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艺术的论文(优秀9篇)

众鼎号分享 16499

众鼎号 分享

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是高尚情操的宣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空间,在中国古代并不把它简单地当作物质实体之间的空隙,而是给予它以更深刻的精神意义乃至有关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理。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艺术的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艺术论文投稿 篇一

试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与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包含的种类非常多,其中包括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风俗、民族精神等,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而加强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和保护,可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和传统,进而有效的实现我国精神文化的继承。

一、当前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存在的现状分析

(一)遭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忽视

当前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就是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多数民间文学艺术难以得到重视。

尤其是文学方面的艺术,更是难以获得人们的青睐。

人们开始注重和追求快餐文化,所以对于传统文学艺术,尤其是民间的文学艺术的注重就格外的欠缺。

例如传统的民间皮影戏,早就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现代人们对其的忽视,必然会造成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民间文学艺术缺乏继承人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人数已经不多,而大多数的民间艺术还存在于农村地区,但是新生劳动力的转移也必然会造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后继无人,这种民间艺术继承人欠缺的现象成为阻碍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三)将民间艺术商业化欺诈

将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必然没错,许多的外来游客非常欣赏当地的民间文学艺术,并且将对其的观看作为一种文化的欣赏,是可以进行盈利的。

但是许多时候人们错误的将其作为了商业诱饵,甚至急功近利,只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商业效益,这就会造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受阻,商业性背后的金钱意味浓重,难以实现民间文学艺术的再创作。

(四)城市建设破坏传统民间文化

城市的再建也是影响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老旧城区的拆迁,必然会导致一些民间的传统建筑被拆除,这就会造成我国民间艺术难以得到保障。

艺术论文 篇二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的出现则是在2004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陈恳”。更重要的是,由毛笔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阻碍。很明显,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人们为了推陈出新,想尽办法崭露头角,往往在创作中采用的是背离传统的方式,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创新来博得大众的认可。在书法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命名它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这一名词是由王镛老师首度提出的。顾名思义是将“艺术”提前,注重艺术的表现,而相对弱化书法的本事。这在当代表现为书法的民间化倾向上,近几年流行的“流行书风”就是其典型代表。纵观这几年来的各大书展,我们都不难发现书法正经历着从“书法艺术”向“艺术书法”转化的过程。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几千年的二王书风,颜筋柳骨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累,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许多作品让人看下来已经不是艺术而是复制品了。于是更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觉上的感觉,开始抓形式感,尽管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态百出,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展览和比赛的效应不容小觑。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对流行书风的兴起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正是因为书法流行现象的出现,以王镛为代表的几位书法艺术家共同主持了“首届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并连续成功做到了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坚持汉字书写及线条原则,基本上仍属于传统书法的范畴,与更具前卫意义的“现代书法”有着较大差距。但参展作品基本反映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当代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向:随着书法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消减和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和创作意识正日益凸显和升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虽然流行书风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但其批判者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流行书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多元化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流行风尚,并显示出相当的风格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当代书法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现代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是书法艺术家们不甘寂寞的表现,也是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发展的富有生机的动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自娱雅玩和记事交流,而更多地注重用笔墨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性情,并通过幅式、材料、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突破来制造视觉上的特殊效果。现代展览中大多是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而且多为竖式,很少见到传统的尺牍和卷轴。这样的幅式比较适合现代化的展厅格局,同时也使观众有仰望之感,增强作品的视觉魅力。在用纸上,书法家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净宣到富丽堂皇的洒金(银)宣,从有作旧效果的仿古宣到简单脱俗的手边纸,不一而足,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石开等书法家还大胆地以色彩入书,寻求新鲜的视觉感受。当然,更明显的是作者们对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和章法布局方面的大胆探索。另外,从展览的布展风格较过去也有不小的突破,新颖协调,将作品拓裱在统一底色的展板上或装置于精美的画框里,旁边配有考究的标签,印有详细的说明、创作自述和主持人评语等,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档次。也极大的增强了观赏者的兴趣。   然而,“书法艺术”转化为“艺术书法”,也是具有自身必然性的。首先,书法在其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曾经具有两面性,即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实用性要求正在减弱,而艺术性要求则日益增长,人们力图在书法中获得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人格精神的追求,日益脱离书写实用价值的书法,应按照艺术的本性来发展。艺术的本性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不满足既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向传统挑战,追求原创性和超越性。这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规律。其次,现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对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方式。优雅精美的印刷术和发达的出版业,消除了艺术品的神秘性和复制失真性,人们可以及时掌握大量的艺术信息;良好的展览条件和收藏条件,提高了人们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维度,人们希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所体现的艺术感受性和表现力有更为切实的现代体现。最后,书法家们面对书法的日益专业化和高度艺术化,以及大量优秀的异质文化成果的挑战,更有来自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竞争力,因此,他们无法停留于固有的书法观念和传统书法模式。他们的现实处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当然,形式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本质特征。其关键所在其实是创作者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及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色。他们更多地思考传统书法的当下状况和未来走向,或者说他们希望书法艺术不要固步自封,而应再创辉煌。古今之变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核心理念和书法家的心性品质的改变。古人重“格调”与“意境”的“高”与“低”。因此,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上,更多地使致力于从传统的资源中发掘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作品以墓志残纸为基调,并掺杂一些破坏性的用笔,力图表现结构、章法的动荡感和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不过,这样的书风也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不少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形式技巧上的翻新,而对书法文化本身缺乏深刻体悟,对传统书法艺术语言也缺少系统研究,因而其创新显得底气不足,粗浅浮躁。其次,由于创作者取法相似,观点相近,且互相影响,因而存在风格面目趋同的隐患,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可能就失去了个性。

中国书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这新的发展维度,原有古典的书法系统,正由文化封闭走向文化开发,尝试着汲取其他艺术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的表现力。“艺术书法”常常招致人们的非议,斥之为非书法、不识“传统”。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不应躺在传统的、古人的艺术成就上面沾沾自喜,书法家们也不应该是艺术创造方面的懒汉,笔墨技巧固然是书法艺术的基质之一,然而它也能扼杀人的活生生的艺术感受性。由于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因此书法艺术的现代转换中,更应注重主体的分辨力,突出主体的创造性,以之开掘新传统,整合新方法,窥视书法艺术现代发展的生长点,在面向新生活的诸种尝试中把握书法艺术现代转型的契机。

由此看来“书法艺术”转向“艺术书法”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贡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书法形式美的建设。试想,如果一个歌唱家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她的发音有多到位多准确,仅仅只是展示她的基本功,而不拿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歌声展现给大家看,那观众又如何会有兴趣。中国古代的书法经典精华,被大众认可的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的几十件作品,如果大家都去宗法他们的作品不去创造,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勃勃生机,风格也不会在竞争中互补,而更严重的,书法这门艺术也会因此而衰落。

注释:①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1] 当代书法论文选(理论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2] 当代书法论文选(书史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书法研究[J]。1993(01)。

[5] 文艺研究[J]。2008(12)。

[6] 欧阳中石。光明日报――文化与书法[J]。2007(621)。

[7] 王岳川。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J]。2008(7)。

作者简介:秦兆诗(198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艺术论文 篇三

艺术\生活\艺术

摘要:桂桑的《泉》充分体现了现代达达先锋艺术的存在之根本――生活。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音乐创作的偶然性和其音乐行为的必然性,则以其为蓝本,以解构的席度看后现代音乐用以寻根至生活这一真实的本源。

关键词:现代派 后现代派达达主义 桂桑《泉》 凯奇的音乐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182-1

西方社会发展经历了前工业、工业区和后工业三个大的阶段。前工业以土地生产为轴心,工业社会从机器生产为轴心,后工业社会则以消费和信息为轴心。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新伦理精神逐渐被享乐主义所取代,市场竞争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消费和信息成了新的轴心,这些都标志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艺术也由此因精英化走向世俗化;与生活的界线从模糊发展到消除。当世人还没有弄清现代派为何物时。后现代派已以一种更真实的状态生活化出现了。对于多数人来说,现代派是一架迟到的班机,而后现代派则像一架早到的班机。机代艺术通过各种形式上的革命来承担现代共在虚无中拒绝承认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执意自我扩张的精神表现。后现代主义艺术则走出艺术的贵族领地,走向世俗、无序,甚至干脆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现代主义音乐与其他现代主义艺术一样,无论怎样反传统,怎样革命都还是有序的,甚至是更严谨、苛刻的有序,只不过相对于传统而言是新的有序。而后现代音乐则走向无序走向行为过程,走向复杂风格或走向广场,走向世俗,走向虚拟空间,其实质是走向更为真实的生活及更具时代感的精神。

一、达达主义

(一}从历史上看,20世纪反理性思潮和艺术实践应源自达达主义。它是一场文学和艺术的运动,其性质是虚无主义。达达既是艺术,又是反艺术,因此它含有很明显的后现人主义成分。因此达达的后现代主义因素表现在反艺术和主体的消解这两个相关的状态上。

达达主义出现在一个绝对信念已经动摇的社会里。因此,达达主义者在“政治、道德和美学危机之际,最先强调个人需要得到自由”。达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H・H・阿纳森认为达达主义有三个共同因素,即:喧闹、并置和机遇。而对音乐而言,“喧闹”就是噪音,“并置”就是拼贴。“机遇”就是偶然,其中还有更细致的东西:噪音就是声音的“现成品”。

(二)马其尔・社桑(Mareel Duchamp)最轰动的作品是《泉》,这是他送到展览会的一个瓷便器,他的现成品(ready-made)做法引起很大争议。他的看法是:对现成物品的选择,它是以视觉的无所反应(visual indif-ference)为基础的,不讲任何高雅或粗俗的审美情趣……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完全麻术的状态。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之人的“无中心有我”的状态,也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精英文化的姿态。

二、约翰・凯奇的音乐

(一)1952年夏天的“黑山事件”:被称为音乐发明家的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联合几位艺术界朋友,在美国黑山大学举行了一次被称为战后影响最大的行为艺术“作品”表演。情形是这样的:观众坐在四周,凯奇站在人字梯上念演讲词,卡宁汉在跳舞,卢森堡的画悬的房梁上而他则在播放磁带,图德在弹钢琴,而诗人玛丽・卡・理查茨则在另一个梯子上朗读诗歌,其他两人往墙上播放电影和幻灯。像这样的综合活动,是典型的行为艺术。它充满随机性、偶然性,明显带有亵渎性。是对精英文化的践踏,也是对人们长期以来信奉的艺术观念的践踏,也是对人们长期以来信奉的艺术观念的践踏,艺术概念被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界限从模糊到消解,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艺术?

行为艺术最基本的理念是:创作构思、计划,比媒介材料更重要,一旦表演的过程比结果的音响形式更为重要,这就可以称其行为音乐。

(二)约翰・凯奇成了战后先锋派的领头羊,对他的艺术创作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个:法国现代作曲家萨蒂(Saue,1866-1925),及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1870-1966)。

铃木大拙的禅学使凯奇获得了一种灵魂的解放,使他认为有价值的是世界或生活本身而不是对它的解释。这正是后现代主义反人工、反控制的思想。

(三)凯奇寻找到了理想方法就是偶然、随机。因为他认为采用偶然的创作方法,可以使他的音乐从他的好恶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音乐表演历来是在听众面前进行的,因而从一开始就有行为性。凯奇的(水的音乐)(1952)就是一个把听众变为观众的过渡性作品。在这个作品表演中,钢琴家不仅要演奏钢琴且还要倒水,在水里吹哨,摆弄收音机和扑克牌等等。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抹杀了艺术和生活的界线;消除了艺术高于生活的等级制,体现了反精英文化的姿态;消除了人工对音响的控制,既体现了禅学思想,又暗合了后现代主义的反美意义。

三、结束语

今天是一个对自身产生了怀疑的社会――通过响亮的抗议,通过实事求是的批评,或借助于科学的分析。在音乐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上必须走新路或至少去探索新路。在后现代音乐中,我们所面对的一切是如此令人震惊,富于挑战性,难以理解或令人厌烦,归根就是一个全面转变观念过程中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及在作品中反映生活的作曲家就处在这一过程中。把这过程理解为一种危机是对形势估计的错误,因为危机是一种病态。发展的尖锐化,其结果不是导致复原就是导致死亡。但面对现代主义音乐,它的独创性和勃勃生机,这两种可能性都是无法想象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里,社会心甘情愿地受政治骗子蒙蔽,接受娱乐业廉价的感情代用品,屈从于广告业巨头的哨音,难道就不许音乐用这些方法来使人理解自己,从而使社会提高对现实的觉悟吗?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既平常又有趣,既浅显又令人激动的现实,充满了矛盾与荒诞,但也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机遇。由此看来,后现代音乐也在完成一项它向来都在执行的任务,利用它所掌握的创作、表现手法来令人信服地展示更为真实的生活及更具时代的精神。

参考文献:

[1]C・W・E・比格斯贝,达达和超现实主义[M],昆化出版社,1989。

[2]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

[3]施图肯什密特,20世纪音乐[M]。

[4]《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达达》。

[5]林德曼(德),西方艺术风格词典[M],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226。

艺术方面的论文 篇四

浅析艺术风情在复式住宅中的应用

中式风格突出“禅”, 色彩沉稳,造型庄重典雅。在局部装饰与色彩上穿插使用中式古典元素,如几、条、案、椅、窗花,或藏青、赭红等有中式元素的饰物来具有怀古主义的家居氛围。这种很有古典特色的装饰物,在我的设计中俯拾即是,茶几、餐桌、书桌、书橱等都可以看到这种有着传统古色古香的装饰成分。

欧式很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欧式新古典风格在造型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彩柔和艳丽、崇尚自然。我在本次设计中也是运用了很多这样的欧式形式,比如,墙纸、窗帘、西洋壁画地毯等都是他们的具体表现形式。

中式或亚洲式的设计一向以简约、质感见长,如果能够巧妙地与西方现代、创新的概念结合,那么就可以完成一个时下最时尚的混搭之家。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西合璧

混搭,其实不难,也不简单。好的混搭需要有共同的设计语言,才能达到和谐统一,避免杂乱突兀,所以,我在本次设计中抓住了两个基本点:首先确定基调,虽然是多种元素并存,但不是混搭一气,混搭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这个“基调”,如果基调把握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本次设计的“基调”就是欧式风格,而中式风格来做点缀,这样就分出了主次,有轻有重了;其次,中西合璧是潮流点。中式或亚洲式的设计一向以简约、质感见长,在本次设计中,我会与西方现代、创新的概念相结合,相信我会完成一个时下最时尚的混搭之家!我在本次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以人为本”这一设计要素,在二层阁楼洒下的无限阳光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舒适和惬意。一楼的过厅则没有过多“特别”的修饰一处,柔软的挂毯,大面积的纯白墙面,耐磨的玻化地砖,一切让人感到质朴纯真,由于有绿色植物的点缀,整个空间环境被置于随意和自然之中。中西混搭还讲求“形在神散”,具备古典与现代的双重美感,当然也少不了特有的文化氛围,一副中国水墨画,为家居环境增添了一抹人文气息。

二、中西合璧之个性之美

在我本次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相信会给大家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卧室中并存,蓝白色调浪漫而沉静,蓝色清透与白色的安静相互映衬,有着海一般的梦幻感觉,优雅的配色似如歌的行板,浪漫温馨,装点出如水一般纯净又内涵丰富的卧室氛围。蓝色的木质床头富于美感,被布艺包裹的床尾小几,色调、风格与床气质和谐统一,既有对比度又有连贯性。白色的窗纱轻柔摇曳,透过柔和的光线,身体完全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浅色所营造的宁静氛围让烦恼的心情得到平复,白色床品上搭配古典花纹的灰色靠包,让卧室注入了轻视、随意的元素,是整个空间在明媚中蕴含着沉静的气息。

还有,浅色的条纹墙纸,蓝色的床头柜、白色的陶瓷台灯,清爽的色调搭配在一起,让卧室风格鲜明。

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快,常常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到家中想要得到一片安宁与静谧,而这时家居空间的单纯往往是最好的减压方式,亮丽的色彩、简单的线条表现精致的生活,功能至上,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简约家具,犹如一股清风吹过搬明快、洁净,让人倍感舒畅,一天的疲劳得以释放。我在饰品的选择中提倡简约,但简约决不等于简单,它是知性、清洁、单纯等元素的自然糅合,是自由休闲的生活理念的物质表现,特别是在小的居室单元中更是这样,否则会觉得空间很凌乱,甚至给人造成压力,这时,饰品反而在装饰元素中的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一种充满灵感和时代气息的高品质家具饰品,其设计和工艺紧贴世界潮流,继承了现代极简主义,糅合了中国审美哲学中的中合之美,在线条的表达上简洁清丽而不拖泥带水,符合现代都市人的艺术品位,引领者人们走向宁静而雅致的境界。

三、中西合璧之生活

我们知道,具有中国元素与风格的视觉语言,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环境中,如何在国际视觉语言环境中达到沟通与理解?如何将中国视觉语言与西方视觉语言达到更好地融合?中国设计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得到西方的尊重,我们才更有底气,也才有话语权。谋求多元是一种宽容,而正是这种立足于多元的宽容将引导着我们最终超越文化间的隔膜与抗争。在新世纪的曙光中,我们应该努力去开拓新的视野,对传统文化进行检讨和再认

识。认识你自己,改造这世界!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必须好好认识自己。强调当代创意设计的中国元素和风格,并非只是一味地怀旧、复古、更是一种文化独立与复兴的象征,有着现实的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结束语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艺术论文投稿 篇五

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艺术气质与魅力

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一详述难免冗繁拖沓,只能就其最主要的形式进行阐述,古代建筑最注重的是一种艺术生命力、一种人文精神,

我国古代的建筑南北方风格差异明显,北方的建筑气势恢弘,南方精巧别致,认识建筑的本质自当从传统开始。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

要谈古代建筑首先要知其特点,明其关联。

具体表现为: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

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体,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蓄,追求和谐统一,尤其强调与大自然的接触,通过门窗和院落,使人的活动始终同自然相联系。

空间,在中国古代并不把它简单地当作物质实体之间的空隙,而是给予它以更深刻的精神意义乃至有关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理。

我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组合形态一般都是由四座单体建筑,以院落为中心,环布四周,构成一个“四合院”。

“院”也随之成为建筑群体组织的基本组合单位。

一个有规模的建筑群,便是聚集若干“院”组合而成的,因为建筑群的功能差别,故院落组配形制各异。

根据虚实结合,通过不同功能分区建筑空间的千变万化,来突破单体建筑标准化的制约并表达其深刻的精神实质。

二、典型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

诚然,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分为宫殿和民居,而宫殿又居于更为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就布局可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

前朝,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召见群臣与外国使节,接受百官的场所,是皇权的标志。

所以,这一部分要显示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势。

宫殿建筑被这种设计思想所指导,所以古人把设计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运用建筑本身的巨大院落空间,创造出了强烈浓厚的威武、严肃的气氛。

在此,我们以我国历史上几个时期为例,进一步的说明。

隋唐以来的宫殿,都是仿周礼的手法,将前期分为大朝、日朝、常朝三部分,沿着宫城的中轴线,层层推进为整个宫殿建筑群的中心。

明清阶段,皇宫的紫禁城规模已远远能与汉唐鼎盛时期的巨大宫殿同日而语,明的三大朝已演变为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帝王宫殿所特有的那种威严、壮丽的艺术氛围。

在这座南北长达九百六十米的宫殿中,从午门到乾清门的前朝三大殿,竟占了长达六百米的范围。

同时,为烘托这一高潮,特别设置了由大清门经千步廊、天安门、端门到午门的长达一千三百米的变化丰富的空间序列,这种手法,正是通过古代宫殿建筑特有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们居住的房屋样式和风格也迥然不同。

在我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

北京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是我国民居的典型代表。

在四合院中,它分为前、后两院,中门位于两院之间。

前院是作为门房、客房、客厅,后院非请莫入。

规模形式的华美,是全宅醒目之处。

座北朝南的房间为正房供家族中长辈居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长幼尊卑的观念,东西两侧的配房才是晚辈的居住地及其它用途,座标点成为个体在群体当中最具象的标记。

堂的左边为长辈居室,厢房为晚辈居室。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遵循着“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的原则。

如此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得北京四合院以其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空间组成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从群体到单体,由造型到色彩,从室内铺设到装饰摆设都被赋予了秩序感,既人们所说的。“礼者,天地之序也。

”这种强烈的儒家体制思想,既包括了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又构成了封建社会建设等级秩序。

而这种蕴涵着社会、伦理、宗教的秩序美,又极大的延伸了建筑美的深度和广度,使建筑更丰富、壮观。

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地方主义风格中,中国元素体现的也是儒家思想,当今社会中不少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计以体现儒家思想观念为特色,如按照群体的组织关系布局,而非西方的单体的巨大的体量感的建筑。

色彩、材料的使用等等。

三、传统建筑对当下建筑发展的启示

我国传统形式的建筑在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洗礼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矗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并一直被视为国家、民族形象的象征。

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要在传统中创新再创新。

首先,文化传统的继承一般采用文化符号来表达,但更高层次的建筑设计除了吸收传统的精神外,还要有创新,有突破。

建筑要随时代前进,只有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我国建筑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的要求也必将不断提高,仅仅满足功能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建筑艺术中有许多优秀的因素是现代建筑中所不具有的,所以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我国的建筑设计师有责任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下去,推动祖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四、总结

古往今来,每一种社会形式都会伴随着特定的精神状态,同时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不管是建筑或是艺术,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

文明属性是建筑与生俱来的。

因此,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明史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元素。

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同时,自身代表文化和生活环境。

充满独特意义、生命力强盛的建筑设计,将在传统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的建筑文化的碰撞中诞生并发展。

艺术论文 篇六

摘要:二度创作属于二胡艺术实践过程中不容缺少的重要环节,二胡艺术家们往往会结合自身阅历或者是情感认知等情况,运用科学化的技法技能就二胡音乐作品实施个性化以及多维度展现。此外,二胡演奏者们所具有的较强二度创作能力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必须要在长时间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形成。二度创作能力培养需要在扎实基本功前提下,不断积累阅历,促进艺术素养水平的提升,全面把握二胡音乐所具有的地域性以及时代性,增强二胡创作能力。本文就二胡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二胡表演艺术;二度创作;实践

音乐一度创作属于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音乐作品都是借助音乐表演二度创作向听众展现的,然后在表演人员艺术表现力基础上引发听众们的共鸣。然而由于表演人员自身条件因素,音乐表达或者是传递期间给予听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二胡艺术的音色比较柔美,且表现力非常丰富,在表现手法方面是多层次的,并因历史文化渊源受到广大听众朋友们的喜爱。因此,现阶段对二胡音乐实际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二度创作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在二胡教学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社会效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二胡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所有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其艺术行为可以从狭义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创作阶段、表演阶段以及欣赏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艺术家属于创作以及表演艺术的自然主体,而观众则属于欣赏层面的自然主体。音乐作曲家们把多种音乐素材以及创作技法进行有机,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此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思想感情,最终创作出完整化音乐作品,该音乐创作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度创作[1]。而在一度创作前提之下,音乐表演人员结合自身对于相关乐谱的不同解读以及对于乐器本体技法情况的熟练掌握,借助乐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然后将表演人员的自身经历不断融入其中,进而表现出风格各异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称为二度创作[2]。从二度创作的特点上来看,二度创作中的表演人员在整个表演期间不仅要充分阐释作品深层次内涵,而且要融入一定的创造性表演,使其与他人的艺术有所区别,体现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音乐表演是二度创作,同时也是赋予音乐作品强大生命力的创造行为。音乐表演不仅要做到对原作品的真实再现,而且要借助表演进行不断创造,就原作品实施补充以及丰富,致力于超出作曲家本来设想,加入新鲜活力,使表演艺术重焕光彩,这也是音乐表演以二度创作形式存在的本质性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二胡演奏人员的二度创作属于二胡演奏者对作品生命力的再次赋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胡演奏生硬再现原作问题的出现[3]。实质上,二胡音乐演奏并不是对于前辈艺术家相关演奏技法以及表现情感的单纯性模仿,也不是机械朗读原作谱面,而是表演艺术家们在自身阅历、情感积累以及能力认知等条件下,就二胡音乐作品实施的个性化以及多维度的再次展现[4]。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满足相关欣赏主体所具有的多元化审美,从根本上促进二胡艺术可持续性发展。此外,二胡演奏家作为二胡音乐作品以及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所发挥的沟通交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优秀二胡作品只有在融入演奏人员个性化二度创作的基础上,才可以从内容层面以及形式层面进一步赋予音乐作品核心灵魂。

二、二胡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实践

通常情况下,二胡表演艺术当中的二度创作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二胡表演二度创作的理论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我们需要就作曲家所处于的特定化历史时代以及社会背景进行全面化了解。究其原因在于作曲家属于特定历史时代中的人,其创作往往会受到特定历史时代发展情况、社会意识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滋润以及影响,进而在实际音乐作品当中表现出个性化的人格追求以及独特风格特征[5]。总而言之,二胡作曲家作品中一般会凝结着作曲家自身对于大自然、社会以及道德等的感受与领悟。

第二,二胡二度创作的技术操作阶段。当顺利结束理论阶段准备之后,就可以进入到技术操作阶段中去了。因二胡作曲家一般是借助旋律、复调、曲式以及和声等创作手段,实现对自然、社会与道德等感受有效融入的。所以说,在二胡演奏家二度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必须要就乐谱旋律、和声以及复调等技法,从技术层面实施深入化分析研究,最终实现音乐作品全面化、系统化的呈现。例如,在二胡演奏曲目《二泉映月》当中,二胡演奏者应注重右手弓法的合理运用,然后选择存在音头的专业化换弓方法,也就是音头换弓,还可以叫做“传统换弓”。其特点在于所发出来的音色相对来说比较扎实质朴以及刚劲有力,能够很好地切合《二泉映月》所要表达的内涵。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无音头换弓方法,也就是“无痕换弓”,则音乐听上去会过于华丽以及水灵,无太多的冲突感,而且爆发力也相对较弱,难以充分表达出《二泉映月》的苍凉以及刚劲。

第三,二胡二度创作的演绎对比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非常优秀的二胡演奏作品,必须要经受得住历史考验以及时间冲刷。当优秀作品经历了一定的时代变迁之后,往往会被具体所处该时代的作品演奏家们因历史文化因素以及人文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而做出不同演绎,甚至会在同一时期内演变出差异化流派,一般表现为不同演奏人员或者是同一个时代但流派存在差异的演奏家们在对同一部作品进行演绎的时候,会表现出个性化风格特征[6]。所以说,一个较为成熟的二胡演奏家必须要在文化以及艺术不同风格或者是不同流派对比研究当中,紧紧把握作品内容以及独特化的艺术个性。然后在此前提下,二胡演奏家们再参照或者是吸收同时代不同演奏家们关于作品演奏的精华,进而发掘出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形成合理化的音乐演奏方案。当然,当演奏家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时候,应紧紧把握“度”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二胡演奏家们必须要就自己的独特艺术表现力与作品原始创作意图进行平衡。比如,美国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指出:“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这两者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二度创作属于促进二胡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同时也是构架二胡作曲人员以及听众的关键性桥梁。当二胡演奏者拥有较强二度创作能力之后,就可以增强二胡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流传度,从而充分发挥二胡艺术价值。然而,二胡演奏者所具有的二度创作能力培养属于一个长期过程,必须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并具备较为丰富的生活阅历,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全面把握二胡音乐作品所处于的地域性特征,增强二度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国昌。解释学视角下钢琴演奏中的二度创作意义——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视域融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155-157.

[2]李艳杰。论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实践[J]。大舞台。2012,11:69-70.

[3]季维模。三个高峰三座丰碑赏析《江河水》。《新婚别》。《长城随想》,走进闵氏博大境界的二胡艺术[J]。中国音乐。2013.01:144-150+199.

[4]区洁。论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艺海。2013.05:60-61.

[5]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与认识[J]。中国音乐。2014.02:42-50.

[6]宁志远。也谈二胡艺术的二度创作[J]。艺海。2017.03:50-52.

艺术论文 篇七

一、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一)绘画选材的不同

由于风景油画的本身特质所定,即创作主体对地域环境的一种真情的传达与表现。因此,不同的创作主体在进行风景油画创作时,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且有情感倾注的地理环境来进行艺术歌颂,这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域风景油画的选材不同。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有“白山黑水”之称,此地区的地貌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平原广阔,山脉平缓,大面积的白桦林漫山遍野,空气通透,阳光照度强,因此,冰雪、白桦林、湛蓝的高空等都成为了当地油画家青睐的创作题材。如田卫平的作品《月光雪地》、肖景志的作品《初雪》《老林秋韵》等。而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气候湿热多雨,空气中水分子含量高,太阳光到达地面时会受到水分子的折射,所以湖南的天气经常会给人烟雨蒙蒙的感觉,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因此当地画家也比较倾向于对丘陵、雨水和雾气的表现。如在风景油画家陈和西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许多平静如镜的水塘、蜿蜒潺潺的小溪、生机盎然的水田等,表现出了南方水乡的地理特征。

(二)表现语言的不同

受地域因素的影响,画家一般会选择一种与所要描绘景物特征相适应的表现语言。对于湖南和黑龙江两个不同的省份,由于自然景物的迥异,油画家选择的艺术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从两省自然景物的造型特征来看,黑龙江省是闻名全国的“黑土地”,地表的构成大多数是一种硬朗的直线条,树木大部分叶少枝多,树冠中时不时地会透露出树枝的走向,柔中带刚。而湖南是大面积的黄色或褐红色土地,地表的构成大部分是蜿蜒中带着盘绕的曲线,树木绝大部分是枝繁叶茂,树枝妖娆多姿。为了表现出其各自的地貌特征,艺术家所选用的艺术语言也会各有不同。黑龙江省的风景油画家一般都会将色彩和造中国南北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以湖南省与黑龙江省为例李伟琴摘要:湖南和黑龙江两省地处中国南北两地,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迥异,无论是绘画选材、表现语言,还是审美思想均体现出了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为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中笔者对两地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促进各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型简单鲜明化,在视觉上也给人夸张的感觉。如田卫平的《油画写生——太阳岛2013》组画,景物的塑造和色彩的处理有意进行了强化与变异。树木的造型很多是球形、扇形,不多的树枝中零星的穿插几片小树叶,房子也被简化为圆锥体或立方体;其次是大片碧绿的树木和草地,纯紫色的天空,玫瑰红的屋顶,钴蓝色或中黄色的房子等,用笔豪迈、大气,具有极强的装饰意味。而湖南省的风景油画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感受,含蓄中带有一种朦胧感,让人有一种无穷的遐想空间。如风景画家陈和西在构图时就比较喜欢运用皴擦手法在模糊中寻找形,使描绘的景物在似有似无中逐渐显现出来,给予观者一种边界线虚化的感觉。在用色方面,他比较喜欢运用绿灰、黄灰、紫灰、蓝灰等灰色系列,而且整个画面的色彩都融合在某一个灰色的色调中,给予人一种温馨而又祥和的感觉。在用笔方面,他倾向于“写画”的形式,下笔抑扬顿挫,追求一种轻松自然的视觉效果。

(三)审美思想的不同

美学家宗白华也讲过:“一切美的感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因此,绘画总会带有个人特定的思想情感因素,是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景物中,深入体会景物情趣的过程。而在这两省中,不同的地域人文因素对艺术家个性的成熟与塑造是十分重要的,黑龙江人性格直率,粗犷豪放、质朴坚强造就了特有的“黑土”文化,风景油画的艺术风格也像乡民一样纯洁质朴,作品健康、朴素,以深沉为主。如刘治的《松花江畔》以一种强烈绚烂的印象派点彩、厚堆的手法来表现北国冰城风光,给人独特新鲜的感受。李秀实的《春到兴安岭》通过大小兴安岭连绵不绝的山峰和皑皑的白雪,既体现了黑龙江的浑厚和大气,也展示了黑龙江儿女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湖南由于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一种平和与圆满的态度,风景油画在风格上强调的便是一种意象,这种意象重视的是与原物在精神层面的接近,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如肖沛苍的《湖边小船》展现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远处水天一色,朦朦胧胧,近处小船悠悠荡荡,体现出一种怅然自得感,景物在灰色调中时出时没,表现了一种深远而又幽静的东方神韵。

二、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差异的价值

(一)有利于两省风景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通过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研究,笔者发现两省艺术作品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主流文化相适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画家对自身经历的直观感受和文化渊源的挖掘,它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体现了一种特有的地方特色,是艺术风格个性化的表现。而实际上,求异一直都是画家苦苦寻觅最佳的艺术表现状态,这种潜在的艺术驱动力促使画家们会进行艺术探索与创新,给观者带来一些新的视觉冲击力。而这些不仅丰富了我国当前的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有利于两省的风景油画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画家群,进一步促进两省风景油画的发展。在湖南,经过画家们多年的努力和合作,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批以陈和西教授为中心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风景油画家群,他们不仅热衷于油画风景的表现与创作,还致力于湖南的本土文化研究,并尝试将着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为此,他们组织了很多相关的艺术活动,如建立后湖艺术区、湖南小型油画展、湘景湘情——风景油画展等,不仅带动和发展了湖南的风景油画事业,还为湖南油画的本土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两省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格罗赛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如指出:“艺术起源的地方,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黄永健也说:“无论如何,艺术自人类文化系统建构之初,便成为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己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可见,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而湖南和黑龙江两省的风景油画,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还保藏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另外,由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传承性”和“超越性”,使得艺术作品能够在人类社会流传百世,影响深远。里德说:“艺术的终极价值远远超过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贯穿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文化中,使其发生联系,产生交流。”英国文化学者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论及艺术“超时空”的特性时也指出:“艺术的最基本因素却是超出其时代的那部分东西,那就是永远能够被人们理解,对人们有所启示的,甚至神秘的‘真实’。”由此可见,致力于两省风景油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研究,是有利于两省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南北风景油画艺术风格迥异,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画面造型、形式和色彩等方面,更为关键的是画面神韵的追求不一致。正是这种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又反作用于南北地域文化,带动并发展了当地文化,为各自地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艺术方面的论文 篇八

浅谈三边地区剪纸艺术

中国剪纸艺术在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印,它从最朴素的乡土气息中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照亮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殿堂。在我国各个地区,由于文化传承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北方地区的粗犷豪放,南方地区的柔美细腻,不同的剪纸类型,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美感。最具代表性的包括陕北、江南、山东等地区的剪纸艺术。在此,笔者将对陕北三边地区剪纸艺术特色作一浅显论述。

三边地区指陕北北部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地,与陇东、宁南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接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草原,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随着人们的开垦及战争的影响,该地区植被状况不断恶化,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封闭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背景使这三个地区在文化上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包容了我国南北地区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诸多因素,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剪纸艺术的创作技法、创作题材以及其浓厚的地域性特点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作技法

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主要以刻为主、以剪为辅。纸质选择上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普通红纸即可,这种纸适宜窗花、墙面装饰等普通粘贴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用纸,如在祭神活动或是丧葬活动中,需用浸过色水的毛边纸(纸钱用纸),剪一些表现祈福消灾的画面。主要创作过程有以下五步:

(一) 缝合

根据图案需要,剪取相关大小的纸张,以10~20张为一沓,将其边缘缝合,可以用订书机订,一般情况下,年长的民间艺人通常用纳鞋底用的针将这些纸整齐地缝在一起。

(二)压纸

这些缝合在一起的纸张会稍显不平整,剪纸艺人会用炕石或重物压在其上方,直到纸张平整,易造型为止。

(三)印模

三边地区剪纸都有存在时间很久的剪纸模板,这些模板多是由上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当然在流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动。首先,将模板用水固定在压好的纸上;然后,用煤油灯的烟熏贴有模板的纸的一面,直到在纸上熏出模板的纹饰;最后,去掉模板,纸面上就出现了要刻的图案。

(四)刻花

将熏有图案的纸压放在用动物油脂和炕灰混合构成的垫子上,用单片斜刀头的刀尖,按照纸上的图像进行创作,创作者要用力到位,仔细雕琢才能将图案表现得清晰明了。

(五)修剪

刀刻后的花纹有其不完善之处,比如人或动物的毛发、衣服装饰的细微之处等,用剪刀将其修改,自然、浑厚的剪纸就完成了。

二、创作题材

三边地区剪纸的题材主要包括吉祥图案、戏剧人物、山水风景、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这些题材都源于民间,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真实再现。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因地域原因又增加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题材,如革命题材、陕北民歌的故事画面和极具该地区特色的劳动场面。

(一)革命题材

革命题材是陕北地区人民在剪纸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三边地区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权所在地以及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一支,成为革命题材剪纸艺术孕育的摇篮。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艺术家力群、陈叔亮、张仃、古元、夏风等深入三边地区,向当地群众学习民间剪纸,并且创作了大批反映解放区人民生产、斗争、生活的新剪纸艺术,使传统民间剪纸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创作于三边地区的革命题材剪纸艺术

,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迅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定性,使革命题材剪纸艺术又充满了不同的生趣。常见的三边地区革命题材剪纸有《夫妻识字》、《骑白马挂洋枪》、《送郎参军》(见图1)、《兄妹开荒》、《白毛女》、《五哥放羊》等。

(二)民歌题材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初从劳动号子中衍生,经过人们的加工创作,成为今天的演唱形式,其唱词和表现内容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也多源于民间,三边地区作为陕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摇篮,民歌 自然在该区域广泛传播。民间艺术是相互影响与渗透的,民间艺人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民歌中的故事情节结合,创作出表现民歌内容的剪纸作品。

常见的题材有表现男女爱情的《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世上只有妹妹好》、《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见图2),表现婚嫁题材的《嫁女歌》,表现革命新题材的《喜在脸上笑在心》等,这些民歌题材给剪纸艺术注入了多样性与灵动性。

(三)劳动题材

三边地区的人民勤劳质朴,他们靠自己的双手种田犁地、放牧收割,劳动是他们生活中所必须的。也正是因为劳动,他们才有收获,即使是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他们也一直用他们的坚强和勤劳与自然做着抗争,民间剪纸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农闲时,妇女们会拿起手中的剪刀,将平日里她们劳动的场面表现出来,剪纸是她们生活习惯的一种,但却正因为这种习惯,使那些看似普通的劳动场景变为一幅幅其乐融融的画卷。常见的劳动题材有放牧、打场、纺线(见图3)、搓麦粒、犁地、挑水等。

三、风格特点

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无论是人物的外观衣着还是富有特色的背景装饰,都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剪纸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除以上专门提及的几种个性鲜明的表现题材之外,在其创作风格上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传承性。

该地区剪纸有别于陕北其他地区粗犷、不拘小节的风格,它在保存了自身具有的北方少数民族遗留的文化之外,还融入了许多江淮地区细腻温柔的感觉,两种文化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黄土高原的雄浑与江淮地区的阴柔结合而诞生出这样一个民间艺术的瑰宝——三边地区剪纸艺术。

(一)简单细腻的技巧

三边地区剪纸最大的特色不仅仅是它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画面,而且其中的装饰纹样具有简约而不简单的魅力。在看似笨拙、轮廓简单的人物或动物造型中,总会出现细腻的装饰纹样,使画面变得生动清新。

1、 线条细腻

三边地区剪纸画面都由细线条构成,这种细线条使得画面干净利落,并具有立体感;回环缠绕的细线条不会使画面显得轻浮,反而更加灵动。靖边剪纸能手华月秀的剪纸作品,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细腻的线条在剪纸中的艺术美感。如《猴子捞月》(见图4)中那些细线条的树木与枝叶,同连成环状的块面的猴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样的对比,使得画面主体突出,有一种虚实相得益彰之感。

2、流苏式(锯齿式)装饰

流苏式(锯齿式)装饰纹样是三边地区剪纸艺术中的又一特色,无论是植物枝叶还是动物毛发,都有一种特定的(流苏式)锯齿状纹样作为主要装饰,在当地被俗称为“抖毛毛”。尽管在西北其他地域的剪纸中也有这种类似的装饰,但多数显得笨拙粗糙,不会像三边地区这样整齐分布且细如针尖,很好地突出了物体的特点和生命力。

二)南北文化的结合

三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其文化因素深深影响着这个地区。三边地区人们冬季着衣以羊的皮毛为主,《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匈奴服饰:“自君王以下,盛食畜肉,衣其皮革。”由此可见,匈奴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三边地区还有头上扎羊肚手巾的习惯,据《旧唐书·党项传》载:“男女并衣裘褐,仍披大毡。”这些都是由游牧文化转化过来的。该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以蒸煮为主,手抓羊肉、羊杂碎、炒米、炒面等为特色饮食,与蒙族的饮食文化相同,这些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三边地区人们的身上有一种朴实与谦和,但并未丢弃马背民族高傲的天性,所以在他们的剪纸艺术中,亦有这种朴实的内涵。同时,江淮文化的进入,又带来了太多的细腻柔美,这使得三边地区剪纸艺术呈现出一种容纳南北的艺术特色。

吉祥图样、人物、动植物是剪纸作品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但南北方的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三边地区将两种不同地区的表现技法结合于同一画面中,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笔者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剪纸,即江淮地区民间剪纸代表的安徽剪纸和黄土高原文化区域的民间剪纸代表安塞剪纸,予以比较说明。

1、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民间艺术中最普遍与恒久的图样。安徽剪纸中的吉祥图案轻盈并且棱角分明,清新自然;安塞剪纸中的吉祥图案圆润饱满,一如黄土高原人民的那种憨厚感;而三边地区的吉祥图案则在表现轻盈之感的同时,将线条的分明感与体积的块面感合二为一,虚实表现得当,仍不失将一种富贵华丽感表现出来,在这种华丽中,也包含着北方人们所特有的朴实感。如通常所见的凤凰图案,安徽剪纸中的凤凰俨然是鸟中之王的姿态,翎毛飘逸,卓尔不凡;安塞剪纸中的凤凰厚重感十足,尽显富态之仪;三边地区则将二者凤凰的特点尽收其中,王者的头冠,庄重大气的尾部造型,盘旋动感的仪态,使得画面在传达富贵繁荣之意的同时,更多了些和谐平静的气息。

2、人物图案

人物图案是最能代表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纹样。江淮地区的人物娇小温柔,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魁梧直率,表现在剪纸艺术中,突出了他们文化中的细腻与奔放,尤其是将他们生活中的模样真实地展示出来。安徽剪纸人物造型简单,服饰装饰复杂,这与民间流行的染织布艺有关;安塞剪纸多突出人物的造型及动作,使画面情节清楚,衣物装饰简单,仅以线条表现真实服装的特点;而在三边地区的剪纸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人物的动作与造型,而且对人物的服饰装饰着重刻画,将南北剪纸艺术中的简繁,通过其细腻的线条表现在一起,构成了三边地区剪纸的特定样貌(见图5)。

3、植物图案

植物亦为剪纸中很常见的图案,它们时而独立存在,时而作为装饰与其他题材一同出现。在植物纹样的表达上,南北两地也有着各自的艺术语言。安徽剪纸中的植物造型多以写实的方式剪裁,从花朵到植物的茎、叶,都通过极其细腻的手法表现,宛如古代工笔画中花卉图样的再现。而安塞地区的植物类剪纸都采用了抽象夸张的表现技法,往往将植物与动物表现在一起,或是做以变形,使植物本身的物理特征弱化。与这两个地方的剪纸艺术相较,三边剪纸中的植物造型既有写实的成分,同时又兼有夸张变形。如剪纸荷花,在形象地表现荷花造型的基础上,又给荷花的花茎边缘增添了一些“抖毛毛”的装饰纹样。这种边缘的装饰,看起来不很合理,但正是这种不客观的装饰意味,才使得三边剪纸在表现柔情的花草时显出一种北方民族的豪迈。

4、动物图案

动物在民间美术中总是会被人们冠以一些美好的寓意,关于此类题材的剪纸作品样式繁多、风格各异,但每个地域总有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南北方剪纸艺术中的老鼠,均被赋予“多子”的内涵。安徽剪纸中的老鼠古灵精怪,有一种抽象的表现意味,身体上装饰有复杂的图案;安塞剪纸中的老鼠在保持其固有的老鼠外形外,杂糅进了夸张的成分,但多以一种简单朴素的造型出现,多了一份北方地区特有的淳朴;在三边地区的剪纸老鼠图像中,老鼠多以写实的方式出现,真实地塑造了老鼠的外部特征以及它精明的特点。与安徽剪纸一样,其身上装饰有复杂的花纹,使得吉祥意味突出(见图6)。

根据以上对比研究,三边剪纸艺术中充满着南北方剪纸文化中的很多方面,无论是技法还是装饰,都体现出南北剪纸的综合性特点,这种综合性使得三边地区剪纸在其固有的北方民族的大气和张扬中兼有了江淮地区的清新灵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边地区剪纸集历史性、生活性为一体,不仅题材鲜明、个性突出,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整合在同一画面中,朴素中兼具大气,同时洋溢着清秀典雅之感。

然而,这种充满文化结合性、本土发展性的民间艺术,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当这个贫困的地方开始有了石油资源作为生活支柱之后,原本朴素的生活、质朴的内心,就离这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剪纸这样一个心灵艺术的再现者,则慢慢被尘土所遮掩。尽管有部分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地区剪纸文化的独特性,但由于资料的欠缺等因素,均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使得该区域的剪纸艺术在时代进步的大流中日趋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研究陕北文化的学者或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应该对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多做详尽研究,尤其是在本土文化中兼有江淮地区文化因素的方面,这样才能使得这种民间艺术不会随着地区经济的过快发展而出现不平衡现象,也会使三边地区剪纸艺术走得更远。

艺术论文 篇九

摘要:古徽州地处三省交界处,人杰地灵,徽雕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因素,“三雕”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研究中国文化,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相结合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其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雕刻艺术品更是国之瑰宝,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徽州;三雕;装饰;寓意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徽州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南部,主要分布于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一带,处在三省交界处。徽雕应用于建筑装饰上,装饰性风格具有浓烈的文化地方特色。徽雕主要有用于祠堂庙宇,园林民居的装饰的表现上,还用于室内家具的室内用品。我经常带学生去安徽江西写生考察,逐渐了解了徽雕这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

徽州的“三雕”主要指木雕、砖雕、石雕,徽雕之所以昌盛,有他的必然的原因。首先徽州山林地区,盛产木材。尤其是各种木材很多,取材很方便,所以他们大量的应用于家庭院落的装修装饰,例如室内的屏风,日常使用的桌子、椅子、床、书架、书房。再次石雕之所以非常的流行,就是因为这地方黟县地处山中,周围有大量的的大理石,这种大理石叫做“黟县青”被广泛用于村子的建设建筑中,这种石头有它的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打磨之后,会出漂亮的线条纹理,不仅石质坚硬,而且易于雕刻,所以被大量应用。还有就是因为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回到家乡,他们用大量的财力来修建祠堂,建立自己宗族,以显示豪华富贵的家庭背景和显赫的地位。他们用了大量的财力同时也培养出大量的能工巧匠,使得他们的雕刻技艺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炉火纯青,独秀一枝。最后徽州此地山清水秀,在黄山脚下,皇室家族的带动和提携,加上先人的智慧古训,走出一条耕读并举,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的路子,出现大量的仕途,商道都非常通达的历史名人、达官上卿,他们赚了钱,发达了又回家乡开学堂,教育后代,他们的发展同步也带动了此地的文化发展,徽雕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形成的,其渊源于宋代,到明代清末极为昌盛。

我们首先看木雕,其主要应用于房屋的建构和装饰,古代大多数采用木质结构建,门窗床多采用了雕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家庭地位。主要体现在门楼、窗户的装饰图案的地方。下面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其艺术特点,刻在门上窗上的木雕形象大多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十分干净利索。线条组织和疏密节奏飞舞流动。造型上笨拙可爱,夸张变形突出特点,简洁概括突出特征。外形很整,神情自然传神,动作表情表达十分到位。寥寥几笔,栩栩如生,左顾右盼,形成经典的模式。木雕的雕刻题材,有人物,走兽,花鸟,鱼虫,楼台亭阁等。其中有很多独特的动物,例如鹿,牛羊,蝙蝠,蟾蜍,喜鹊都进行了典型的概括,很具有代表性。另外还包括一些植物,如莲花,菊花,梅花,也进行了经典的概括特征,十分明显。木雕形象同时都进行了点、线、面的平面化的处理,极具有现代感。木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经常用比喻的手法或者暗示的寓意,例如仙桃代表长寿;莲花和芦笙放在一起表示连生贵子;石榴暗示多子多福;把铜钱和蝙蝠放在一块以为福寿双全;瓶子里插了一把扇子就是说平生要积善累德;一个小孩儿手指天空代表指日高升;三宝方天画戟代表连升三级。木雕在安徽徽州一带起到了一种日常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理学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学启蒙十分重要。有些在题材上如渔樵耕读,福禄寿喜,一些内容上都从书里提取出来,忠孝结义,富贵吉祥,仙人菩萨,无所不包。有些讲了一个一个的故事,有些是直接把书籍里边的故事刻出来以教育后人,各种形象的雕刻都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美好的愿望的,如五子登科,平步青云,百子图,官拜公卿,福禄双收。都是对人生幸福的完美的天伦之乐的向往。木雕的雕刻十分细腻繁复,讲究艺术美,有的讲究镂空的效果,镂空的层次很多,题材都在不同平面上内部中空,层次分明雕刻艺术十分高超。雕刻完之后,为了保护木雕,也是为了获得最美的效果,木雕表面又多用油漆彩绘,使得颜色鲜亮明快,内部的形象多用金色或金箔描绘,金灿灿的光彩艳丽显得有富贵之气。木雕主要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流畅的线条,简洁古朴的造型,强调了对称及富有装饰的现代趣味,徽州的木雕雕刻风格朴实粗旷,平面突出。一直到明清后期,雕刻艺术日益繁荣,家家户户都都采用木雕来装饰室内家居。

第二种是砖雕,主要应用于门头上面,门槛,起到装饰作用。显示门第的不同,家族显贵的作用。雕刻方法十分突出形象,大都是浮雕,凸显出砖面之上,一般是左右对称成双成对的形象,镶嵌在大门门头之上,大多是吉祥瑞兽,大象,蟾蜍,钱币,麒麟送子,莲花,宝鼎出祥云,蝙蝠成双对,而且砖的外形也不是完全方形的,大多是小扇形,菱形的。这样砖雕十分灵动柔美,砖雕各种形象的表现也十分精细流畅,形象中的各种装饰纹案,装饰感十分强烈,而且有着美好的寓意。形象造型笨拙,有福气之感。构图采用平面并行排列,形象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和门头飞檐组合起来,使得门面很有气派,格局不凡。

第三种是石雕。石雕的代表一就是在西递宏村镶嵌在墙上的石窗楼窗,很多有圆的、扇形的、菱形的比比皆是。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梅兰竹菊图,吉祥瑞兽等等。还应用于其他的地方,如房屋的台柱门楼,起到装饰作用。石雕多是小型动物石雕,造型朴实,神态自然,大多是小狮子或麒麟。二就是牌坊,更具有代表性,是皇帝赐给功臣表彰大臣的,歌功颂德,雕刻艺术价值更是精湛,西递的胡文光的牌坊最具有代表性。胡文光在明代嘉庆年间,中状元后来皇帝批准在他家乡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他在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好事善事。胡文光的牌坊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是牌坊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牌坊上雕刻的吉祥瑞兽,牌坊上有四个大柱子,柱子下端都雕刻石雕大狮子,狮子刻的非常栩栩如生,是完整的雕塑,大狮子和小狮子嬉戏打闹。牌坊中部刻有仙鹤麒麟瑞兽,在牌坊上部刻有天官赐福,仙人石雕,牌坊有大量镂空石雕,极尽繁复,一般多为透雕,还有圆雕、线雕等与各种技法的并用,可称为石雕中的精品。

徽州“三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身在故事题材上多为民间传说,神话典故。动物图案也多来自于民间传说,花鸟图案,吉祥图案。徽雕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与文人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自身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的演变和发展变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人的艺术才华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体现,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和发掘,以便我们把它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晓我们传统文化的精湛和伟大。

【参考文献】

[1]杨文论徽州古建筑“三雕”之美。

[2]武旭峰编著、西递、宏村[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艺术的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毕业论文格式字体要求【最新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