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优秀4篇
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生物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众鼎号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一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师寄语:勤观察,多调查,增知识,拓视野!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归类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生物的归类方法
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
(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 )种生物,其中植物( )种,动物( )种,其他生物( )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拓展创新:
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二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1课时)
一、动物的种类
1、大约有150万种
2、两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
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类的形态特点:
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
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
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
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e)运动器官——鳍
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
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
臀鳍:平衡身体作用
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
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
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
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
g) 呼吸器官——鳃 鳃丝 :气体交换的场所
鳃弓
鳃耙 :过滤水中的物质
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六、作业
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
A、150种 B、100万种 C、150万种 D、200万种
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
A、摄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
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
A、体外 鼻孔 鳃 血液 B、体外 口 鳃 血液
C、体外 口 鳃 体外 D、体外 鼻孔 口 鳃 体外
七、教学反思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2课时)
一、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葵、珊瑚、海蜇、水母、水螅等。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的动物。如:贝、螺、蚌、乌贼、章鱼等。
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等。
4、其他动物:海豚、鲸、海豹(哺乳动物)、龟、鳖(爬行动物)等。
二、动物间的联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四、作业:
1、下列不属于鱼纲的动物是( )
A、鲫鱼 B、金鱼 C、鲸鱼 D、青鱼
2、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 )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虫
3、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
五、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和难点
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不是知识目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组织好调查、设计和课外实践这三个学生活动。这三个活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组织实施。还要特别关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章是这册教材的最后,时近期末。所列调查和设计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提供了方便。因此,应把评价一并考虑在教学实施之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学有关植被类型的知识。例如,通过录像和幻灯片等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植被类型,描述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演示我国(或某地区、或家乡)植被的变化情况,为学生提供其他资料,便于学生讨论我国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观察各国的植被分布地图,让学生粗略计算,并列表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或者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也可以纵向比较(通过计算、列表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或者组织学生撰写、宣读小论文,开小辩论会,了解我国植被破坏的严重程度,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六种植被的特点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结合经验互相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
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组织交流,并作出评价。
2、我国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
先看一看,想一想,然后4人小组议一议,之后以“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想说……”为题进行角色模拟,进一步表达感情。
播放一段森林受到破坏的录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性角色模拟,激发学生情感。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 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4人小组合作调查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讲述有关国家采取的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调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2、意识的提高
从自身作起,提高意识,关心绿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结合时事(如2008年奥运会主题),4人小组合作讨论准备为奥运会做点什么。
引导讨论,组织交流,激发学生情感。
进一步增强爱护植被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绿化校园”设计活动
课前4人为小组,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其他的建筑情况,画出草图,并表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关的园艺知识,然后讨论,设计出方案,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
布置设计内容及目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出评价方案,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展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四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4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