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材分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 19 课。这一单 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课文讲的是一 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 多听过。设计理念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 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本篇是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又配有插图,它借助乌鸦喝水这件事,告诉学生无 论遇到什么困难, 只要肯动脑筋, 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 理解课文,从而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 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复习检测。 读词卡。 找 1. 2. 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二、 提出问题, 合作初步解疑。
一、形象揭 题,学习生 字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 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 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 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 做)。有条件的可准备 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 瓶, 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戏中巩固认字, 激起学生学 习兴趣,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 习氛围。】
【把阅读和质疑 问难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读 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 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 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 题。】
【以读为主,通过范 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 的朗读方式, 指导学生在读 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 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 法,在多读中悟情。】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 活泼好动 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 的特征, 把实践的主动权还 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 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 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 的目的。】
【识字是低段年 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 根据 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 词卡形式复 习, 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 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 又积累了语言, 这样反复再 现,强化记忆。]
【识字是 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 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 卡形式复习, 在课后把学过 的字放进旬子里, 既巩固认 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 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 1 -3 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 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 问题。
三、 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
2、 分别抄录 4 段课文的 4 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2.朗 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 “水不多”、“口又小”,读 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 知
4、 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 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 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 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 然段。1.过渡语:看见一个 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 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 你们 来想想办法。2.学生自读二、 三自然段。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 边研究边做实验。4.交流合 作结果。5.理解“渐渐”一 词的含义, 能用它说话。 指 6. 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 我评价。7.发散思维:如果 旁边没有小石子, 你们该怎么 办呢?同桌讨论、汇报。五、学会背诵的技巧六、复习 巩固。1.看谁读得最快。 (1) 乌鸦口渴要喝水。(2)瓶口 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 出办法喝着了水。(3)夏天 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五、板书设计
以读为 主,学习课 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 朗读 ──喝不着 课文,巩固 放石子──喝着生字
板书设计(19 乌鸦喝水)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放石子 乌鸦喝水--------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放石子 --------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喝着水 ----------喝着水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朗读训练、 词句训练和写字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张灵老师执教的 《乌 鸦喝水》一课,很好地突出了低年级教学重点,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张灵老师教学中引 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2、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中,石落水涨这一现象学生是通过动手实验来获取信息的,但教师并不仅限 于通过试验获取感性认识,而是引导学生追根问底:水涨有什么特点呢?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也有合作进行的实验与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 观察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注重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在实践中理 解词语,感悟语言。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可谓匠心独运。
3、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 要落实到每节课中, 甚至每个教学环节之中。 整节课中, 张灵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培养语感;实验探究,发展思维;背诵运用,丰富积累。培养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 我在课堂中创设了 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 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 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 人小 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 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 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地点:
教室(一年一班)
教学手段:
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悟语言文字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揭课题
(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
(3)板书课题:雨点儿
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知全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巧识字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a、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b、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播放课件:落叶飘落。)“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4、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www.1126888.com☆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的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5、读“方”。
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6、桌间相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7、读中悟
(1)学生自主读第5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边范读第5自然段,边演示雨后草长花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3)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该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5自然段。
(5)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7)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设定统一感受知目标,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做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8、悟中品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交流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互相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表化表现,应该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应引领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教学反思
在执教完《雨点儿》一课后,我发现在课上有两点考虑不充分,而耽误了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
1、儿化音的指导。
受环境影响,平时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与人交流时,很少用到儿化音,所以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雨点儿”一词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效果并不显著。毕竟习惯一旦成形,再纠正就困难的多了。但在课上,我有些急功近利,总想着一下就帮孩子们改正过来,所以这一环节较拖拉,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此方面的训练。
2、备学生不充分,没有提前化解难点。
《雨点儿》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朗读并不容易。首先文中有几处长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学生开始不知道怎么停顿,所以开始大部分孩子这几处都没有读好。这是课前我所没有预设到的,没想到这几处是学生朗读的难点。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预设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合理利用每一分钟,从而达到堂堂高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
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
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
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
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3、选用方法。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你要设计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绍桂林山水的录象;你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见栩栩如生地进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
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
总之,要设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关于评课的反思
评课,也就是教学评议,它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经常开展评课活动,可以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可以发现不足,推广经验;可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因此,评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怎样评课呢?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老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所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内容看似“语文”的,但意义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记下在字典中的页码。查字典的过程既不是为了认读生字,也不是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让学生记下页码。显然,查字典的真正意义被记页码给冲淡了。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学语文课就是要帮学生打好这两个基础,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内容。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