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护理人员管理论文 篇一
【关键词】 新医改;护理管理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且医疗市场从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日渐转向更高层的文化竞争[1,2]。
护理人员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人性化服务,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是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3]。本人作为一位三级医院的普通护理管理人员, 在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要求今年在全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现将个人在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简要的阐述。
1 护理管理中所面临的难题
1.1 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工作经验缺乏,整体资质不高,结果见表1。
2 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从表1可见,我院护理人员组成结构不平衡,护理人员的配置仍相对匮乏,中专及大专学历为主,但是,大部分是在职后继续教育所取得的学历,所学理论不如第一学历的护士。由于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大量补充护理人员,人员的年龄结构偏低,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职称结构配置方面,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低年资护士居高,而且,高年资护士大多知识老化,很难接受整体护理方面的知识。由于护理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风险高,需不断接受相关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和各种检查、考核, 低年资护士大多数是80后、90后出生的年轻人,几乎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不受重视、发展前景有限等,导致工作稳定性较差,辞职、流动、更换工作频率较高,造成人员流失使护理队伍不稳定。
2.2 护士长管理观念较陈旧,仍侧重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管理内容,注重护士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忽略现代护理理论的培养,导致整体护理质量发展缓慢。护理管理的提高不是简单的几个制度,一些高压政策的推动就能做好的。现代医学及护理学的发展要求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但是仍有部分护理管理者只会机械地照搬照抄,靠行政手段狠抓落实,工作缺乏主动性。并且现在大部分医院床护比例不达标,护士人数不够,护士长更忙于顶班,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做护士工作,一些政策和制度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工作被动。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素质管理往往重视表面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考试、检查,从而忽略了对护士德、勤、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监督机制较缺乏,竞争机制不能很好的引入。
2.3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整体较差,现代护理模式赋予护士多元化的角色,要求护士既是护理者,又充当管理者,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水平[4]。
从表1—3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72%的护士不愿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剪指甲、刮胡须、梳头等等,认为这些工作低贱,被别人看不起,说明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感。还有20%的护士由于知识浅薄,无法与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很难担当责任护士的角色,不能很好的把患者看成是一个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统一体。
3 解决对策
3.1 完善编制和管理机制 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完善护理人员的配备,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临时护士管理制度,有资格者待遇高于无资格者。需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来促进在职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能力。
3.2 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 首先,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整体护理的定义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需从五个方面即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考虑人类潜在的或已存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启动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它的支持理论有现代护理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问题学说等。用护理程序来诊断患者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个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系统,使各个方面紧紧相扣,以做到最终解决问题,扩大护理专业的自和独立性,促进护理质量取得实质性的提高是其核心问题。整体护理的外延包含了护理教育、管理、制度、队伍提高、社会环境、法律、政治、经济等等。首先,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施的前提,提高护理质量最基本的保证。
其次,需加强护士长有关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护理管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护理管理者应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及适当的补充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认识到人本原则的重要性,从而使护士在思想品德、体力、智力、精神心理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文管理[5—7]。
3.3 积极引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地管理方法,通过激励可以充分发挥护士存在的潜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8]。护理管理者应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应肯定护理人员的价值,满足护理人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肯定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价值,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荣誉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医院主人的姿态,为患者实施全面全程在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注重物质激励,如我院护理部每月都拿出一定数量的奖金对月质量排名在前五名在临床科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评比,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是否落实到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表扬信的数量等)并且由科室推荐,护理部下去考核,在医院层面评出服务明星,对每季度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实习生评出的最佳带教老师;等不但给予荣誉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性,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胡容,刘云,卢玉文。护理骨干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护理学报, 2009,10(10):27—30.
[2] 马远。医院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临床护理,2009,10(47):83—88.
[3] 卫生部。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0.
[4] 阮敏芝。护士长运用人本原理实施护理管理。中外医疗,2009,30:112.
[5]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6] 苏敏谊。人文关怀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主旋律。广东省护理管理,2003,1:46.
护理管理学论文 篇二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
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
文章正文:-,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护理管理论文 篇三
为培养具备现代护理意识及各种技能的护理人才,对我院1995~1997年的中护毕业实习生120名(93级50名、94级70名)进行整体护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现介绍教学管理措施如下。
1制定整体护理实习教学目标
护理部教学组制定整体护理实习教学目标:①护生认识到人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与文化需求的统一体,护理就是认识并满足病人的需要。②能正确评估病人,确立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③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④能与病人、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⑤内、外科护生各书写护理病历1份。各病房教学小组长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在内的教学计划打印成册,分发给每位老师。教学组全体人员目标明确,认识一致,以新的观点开展教学工作。
2进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讲座
护生进入医院时,即进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内容有:①整体护理的概念及内涵,护理哲理,护理程序,并结合病例讲述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②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强调在了解病人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宣教。③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基本技巧,并组织讨论有关基础护理实习中与病人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病人称呼问题,护生普遍觉得对20~40岁的病人不好称呼。经护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建议,当觉得对某病人不好称呼时,最好征求病人的意见。④讲明实习目标及要求。护生初步具备整体护理的意识,明确实习目标。
3带教方法
3.1实习时间及带教老师。安排内、外科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各2个,作为整体护理实习教学单位。护生轮流到内、外科各病房实习5周。每个病房设带教老师6~8名,其中设教学小组长1名。每名护生与带教老师固定3~5张病床,护生进入病房时,老师向病人介绍护生,护生也向病人介绍自我,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2护理程序的带教。采取老师示范、护生观察-护生实践、老师观察-师生讨论-护生再实践的方式。例如,新病人入院时,老师运用交谈、体检、参阅记录等方式收集资料;护生观察老师上述过程。然后,老师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向护生讲解。再次有新病人入院时,护生独立收集资料,确立护理诊断,拟定护理计划,老师逐一检查。最后,师生对收集资料的方式、内容、准确性与全面性进行讨论,评估护理诊断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护理措施是否全面、有针对性。肯定正确的方面,更正不妥之处。重病人每日评估1次,轻病人每2~3d评估1次,护理效果每周评价1次。老师每周批阅护理病历1次,指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中的问题。
通过实践,两届护生均能初步运用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方法去实施整体护理,改变了以往护生机械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的状况。
3.3健康教育的带教。由老师示范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然后护生按照本科室设计的病人健康教育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老师观察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或询问病人,评价效果。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3.4强化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生理需要是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如何使护生克服各种杂念,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重视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如给病人擦洗身体、倒便器等。护生目睹老师的行为,受到感染和启发,主动为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很多护生每日提前到病房,为病人进行晨间护理。32名护生因此受到病人、家属的书面表扬。护生从病人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了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生活需要。
3.5定期护理教学查房。各病房教学小组每周举行教学查房,本病房全体护生参加。先由管床护生介绍病人的一般资料,如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以及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等。教学小组长在充分评估病人情况的基础上,对护生进行整体护理的各环节的分析和评价,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对病人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问护生,并要求其解释;护生自由提问或发表观点。护生从查房中获得了护理病人的知识和经验,也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
4.1护理部教学组对教学的检查与指导。护理部教学主任、教学组老师每日去病房检查,参与、指导教学。观察护生操作时是否体现对病人的关心与尊重,能否充分解释说明。提问护生关于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等。询问病人是否了解自身疾病的有关知识,护生和教师有无讲解过。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询问教师是否进行过指导,未指导者,请教师弥补。检查护理病历批阅、签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一位基督教病人,术前其家属在病房内做祈祷,影响邻床病人休息,让护生去制止。正当护生感到为难时,教学组老师便带领护生找一个小房间让病人家属做祈祷,并向邻床病人及家属解释。事后,双方都很满意,非常感谢老师和护生对他们的理解与照顾。
护理管理论文 篇四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皮肤科4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25名,对照组护士22名。护士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5±3.4)岁。其中主管护师19名,护师17名,护士11名。本科毕业12名,专科毕业25名,中专毕业10名。两组护士职称、学历、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制度,实验组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具体如下。①相对固定护士的岗位。②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满分100分,具体评价内容:a.责任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占绩效考核的30%;b.护理工作量统计,占绩效考核的30%;c.护理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实践操作考核≥90分;患者健康教育开展100%;患者有效心理干预100%;患者满意率≥95%;护理文书达标率≥92%;抢救用品有效备用100%;感控达标率100%;基础护理无差错;执行医嘱零失误等占绩效考核20%;d.授权教学管理:教学满意度达标占20%;③实施考核与反馈,a.进行护理部考核,规定每个月做1次定期检查,不定时的巡查并作好记录与反馈。秉承公平、有效激励原则进行考核,考评成绩于护士长例会上公布,使每位护士长根据考评结果按PDCA模式进行整改反馈评价,提高护理质量。b.护士长考核,规定每月不定期的对护士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与反馈,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无差错与考核同时记录在护士长手册当中。c.建立考核反馈,建立绩效考核登记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各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在登记本逐项打分汇总,并注明理由,对受到好评及有进步的护士给予奖励。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进行评价,带教满意度通过学生、教师及护理部等多元评价方式;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95分为非常满意,95分以下≥85分为满意,<8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带教满意度
经对比,观察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制度运用在护理管理中与常规管理相对比,具有体现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带教满意度的特点。本研究中,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实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究其原因,绩效考核质量标准制定周密,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细则逐条落实,全院科室广泛开展,护理人员全员参与,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实效性。在绩效考核实施阶段采用PDCA循环模式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确保了护理质量的稳定性。
4结语
护理管理论文 篇五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术后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及手术特殊性采用心理护理、合理体位、营养饮食、基础护理进行护理与指导。结果有计划、针对性的术后护理能减少术后风险,增强患者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护理手段是老年妇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保证。
在妇产科工作中,手术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性差。老年妇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点的特殊性,生殖系统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其护理工作亦有相应的特殊性。有计划、针对性地做好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式的改进及与手术有关条件的完善,尽管老年妇科手术风险大,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实践证明老年妇女是可以接受大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加强术后的护理。
1病情观察
患者术毕回到病房后,需依手术大小、病情,认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通常术后每0.5~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平稳后,每4h观察1次。术后至少每天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d。术后1~2d体温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此为手术正常反应,术后持续高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变化常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有些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护理中有足够认识,如出现嗜唾,精神差,低热时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为防止电解质紊乱,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体位
按手术及麻醉方式决定术后体位。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侧向一旁,稍垫高一侧肩胸,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h。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留下的针孔约需2周方能愈合,蛛网膜下腔的压力较硬膜外间隙高,脑脊液有可能经穿刺孔不断流出至硬膜外,致使颅内压力降低,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尤其在头部抬高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封闭针孔的血凝块不易脱落,可减少脑脊液流失量,减缓头痛。为此,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术后宜平卧一段时间,以防头痛。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术后次晨可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情况的发生。同时,半卧位也有利于腹腔引流,术后腹腔内血性液体、炎症渗出液以重力作用向直肠子宫陷凹引流,避免对膈肌激惹,减少脏器刺激。
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肢体感觉的恢复情况;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鼓励患者活动肢体,每15min进行1次腿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每2h翻身、咳嗽、做深呼吸1次,有助于改善循环和促进良好的呼吸功能。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注意防止老年人因体位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突然起床时发生跌倒的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别需要耐心反复交待相关事项,直到确定其完全掌握为止,例如呼唤开关的使用等。
3饮食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h内进食少量流食,48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4缓解疼痛
虽然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但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不严重。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和不适通常集中在切口处,其他还可能有下背部和肩膀,多因在手术台上的体位所致。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伤口疼痛,通常手术后24h内最为明显。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保持被动体位,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护士应牢记:患者只有在不痛的情况下才能主动配合护理活动,进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为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止痛处理,以保证患者在舒适状态下配合完成护理活动。按医嘱术后24h内可用盐酸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或使用镇痛泵为术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止痛剂的使用应在术后48h后逐渐减少,否则提示切口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需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5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主要的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都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术后并发症可直接发生在伤口,也可以在手术位置周围的器官,或远离手术的部位或体腔内。并发症可能在术后立即发生,或迟些时间发生。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护士必须熟知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5.1腹胀术后腹胀多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患者术后呻吟、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一般情况下肠蠕动于术后12~24h开始恢复,此时可闻及肠鸣音。通常术后48h恢复正常肠蠕动,一经排气,腹胀即可缓解。如果术后48h肠蠕动仍未恢复正常,应排除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可能。刺激肠蠕动、缓解腹胀的措施很多,例如采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1、2、3灌肠,热敷下腹部等。在肠蠕动已恢复但仍不能排气时,可针刺足三里,或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mg),肛管排气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如因炎性反应或缺钾引起,则按医嘱分别补以抗生素或钾;形成脓肿者则应及早切开引流。
5.2泌尿系统感染尿潴留是发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尽管注意无菌操作技术,也难免发生细菌上行性感染。尿潴留是盆腔内和经阴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来排尿,床边加用屏风,增加液体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夹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如上述措施无效,则应导尿。一次导尿量超过1000ml者,宜暂时留置尿管,每3~4h开放1次。
老年患者、术后必须长期卧床者,以及过去有尿路感染史的患者都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并有高热等症者,应按医嘱做尿培养,确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受术者一般在拔管后4~8h内可自解小便,注意记录尿量和时间。
5.3伤口血肿、感染、裂开多数伤口是清洁封闭创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创口上没有引流物,直到拆线都不必更换敷料。创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压痛明显、肿胀、检查有波动感,应考虑为切口血肿。血肿极易感染,常为伤口感染的重要原因。遇到异常情况,护士切忌慌张、失态,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同时避免混乱,尽量减少在床边作技术性讨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感。少数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可出现伤口裂开的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自觉切口部位轻度疼痛,有渗液从伤口流出;更有甚者,腹部敷料下可见大网膜、肠管脱出。护士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用无菌手术巾覆盖包扎,送手术室协助缝合处理。
6心理护理
一般老年人反应较慢,记忆力差,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术后焦虑、恐惧、压抑、思前顾后的心态接踵而来。因此,护士应协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态度和蔼亲切,反复耐心地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效果。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和亲切感,从而减轻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护理管理论文 篇六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其他医疗单位2011年1~11月工作的护理人员138名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年龄为21~30岁,平均年龄为(24.5±1.7)岁,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为2~8年,平均为(4.5±1.3)年,学历分为:本科及以上65名,大专水平73名,其中护士85名,护师53名。138例护理人员均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同时选取护理人员在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各138例患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8例,患者年龄为38~78岁,平均为(58.3±2.6)岁,患者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者65例,初中及以下者73例;实施后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为(58.7±1.2)岁,高中及以上文化者67例,初中及以下文化者71例,在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人性化管理方法
(1)加强情感沟通。护士长应主动热情与护士进行交流,详细了解护士最近的生活工作情况,认真倾听护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承受的心理压力并用鼓励性的话语与其进行沟通。(2)制定合理分工制度:科里管理人员在科室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量尊重护士的工作要求,分配任务时还应考虑护士的工龄和技术水平;上级管理人员还要协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在工作中让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年轻护士进行帮助指导来提高其护理经验和水平。(3)注重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到外院进行参观和学习,在科里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统一和提高业务水平。(4)完善奖惩制度:科里每周或每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
1.3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对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护服务问卷调查,卷面分值为100分,问卷分值在80~100分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分值在60~79分为比较满意,分值小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以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表示。
1.4观察标准
观察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对前后评分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观察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临床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护理水平各方面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的138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满意85例,比较满意38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89.1%,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的138例患者满意123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8.6%。经统计,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模式后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2)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护理方面评分比较经统计,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行为、护理技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各护理方面的评分(P<0.05)(表1)。说明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3讨论
对护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时,上级管理人员通过与护理人员进行亲切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人员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压力并能够积极正确处理,使护理人员感觉到工作中的温暖,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增加工作信心,使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中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规范化培训和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可以使护理人员迅速提高护理水平和技能,上级管理人员认真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充分协调工作上的配合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特长和潜力,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护理人员实施奖惩制度,不但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其工作潜力,还能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行为水平,本研究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
4结语
护理管理论文 篇七
作为护理管理者,顺应时代医疗改革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成为当前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分层管理法根据护士的处理能力、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水平合理安排,护士的职位规范化,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使其在不同的层次发挥不同的作用。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不能人尽其材,所有护士的工作任务大致相同,主要是围绕医嘱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5,6],从护理效果看,还不能真正发挥整体护理的效果。分层管理法的目的是逐级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才能,通过竞争,激发护士的进取精神,有利于护士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分层管理也是对护士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另一方面分层管理后,护士与患者相对固定,有利于护患沟通,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积极的作用[7]。
尘肺病区实行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服务质量、病区管理五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综合病区,两个科室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分层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分层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病房卫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分层管理的实施,责任护士参与查房和医疗,并上传下达,及时沟通患者信息,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确保了医嘱的跟进和落实。
分层管理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主要是分层管理法能调动护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分层管理中,层层负责,护士人人参与管理[8-10],从根本上督促了护士各司其职。更为重要的是分层管理法健全了监督机制,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同时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分床负责制的实行,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考核,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工作中,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高年资护士为了提高本组的工作质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耐心指导,大大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操作技术和业务水平,穿刺失败的机率明显降低,以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环境。
护理人员管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护理管理模式;日常护理;常规护理管理;分层管理;应用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医院陆续开始了病房建设。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在岗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上有着鲜明的差异[1]。常规管理主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进行加强,对所有护理人员均是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而分层管理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给予更符合其自身情况的管理,因此可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本文选择在岗的护理人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试对比分层管理和常规管理的不同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工作且目前依然在岗的护理人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护理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护理人员归入对照组,接受分层管理的护理人员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①研究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11±6.72)岁;文化程度:中专8例,职高或专科19例,本科及以上13例;职称:护士21例,护师13例,主管护师5例,护士长1例。②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2.23±6.88)岁;文化程度:中专7例,职高或专科18例,本科及以上15例;职称:护士22例,护师14例,主管护师3例,护士长1例。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模式为常规护理管理,护士长应结合医院以及可视的具体情况,为各个护理人员安排好值班时间,以确保弹性排班制的落实。若初级护士工作经验比较匮乏,可安排其首先接受一些技术难度较低的护理工作,若条件允许则可以在高级护师的带教下接受护理难度稍有提高的护理工作,如此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与护理机会。研究组实行模式为分层管理模式,由护士长根据所属科室的性质、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经验是否丰富、工作能力强弱进行针对性的任务分配,同时基于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指责明细,以规范各自的工作范围与护理责任。一般而言,护理职务从高到低为护士长护师护士,分层管理应明确上述职务层次及互相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固定各自的权责,令各层次护理人员在坚守本职任务的同时为下一级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管理干预[2]。并且,针对同一层次的护理人员,也应结合其工作素质的高低为其进行针对性的任务划分,如经验丰富的高级护师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患者,或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护理工作,而经验匮乏的初级护士则少接受一些患者,在分配的护理工作的难度上也应该稍低一些。
1.3观察指标
(1)对比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上获得的考试成绩,>85分为优秀,85~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3];(2)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在患者中得到的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甚满意”三个等级,护理人员将科室内自拟而成的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进行填写并全部回收,汇总结果:总满意度=比较满意率+非常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对比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上成绩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成绩上均有一定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我国人民对于治疗和护理的要求正在不断的提升,而为了满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诸多需求,对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极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分级护理制度是实现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5]。有研究显示,护士对患者自理能力评估的指数是目前使用的最为广泛以及有效的评定方法,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护士能够较好的对患者的症状好转以及依赖情况进行实际的分析,对患者的正常诊治有着重要意义。但仍需注意的是,由于护士自身能力以及年资等不同,在临床对患者实施细化分级护理时,其临床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甚至会出现一些患者在应用细化分级护理后,效果不如一般的护理效果[6]。而基于这一点,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的评价非常重要。而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在临床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时,细化分级护理组患者使用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和护理后,患者满意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护士可以根据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的结果决定护理级别,更好的提升护理效果,为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滕海英,彭雪娟,赵翠松,等。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细化分级护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5-147.
[2]王美瑛,徐梅英,张晶,等。护理工作流程细化分级护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36):3362.
[3]刘冬梅,刘怀英,任雪莲,等。分级护理制度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39.
[4]朱徐英,张敏,朱建英,等。分级护理标准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应用中的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4,(10):1691-1692.
护理管理学论文 篇九
护理是一门讲究应用的学科,比较注重实践应用,其中临床护理是护理教学当中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学是实习护士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一直是医护人员较为重视的问题临,对于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护理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作用。然而,当前护理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首先,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高职院校带教老师通常是用富有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管理和理论水平欠佳,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很难适应新时期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要求。其次,原有高职护理教学管理实习护士分配过程不是十分恰当,通常只是简单按照实习护士所学专业分配到不同科室,没有进行针对分配,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对实习护士实习针对性培养,使得实习效果欠佳。最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缺陷,每个带教老师在面对问题时会根据自身实践经验选择不同则重点,导致实习生学习过程受到影响,很难全面了解和学习。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遵循护理学科发展大潮流,总结以往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变革创新,构建了一套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护理实习教学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当中注重岗前培训等工作。
2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教学阶段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完善其管理组织机构。高职院校与医院相结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理论培养优势和医院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逐步建立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临床护理管理机构。从而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构建护理部、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科室的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人员上构成以护理部主任、教学助理员、实习督导专家、科室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教员等多级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实纲和手册等相关管理文件,努力实现护理教学的全方位管理。其次,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紧跟医学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护理教学管理当中的新的特点和方法,建立教师队伍长期培训机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部分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理论、方法、业务水平、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进行考核,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高职护理教学过程应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带教老师是护生从事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教学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邀请护士长、教学专家等举行专题讲座,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医患关系、健康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等作为讲座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必备人文素质。着重培养护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位护理学生,强调每一项完整的护理操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
3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实习阶段
首先,根据学生临床实习时,对新鲜事务好奇心高、积极性高等特点,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将医院基本信息、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技巧、相关礼仪、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上岗之前熟悉自己岗位信息,更好地适应实习工作。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新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正确面对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渡。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和科室特点,针对性进行人文知识教学,合理安排护理实习生进行大班教学,重点讲解一些典型病例、个案等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和集中讲评等诸多方式,拓展学生眼界,为护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在实习过程当中根据专科的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门诊部可以将服务意识、分诊方法等作为专科特色,引导实习生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培养等工作。如急诊科课根据急诊收治多样化、病情多样化等特点,积极组织场景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当救治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关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护理等工作。
4结束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