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10篇《《除法》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除法》教学设计 篇二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出抽象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写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鸟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鸟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鸟只数×房子间数。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指导时,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初步的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和“游乐场”三节。本单元的标题是“除法”,除法与乘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法关联着“倍”的意义,除法又以乘法口诀为最基本的口算工具。这个单元综合了除法的这些特征与联系,所以,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领域的一次复习与提高。 “长颈鹿和小鸟”复习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小兔安家”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运动场”强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打好基础。
长颈鹿与小鸟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出抽象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写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鸟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鸟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鸟只数×房子间数。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指导时,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小兔安家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小兔安家”的情境图中没有提出数学问题。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提出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是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去做的第一件事情。针对具体情境,教材中提出两个问题,代表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一类是求“每间房子住几只小兔”,另一类是求“需要几间房子”。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这两类数学问题,是以理解情境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因此,提出数学问题这个教学环节本身也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教师应以“小兔安家”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简单地记录提出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把所提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两类,再回到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及其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事实上,上述两类除法问题包含了相同的数量关系,即小兔的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的只数×房子的间数。体会到这一层联系,有助于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以及除法的意义。
游乐场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游乐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其中包含很多数学信息。如,小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乘4人;碰碰车有4辆,每辆可乘2人;每张小火车票3 元,每张碰碰车票5元等,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实际上是要他们去发现能够联系其中有关信息的数量关系。例如,“小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能乘4人,这列小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如果能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他一定意识到:小火车满载的人数=每节车厢可乘的人数×车厢的数量。能够提出“每张小火车票3元,买7张应付多少元”也意味着他懂得:应付的钱=每张小火车票的价格×车票的张数。教材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对问答双方,都提出了理解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要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量关系。
教学时,教师要发现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让大家借鉴,开阔数学的视野,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呢?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高问题的综合性。如果学生还提不出好问题,教师要加以启发引导。如:“能坐满一节小火车车厢的乘客,去玩碰碰车时,需要几辆碰碰车?”这个数学问题就用上了情境中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信息。又如:“买6张小火车车票的钱,能买几张碰碰车的车票”这个问题涉及两步运算。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不要求他们列式,但可以让他们交流想法。
数学教案:除法 篇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3、 今天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明确题意。
1、 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可以怎样列式?板书横式和竖式。
谁来说一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1) 出示后,学生弄清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说说自已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2题。
2、 完成练习一第3、4题,说说自已是怎样试商的?第3题,说说错误的原因。思考: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必须注意什么?
3、 练习一第6题。
(1) 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 反馈。
(3) 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加强训练学生理解图意,并能口述题意。区别单位不同和相同时算式的含义。
《除法》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除法,老师想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个题考考大家,你有没有信心应招儿?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除法”教学设计
《除法》教学设计 篇六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10元人民币八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同学们来到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小朋
友,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同学们的捐款共计80元,如果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算一算,经历交流竖式计算的算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学生先自行计算。讲解计算过程,方法多样。
(3)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讲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2.估一估,算一算。
(1)如果有140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学生独立解答。
(2)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结果比较,得到答案。
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商7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五 除法
买文具
第2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在情境中运用估算、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本课内容,独立思考、解答。
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第3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 、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除法 篇七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5~6: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12÷3=4 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12÷4=3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教案:除法 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教学反思:
《除法》教学设计 篇九
除法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课时安排:6课时
分 桃 子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二、探索新知:(一)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2)40 ÷ 2 = 20,8 ÷ 2 = 2,20 ÷ 4 = 24。(3)、 2 4 8 √4 8 4 8 8 0 答: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组织交流。三、拓展应用:1、小猴回家。先估算再计算。 3 √6 3 6 √8 4 5 √7 5 6 √9 6
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3、用竖式计算。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这是不可能的。我有一串五色珠子,共98颗,每种颜色颗数相等。4、你认为怎样?
数学教案:除法 篇十
教学内容:
p5.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
1、 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
p6.思考题。
五、作业:
p5.2、4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除法》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