本身带有阶级身份的私人聚会场所也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阶层意义及空间功能。休闲会所在生气勃勃的消费大潮中开始走向大众、走向流行、走向时尚。会所成为大众传媒不断制造的生活品味中能够代表身份的新样式。但同时,由于大众对会所概念理解的局限性,大众也常常被会所这一名称所误导。

很多休闲会所都只是披着会所称号的外衣进行棋牌、茶秀、上网或健身等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并没有体现出会所空间作为一种室内空间类型在规模、功能、空间构成及创作的自由度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营者只考虑经济利益,不考虑会员的实际需求,认为会所中设置有功能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就足矣,毫无设计可言。许多学者对会所也做出过研究,但大多数休闲会所还忽略使用人群特征与层次以及会所本身的休闲交往性、可变性、适应性和使用性所形成的不同的空间及空间体验,往往在功能设置上缺乏主题特色,定位不准确。一方面导致了一些会所在设计上片面注重其环境的豪华气派,在项目配备上盲目攀比高档齐全,但却往往陷入经营资源利用率不高、设备空置、负债经营、难聚人气的困境。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会所追求艺术风格独特性上的急功近利。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会所室内设计极力想要网络天下之风格特征于一身,同时安排尽可能多的特色空间,如欧式风格、乡村风格、中式风格、地中海风格等,希望人们在此享尽各个历史、地理条件下的风情,导致它们被不伦不类地强行捏合在一起。这些休闲会所中存在着文化定位不合理的状况,对于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分析不清楚,对设计大众的习性没有深入了解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会所设计的结果只能流于表面形式,而无法真正的受到青睐。本课题通过对休闲时代基本概况的研究,以及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交往心理和消费观念转型的分析探讨,了解到休闲俱乐部这一新兴的休闲消费空间形成的背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其室内空间设计发展面临的问题。根据面临的这一问题,对休闲会所的室内空间设计做系统化的研究分析和探讨,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从项目的定位分析、功能设置、空间组到其他空间要素设计都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刻的探讨,并且对目前我国优秀的休闲会所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构思出MUSIC俱乐部的室内设计方案,对休闲会所室内空间设计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怎么写》,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