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相关通用4篇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饱满的公共管理学科共同课和专业基础课,又进一步设置了人力资源、公共政策分析、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四个专业培养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这次众鼎号为您整理了4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相关》,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 篇一
一、事业
1、个人层面:“事业”是指个人的成就。(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标或行动)
2、社会层面: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3、国家层面:“事业”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事业(区别于“企业”)。
从学科的角度认为事业是从国家层面上讲的。崔运武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所谓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
二、公共事业
定义:满足公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活动及体系。(与以往的事业相比其实质性区别在公共性)
①公有:公共占有,集体占有,非私人占有。②公用(共享功能)③公益(从目的上看)④公众(开放性)
公共事业的特点(重点):
(1)准公共性。
产品(或服务):准公共性;服务对象:社会公众,公众性;服务目标:公众利益,公益性。(2)非营利性。
事业单位:“为了社会公益”、“社会服务”。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
三、定义:
(1)公共物品:具有绝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不存在消费上的拥挤效应,排他消费成本极高。(政府提供)
(2)私人物品:具有绝对排他性和竞争性,利益能够分割,享有独立产权的排他消费。(企业或私人提供)
(3)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谁提供?)
如学校、高速公路、医院等。
学科理论认为,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组织就是公共事业组织。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些组织和部门主要提供准公共物品,那么其从事的活动可以称为“公共事业”。也以此区别于“公共行政”。
从社会产品的来源看,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类组织:
(1)公共行政组织:提供公共物品;(2)公共事业组织:提供准公共物品;(3)私人企业组织:提供私人物品。
(2)公共事业组织包含但不限于事业单位。
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我国的社会组织: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公共事业组织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1、事业单位
定义: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特点:1、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区别于企业,但无法区分开国家机关)2、以国有资产为基础。
3、从业范围的列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体制的特点1、没有生产性收入。2、国家财政支出。3、不盈利。(面临改革的内、外因)改革的内因:弊端:外因:改革的大背景:(1)对国家依赖性太强;(1)经济改革;(2)不自立;(2)政治改革;(3)服务性太差(3)社会改革
2、社会团体
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民办非企业单位
定义: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
各类民办学校、医院、文艺团体、科研院所、
体育场馆、职业培训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不是由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举办的
五、公共事业管理
定义: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方式对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事务进行协调,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活动过程。(1)主体:公共事业组织;(2)客体:准公共物品。
(3)对象:符合条件的社会公众;
(4)内容:计划、组织、指导、控制。
(5)评价:是否实现社会公众利益;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公共事业管理的五层含义(重点)
(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全社会或多数公众。
(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六、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1、公共事业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1)管理范围不同
(2)管理主、客体不同(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4)学科层次不同
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2)管理方式不同(3)管理关系不同(4)管理的独立性行政管理组织具有阶级性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1)目标不同:(2)从竞争性看
(3)从运行方式上看(4)权力来源(5)绩效评估
七、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基础
1、公共需要理论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以下5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了人类社会作为个体的需要,有物质层面的,有精神层面的。
公共需要,就是大众化的一般的需要,着眼于群体的需要,或者大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的。
建立在公共需要理论基础之上的,满足公共需要服务的,成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逻辑前提
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发展研究就是要基于公共的需要来研究和发展的。公共需要的特点:公共(性)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共同的”,或者是“公平和公正、公开的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分析 篇二
1、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实施方面的问题
数字化城市公共政策实施中因为利益驱使、上下级传达出错、沟通不当等因素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政策过程中最重要最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城市公共政策实施方面,由环环相扣的五个方面构成,各环节相辅相成,
也使市民参入进来,虽说这是一个值得发扬的地方,但是市民在参与的力度上仍是远远不够,并且参与的范围也比较狭隘;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的执行方面也存在问题,政策本身制定时缺乏与实际联系也就有执行的局限,执行部门执行政策时效率低下,
并没有正确传达政策的主要意图,广大市民也存在情绪抵触、接受缓慢的问题。
1.2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面的问题
这一方面首先存在绩效评估标准问题,现存的绩效评估标准要么过于广泛,要么过于精细,这些过于广泛或精细的标准使得绩效评估不切实际,而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往往信奉标准而忽略实际情况,所以得出的评估结果可信度不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部门设置存在问题,没有专门设置一个绩效评估部门,而是把绩效评估这一职能分散到多个部门中,使评估体系被割裂,多方评估组织没有进行协调合作,反而成为绩效评估的累赘。
并且绩效的评估方法过于传统与单一,缺乏创新,没有引进好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评估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存在随机性与主观性,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失真。
2、从公共管理角度来分析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措施
2.1数字化城市公共组织需要采取的措施
城市公共组织需要从数字化管理模式入手,革除冗余重复的职能机构,建立合理的职能机构体系,并且加强对职员的培训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对职员进行考核,考核与绩效、薪酬和人事调动挂钩,使薪酬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发挥作用,
使得组织、职员办事效率提高;相关组织应制定贴合实际的招募标准,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志愿者招募的程序监督力度,同时应采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针对志愿者组织杂乱的问题,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使他们具有纪律性组织性,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志愿者行为,
严格进行对志愿者的选拨后期的监督反馈工作;城市公共组织需要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应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为群众着想,也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与建议,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更有利于组织工作的开展。
2.2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政策过程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关组织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对公共政策过程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整治,对政策制定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近,他们使制定出的政策能有效的推广到群众生活中。
需要对数字化城市政府的政策理念进行转变,培养数字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健全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制度,加强政府内部人员的沟通交流,对政府政策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把关,同时加大对执行人员的监督力度;执行政策时可以建立多支进入群众生活的执行人员,
宣传政策的制定意图,让群众理解政府的想法,执行人员不仅去执行相关措施,也可以提高群众对政策的接受能力,这样能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并且拉近执行人员与群众的关系。
2.3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
对现存的绩效评估标准进行分析整合,对存在过于宽泛或精细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标准尽可能的公平公正与公共部门绩效相匹配,在选定新的绩效评估标准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接受群众的建议与监督,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使评估结果真实。
绩效评估结果出来之后,需要相关部门对评估的相关组织和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使各组织、各部门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样评估才有意义;健全公共管理部门的问责机制,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欢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与举报,群众举报多、
绩效评估差的部门人员必须进行问责,归咎他们的责任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教育培训,对屡次不改的部门人员必须进行裁决处理,这样才能调动公共部门内部人员的警戒性也发挥了群众的作用。
同时为了发挥各城市公共部门的职能,注意对城市管理公共部门绩效体系进行整合规范,在绩效评估中引进信息技术以及创新使用多种评估方式,合理运用评估的结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不足及其完善措施,旨在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使这一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有效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行政管理知识点 篇三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1、含义: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职能
a、实施主体:政府机构 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 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二、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a、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b、稳定宏观经济 c、调节社会分配 d、维护市场秩序
4、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正在转变
三、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
a、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四、政府的基本职能
1、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内容:
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c、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
五、政府的层级职能
1、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政府层级职能包括: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
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六、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
1、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
2、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七、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
3、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
八、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九、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十、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国家行政机关
十一、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政党组织
3、群众组织:
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
十二、机构编制管理
1、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主要任务:
a、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机构管理
c、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十三、职能优先原则主要有四层意思:
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因职能而设机构)
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
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
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十四、完整统一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
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
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
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十五、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
2、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
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
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
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
十六、权责一致原则有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
十七、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包括三层意思: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十八、依法设置的原则
包括二层意思: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
十九、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c、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d、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e、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二十、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
1、1982年改革:a、提出干部的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2、1988年改革: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
3、1993年改革: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b、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4、1998年改革:仍是过渡性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篇四
摘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开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其中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学条件有待改进、
实践教学条件有待加强等是重点研究和改革的领域, 通过专业建设研究,以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改革
作者简介:谭景林,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管系讲师,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63-02
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其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是重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开的专业,对其建设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结合本地的市场需求。
根据社会需求实行人才培养目标分类,把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两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可根据各学校自身教学资源状况,分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一系列有力的教学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处于湖南省的中部地区,属于相对不发达地区,根据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市场挂钩的原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前景是光明的。
因为该地区的各种公共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该校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会保障,另一个是房地产管理,基本上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但是,根据我们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在公共事业领域还存在着对以下人才的强烈需求:社区管理、教育管理、医药卫生管理、城市管理、公用企业管理等,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也要根据市场需求作出适当调整,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质量。
二、课程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后,就需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人口、卫生、资源与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以及水、电、煤气、邮电、通讯、公共交通等公用企业的管理,它们关系到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教学在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师应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反映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处理好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关系,反映出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能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情况具有普遍性,没有很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也没有自主编制的符合地方实际需要的教材。
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业课程。
具体来说,应结合市场对社会保险、房地产管理、教育管理以及社区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要,开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比如房地产管理的课程,就可以根据娄底本地区房地产的实际情况,由专业教师编写相关的房地产管理教材,这比通用一般的房地产教材要实用得多,因为这样的教材会有地方特色,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迅速派上用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相关》,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