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最新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8篇《全神贯注》,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全神贯注》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A案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①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②出示名言,清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③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①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②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①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②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①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②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B案
●自由朗读,感知人物精神
①(板书课题:全神贯注)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②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身边的人,有没有具备这样精神的人?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艺术创作中全神贯注的人,他就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并欣赏一下他的雕塑作品《思想者》。
③自读课文,要求用“全神以注”说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精神
研读第二自然段,想象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的语言和心理。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d。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
(5)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瀑布披在塑像上。(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对自己修改的作品终于满意了,感觉到轻松和高兴)
●表演朗读,表现人物精神
①充分自读,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反复读,并自己试着演一演。
②组内同学分工,任选一段、几段或全文,准备分工表演读。
③分组表演读,在表演和朗读中适时指导理解重点词语:杰作、端详、像喝醉了酒、痴痴地笑、吁了口气。
④拓展运用,延伸课外
⑤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⑥老师把写有名言的书签赠给学生。
如:
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名言书签”,并送给同学)
⑦激励学生课外搜集图片,欣赏罗丹的作品。
《全神贯注》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四年级下第七组内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课文并没有直接盛赞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抓住罗丹精雕细刻一座女像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来表现他的全神贯注。于无声处极至渲染罗丹的专注、投入以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文中对罗丹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极其生动传神,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工作时全神贯注、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大雕塑家的形象。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可能有初步的了解但不深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习人物描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了解文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借助自读提示自主学习的方法。
2、在感情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领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3、学会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引出人物精神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平时很喜欢积累名人名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名言。(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指名读。
2、读了这句名言,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这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名言背后发生的故事中——(板书课题:全神贯注)
(二)读准字词,了解内容
1、出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课件出示生词: 邀请 挚友 斯帝芬·茨威格
仪态端庄 端详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哎哟 径直
学生读准读音。指导学生读准外国人的名字,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的词语。
3、再读课文,用上“全神贯注”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简介罗丹和斯帝芬·茨威格
二、引导自学,感知人物精神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导语部分,找到阅读提示里提示我们解决的问题。
建议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三、研读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一)课文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以至忘了朋友斯帝芬·茨威格。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全神贯注?
(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①点拨: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退后——体会到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嘴里叽里咕噜的会说些什么?
②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从不同角度反复琢磨如何修改,一边看,还一边念念有词地说着该怎样修改,可见他是多么投入。——齐读。
2、出示(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引导学生抓住“异样、激烈”加以体会,指导朗读。(激动)
3、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他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出示(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喝醉酒是怎样的?“整个世界”指什么?他什么都忘了吗?用上“他忘了 ,忘了 ,也忘了 ,眼里只有,心里只有 。”说话。
说说自己对这句的理解。
②是呀,此时的罗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女像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顾不管。他处于沉迷状态,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情况?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如痴如醉)
③指导朗读这句话。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读
在他面前的哪里是一尊塑像,分明是他深深爱恋着的十分动人的情人——读,读出那份痴迷。
5、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探究“修改”原因
1、“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让我们体会到罗丹修改女像花的`时间久。那么在修改前的女像是怎样的?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语句。
2、交流。出示:
①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理解“杰作”,领会课文从茨威格的赞叹侧面写出罗丹的作品好。)
②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抓住“端详”、“偏了点儿”体会罗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板书:一丝不苟)
四、说话练习,升华人物精神
1、在别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杰作,而罗丹却花了那么多时间全身心地进行修改,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精神,才使他创作了那么多不朽之作。播放课件,欣赏罗丹的作品。
2、面对这些巧夺天工的塑像,面对全神贯注的罗丹,你想对他说什么?
3、是呀!难怪斯帝芬·茨威格对这件事有那么深的感触。(再次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你觉得有哪些事值得你去做?读了课文后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将怎样去做值得做的事?你可以学着茨威格的话,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你的名言,你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延伸,弘扬人物精神
同学们,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不是这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读一读《中外名人故事》,了解名人精神,学习名人的精神,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他们的精神。
六,作业
写一位你最熟悉的人(用上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附板书)
《全神贯注》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习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全神贯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题有了了解,那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文内容又该怎样理解呢?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探究
现在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轮读第二自然段学习如下问题:
划出你认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语句,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交流汇报,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1、学生汇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引导学生找出有感情朗读时要注意的词语(板书:一会儿……一会儿、悄悄话、激烈)
提问:说到“悄悄话”,此刻罗丹在和谁说悄悄话?现在你就是罗丹你会说些什么呢?
“异样”可换成哪些词?罗丹眼睛闪着“异样的光”说明了什么?
然后练习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说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还知道一种方法叫“读文成像法”,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也就是在头脑中“过电影”。接下来汇报时可以用一下这种方法。
学生汇报“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提问:朗读时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提问:此时罗丹什么样?喝醉了酒说明了什么?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小结:刚才同学们对自学题进行了汇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也感受到罗丹工作时是多么地全神贯注,也正是由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一个小时过去了修改后的女像才完美无缺了。
5、罗丹现在的心情怎样?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读好呢?
6、罗丹的朋友茨威格怕打扰他工作,这一段的第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读好呢?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并同座互相听,互相读,互相打成绩,然后让得优的同学帮助得良的同学,同时其他同学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检查一下帮助的效果。
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我们知道第二段中确确实实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但我们一看内容,就让我们体会出这是在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而且抓住了特点写得具体,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热闹、着急、闷热、伤心、寒冷、美丽、干净、聚精会神。齐读,提问:这些词语都理解吗?请选择一个造句。
现在咱们也学习文章作者来写一个小片断不出现这个词但能具体地表现这个词的内容,选择哪个内容都可以。
学生练习写,然后进行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五、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不仅练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相信同学们以后做什么事也针象罗丹一样专注、认真,有所收获。
《全神贯注》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初步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2、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
3、能力目标:
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设计理念】
四年级是小学高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课我采用研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以研究性阅读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让学生按照“自读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四大板块来自主学习。“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让学在研究交流当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参与和合作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学习或做事时特别投入,特别专注的时候?
师:这就叫“全神贯注”同时板书课题。
2、你们认为在学习和做事的时候,全神贯注重要吗?
师:法国雕塑家罗丹他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就是因为他拥有这种品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全神贯注》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罗丹的这种宝贵品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老师总结,同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3、请同学们打开书124页,看课题旁边有米字花,表明这就是一篇什么课文?那略读课文应该怎样来学?小黑板出示学法。
4、好,请同学们好好读读文前引言,看看本课每一环节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让学生制定每一环节的学习目标。
二、读议结合,研究学习课文的重点句段
第一板块:自读准备:
学生自读课文 ,弄懂本课的生字词,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第二板块:默读探究:
默读课文,勾画文中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
第三板块:交流研讨: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结果,再全班研讨交流。
第四板块:品读拓展:
再读一遍课文,谈收获。(两方面的,读文后的感受和写法上的收获)
师: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全神贯注做事的人,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或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三、拓展
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
师:最后,我们当场来创造一个情景,表演一个全神贯注学习的人,谁愿意来?
其他同学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和适当的比喻联想把全神贯注学习的这位同学的样子描写出来。
全神贯注 篇五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人教版第七册教学片断实录评析
师: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吧!(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们先来。我们小组是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罗丹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可以到前面表演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法很有创意。
(学生表演罗丹全神贯工作的注片段)
师:表演得不错,谈谈你的感受。
生:当模特太累了。(生笑)
生:我觉得罗丹在工作的时候太投入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罗丹演得很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手在空中乱舞,动作很逼真,表现了罗丹痴狂的工作状态。
生:我觉得于婷表演得不错,虽然女像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蒙着布,头搭在桌子上,很累,可她演得很认真。
师:对,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
生:“罗丹”演得不错,但我觉得除了表现动作外,还应注意神态的变化,那样会更生动。
师:你能到前面来表演吗?
生:行,但我要请我的同桌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分工明确,好,请吧!(生鼓掌)
生:(一生朗读,一生表演,表情丰富,极有感染力)
师:(笑着问学生)你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生:他们表现出了罗丹工作的样子,表演生动形象,很有意思。
师: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得很棒,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体会这一段,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看谁有“罗丹”的想象力。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生:“罗丹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这是描写罗丹动作、语言,我想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怎样修改“左肩偏了一点”这毛病。
生:“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和谁热烈的争吵。”这是罗丹想到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好像又在反复的推敲。
生:“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罗丹看到自己修改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很高兴。
师:同学们想象很合理,读得也很投入。
生:还有一句“他好像喝醉酒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我认为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罗丹地修改雕像,以至忘了茨威格的存在。
师:说得好,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众生议论、交流,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奥数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
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次,为了准备校舞蹈比赛,身为文艺委员的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众生笑)
师: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生:(笑着说)对,有可能。……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习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 篇六
活动 交往 体验
——人教版第七册教学片断实录评析
师: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吧!(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们先来。我们小组是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罗丹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可以到前面表演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法很有创意。
(学生表演罗丹全神贯工作的注片段)
师:表演得不错,谈谈你的感受。
生:当模特太累了。(生笑)
生:我觉得罗丹在工作的时候太投入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罗丹演得很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手在空中乱舞,动作很逼真,表现了罗丹痴狂的工作状态。
生:我觉得于婷表演得不错,虽然女像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蒙着布,头搭在桌子上,很累,可她演得很认真。
师:对,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
生:“罗丹”演得不错,但我觉得除了表现动作外,还应注意神态的变化,那样会更生动。
师:你能到前面来表演吗?
生:行,但我要请我的同桌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分工明确,好,请吧!(生鼓掌)
生:(一生朗读,一生表演,表情丰富,极有感染力)
师:(笑着问学生)你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生:他们表现出了罗丹工作的样子,表演生动形象,很有意思。
师: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得很棒,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体会这一段,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看谁有“罗丹”的想象力。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生:“罗丹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这是描写罗丹动作、语言,我想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怎样修改“左肩偏了一点”这毛病。
生:“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和谁热烈的争吵。”这是罗丹想到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好像又在反复的推敲。
生:“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罗丹看到自己修改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很高兴。
师:同学们想象很合理,读得也很投入。
生:还有一句“他好像喝醉酒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我认为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罗丹地修改雕像,以至忘了茨威格的存在。
师:说得好,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众生议论、交流,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奥数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
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次,为了准备校舞蹈比赛,身为文艺委员的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众生笑)
师: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生:(笑着说)对,有可能。……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习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 篇七
一、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也就是课文的2、3、4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状态描述的维妙维肖。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文中具体而生动的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3.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师生都查找有关罗丹的资料,了解罗丹其人及其艺术作品。
2.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表示思想集中的成语是什么? “全神贯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以“全神贯注”为题的(边说边板书题目)大家一起读课题—— ,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师小结:课文中指的是谁在全神贯地干什么?谁能把这个词扩充为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带着问题思考。
三、交流问题
1、课文中指的是谁在全神贯地干什么?谁能把这个词扩充为一句话?
小结:“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正在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这不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嘛。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扩充题目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2、出示雕塑家罗丹画像
简介:这就是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传世的杰作,是近百年来西方美术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艺术家。罗丹的成功无一不是他全神贯注的结果。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工作的。
二、 精读课文
1、同学们在已经预习了的基础上再默读课文,看一看哪一段最具体地写出了罗丹的全神贯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第二段)
2、重点句入手
(1)指读第二段。把你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再找到句中的重点词打上点,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课件出示句子,齐读)板书:“醉”。
同学们这个“醉”字,你体会到什么?想看一看罗丹“像喝醉了酒一样”是什么样子吗?那么,请再去联系这一句的上下文读书,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你一定能看到一个“像喝醉了酒”的罗丹。(生自由地认真地读书)
(2)自由交流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通过读把罗丹“像喝醉了酒一样”的神态动作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你想读上文就读上文,想说下文就读下文,很自由的。
联系上文:读这段话,我们尽管自己去发现,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一个动作,你有什么发现就说什么。
此处引导学生从罗丹的神态、动作上体会,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不断激励,创设开放性的平台,切忌不要太牵。生谈到哪里就读到哪里,注意对罗丹工作时的神态动作描写的体会,最后又回到重点句上来。注意加强读的指导。
如:你特别强调了“眼睛里发出异样的光”,为什么这样读呢?
突出“一会儿……一会儿……”可以读出罗丹特别忙碌;而强调“上前”“后退”则可以读出罗丹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未必要统一到一种读法上来。
你现在就是罗丹,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体会体会吧……
(3)继续研读:还从哪里读出了罗丹“像喝醉了酒一样”。
读到“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一句时,师启发:为什么不直接说“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
对呀,随着时间的流逝,罗丹渐入佳境,越来越痴迷,以至于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读(又回到重点句)
(4)你觉得除了用“全神贯注”形容罗丹,还可以用什么词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心致志……)
(5)师生合作读,理清段内条理。(师引读,生接读)
(6)请学生参与板书:你们看看这板书上是写“吁了口气”的“吁”好,还是写“痴痴地笑”的“痴”好?为什么? (各抒己见, 进行比较鉴别, 体会到这个词非常重要, 它刻画了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 达到痴迷的程度。 )
(7)你能用带有“醉”字的词来形容罗丹的工作状态么?(沉醉、陶醉、醉心于……如痴如醉)
是啊,罗丹雕刻起来竟是这样如痴如醉、如癫如狂啊!(顺势板书:如痴如醉、如癫如狂)
联系下文:联系上文,我们对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有了深切的感受,再联系下文读书,看看下文中又有罗丹“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的具体描写吗?
生联系下文回答后:
①茨威格是个什么人,你知道么?(奥地利作家,罗丹的挚友,罗丹请来的客人。)
看到罗丹已经沉浸在工作中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茨威格可能会怎么想呢?文中没有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他可能感到意外;可能感到惊讶;可能感到有些好笑……)
②文中有一个词就概括了大家说到的意思。(“莫名其妙”)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不着急回答。现在你就是茨威格,你能够用你的读告诉我们什么是“莫名其妙”吗?
③是啊,罗丹对艺术的追求就是这样精益求精,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真是——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联系下文后又回到这一句。)
三、读书方法提炼
同学们,当一篇较长的文章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段,善于抓住重点句,还要善于抓住重点词,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思考,这样才能读懂语言文字的真正含义。(师边说边用图演示。)
四、深化主旨
衔接过渡到开头段:
(1)题目是《全神贯注》,第二段又最突出地写出了罗丹全神贯注,为什么不在课文一开始就写呢,应该说也是可以的啊,我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与第二自然段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内容以及与第一段的联系。(有了毛病才修改毛病,有了事情的起因,才有事情的发展。)
(2)面对同一个作品,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如:茨威格认为是杰作,还要祝贺他,而罗丹为却认为有毛病,还修改了一个多小时。
(3)我们来读一读罗丹的说的话,看看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读出些什么?(罗丹真是一个对艺术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人。)是呀,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罗丹真是个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人呀!其实,在这一段话里,已经在描写到罗丹的全神贯注了。
衔接过渡到结尾段:
(1)所以,一旁的茨威格有了这样的感触——读最后一段。看看你能针对重点词句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吗?如:茨威格为什么说在罗丹工作室里一个下午学到的,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呢?
是啊,他学到的是绘画的知识?还是雕塑的本领?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读这一段话,还要回扣全文来理解了。
(2)再读书,联系全文读懂这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对,因为罗丹以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对艺术的追求之中,所以他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听说,当时茨威格觉得自己小有成就,在法国朋友面前很狂妄的说法国的艺术退步了,没有什么人值得他崇拜的,于是他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罗丹,在亲眼看到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工作以后,茨威格也更加努力,被高尔基称为“第一流的艺术家”。
(3)你还知道像罗丹这样全神贯注工作的人吗?举例说说。我们的身边有这样全神贯注工作的人吗?
(4)看来,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努力奋斗,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才能获得成功呀!让我们把这段话背下来,默下来,永远记在心中:“……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生齐读,再默写或抄写这段话。)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二段话。
2.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罗丹的作品欣赏。
3.写一个片段,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及语言。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醉
全神贯注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初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为全面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可以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s))”的“塑”不要读成“su^”的音。
“工作室(sh@)”的“室”不要读成“sh!”的音。
“不禁(j9n)”的“禁”不要读成“禁(j@n)止”的“j@n”的音。
“把湿布披(p9)在塑像上”的“披”,不要读成“p5i”。
“径(j@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
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
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四)通读课文,在质疑问难中,通过议论或查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句,解释一部分不理解和不甚理解的词语,为下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做好准备。
“仪态端庄”,仪态,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庄”,容貌、举止端正、庄重。指罗丹的作品女像的容貌、姿态等是端正庄重的。
“杰作”,指罗丹塑造的女像,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这里指罗丹仔细地看女像。
“吁了口气”,吁,这里读“x&”(另读y)),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表示罗丹工作紧张后的放松。
“径自”,指罗丹工作完毕,忘了客人的存在,自己直接行动走出门去。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指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认真态度,所产生的敬佩感情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或真相。是指罗丹把茨威格关在屋里,要锁门,茨威格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以“思考·练习”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第一、二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的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提问思考:
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
(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
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
(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
2.接下来再想一想:罗丹带着茨威格参观自己的工作室。既然是“工作室”,是“参观”,客人一定看了不少内容吧?设想一下,可能看到些什么?这些都写了没有?为什么?单单写了什么?为什么?这就是第三句话要说清楚的问题了。
(客人可能看到工作室里摆放的主人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当然还有些创作用的材料。工具什么的。这些都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什么联系。单单写了作品中刚刚完成的一座女像。因为这一作品跟“全神贯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写它。这就是第三句话的作用。)
3.在“仪态端庄”的女像前,客人和主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读一读下面第四、五两句话,简要地说出客人怎样表示?主人怎样表示?谁的表示又跟“全神贯注”直接联系?
(茨威格拍手叫好,表示祝贺;罗丹不满意,说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的情节,跟“全神贯注”直接关联。)
这是不是“全神贯注”的直接起因呢?
(就是。)
既然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动手修改,是故事的直接起因,为什么文章不从这里写起,而是把他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做文章的开头呢?
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文章从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写起,读者会感到突然了:罗丹怎么这时候看出作品的毛病呢?不是因为请客人茨威格参观工作室,看到刚刚完成的女像,才发现毛病的吗?那么,客人怎么到了工作室的呢?是主人请他进来的。是罗丹邀请他来家做客的。这一系列事实都有因果关系。所以,文章要从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写起是自然的,必要的。直到第六句“罗丹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全段紧紧围绕“全神贯注”步步深入,叙述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的印象是完整的、有条理的,为下一段阅读打好了基础。)
4.顺便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
(“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
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
(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写了罗丹修改时的动作和语言。这是罗丹在远处望,近处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该怎样修改,嘴里还叨唠着修改方案什么的。)
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
3.这一层内容,是作者从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接下去的一层,有一句话是前一层的归纳,又是后一层内容的引起。找一找是哪一句话。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4.自由读这一层(由“一刻钟过去了”到段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跟“越干越起劲”有关联,是什么?画出来。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5.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
(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6.再读最后两句话,注意:每句话里有那么一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恐怕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最能表现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了。是哪两个字?
(“醉”和“痴”。)
“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7.最后一句写修改完毕。读读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没有进一步突出“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来。
(“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
“对着女像微笑,”就已经说明修改是成功的、满意的了。“痴痴”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痴痴”,从工具书上查是“痴迷”的意思,也就是深深地迷恋某一事物。说明对修改后的作品,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这一作品,已经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了。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认真修改,不可能有这样满意的结果。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的动作又说明了什么?大概罗丹在修改作品时,下定了决心,憋足了劲头,“全神贯注”地修改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了,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放松放松。)
8.再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出感情,一种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投入修改作品时的执着感情。
9.小结:这一段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加深了“全神贯注”的意义,读了令人十分感动。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继续以“思考·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第三、四段的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全力投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话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三段。
1.提示:第二段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新完成的女像。他的朋友茨威格从旁悄悄地站着,罗丹始终没有理睬他,是不礼貌,不友好吗?
(不是。因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顾不上跟朋友交谈什么。)
是的。还有一个有趣的令人感叹的事实等着我们去了解,领会。这就是第三段所写的内容。
2.自由读,再指名读这一段,想一想: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句话的“径自”和“随手”是什么意思?表明罗丹的什么?
(“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门走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随手”是指罗丹走出屋门顺手就要锁门。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埋头工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证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3.这就使“茨威格莫名其妙”了。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解释“莫名其妙”。
(表明罗丹工作完了,竟不顾友人的存在,径自走出门去,准备上锁,这件事太奇怪了,使得茨威格不明白事情的奥妙和真相。)
4.当茨威格叫住罗丹的时候,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唉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从这几句话里的“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的“猛然”和“简直把你忘了”的“简直”两个词语,你体会出什么问题来?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身边虽然站着朋友,实际上在罗丹的心目中,朋友根本不存在了。现在修改结束了,突然想起请来做客的朋友还在跟前。)
“很抱歉”、“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这是罗丹向朋友表示歉意的话。“见怪”是什么意思?
(“见怪”是责备、抱怨的意思。)
从罗丹想向茨威格道歉的话里看出罗丹是不是为了修改作品甘愿冷落、慢待朋友呢?
(不是)
那又是为什么呢?
(罗丹就是因为“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而忘了朋友就在身边。他对朋友仍然是一片真情,刚才发生的事,完全是无意的。茨威格也完全能谅解他的朋友。)
5.再读这一段,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归纳这一段所讲的事情。先自己归纳,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小组议论后解答。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完女像,离开工作室,要锁门时,茨威格叫住了他,罗丹这才想起朋友还在身边。)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1.最后一段,写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感触”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再结合本段内容讲讲。
(“感触”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2.引起了什么思想情绪呢?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第一句话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第二句话中先理解“人类的一切工作”是指哪些工作?“值得去做”的“值得”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人类的一切工作”是指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工作。“值得去做”的“值得”指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例如,我们眼下所做的工作:科研、教育、建筑、交通、卫生医疗、商业服务等等,等等。)
那么,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应该怎样?
(应该“全神贯注”。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女像那样认真、那样投入就好了。)
3.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各门功课和各种技能,对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值得去做的事,要想做得好,也应该怎样?
(也应该“全神贯注”。也应该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他的作品女像那样,认认真真地学习,全神贯注地学习,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大幅度地提高的。)
(三)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全文四个段落,从交代事情的起因,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直至故事的结束,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展开叙述。回忆一下,文章开头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交代事情的起因的?
(开头交代了罗丹请茨威格来家做客,在请客人参观工作室时,主人发现新的作品女像的毛病,便动手修改起来。)
2.接着,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又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展开叙述的?
(接着,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3.最后,又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结束全文的?
(最后用茨威格对这件事情的深深感触——做好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课外作业:
1.做“思考·练习”第4、5题。
2.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要求先理解课文原句,再参考例句。
检查对这两个词的理解,特别是“莫名其妙”,再看看课文原句是怎样使用这两个词的,然后提供以下的例句参考:
①祝贺——今天是爷爷的七十岁生日,全家人祝贺老人家健康长寿。
②莫名其妙——一只黄鹊飞进张叔叔家,怎么轰,黄鹊也不走,真有点儿莫名其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全神贯注》,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