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9篇)

众鼎号分享 116750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9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邓亚萍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勇拼搏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3、过渡:她是怎样报效祖国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自由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奥运会奋勇拼搏蝉联生涯弥补瘫倒

增添全力以赴胜不骄败不馁精湛荣誉

光彩锐不可当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自/把金牌挂在她的胸前。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4、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的是谁?她为什么能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课文写的是邓亚萍,她为我国获得了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冠军。)

5、指名发言,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指导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想象:

邓亚萍为什么会激动得流下眼泪?此时她会想些什么?

联系电视中看到的运动员获奖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3、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邓亚萍的这种心情?

(1)、指名读,评议。

(2)、自由练读。

(3)、齐读。

4、自读2—3自然段,思考:

邓亚萍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集体交流,指导理解、朗读:

(1)、能吃苦。

(2)、不服输。

7、引导体会遣词用语的准确、简练:

(1)、反复读2—3节,划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好在哪里?为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体会。

8、学习第4自然段:

(1)、邓亚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她有没有骄傲呢?

(2)、面对鲜花和赞誉,她是怎么说的?

(3)、她为什么将荣誉归于祖国?她又是怎样“报效”祖国的?

(4)、“总是”说明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邓亚萍说的话。

四、导行: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感人事迹?

3、谈话,提出希望。

五、布置作业:

搜集优秀运动员的事迹。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保持气息的通畅,喉部的放松统一、能够完整并且有感情的演唱此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节奏的准确把握,歌曲气息的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发音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

mi ma mi

音阶上行和下行时,声音的共鸣位置不变,由低音到高音要统一流畅,时值均匀。要始终保持支持点的稳固状态,不能因音高变化而变化,各音之间的的衔接过渡一定要做到圆滑连贯,位置不变。

1 3 5 6 5 3 ︱1 3 5 6 5 3 ︳1- -‖

mi yo mi

将各母音结合字音交替练习,气息控制要平稳,低音、中音、高音的声区共鸣要贯穿统一,各音和母音之间的连接要圆滑润,使声音效果自如舒展、丰满连贯、流畅。

歌曲演唱

同学演唱: 《我和我的祖国 》(1=D)------- 张藜词 秦咏诚曲。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也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演唱曲目。6/8拍,圆舞曲的典型节奏,所以在唱歌曲的时候要有圆舞曲的那种律动性在里买面。歌曲为二段体曲式结构。旋律流畅,音域较宽。深情地表达出对祖国的情和爱。演唱第一乐段时,开始两句要唱得舒展流畅,唱到“袅袅炊烟,小小村落”时,可唱得轻巧、亲切些。第二乐段出现高潮,应唱得高亢、奔放,声音力度増加,气息要托住。在起伏回荡中要富有激情。由于歌曲的音域跨度较大,所以在唱高音“我和我的祖国”可以改唱为“啊……”,喉咙腔体打开,富有音律而有感情。

同学演唱:《一抹夕阳》(1=F)-------王泉、韩伟词,施光南曲。这首乐曲是歌曲《伤逝》中子君的唱段之一。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中低音的时候,演唱要注意声音要沉下去,歌曲的节奏也是本曲的一个特色,前面一段较为平静,节奏缓慢,从“破网的鱼儿”情绪开始激扬,直到“啊……。”歌曲进入高潮,并伴有三连音的出现,此时在时值唱准确的情况下,情绪也更要兴奋起来。唱完“姑娘的心声”。渐渐归于平静。回到开始,也是歌曲“首尾照应”。气息平稳流畅,在平静中结束。

总结

针对上课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同时不断提高声乐演唱的能力。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和任务】

1、 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 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化革命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一、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二、讨论、学习作品

㈠自读第一小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

㈡挑选学生朗读诗歌。

㈢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把握作品第一小节的感情及朗读方法。

1、 本节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2、 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3、 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4、 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象征。①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②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如《白杨礼赞》、《小桔灯》。

5、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6、 朗读注意事项:

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㈣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提问第二个学生朗读。

㈤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㈥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个小节。

三、挑选学生朗读全篇。教师总结,示范朗读。

四、学生自己朗读体会作品的感情,练习朗读诗歌的方法。

六、小结:本课的感情、表现手法、朗读的技巧。

五、挑选一首自己喜爱的新诗,练习本节课学习的朗读方法。

附: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背诵第二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 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 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

2、咏唱送别曲

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

3、赠银杯

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

二、学习第五节

( 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

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

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

b、肖邦爱国

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

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

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

1、 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

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看书中插图)

(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

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

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

指导读(悲愤)

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

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 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

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再读3、4、5、6节。(肖邦这么热爱祖国,我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六、拓展

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有哪些爱国人和爱国的故事。

(文天祥、陆游、周恩来、吉鸿昌……)

七、作业设计:

从校图书室借“爱国故事书”阅读。

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离开祖国——满怀悲愤

1、咏唱送别曲

告别

2、无论……都…… 不要忘记祖国

3、赠银杯

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 化 音符

爱国行动

思念祖国 ——工作、工作、再工作

爱国语言 : 把我的心脏带回……(弥留之际)

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学生们同我一样,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感动。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揭题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抓住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我”是谁?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当初要选择离开呢?

2、带着问题初读探疑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肖邦 “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无奈,通过从课内课外获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愤中离开祖国的不得已: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3、深读课文,抓重点句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

4、讨论解疑、悟情

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通过这四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肖邦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还是一个满腔热情的爱国者,从而使学生对肖邦的敬仰之情达到沸腾的顶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心中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后,引导学生背诵第2自然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 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影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歌词。1952年10月,朝鲜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守住了阵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首歌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文既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歌,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诗歌共有六节,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1、2节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勾画出了一幅祖国美丽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第3、4小节由景转而写人,以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勾勒出一幅祖国人民朝气蓬勃、团结一心的英雄画卷;第5、6小节是对祖国山川的赞美,表达了人民热爱和平、建设强大祖国的美好心愿。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小组、集体的交流、反馈中进行探究,教师适当地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和保卫和平的美好愿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使学生在读中促理解,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作者相互交流。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通过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课内外知识的延伸,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跨学科的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的祖国》,用音乐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欢愉的气氛中,愉悦身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以及识字的能力。其次,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读诗歌,理解感悟

主要让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相机引导,充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在读中促理解、促感悟。如学习第1、2小节时,引导学生深情地、赞美地、怀念地朗读,从而体会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故乡深情的怀念、赞美。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首先设计了一段导语,引导学生谈谈有关祖国最近的一些大事,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正以更美丽、更强大的英姿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其次,设计了一个“为祖国添光彩”的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最后,师生共同深情地对祖国说一声“祖国妈妈,我爱您”。这样设计,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绘画、写作、唱歌等方面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实现了学科整合,又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 篇八

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 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3、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4、 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2、 讨论、交流:

(1) 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 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 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1、 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2、 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 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理解“彻夜”。

引读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3) 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 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1、 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 延伸交流

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3、 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直接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对课文内容质疑。

4、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1、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2、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熟读课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可能性》教案(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