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科普小论文【优秀5篇】

众鼎号分享 20889

众鼎号 分享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科普小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科普小论文 篇一

科普小论文

——低碳生活

在最近几年,全球的气候,一下子变暖了许多。秋天要等到10月份才到,夏天4月份就开始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原来,是人类自己闯的祸。

21世纪,人类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使我们的地球逐渐变成一个热球。也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造成的。二氧化碳。现在全球汽车越来越多,地球也就越来越糟。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恶劣。

二是家庭电器,夏天天气炎热,在家吹空调成了人们的一大爱好之一。可是空调会向外排放大量的甲烷气体,还会浪费电。所以要尽量少用空调或不用空调。

最后一点是:保护水资源。在我们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可是能喝的却只有百分之二是淡水。动物和植物都需要淡水。动物的生物链严重破坏。水成了问题,人们就大量开发矿物质,燃烧出了C02气体严重破坏臭氧层。南极和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洞。这样下来的话,人类的生活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这样下去,太阳就会直直射入南北极,冰川就会融化。然后,陆地变少,人类也就少了。如果我们不保护,总有一天我们人类会从这个星球上消失的。我们可以从低碳开始:

一、少买衣服,二、不吃牛排,三、要住小房子,四、绿色出行,这几个方面做起。然我们共创美好的家园吧!

科普小论文 篇二

科普小论文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癌症。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却分外偏爱华南地区的人们。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男性中它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女性中也有十万分之五到十。在广东的某些地区甚至高达十万分之五十。

1970年,有学者提出这一现象可能是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基因不同、过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咸鱼。EBV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病毒,并非华南独有,也就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至于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之后,还保持着鼻咽癌的高发生率;但是他们的后代,发生率就开始下降了。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移民后代逐渐放弃了祖辈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么引人关注。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咸鱼身上。不过膳食对于癌症的影响,研究起来并不容易——起码,不能拿人做对照实验。多数的研究都是“病例-对照”调查。做得比较完善的是1986年发表的针对香港青年的调查。那项研究找到了250名鼻咽癌患者作为“病例”,让他们各自提供一名很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亲戚或者朋友,这样得到了250名没有鼻咽癌的“对照”。通过问答的方式,让他们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并且通过他们的母亲了解他们儿童时代的饮食构成。最后,这项研究获得了127组“病例-对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导致鼻咽癌的最显著因素是儿童时代食用咸鱼。当然,这并不是说吃了咸鱼就一定会得鼻咽癌,而是如果儿童时代吃咸鱼会让得鼻咽癌的比例大大增加。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香港青年中的鼻咽癌患者有90%以上是吃咸鱼,尤其是儿童时代吃咸鱼导致的”。其它的 几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支持了咸鱼增高鼻咽癌风险的结论。所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意思是它对人体的致癌能力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在小鼠实验中,类似的结果也可以被观察到。

为什么咸鱼,尤其是中式咸鱼,具有致癌能力呢?据推测,咸鱼是鱼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的产物,中式咸鱼有脱水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比如亚硝基二甲胺,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但这些亚硝基化合物诱发鼻咽癌的机制则还不清楚。不过,人类判处一种食物“致癌罪”并不需要完全水落石出的证据,前面的那些“病例-对照”研究和动物实验就已经足够定罪了。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中,明确指出有充分致癌证据的膳食因素分别是肥胖、酗酒、黄曲霉素和中式咸鱼。我们通常津津乐道的那些洋“致癌食物”反倒榜上无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咸鱼这样的食物会“致癌”。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传统、天然、没有经过工业加工的。我们又很容易把古人“不知道得了癌症”混同于他们“没有得过癌症”,于是很纯真地相信祖先们吃的东西就是安全的。另一方面,鼻咽癌这样的病发生率很低,即使是广东的那些“高发地区”,发病总量也是很低的。十万人中的一个还是几十个,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感觉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多数吃咸鱼的人来说,并不会就此患上鼻咽癌。科学研究的结果只是告诉我们:经常性地吃咸鱼,尤其是在儿童时代经常性地吃,会把一种“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几倍。具体到个人,是避免这个增加十几倍以后依然不大的可能性,还是享用咸鱼的美味,才是人们应该把握的“选择权”。现在,你又怎么看那些洋“致癌食物”呢?

戴靖宇三(11)班

怎么写科普小论文 篇三

科 普 论 文 写 作 指 导

同学们进入大学以后,写作论文的机会会很多,比如:科普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了解和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很重要。为此,学院的老师整理了部分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什么是科普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普通同学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同学!

二、科普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重点、主要讲述的部分)

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比如我们经常去幼儿园去观察,你们到底观察了什么?(提问)幼儿园值得我们观察的实在是太多了,幼儿的、教师的、课堂的等等。怎么去观察?课件()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

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

4、教师指导法。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2、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

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

五、举例(以亲子分享阅读为例谈,包括选材、查的资料、意见的修改等)

科普小论文 篇四

餐桌上的学问

2015级7班蒋鸿杰有些人认为,吃就是吃。却不知道吃还有大学问。

一天早晨,我发现昨晚剩下的肉汤结成冻了。我不明白,昨天晚上的温度没到0℃以下啊,为什么肉汤会结成冻呢?于是我去查了一下《十万个为什么》,在那里面找到了答案: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猪肉、鱼肉都像一捆捆甘蔗,它们是由蛋白质纤维束组成的。在纤维束与纤维束之间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像绳子一样,把这些纤维束紧紧地连在一起。结缔组织主要由韧带质与生胶质组成,它们都是蛋白质。当我们用小火慢慢炖肉汤、鱼汤时,韧带质没有什么变化,而生胶质却与水发生了化学作用——水解成了动物胶。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动物胶能够溶解到水中,形成胶体溶液。但温度一低,甚至不一定要降到0℃,它就凝结成冻状。动物胶的营养价值很高,如果炖得更久些,它还会继续与水反应,进一步水解变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味道是很鲜的,这就是为什么肉汤、鱼汤炖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现在,我不仅知道为什么肉汤在0℃以上也能结成冻,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肉汤、鱼汤炖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

哦,餐桌上的科学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神奇。科学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等待着我们努力地去探索,去发现。

科普小论文 篇五

科普小论文

这篇科普小论文可以告诉大家一些科普知识。

原来,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后来我明白了。

只不过雷电中的光和声比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电火花强大。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有的人认为鱼睡觉,有的人认为鱼不睡觉,但我认为鱼睡觉。几乎每种鱼有时都会处于某种保存能量的状态,我们可以把这叫做休息,甚至“睡觉”,尽管这种行为可能与多数陆地动物的“睡觉”不是一回事。许多鱼类(比如鲈鱼)夜间待在圆木上面或下面睡觉。珊瑚虫白天活跃,晚上则躲在礁石的裂缝处休息。鱼类休息时的样子与其他时候截然不同。例如,许多白天聚在一起非常活跃的鲤科小鱼晚上

却分散开来,在浅水中一动不劝。有些鱼则白天休息,晚上活动;但几乎所有的鱼都要睡觉。还有些动物一刻不停地游动,因为它们必须不断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但它们在运动的时候仍有可能睡觉,我们只是不知道罢了。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科普小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心理健康观论文(优秀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