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通用8篇】

众鼎号分享 18033

众鼎号 分享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一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

张健

上了心理课我学到许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健康自我,健康人格,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什么是自我意识呢,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自己与周围坏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意象。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两大阶段(:1)婴幼儿的自我再认。研究表明,一部分15至17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再认,但是到了18至24 个月的时候,大部分婴儿才明显意识到自己脸上的异样,并去摸自己的鼻子,知道镜子中的人是我了。(2)三种自我的不平衡发展。1身体自我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2社会自我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3心理自我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自我意识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首先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分化。与中学相比,我们的自我认识能力明显增强,自我认识倾向于更系统更稳定。我们不仅将自己与周围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还呼应他人要求与社会期望,并将内化为自我的稳定品质。我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外表、行为、举止等外在因素,而且更加关注自己的性格、智力、人际关系、活动能力等内在因素。其次我们的自我评价向客观发展。由于大学生年龄、经验与学识的增长其自我评价一般向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我们更能协调父母、教师、朋友、同学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够通过他人评论建立客观的自我概念,同时又不完全依赖他人评价,能够对他人评价形成合理反思,形成成熟的、能够发挥适应功能的自我概念。再次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丰富深刻,并具有波动型。总体上具有积极健康的特点,但有波动性,取得成绩时易产生狂喜骄傲自满,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失望自我否定情感体验。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最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断增强,但具有矛盾性。与前阶段相比,大学生不仅能在感知能力上有更强的控制力,而且能在新年水平上调控自我,自己的控制方式逐渐从外控到内控,对自己的生活和日常行动能够控制人生目标、自我控制期望、生活信念来加以引导和规划,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目标自觉调节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提高。

大学生常常会出现自我意识的偏差,那么偏差有哪些并且我们该如何自我完善呢?首先我们会产生过度自卑与过度自负的心理。二我们也会产生过度依赖和过度逆反的心理。三缺乏目标与自控力差。四以自我为中心与过度自恋。五理想自我物欲话。人无完人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首先我们要树立合理的人生观。我们应考虑到生命中的“他人”,而不能仅有“自我”这是完善自我的基本条件。我们的人生观应有自我的全面发展,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与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结合起来。二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我。通过自我觉知,他人的评价,反思比较,活动等来认识自我。三我们要积极悦纳自己。我们要合理定位理想自我,要了解自己弱势所在同时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交往空间,通过活动展示自我。四要有效调控自我。五追求自我实现。只有做好这五点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

大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人格也很重要。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的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等。心理特征又主要包括气质、性质等。气质有典型的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下面就介绍一下我认为的自己。我认为

自己属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综合。我通常情感和动作产生的强烈和迅速,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有时脾气也会暴躁,好争论。有极大的热情去从事工作但缺乏耐心;有对问题的理解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说话速度快且宏亮。我很容易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感染力,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向型倾向。自己的注意力与兴趣容易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这就是我的性格。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人格又有哪些特征呢?我认为我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我们已经初步树立了辩证唯物的世界观,逐渐明确了人生的最终的人生目标。我们的价值观向着多元化,自我性,现实化发展。我们的气质基本稳定,对自己的气质的调控能力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大学生的气质分布是不平衡的。随着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加速,大学生的性格发展也走向了稳定。但是我们大学生也会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如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大多数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我认为自己就轻微有点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和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呢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别人的表扬和钦佩,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吸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相差很远。因此大学生要培养健康的人格。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发挥气质的优势。三培养优良的性格品质。我们要有顾全大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要有坚忍不拔,顽强果断的意识。我们要增加积极体验、提高良好自尊和接纳认知风格、提升学习质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心里健康调查报告 篇二

大学生心里健康调查报告

学院: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A1101

姓名:董鹏治

学号:110104190108

摘 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

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此本调查报告力求超越单纯的心里健康筛查,将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比较,以经一步明确需要帮助的人群,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某省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 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

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社会现实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

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④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加以引导,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化,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团体辅导教学活动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会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创新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堂;团队辅导;应用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心理压力增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是让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利用团体辅导原理实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丰富大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趣味化

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需求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有一定的体验。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具有活泼有趣的特点,更加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组织多样化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团体辅导,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明显增多。教师作为心理健康课堂的组织者,可以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素材,促进课堂氛围的热闹化。团体辅导,有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就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让课堂变得开放起来,也会让学生找到更多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

二、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要让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在有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内容中融入团体辅导模式。让团体辅导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利用团体辅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

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探索,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意识,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建立健康的个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心理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我是谁”的活动,让学生说出15个“我是……”的句子,对自己进行由浅入深地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价值拍卖”游戏,假设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量的金钱,向学生展示“健康”、“诚信”、“大房子”等拍卖品,让同学们竞拍,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二)利用团体辅导,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主题活动的实施,重在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大学生成为成功的交际者。教师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戏,让一人站在高处,背对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响应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际交流过程中必备的品质,也是一项技巧。用团体活动帮助大学生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个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团体辅导,做好情绪调控

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对其日常行为与生活快乐程度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像“番外篇”。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误会、看到两位同学在一起悄悄说话,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会没有叫我”等,当学生说出具有负面情绪的观点时,鼓励学生一起来讨论这种想法的正常性。当学生有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训练,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活动,能够让一些心理的小秘密变得公开化,促进课堂活动轻松化。

(四)利用团体辅导,调整恋爱心理

恋爱,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正常的活动。利用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念,形成恋爱能力,有利于校园氛围的和谐化。教师可以利用“情侣间的小矛盾”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恋爱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决的方法。用课堂讨论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困惑,解开心结,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然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能够在一段情绪中付出与宽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正常,能够减少许多校园矛盾与暴力事件。重视恋爱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团体辅导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全体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去,拓展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给大学生传递更多有效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更能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115-117.

[2]李雪,潘乐,魏鑫,杜冰洁。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世纪桥,2015,02:69-70.

小学生心里健康论文打小报告 篇四

小学生打小报告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小学低段学生打“小报告”的行为较为常见。不合时宜或是频繁的“小报告”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的困难。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教学生学会处理事情、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明辨是非等方法,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合理对待学生的“小报告”,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

[关键词]:学生 心里特点

教师

解决策略

正文:

一、现状分析:在临海小学学习的这一个月内,和学生的接触更加深入,发现学生的纯洁可爱的同时也发现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捉摸到学生的一些心里特点与规律,其中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比较频繁和普遍,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对打小报告类此不疲,小报告的内大致不出于这些:双方争执型。如A 打了B,或A 故意把B 的铅笔盒碰到地上,C 来跟老师说。2.破坏公共财产型。如A 扔粉笔,或A 把畚箕碰坏了,或A 在黑板上乱图乱画,B 来跟老师说。3.任何人或集体利益,但其个人行为触犯了规章制度。如A 把有危险性的玩具带到学校,或A 带零食到教室来吃,或A 在自习课上不写作业等。4.他人损害到“我”的利益。如A 打我,或A 弄坏了我的玩具,“我”去告诉老师。

二、辩证地看待打小报告这件事: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虽然有的教育名著说教师不能有粗放型教育,要对学生倾注爱,要顾及学生的感受,不能忽略学生的想法,不然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小报告内容有的真的是很鸡毛蒜皮的事情,有的学生更有幸灾乐祸的心理自己同学被老师斥责的过程。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小报告,尤其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有学生打小报告,要求你处理,这时全班同学都等待你处理,又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又会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的整体管理,有的是学生关心集体,发现了问题马上向老师报告,这是可取的。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心理分析:

(一)个体心理分析:

1、客观环境的变化。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小学,渐渐离开父母的羽翼呵护,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所以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

2、学生个体心理、身体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飞跃”时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道德价值观,有了自己的对错标准,但同时又因其年龄小而引起的知识面狭隘、认识水平低,限制了其处理事件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外部的调节,形成“打小报告”的行为。同时,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具有从他律到自律的特征,对于别人的错误总是显而易见的,也喜欢找别人的毛病。

(二)行为分析

分析“打小报告”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点行为特征: 1.自我表现

“打小报告”的学生中班干部占大多数,他们较受老师信任,并有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和一种对所担任职务的敬业精神,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他们对于教师的要求常常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允许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丝偏差的完美主义精神,而自己又不能独立处理,所以就想到了惟一的求救对象———老师。

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为了接受表扬,试图向老师传达班级事务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2、有的则是一种争强好胜,攀比心理的嫉妒心理,也带有幸灾乐祸的心理,这种小报告通常会发生在邻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尤其在自己的同桌受到表扬,而自己却没有,为了寻求自己的心里平衡,就会乐衷与找被表扬同学的缺点。这也是竞争的副作用。对于学生的这个心理缺陷,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3、此外,还有极少部分同学是因为受到一点委屈或受到一点很小的损失而耿耿于怀,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打小报告”的行为,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要重视对其心理的辅导,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打小报告” 说难听点可以认为是“多管闲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爱打抱不平”的行为,学生总体上有一种希望集体向善的思想,或者说是希望别人也能做好,而“打小报告”只是一种 途径,一种达到自己这个美好愿望的方法而已。

三、解决方法与策略:

教师的对待态度:

(一)关注和倾听这是最重要的。关注是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的对报告人的关切,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在学生向教师“打小报告”时,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让他把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表露出来,而教师这时候所要做 的只是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在倾听的同时,把你的关注自然地表露给学生,进入他们的感情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怒、同激动。通过有目的的关注与倾听,教师需要敏锐地分析出问题的症 结所在,要能正确理解报告人的情感或动机。(二)客观地对待事件并加入主观的

情感投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求学生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候的教师是学生的知音,要能和学生共鸣。再共同用探究的态度来查明事情的真相,分析事情的对错,然后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去分析整 件事情,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件事的处理方法。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要与同学和睦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立地去处理事情,尽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三)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应

该用一种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对他们给予表扬、矫正、鼓励这种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精神应给予肯定,同时又应给予指导,鼓励他们自己试着去帮助同学、处理这件事。而对待动机不正确的“打小报告”者,也应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如表扬他们信任教师、关心同学的态度等。一旦发现学生心灵中存在的一丝丝阴暗,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他们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矫正心灵上的缺陷。要使这些学生懂得不甘落后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万事如意”。因此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进步。要鼓励这些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关心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要鼓励他们从情感上去体验善良,要鼓励他们友好、良性地竞争,要鼓励他们与同学和谐地交往。

四、教师可以选择的方法:

1、多表扬: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应该用一种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对他们给予表扬、矫正、鼓励这种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精神应给予肯定,同时又应给予指导,鼓励他们自己试着去帮助同学、处理这件事。而对待动机不正确的“打小报告”者,也应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如表扬他们信任教师、关心同学的态度等。一旦发现学生心灵中存在的一丝丝阴暗,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他们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矫正心灵上的缺陷。要使这些学生懂得不甘落后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 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万事如意”。因此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进步。要鼓励这些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关心集体中 的每一位成员,要鼓励他们从情感上去体验善良,要鼓励他们友好、良性地竞争,要鼓励他们与同学和谐地交往。

2、,让学生成为处理事情主角: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更是我们学校的主角。但是,很多时候,老师却把这些主角过多地保护起来了。特别是在低段,学生遇到困难,总有不少教师会出面代替他们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没有带铅笔盒,他首先想到的是“报告”老师,而有的老师往往跳过学生,直接告诉他怎么做,结果下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他又要“报告”老师寻求帮助了。老师要帮助学生,但绝不是代替他们处理事情,而应帮 助学生掌握处理某一类或几类事情的方法,比如告诉学生捡到铅笔该怎么做,看到有同学下课在跑,又可以怎么做,等等。教师恰当的方法指导,以身示教,让学生勇敢地面对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3、讲道理,让学生善于辨别是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几乎所有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都是新奇的,他们把看到的很多事情都当成自己的发现并为之欢欣不已,迫切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更多的人。而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于是便决定向老师打“小报告”。所以,面对学生的这种“小报告”,我们老师可以适时地成为一个倾听者,你也许并不需要做什么,因为他只是希望把他的发现告诉你,以此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对于那些不合时宜随便打“小报告”的同学,班主任更应当适时向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辨别是非,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全体的影响,考虑到后果,不能在老师正在讲课的时候随意打断。【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艺术》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五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不足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作智育的附属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耍嘴皮,空对空”的观点还有相当的市场,造成很多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无明确规定,更缺乏长远的经费投入规划。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能维持低水平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研究、教材建设研究、制度建设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有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主要指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不计入教学工作量,教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热情。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和针对少数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得较少。还没有形成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专题讲座、宣传栏、心理健康宣传月、宣传日等有助于营造增进心理健康良好氛围的活动开展得不多。尤其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应对的课题。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医学化倾向

这种倾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以“调试”和“治疗”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出发点,甚至主张应用药物或医疗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成心理医生。个别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情况下,擅自给学生进行药物治疗或仪器治疗。这种倾向的存在不但混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医疗单位专门心理医生的区别,而且背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把多数大学生中存在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当作疾病对待,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恐惧。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倾向

医学院校中,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不去认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而是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包打天下,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体系中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较高层次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亦受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诸品质的引导,但是二者绝不能互相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出发点、工作立场、实施方法、应用手段上都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要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积极探索新思路,求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更好地完成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的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六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天之骄子,是家庭的中心,是每位父母的骄傲,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之责,挑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健康成长不只意味着拥有健康的体魄,习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其备了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能称之为健康的社会人。近此年,因为心理疾患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自杀、伤害他人、退学、休学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此问题的出现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困扰,也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这此现象的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及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又一新的重点与难点

目前,各大高校已初步建立有效的心理问题防范机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和矫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但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频发,仅依赖高校心理辅导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经研究表明,人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其有较长的潜伏期且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为直接、深远,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长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行对子女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所形成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父母离异、父母死亡、父母再婚、家庭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过度溺爱等。其一、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方式,多数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注重科学知识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生怕孩子犯错误、受委屈,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生活,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度依赖父母,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失去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三、家庭经济情况对孩子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非困难家庭学生的理健康指标优于困难家庭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异于普通学生家庭,这部分学生其有极度自卑心理。自卑、敏感、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差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普遍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始终过于小心谨-匾的态度,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能力较差,存在交往恐惧感,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不轻易与同学交流,显得孤僻、不合群、难以相处,甚至会出现自我封闭和抑郁等众多心理问题。其四、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从人类出生起,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父母的言行,当母亲焦虑时,孩子也能感知到母亲的情绪,并被影响产生焦躁情绪,当父母争吵时,孩子会产生不安焦虑的情绪,所以父母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其五、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孩子的情绪脆弱多变,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并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性格。如果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冷漠,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其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的家庭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包揽孩子的吃穿住行,导致孩子丧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至于在孩子脱离父母步入大学生活后缺乏自理能力,无法快速融人集体适应新环境,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另一类家庭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不讲方法,当孩子犯错时一味的以暴力的方式惩罚孩子,致使孩子形成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高校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应增强家庭教育的主动意识,积极预防减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应注重孩子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孩子多交流沟通,通过民主、和平的方式与孩子探讨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保护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尊重孩子,时常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转变观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度。不要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前程,一个人健康、幸福与否,更多的取决于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掌握合理释放不良情绪的方法。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要觉得羞于开口,要主动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大学期间,学生会面临着升学、就业、情感等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何帮助学生合理宣泄排解压力,是我们高校工作的重点。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应加以重视并使之融人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在新生人学之际,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研,便于了解学生心理状况。通过新生心理调研,发现有心理隐疾的学生立即建立个人档案,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通过张贴标语、定期组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等活动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心理隐疾的危害,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合理解决心理困扰的方法

注重家庭伦理道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维护着家庭和谐稳定,保障着社会健康运行。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金钱观”、“功利主义”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取代,从而导致现代大学生道德的丧失,致使家庭、社会关系紧张,进而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家庭关系中要树立“父慈子孝”的教育理念,宠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应注重孝道,学会感恩,以此为准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就家庭,从小享受着父母的专宠,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虚礼让的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兄友弟恭”,有助于大学生学会谦让、友爱,学会关心他人,融人集体,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人转变为善于与人合作的社会人。帮助孩子学会沟通和理解他人,建立珍贵友谊,消除孤单与不安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在成长初期即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身心健康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七

摘要:由于网络有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虚幻的社交环境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题材。但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盲目的迷恋网络会使情绪失控、性格扭曲,严重的会产生违法行为。如何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下面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转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求解决的好办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信息的联通,产生了极大的信息量,这也让互网络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同一件事网络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让对价值观取向认识不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对错,造成对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所以,有着极大信息量和多元化价值观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很大。

(二)网络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网络与现实生活相比差异很大,网络自身存在着虚拟性,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经过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沟通,他们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实信息来进行一些虚拟性的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容易意气用事,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群所利用,对他们蓄意煽动,将一些不开心的事扩大化,使得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发生过激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网络犯罪比现实生活要难以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所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了大学生的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让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随意的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导致法律、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有所减弱,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交流对象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情感比较丰富、性格比较敏感,在交友时比较羞涩;所以,他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会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能敞开心扉、放下顾虑的交谈,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往往不够深入透彻,没有达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网络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社交软件,例如微信、QQ等,无需见面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进行交流,不受环境等条件约束,可以敞开心扉、随时随地的交谈,这样也能让大学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中,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产生排斥感,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转变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新模式,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进行开展,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校应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学校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研究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然后针对这种差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讲座等;同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让校园到处都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让大学生主动接受并重视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可以预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达到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来快速转变教育观念。老师应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结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当前的这种网络信息社会中,学校要加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观”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的心理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20):41-42.

[2]郭英君,舒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内江科技,20xx(10):107-108.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篇八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毕业论文答辩评审表的评语(精选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