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乘法》教案【9篇】

众鼎号分享 137866

众鼎号 分享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数学第三册期中表内乘法知识纲要复习,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9篇《《乘法》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乘法》教案 篇一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重   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   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   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划分 :(6课时)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 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 学生用算式计算

(3) 反馈计算结果

(4) 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 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 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 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 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 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 54

②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巩固练习

1、 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体育场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呈现图片。(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XX人)众鼎号○www.1126888.com(,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 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 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 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韪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 巩固练习

1、 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2、 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神奇的计算器

教学内容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计算器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 提示课题

1、 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

2、 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 引导探索

1、 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 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呈现:

菜单酒 : 14元凉拌豆腐: 3元肉丝: 5元清蒸鱼:

16元三鲜汤: 12元甜点: 8元青菜: 3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4、 索一些数学规律。

(1) 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 反馈计算结果。

(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趣的算式

教学内容

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课文第40、41页的“探索发现(一)”内容。)

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关键: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板书: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二、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 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 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 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5) 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 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 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

(3) 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    142857×4=857142

3、 第三关:神奇的9。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 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 了现规律并归纳:

(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 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2) 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 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4) “卖关子”。

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

学生a:不相信!

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c:感到迷惑。

(5) 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

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5 2 1 0      8 5 4 1         8 7 3 0

-1 0 2 5    -1 4 5 8       -3 0 7 8

4 1 8 5      7 0 8 3         5 6 5 2

6 5 5 2         9 9 6 3            6 6 4 2

-2 5 5 6       -3 6 9 9         - 2 4 6 6

3 9 9 6         6 2 6 4            4 1 7 6

7 6 4 1

-1 4 6 7

6 1 7 4

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6) 学生探索。

① 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

三、 趣味练习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计算工具的演变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课文第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 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

学具准备

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指导阅读

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书本提供的信息。

2、 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计算公式

3、 教师巡视,简要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全班讲解。

二、 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

1、 石子计数、结绳计数

(1) 呈现课文第42页第1个图。

(2) 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

石子计数:古时候,牧民用石子的数和羊的头数作对应记录,早上放出几只羊,就用几个石子表示,晚上放牧归来,再把石子与羊一一对应,如果石子数和羊数刚好对应,就说明羊没有少了或丢了。

结绳记数:其原理和石子计数类似,如:古时候,人们采集野果,或捕鱼时,在绳子上打结,采几只野果或捕到几只鱼,便在绳子上打几个结。

2、 算筹计算。

(1) 算筹的发明时间、发明人。

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公创举,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2) 算筹的计算方法。

用树枝或竹条来表示数字。如:“1”就用一根枝条来表示,,“2”就用两根枝条来表示。 “6”就用枝条来表示等。

3、 算盘。

(1) 算盘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① 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使计算的速度快多了。

② 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曾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算盘至今还在使用。

(2) 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

① 出示教具、学具------算盘

② 记数法:

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

③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教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4、 计算机。

(1) 计算机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

(2) 关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了解。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知识。

(3) 提问,关于计算机,你还知道什么?(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文第45页的内容,及第4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关键:指导观察分析算式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板书:探索与发现(三)

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 呈现课文插图

2、 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3、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 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

学生a:6×9+4×9

=54+36

=90(块)

学生b:(6+4)×9

=10×9

=90(块)

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

5、 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6、 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42×64+42×36和42×(64+36)

讨论交流:

(1) 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 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 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7、 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

(a+b)×c=a×c+b×c

8、 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

1、(80+4)×25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 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 巩固练习

1、 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

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

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

或看成99×(10+1)=990+99

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

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乘法》教案 篇二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

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通过讨论402×3积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知识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

《乘法》教案 篇三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单元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

245×23 136×46 78×312

216×67 54×324 618×23

第二课时 练习课 (1单元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34×321 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想想做做”9

乘法 篇四

指导过程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1、3/18×6 2/5×15 3/7×6

3、P3 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1、3/18×6 2/5×15 3/7×6

3、P3 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认识乘法 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场景图 小棒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创设动物学校的活动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动物学校的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出示如下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1.教学第一页的例题

出示第一页例题中的场景图,提问: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2+2=6(只) 3+3+3+3=12(只)

提问:第一道算式是几个2相加?第二道算式是几个3相加?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一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2)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个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教学第二页的例题

出示第二页例题的场景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在那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2=8

讲述: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板书:乘法)

教师板书:4×2=8或2×4=8。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然后组织交流。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堆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完成第二页的“试一试”

要求学生看图数一数是几个4,再分别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比较列出的算式。提问:求5个4相加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如果求9个4相加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感知乘法算式的简便。

四、练习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提问:钢笔一共有几个2枝?鲜花一共有几个5朵?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自己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3.读出第4题中的乘法算式,分别说说乘数和积各是多少。然后写出乘法算式。

4.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说给同学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

认识乘法 篇六

本节是第一节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抓住练习第1题作为重点,通过2个5和5个2的辨析,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1、摆小棒,直观认识2个5和5个2;2、列算式,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3、辨析2个5和5个2的区别,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练习第3、4题再次通过实物举例说明2个3和3个2以及3个4和4个3的联系与区别,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理解得较好(上节课中已经辨析2个5和5个2)。由于内容和时间的冲突,未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注意单位名称。

本节课是《认识乘法》的第3节练习课,由于自身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冲突,尚遗留数学书本上3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想这节课我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根据乘法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把这节课当做是应用课,重点在于对乘法含义的加深理解,难点在于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于乘法含义的理解。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优势(即时书写功能),对辨析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白板即拖即用、无限克隆等功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

(1)不到位。对于看图列式,横着看是3个5,竖着看是5个3,我没有对3个5和5个3再次进行辨析,初我认为经过前两节课的辨析已经可以了,我拿出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小朋友知道在一张图中,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问题。后来想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还是要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再次进行辨析比较。

(2)层次不鲜明。这是一节练习课,纵观下来,题目层次还是不够鲜明的,单纯地从易到难入手,没有对题目进行关联后的深层挖掘。

《乘法》教案 篇七

第四单元: 乘 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4、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6、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在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教学时,教师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探究,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购物、乘车等情境,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如小棒、图片等),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帮助、指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如计算“24×3×2”,先让学生估算结果,可以得到结果比“20×3×2=120”大、而比“25×3×2=150”小。又如“198×2=296”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用估算的方法。在学生独立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计算方法必然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同学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对学习中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

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两个要点: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价上述要点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是否愿意独立寻求计算方法、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方法、是否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是否关注各种算法的特点等。同时,在评价计算速度时,可以允许学生逐步提高计算速度,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

第 一 课 时

学习内容:教材p28—p29 购物

学习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答:300×2= 20×5= 23×3= 4×200=

23×3= 4×15= 24×2= 12×4=

二、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

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1)理解图意:

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②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

③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

……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

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a、12+12+12+12=48

b、10+10+10+10+2+2+2+2=48

c、 1 2 d、12×4=48 e、10×4=40

1 2 1 2 2×4=8

1 2 × 4 40+8=48

+ 1 2 4 8

4 8

……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 2

× 4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

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

(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

3、看书自学。

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

4、第4题。

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再反馈交流。

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①132×3 = 396(元) ②132×3-132 ③132×(3-1)

396-132=264(元) =396-132 =132×2

=264(元) =264(元)

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 二 课 时

学习内容:教材p30—p31 去游乐场

学习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

二、探索新知:

1、 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16×4

(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 6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 2 4 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

6 4 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第2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第3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1)18×2+18 (2)18×(2+1)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

(1)15×3+45×8 (2)400-45×8 15×3=45(元)

=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

因为405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

因为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口算乘法 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 300×5 4×20 8×60

200×7 400×8 13×30 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投影)例1的坐标纸图,让学生横着数每排有几个小方格,有几排,这张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通过(12×100)、(7×200)逐步过渡到(12×300)不但使教学的层次清楚,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后汇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用整百数乘,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3)完成49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三、巩固发展

1.50页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二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的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题目,每小组指一名学生抢答,哪组抢答的多,哪组优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5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整百的

例1:100×4=400例2:7×200=1400

4×100=40012×300=3600

100×12=1200想: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

12×100×1200百是1400

《乘法》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上小学一年了,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你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想去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一所动物学校,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学本领呢!看,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小鸡和小兔)

[创设参观动物学校的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⑴一共有几只小兔呢?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数的?(上来数)你是2只2只数的!谁有不同的方法?怎样加?(2+2+2=6)这是几个2相加?

⑵那你会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吗?你怎么数的?(上来边指边数)写成加法算式谁会?这是几个3相加?

小结:刚才我们2只2只地数,数出了小兔的只数,3只3只地数出小鸡的只数。

2、从不同方位再次感受“几个几”

早操时间到了,我们去参观小动物做操吧!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小鸭是怎么排队的呢?(5只5只排的)怎么看的?边指边板书:这一排几只(5只),第二排呢?……会列加法算式吗?(5+5+5=15)这是几个5相加?(3个5相加)

谁有不同看法?竖着看小鸭又是几只几只地排的?加法算式怎样列?(3+3+3+3+3=15)这是几个3相加?

刚才我们看的方法不同,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列出了这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你发现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交流)

3、比较、讨论,找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谈话:我们来到了动物学校,看到了许多小动物,还列出了这4道加法算式,请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可轻轻读读算式,然后同桌交流交流。

集体交流:得出①都是连加;②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

4、引出乘法

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坐一张凳子,那我要数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算式怎么写呢?(指名边看同学边说加法,老师写2+2+2……)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有)像这些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板书:乘法。

[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通过看图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再列加法算式计算数量,让学生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式,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通过对一组算式的观察,引导学生为现规律,得出共同性,使学生体验初步的比较归纳推理的数学思考方法。再通过2个2个地数全班有多少个学生,并写出加法版式,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算式重要性。]

三、认识乘法

⑴你在哪听说过乘法?(学生回答)小朋友都了解了一些乘法。

⑵那这道加法2+2+2=6你会写成乘法算式吗?(3×2=6或2×3=6)“3”是哪来的?因为有“3个2相加”,3×2怎么会得6呢?

“×”叫什么?乘号。谁会读?一起读。乘号前后两个数同加号前后的数一样,也有个名称,叫什么呢?(板书:乘数)2×3的结果6叫什么?(积)集体读。

小结:2+2+2=6,有3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3×2=6或2×3=6这两道乘法算式。

⑶3+3+3+3=12你会改吗?(4×3=12,3×4=12)你们同意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老师有问题,“4”叫什么?乘数“4”是哪来的?积是几?积怎么会是“12”的呢?

⑷下面这两题会写成乘法算式吗?同桌互相交流。

⑸刚才我们写的这个这么长的加法,还没写完,课前我数了一下,要写22个2相加,这个长长的加法你会改成乘法吗?2×22或22×2积是几呢(44)?哪个算式简单?

小结:以后你们遇到象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了。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学中没有在乘法教学后直接说出,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与乘法算式简便,让学生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真正感受到乘法的优点,同时形成对乘法意义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

1、看图说说有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⑴谈话:动物学校还有电脑房,我们去参观一下电脑房吧!每张电脑桌上都有几台电脑,有几个2台呢?4个2台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会列吗?

独立写在练习纸上,集体订正。

⑵谈话:小动物们又为小朋友献上了两束花,这一束鲜花有几朵?这一束呢?有几个“5”?会列出加法,乘法算式吗?

独立做,集体订正。

2、先摆一摆,再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谈话:参观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该回来了,谁来送我们了?小猴排着队来送我们了。

他们是这样排的:2只排一排,排成了4排。

赶快帮小猴排队。并根据小猴排的队,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集体评讲。

小猴真调皮,他们又想这样排了:4只排一排,排2排。

赶快排一下,并写好加法和乘法算式。

3、游戏

谈话:正在这时,动物学校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让我们救救他们,愿意救吗?大灰狼说:要是小朋友愿意同我做游戏,做对了,我就不吃小动物。什么游戏呢?听清楚,请几位小朋友上来,你们喊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我说2点了,台上的小朋友就2个2个抱在一起,台下的小朋友要说出乘法算式,听明白了吗?

请6人到台上,分别说2点、3点,学生活动并列式;

再添上2人,分别说4点、8点、1点,学生活动并列式。

[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首先是根据图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接着是动手给调皮的小猴排队,然后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最后是通过游戏直接列乘法算式。运用已学知识和大灰狼做游戏解救小动物。这些练习设计不仅形式活泼,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心,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五、总结延伸

⑴谈话:小朋友,你们用智慧帮助了小动物,小动物为了感谢你们,推来了一车车水果,第一车有几筐水果?第二车呢……加法算式会列吗?(3+3+3+2=11)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课后讨论一下,如果认为能,应怎样改?如果认为不能,怎样把加数改一下就能改成乘法了。

⑵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学校,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乘法”,课后再请小朋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下节课再交流。

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加法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 操作体验 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22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4)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到生活正寻找乘法现象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相象,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

教学这节课时,我也感觉有两点困惑:一是由于是学生首次接触乘法算式,在读写乘法算式时,有不少学生很不习惯,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2×3”写成“2+3”,二是学生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上不很清楚,如“4个2”写成“4×2”后,对乘法算式中“4”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达不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上两个问题,但顾虑到学生首次学习乘法概念,过分进行抽象强化恐不利于二年级学生有效学习,因此陷入两难境地,但最终我还是没有抽象概括和形式上的强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乘法》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