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玩音乐教案8篇

众鼎号分享 136239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玩音乐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玩音乐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能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游戏的玩法。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头饰4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律动。

老师:天气可真好,树林里面真热闹,小动物都出来玩了。

2.学唱歌曲

老师:小朋友也来到树林里,想和小动物一起游戏。它们还在一起唱歌呢。听听他们唱的歌曲(播放歌曲)。

(1)师:歌曲唱了什么?

(2)幼儿跟唱

3.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

4.游戏。

游戏玩法:请一人扮演大熊,其余幼儿自由扮演各种小动物。大熊在森林里走,当倡导最后一句“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就要立刻做一个造型动作,把自己变成石头,否则就要被熊吃掉。

(1)老师扮演大熊进行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更多的动作造型,及“熊”用肢体动作试验小动物们时,小动物要坚持不乱动。

(2)幼儿游戏,可同时请多人扮演大熊。

活动延伸

可在户外进行此游戏,户外游戏可改变游戏玩法,如在小鸟小兔小朋友玩游戏时大熊突然出现,小动物小朋友们的快速反映。

玩音乐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

活动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同时,还需要多注重“整个儿童”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在听辨音时,能基本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会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在《小猫和狮子》的下半节课中,设计请幼儿模仿表演、做游戏这一环节本身,就是增加幼儿对小猫和狮子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对乐曲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同时也让幼儿在尝试多种不同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这也是本单元主题的目标之一。

中班音乐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领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

2、尝试合作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给予幼儿倾听歌曲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学唱的经验。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飞机先生,你好!

1、教师模仿开飞机的样子,和幼儿打招呼:你们好!我是飞机先生,我就是多多坐过的飞机。听说大家都盼望着飞翔,我飞机先生能帮助你们吗?你们想去天上干什么?

2、幼儿与“飞机先生”打招呼:飞机先生:你好!

二、与飞机先生“对话”。

1、请听听这首《飞机先生》歌曲,里面的那个孩子是不是和你们想的一样。

2、播放歌曲一遍,幼儿完整倾听。

3、飞机先生在高高的天上,我们怎么和他打招呼呢?幼儿用手对着嘴巴,做喇叭状,好象对着天上的飞机先生大声唱:飞机先生,飞机先生……

4、幼儿跟随录音哼唱歌曲1―2遍。

三、乘坐飞机。

1、教师扮演飞机先生,幼儿跟随飞机先生做乘作飞机状。飞机先生演唱歌曲中的领唱,当飞机先生一挥手,幼儿就演唱齐唱部分。

2、每个组请一名幼儿扮演飞机先生,其他幼儿边演唱,边扮演乘客。

中班音乐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情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小学,对小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读书郎》

——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要去小学读书,做一名快乐的读书郎,来,让我们把读书郎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唱

现场反馈:唱歌时,从孩子们的情绪和表情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快乐的小学生,现场一种情感的调动和气氛的感染力很强。

二、节奏练习:《我的小愿望》

—— 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定有很多愿望吧,用你最自豪的声音来说说你的愿望

现场反馈:奥特曼、大明星,小画家等等天真而幼稚的小心愿,让我们由衷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三、律动:《读书郎》

—— 快,背起我们的小书包,和读书郎一起上学去吧。

现场反馈:孩子们对小学生的向往和期盼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四、新授音乐游戏《雷声隆隆》

——小儿郎在去读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听听。

1、第一遍完整欣赏——听出音乐的'主要形象

——你听到什么?你听到几次打雷的声音?两次打雷后的音乐一样吗?

2、第二遍完整欣赏——听出两段音乐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这样轻松活泼的音乐,你猜想一下可能会下什么雨呢?

——第二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害怕、恐惧、紧张、焦急)

这样的音乐告诉你,现在的雨变得怎么样了?

现场反馈:孩子们能将音乐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清晰的表达出来,有时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听见打雷时,就和边上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表示害怕)

3、分段听第一段音乐

第一次: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第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音乐用肢体表现)

小结:运用优美的语句,将幼儿肢体表现出来的形象表述出来。

4、分段听第二段音乐:

第一次: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这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倾盆大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三次:音乐表现:分角色

现场反馈:活动中,第一段的欣赏和肢体表现还是容易表现出来的,第二段孩子们的兴趣点在找避雨的场所,因此,读书郎内心焦急的心态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五、舞蹈《快乐小天使》

天晴了,热烘烘的太阳也出来了,我们可以出发了

现场反馈:在欢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的激情得到了全部释放。

玩音乐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3、地垫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1、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玩音乐教案 篇六

目标:

1、熟悉音乐,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边唱边做动作。

2、乐意尝试创编歌词,并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

布娃娃一个、配套音乐

过程:

1、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布娃娃作拍手、点头状,与幼儿相互问好。

2、引导幼儿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

(1)教师边演示布娃娃边唱《拍手点头》。

(2)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两拍一次动作)。

3、组织幼儿创编歌词,并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己喜爱的身体动作。

提问:布娃娃除了会拍手点头外,还会拍手干什么呢?(如:拍手踏脚、拍手摸脸、拍手拍皮球、拍手开汽车等)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高兴地表扬幼儿能创编新的歌词及动作。

(2)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合拍地表演创编的动作。

建议:在对此歌曲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幼儿创编的动作可增加几个。两个动作:拍手点头、拍手踏脚;三个动作:拍手点头、拍手拍皮球、拍手抱娃娃;四个动作:拍手骑小车、拍手开汽车、拍手开火车、拍手开飞机(并可按词意变化演唱、动作的速度)

玩音乐教案 篇七

设计意图:

本班大胆尝试音乐课题已有一段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乐曲兴趣浓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拍子的曲子,教师设计此活动,让幼儿通过找、玩、听、唱等形式分辨不同拍子的乐曲,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幼儿熟悉唱名,并进一步分辨出2/4、3/4、4/4的曲子。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欢快的情绪。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

2、若干乐句(幼儿人数的3倍);

3、人手一个头饰(上写有一个小节的乐句);

4、唱名1、2、3、5、6的小卡片;信封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1、幼儿自由地寻找不同拍子的乐句或节奏,并互相唱一唱,拍一拍,并贴在适当的地方。

2、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秘密。

二、玩一玩幼儿戴上乐句头饰,随着音乐找与自己拍子相同的乐句。

三、听一听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不同拍子的曲子,并分辨三首曲子的拍子。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互相交流。

四、编一编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唱名及拍号,编出自己喜欢的乐句。

五、唱一唱。幼儿自由互相唱一唱自己编的曲子。

评析:本次活动是结合班级的音乐课题展开的,在活动之前的活动开展是非常扎实的幼儿的音乐底蕴很好,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场景,幼儿的`参与面广泛且非常积极、投入,能大胆的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本班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且教师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始终保持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预设此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不同拍子的曲子。由于各个环节都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之间不由自主多次交流。在活动中全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正是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加之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予老师创作的灵感—————能否运用生活中真实情境的模仿、再现,来激发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呢?就这样,一次音乐与生活、实践与创造、充分感受与大胆表现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诞生了。这不仅仅使音乐变得生活化、情趣化,也使生活变得艺术化、生动化。

因为活动目标的明确(①感知、表现乐曲结构 ②体验生活情境化得艺术乐趣),所以活动各环节衔接自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达到活动高潮,教师组织、指导的思路清晰,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都能使老师心中有数。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并努力启发幼儿结合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相应的生活动作来表现,老师的眼神、语言、动作和“摄影师”角色的参与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最终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共度美好时光,共享音乐与生活的美妙。

不足:活动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些,是否可以在熟练把握音乐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由幼儿自主想象生活场景并大胆表现呢?

中班音乐教案 篇八

对象分析:

1、中班幼儿已经知道了音乐的节奏性,会跟着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但对于音乐轻与重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认识到轻与重的不同,并且能够很容易的表现出来,特设计此活动。

2、技术基础:中班幼儿已经认识奥尔夫打击乐器,并且会使用。

活动准备:

截选过的音乐、PPT、女巫的解药、乐器(三角铁、铃鼓、木鱼、小鼓)

(补充说明:截取的音乐,既能表现动物们的特点,又能清晰地表现音乐中的轻与重)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音乐中会有轻与重的区分,知道其代表不同的意义。

2、幼儿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小乐器表现音乐的轻与重。

3、幼儿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首音乐,在活动中玩的愉快。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准备去森林过狂欢节)

本来今天森林里动物们在过狂欢节,小朋友们计划一起去森林里玩,但老师早上去森林发现了女巫给森林施了法术,让我们看不见小动物,只听见声音……

如果想和动物们一起过狂欢节,女巫答应让我们听小动物们的声音,但必须表演出来……

二、师幼共同欣赏音乐。

老师播放《动物狂欢节》,幼儿跟着音乐随意舞动,享受音乐很欢乐。

当音乐停止后,老师问小朋友这首音乐怎么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喜欢这首曲子吗?……

老师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说己的感受与想象,小朋友们各自发言,并且用肢体语言表达。

三、分段欣赏,并用乐器表现。

1、教师让幼儿分段听音乐,重新回忆刚刚自己根据音乐讲述的故事。并描述这段音乐的特点(引出轻与重)

2、给幼儿发乐器,老师带领幼儿如何表演音乐的轻与重。点出当音乐弱的时候,幼儿轻轻敲击乐器;音乐强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用更大力来敲击小乐器,说明声音变大,表现的情感和故事也不一样。

(备注:发乐器每个小朋友只能拿一个,排队拿,如果幼儿不喜欢某种乐器,老师做工作,让和其他幼儿换,或者说服并夸奖幼儿)

3、重新播放音乐,表演给女巫;女巫同意让他们找解药……

四 、开展游戏“找出女巫的解药”。

游戏规则:

1、 请一位小朋友暂时回避,女巫使者出现把解药藏起来,其他小朋友和老师都已经被施了魔法,不能说话只能动。

2、回避的那位小朋友进来找解药,其他人只能通过敲击自己的小乐器进行指挥。

3、当小朋友靠近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大,当小朋友远离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小,直到找到解药。

4、游戏进行三次,把三种颜色的解药都找到就能,解开魔法。(女巫的使者让配班老师扮演,藏解药根据幼儿寻找情况,难度不断增加)

五、解药找到,森林魔法解除,大家一起去森林里玩。

播放音乐,小朋友敲打着自己手里的乐器,随着节奏下场。

活动延伸:

幼儿在了解了音乐具有轻与重后,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声音的轻与重,并讨论是否喜欢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大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小声音。继而给幼儿上有关声音的社会常识。

活动:

1、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更加又想去参与到欣赏音乐中去,继而感受音乐的轻与重。

2、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让幼儿发言和肢体表演,大胆展示自我,利于幼儿语言以及性格的良好发展。

3、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表现音乐的轻与重,幼儿更有兴趣,并且能玩的很开心。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玩音乐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初中语文《观沧海》教案(精选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