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最新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10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第一自然段和四五自然段,感悟小村庄最初的美丽,了解它失去的原因。
3、会写“葱、裸、黎”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感情小村庄最初的美丽,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准备:PPT和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美好的事物总是赏心悦目的,而且还能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读文,注意读准预习时你圈画出的生字词,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真读书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3、看来词语是难不住你们的,接下来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它们可不太好读,你们有把握吗?
4、词语和句子都读好了,老师想看看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听的同学也有任务:认真倾听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在小村庄和故事之前,各加一些词语,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5、同学们,你们看,有时候,我们只要将课题进行拓展,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美丽。
1、接下来,我们就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寻找小村庄最初的模样。
2、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最初的小村庄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你具体从哪些词当中读出小村庄的美。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说说你从这些词语中都看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同学们,你们丰富的想象让老师仿佛就置身于这座美丽的小村庄里!读书就是要这样,不仅要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要敢于大胆地想象,这样我们就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了。带着自己的想象,请同学们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3、这么美的词语,我们要把它们记在心坎里。现在,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背下来。
4、这就是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这就是如诗如画的人间天堂。你们喜欢吗?向往吗?想去吗?
5、老师也想去,可老师却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同学们,这样美丽的一个小村庄我们再也看不到。知道老师是从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当中发现的吗?
6、你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文章一开头就埋下了伏笔,暗示我们,这个小村庄悲剧性的结局。四、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解读悲剧结尾。
1、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也和我一样,急切地想了解小村庄是怎么消失的,让我们到课文的四、五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边读边画描写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句子。
2、出示句子,相机理解“没喘气儿”和“咆哮”。
3、想象画面,指导感情朗读。
4、理解“什么都没有了”的含义。
五、教学生字。
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二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现在的深圳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3.是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课题: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5.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3)请你读读这句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你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今天
改革开放
贫穷落后 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思路】
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认读词语:
山 谷 森 林 郁郁葱葱 湛 蓝 甜 润 锋 利 盖 房 洪 水
裸 露 扩 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喘气儿 黎 明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比较“森、栋、柴”三个字中的“木”这个部件,是不相同的。
3.工整地抄写生字及词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四
一、设计思想
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以读为本,以悟为本,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这一单元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
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的学习与训练。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山村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得思想意识。
2.继续训练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认识5个字,会写12个字,掌握词语:郁郁葱葱、造犁、减少、扩大、大量、消失、靠着、黎明、包括。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整堂课我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图文结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和洪水肆虐冲走小村庄的情景。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八、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挂图(1),让学生观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优美和人们生活的安适。
2教师导语:然而,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到了何处,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课文插图鲜活地呈现了小山村优美的景色和人们安适的生活。借助插图营造悬念,激发了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纠正读音:“葱”、“随”(平舌音),“扩”、“括”(韵母“uo”),“郁”(圆唇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小山村的什么故事。【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高脱离课文孤立的识字教学。反过来,又把认识生字与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促进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三、四度交流,读中悟情
1.默读思考: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感情朗读。如:
(1)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地小河”、“鸟儿在林子里婉转的歌唱”、“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等句子来感受小山村自然环境的优美,并指导朗读、背诵。
(2)从“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屋顶冒出的浓烟”感受村子里的人们靠着斧子,日子过得很不错。而这代价却是对森林的破坏:“谁家想„„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数目不断减少”,“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结合“然而”一词,感受小山村发生的变化,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留足时空,让学生在自主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教学中沟通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四、读悟交融,悟中明理
1.自读思考:
(1)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
(2)从小山村消失的这一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悟情明理)
2.交流互动,升华认识。
3.知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悟文章的韵味。【读书不但要解其言、知其情、还要明其理,只有这样,书才能读到位。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对小山村毁灭的原因,他们往往归咎于大自然的无情,缺乏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而应让学生通过读课文,透过语言文字想开去,领悟蕴含在字里行间里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五、回归整体,练习复述
让学生看图想象,练习复述课文。
六、完成写字任务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七、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板书。(如下)
美丽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乱砍滥伐
消失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抓住小山村的变化,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八、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设计一份环保手抄报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
“读”的训练设计合理。课堂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指导读、教师比较读、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自由读等),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到小山村的美丽,激起学生喜欢环境优美的小山村,想去看看的欲望。朗读的设计能使学生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课文的学习设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
以突破课文的难点,效果很好。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学生直观画面感受到小山村的水清天蓝,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也可目睹郁郁葱葱的树木被砍伐,裸露的土地在不断扩大,空中浓烟弥漫,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的惨境,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会油然
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感悟诗歌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范读课文。
思考: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三、 指导学生自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1. 小声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
2. 一边读,一边想。
四、 检查自学情况。
1. 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1) 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分节有什么不同?
(2)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诗歌是以空行自然分节的。
2.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达到正确、通顺。
3. 每小节讲了什么?
(1) 题目中的“昨天”指的是什么?
(2)哪几小节讲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讲深圳的今天?
五、 小组讨论学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从小我们就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那你最长听到的一个词是什么呢?(从前)而老师今天的故事却要从一句话开始(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有感情的读这句话,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惋惜、后悔·······)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那以前有什么呢?
(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课题(强调“村”与“庄“的写法)。
二、感知村庄的美丽
过渡:那么被冲毁的小村庄曾经什么样?(美丽)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段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相机理解“郁郁葱葱”等词语)
3、当你走进小村庄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看到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
小村庄的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鸟儿在林间欢快的歌唱,再闻一闻花儿的芳香沁人心脾,这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干什么?
三、感受毁灭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板书:冲毁)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大雨没喘气”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生再读课文
(1)、理解“咆哮”。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口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谁的嘴里?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为什么?
3、想象洪水过后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
四、品读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引导学生质疑
小村庄如今是一片狼藉,但是他的曾经却是如此的美丽,当你了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质疑。
2、自主探究
小村庄为什么会被冲毁呢?同学们默读可课文2、3自然段。(强调默读)将自己找到的句子画下来,之后与同学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
(1)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A、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B、理解“谁”,体会村民的砍伐树木的随意。
C、理解“拎”
D、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出示“裸”与“裹”。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分析两字的造字特点。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衣服在旁边是“裸”,在衣服里面是“裹”。那么想一想这些裸露土地的衣服是什么?(相机出示图片)
师:树木和植被就是土地的衣服,它们可以保护土地。因为植物的根可以紧紧地抓住土壤,下大雨时这些土壤可以吸收部分的水分,这样就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洪水。那么这些村民有没有好好保护土地的衣服呢?(生:没有)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课文。
E、生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理解“一年年,一代代”
B、这么长的时间小村庄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句式训练)
一年年一代代,湛蓝深远的天空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清新甜润的空气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
(3)课件出示: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读读句子说说你对那些词语比较感兴趣?
B、相机理解“一栋栋”、“应有尽有”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C、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
村民们这样自私的、随意的、大量的、长时间的砍伐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做“乱砍滥付”(板书:乱砍滥付)
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感到怎么样?(生气,可惜……)
在读课文2、3自然段
五、升华情感
过渡:所以就在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一连几天的大雨致使山洪暴发,小村庄那些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
生自由接答……
师引导:小村庄那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离开了。
生自由接答……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问:小村庄的什么都没有了?
2、当你读到这里你很…(学生接答)
3、学生用不同的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如:伤心的朗读时可加入叹词“哎”。
4、当你看见这把斧头时,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那么现实中我们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总结评价
1、评选优胜小组。
2、总结:
树木可以帮我们净化空气,可以减少噪音,可以防止风沙等等。所以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我们今后能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校园、家园、地球再添一片绿色!
七.作业布置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 篇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预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的到毁灭的过程,但文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在探究中有意地点悟,让其走进课文,明白道理。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个小村庄是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谁来说说。板书美丽的
2.现在的小村庄怎样啦?谁来说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自读自悟要求: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答案(词句)用“————”画下来。准备交流。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预测,学生会找到: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根据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测,学生会找到:两个“谁”、“拎”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什么?理解词语:裸露
(3)、小结: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上山随意砍树。板书:随意砍树
(4)、指导朗读。
(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有没有停止砍树呢?
4.研读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目标。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学生会找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读读议议)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断砍树
(5)、小结:人们还在不断的砍树,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环境在进一步恶化。
(6)、朗读:两个“不断”语重些。
(7)、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后作什么用啦?
认识排比句:三个“变成了”,这句是排比句。语气表达一个比一个强烈。
(8)、读读这个句子。
还有不懂的吗?(估计“柴烟”)
(9)、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把树木用来烧饭啦?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里的“还”能去掉吗?
(2)、读读。“不管、还、”音稍重。
(3)、引述:终于,小村庄失去了树木的保护之后,在一个、(接读)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看插图)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吗?
(4)、“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你能不能用句中的话来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使我们很受启发,你有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生活。(板书:保护环境)
(3)、那么,此时此刻,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同桌讨论)
(4)、说说。
师结:我想,你们的句句良言,小村庄的人们一定会听到的。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向大人了解家乡动物、植物有无增减。如:蛇、青蛙、树木、它们对环境有无影响。
附板书:
随意砍树
美丽的 什么都没有了
不断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的:
1、学会《美丽的村庄》并能大胆、自信的演唱
2、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旋律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编创歌词并能把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从环境方面写歌词)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编创歌词
教学用具:
钢琴、投影机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利用比较法、引导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美丽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置身于美景之中,同学们想不想高歌一曲?(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二、新课教学
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2、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4、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5、学生自唱。展示自学成果。
三、课堂活动
1、刚才我们学会了赞颂意大利乡村的歌曲。其实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是非常美丽而有特色的。下面我们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温州,按照美丽村庄的歌词的格式写成歌词,用我们刚才学唱的旋律唱出来。
2、学生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3、小组或者个人展示创遍成果
4、师生点评
四、课堂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从我们刚才的创作及表演活动中。老师感觉到了同学们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比如有的同学写到了……接下来同学们再欣赏两个画面(播放图片,一幅为被污染的河水,一幅为旅游胜地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袋、随纸)大家看了这两个画面还能写出那么好的美景吗?
可见人类不好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被破坏,甚至由于环境的被破坏威胁自身的生存,美好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去爱护的,希望我们美每位同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不良习惯,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布置作业: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本课节的收获和感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十
【课时目标】
1、巩固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5、从小村庄的前后变化中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目标】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些词语?
2、自由读、齐读。
3、教师出示句子提示:
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试一试。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气()。(自由读、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二、研读文本,读中释疑
1、选择问题,自读课文:
⑴出示阅读提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请你想一想
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你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反复朗读体会。
⑵学生自读课文,划词句或写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精读课文:
⑴师: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
点红词语,指名读
④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头、犁)
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了……)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如学生说出“()的(),则引导:你已经会用书本上的句式了,真了不起!)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⑦师:孩子们,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子,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板书“()的”(学生可能回答:有用的,值钱的,带来幸福的等等)
教师随机板书。如学生出现“害人的”等回答,则引导说出想法后,留待下文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中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⑵师: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而一场洪水却让你们失去了一切,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一找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课件出示)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自由读句,问:你读懂了什么?(生可能答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拎”:
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如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师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拿、抓、捡”等等)
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指名读。
B、“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C、“一棵一棵”:指名读(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⑶师引读: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村民们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可能为“一年年一代代”、“不断”、“裸露”等)
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
“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指名读。
②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么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空气不断被污染,河水不断变黑……)
③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边说边出示树木被破坏的组图)
⑷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让村民们永生难忘!
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
①问:“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③课件播放课件(洪水咆哮)
④让我们一齐来经历那个八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1、读第5自然段。
2、师:“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3、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4、师:孩子们,再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看早先的小村庄吧。山上的森林是那么_____,村前的河水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空气是那么____!
而此时此刻,却什么都没有了。
5、出示后半句: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指名读。齐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什么都没有的心情吧!)
7、师: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生可能答:“锋利的、害人的、破坏环境的、疯狂的……”教师随机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否认前面的几种说法,教师随机擦去。)
如学生没有否认,则教师引导,“现在,它还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吗?”教师擦去先前的板书。)
小结:师:正是这把曾经给村民们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斧头,如今却毁掉了这一切。
正是这把斧头把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板书“美丽”和“什么都没有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
师:孩子们,请你看看这把斧头,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⑴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⑵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这把斧头(人们)不是乱砍滥伐,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师觉得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只有过度的砍伐才会造成灾难!)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怪斧头,错就错在村民们不该用斧头砍那么多树!
(你真厉害,能够看到表面背后的原因!)
早知道这样,村民就不该乱砍乱伐。
(我听出了你对他们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谴责。)
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多有远见呀!多好的建议啊!请你一定要把这个建议告诉幸存下来的村民!
如果村民们吸取教训,一定能让美丽的小村庄再次回来!
(我相信经过你们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再见到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世界上多几个你这样的环保专家,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
四、布置作业
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你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接着课文来写一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的斧头?()的斧头
【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非常庆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这么多的老师和前辈们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下面我想说一说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时一些的思路和构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既震撼于故事的那令人痛心的结尾,同时又深深地为它那精练而发人深省的语言文字所吸引。我觉得,这并不是一般的阅读教学,还得让孩子更深一层地体会到文章包含的韵味;但同时,这更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把所谓的环保意识强加给孩子,而只能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体会和思考。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就期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创设朗读和感悟的情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语言训练与学生心灵的感悟融为一体,使严谨而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正是这样的思考使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斧头”主线,引发矛盾冲突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虽然课文中在斧头的前面加上的只是“锋利”这一个词,但这斧头包含着许多深意,却不是孩子们粗读课文所能够体会的。当人们拥有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所有他们想要的一切的时候,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带来幸福的斧头,而当村民们用乱砍滥伐,导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时候,这又是一把罪恶的、残忍的、悲剧性的斧头。这样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难道一切都是斧头的罪过吗?怎样才能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呢?从而使孩子们除了懂得环境保护的道理外,还能够在自己体悟的基础上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客观地看待村民砍树的这一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仅仅去遗憾或是去痛恨。人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只是不可以过度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让“斧头”引出“斧头”背后的东西,这比起单纯地说教,要孩子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效果会好得多。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我还适时地穿插图片和视频,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读一读有所体会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
四、以语言实践为途径,提升文本价值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让孩子不但关注语言文字,同时也挖掘文字背后的隐藏含义,使学生的心灵和受到语言文字的双重震撼。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后的部分,学生的发言是多元而到位的:“不是斧头的过错,而是操纵者的村民。”“如果我是小村民,我会劝他们少砍多种。”等等,真正地体现了文本的价值含义。
接触新课程已经有两年半了,可以说新课程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新课程下的我有很多疑惑和彷徨,怎样联结传统和创新,怎样处理预设和生成,怎样和谐工具和人文……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些疑问会在我们的课堂中慢慢地得到解答。而我此刻最想得到的,是在座各位前辈和专家们能够不吝赐教,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