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练习课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练习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声母和韵母表。
2、能写出带有“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3、能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的正确、端正。
4、能用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词。
5、理解“长江、黄河、童年、父亲”等词的意思。
6、能正确的读写儿歌,初步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重点:复习四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巩固本单元学习的生字,同时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
难点:按格式抄写儿歌。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生字卡片、地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会按一定的顺序背出来。
2、能写出带有“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3、能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1,看看练习1共有几道练习。这节课的任务是:
1、通过复习声母、韵母表,会按一定的顺序背下来。
2、能正确的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3、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绳子,能归类写出“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二、导练第1题
1、读懂题意
2、复习声母表和韵母表
①分组用卡片认读
②出示声母表、单韵母表,理解什么是顺序?
3、用铅笔把声母、单韵母有顺序地连起来。
4、看黑板检查,自读一遍。
5、说话训练:
①小白兔在干什么?
②什么时候,小白兔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③你喜欢小白兔?为什么?
三、导练第2题
1、指名说偏旁名称
2、读题明题意
3、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字中,有上述偏旁的字有哪些?
4、小组比赛,回忆有上述偏旁的字在第一册中有哪些?看哪一小组写出的字最多为胜。
5、按要求写在作业本上。
6、检查,校对。
7、答案对照。
四、导练第3题。
1、明确题意。
2、师范写,让生说字的三部分,哪部分长,哪部分短,哪部分大,哪部分小。
3、学生尝试练习。
4、讨论交流。
5、完成作业本的作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词。
2、理解“长江、黄河、童年、父亲”词的意思。
3、能正确的读写儿歌,初步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明确教学要求
提供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体育等小学教案
二、导练第4题
1、读题明意
2、读一读,这些字你发现什么?
3、交给口头组词的方法:
例:“去”——来去的去,加上三点水就是法,方法的法。
“法”——方法的法,去掉三点水就是去,来去的去。
4、按方法开火车组词
5、自己完成书面组词
三、导练第5题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长江、黄河”是怎样的河流。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
2、指名认读词语,说说“童年、父亲”的意思。
3、小结
四、导练第6题
1、自由读儿歌,想,这首儿歌讲了什么?
2、指名读后回答
3、再读儿歌,同桌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爱小鸟和树木?
指名回答,教育学生热爱庄稼,热爱小鸟,热爱大自然。
4、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5、抄写儿歌
抄时注意:格式要正确,一句一行,抄成4行,每一行开头空
两行,别忘了抄逗号和句号。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的作业。
练习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结构,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归类,并能根据部首写出和动物有关的字。
2、引导学生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归类,并能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3、复习和巩固本单元课文中所出现的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总起作用、承上启下作用。
4、朗读短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并能欣赏和积累有关词句。
5、复习本单元课文,整理收集的资料,参加“珍奇动物”或“世界奇观”介绍会。
6、熟记有关“劳动”的'3条名言。
7、指导学生在方格里规范地书写提手旁的字。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世界各地珍奇动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写出带有下列部首并和动物有关的字。
1、观察四组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1)出示两组汉字:蚂蚁 狐狸
①请学生仔细观察四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有哪些结构特点?(这些部首本身与“动物”有关的)
②请学生再举几个带有“虫”和“犭”的汉字。(虾、蛇、蚯、蝇、蜂、蝴、蝶、蚕、蜜、萤……狮、猴、狼、猪、猬、狗、猩……)
2、自主探究,自选部首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1)分组讨论,交流还有哪些部首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2)小组代表交流,其他组补充:
(“马”: 骆、驼、驴、骡;“鱼”: 鲫、鲤、鲨、鳖;“鸟”:鸡、鹅、鸽、鹜)
3、学生完成练习
二、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1、出示一组词语,学生归类:
云雾迷蒙 峰峦雄伟 狂风暴雨 春暖花开
波澜壮阔 秋高气爽 漫山遍野 悬崖峭壁
(1)指名朗读,想想:这些词语描写什么的?(自然景色)自然景色有哪些种类?
(2)指名交流,学生归类,教师板书:
描写天气:云雾迷蒙 狂风暴雨
描写季节: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描写山水:峰峦雄伟 波澜壮阔 漫山遍野 悬崖峭壁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1)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2)小组代表交流,比赛。
三、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作用。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并说说这些是哪篇课文中的句子:
(1)儿童时代我很喜欢小动物。
(2)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3)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
2、指名学生交流,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作用:
第(1)句,第21课第一句话的前半句,是总说,后半句举例说明这前半句。这句话也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意思。
第(2)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句子前面写了动物学家观察的情况,句子后面写他们得出的结论。
第(3)句,起总起作用,后面的文章分别介绍了“趣事”和“蠢事”。
3、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四、阅读短文两则,完成练习。
1、读短文:
(1)自读短文。
(2)指名朗读。
(3)指名交流两篇短文的大致内容。
2、思考,比较:
练习课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题。
1、做p6的第1题:限时完成,集体订正。
2、做p6的第3题:先独立做,然后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p6的第2题,独立解答第一问后,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做p6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然后对前三个问题先反馈;最后组织学生研究第4个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
3、做p7的6、7题。
练习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 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字题练习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 45-9=36 42+46=90
24x10=240 36/12=3 35-30=5
17+240=257 17+3=20 90/5=16
综合式 综合式 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 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A :36-24x84/42 B:(36-24)x84/42 C(36-24)x(84/42)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练习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乐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乐曲内容。
【知识与技能】了解伟大作曲家肖邦的生平以及创作历程,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风格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知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起始阶段
1.聆听乐曲《1812序曲》片段,感受乐曲的内容与场景。
2.介绍《1812序曲》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感受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作曲风格。
3.引出新课——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肖邦,以及他的作品《c小调练习曲》。
二、展开阶段
1.在聆听乐曲之前,请同学们先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探究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肖邦,包括他的生平与作品。
2.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再听完后,说出你的感受。
3.再次认真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并运用音乐要素的内容分析乐曲,比如:速度、力度、旋律发展等方面。
4.根据以上的分析,第三次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并总结每一个部分乐曲内容、风格、情绪特征等内容。
三、形成阶段
1.了解“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区别。
2.了解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四、结束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肖邦,也了解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可以多多欣赏他的作品,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练习课教案 篇六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2.在独立练习过程中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1.以4x-30=70和(100-2x)÷2=25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3.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及步骤。
4.师生共同总结。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典型案例,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1题。
第(1)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程,可指名列出不同方程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第(2)题,可引导学生弄清80人是成人和儿童的和。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4倍比7.3多13.5,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4倍比13.5少7.3,这个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后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下面的解方程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判断理由,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4题。
引导学生把方程中的x换作5,把另一个数看作未知数,再解方程。
四、拓展延伸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6。
(x-2)×1.3=5.2
5x+3×
6.2=48.6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练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交流。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五第12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列出方程并独立完成解方程的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有序,思路清晰,环节紧扣。
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练习课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
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
正方体木块2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你想怎样做这道题?(先计算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求出10个的表面积,最后要换算单位。)独立做。
师: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其中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再决定计算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先回答求哪几个面,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3、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四、指导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如何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截前和截后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
师:截完后,增加两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增加的每个面面积都与左(或右)侧面的面积相同,因此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x4x2=32(平方厘米)。
2、练习六第9题。
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3、练习六第11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最中间的小正方体;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1个。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
六、作业:
p37第8、9题。
教学反思:
重结果更重方法
表面涂漆小积木块数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但我觉得引导学生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数学方法迅速而又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在教学中,我改变教材问题的呈现顺序。先找三面涂色的。块数,再到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块数,最后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几块。这样的改动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无法直观地从立体图中观察得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改动顺序后,有的学生无法凭借空间想像得出,他们另辟蹊径,从总数中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数,也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通过此题教学,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
1、只有位于正方体八个角上的那些小正方体是三面涂色。也就是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就等于正方体的顶点数,有8块。
2、两面涂色的那些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的两个面的交界处,但又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条棱上出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12条棱,然后乘12就可以求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
3、一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部位,既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也不在棱上。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一个面上出现的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6个面,于是可乘得出一面涂色的小积极木块数。
4、最后用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不涂颜色小正方体的块数。
在此基础上,我将此题适当延伸。将数据由“27”变成“64”让学生再次尝试,果然速度及正确率都有较大提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练习课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