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共5则范文)【最新4篇】

众鼎号分享 41713

众鼎号 分享

训诂学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训诂学心得

我认为训诂就是从多个层面研究古代汉语的,而古代汉语是我国的文化财产,如果不是历代有文人把它们保留并传承下来,或者在某个时期的人们不去学习的话,那么就不有现在的人们在喜庆的生日宴会或结婚庆典时,就不会有司仪或主持人说出那样动听,含有祝福的话语了。假若这一切都已流失,那么中国的语言历史上将会空白。通过学习本学科,我对中文专业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写本次论文也引发了我对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思考,,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想在课堂上学会了多少并不重要,学有所思所感,而后有所行动这才是可贵之处。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鼓励我们要自信,我认为在中问专业的课堂上,自信源于知识的丰富积累。但说实话,我在一开始并没有选这门课,我感觉,这课会很枯燥乏味,可能会研究拼音,我拼音学得不好,我认为会对我期末的考试不利,但是由于想和寝友一起上课,所以就选了,马上就要结课了,虽然这学期的课,训诂学相对而言是不好过的,对于不上课的同学让他们写感受心得体会很难,但上与不上是要有区别的才公平,但我并不后悔,起码训诂学让我觉得这学期有所收获,从最初,我是在用逃避困难的态度不想选这门课,这也表明我对学习的态度是知难而退,回避,没有对学习的专研务实精神,但经过这短短两个半月的学习,使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不敢说,我会怎么样,但至少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当然,这不仅仅是对训诂学这一学科的。

在训诂学课堂上讲到了许多我以前学过的知识,虽有点印象,却也是只知大概,到现在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高中学过,大学在古代汉语课上也曾是重点讲解的,虽然拿出这篇课文我能读通,但依然不能字字都懂,在训诂学上又一次讲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中的‘恕’字,是原谅的意思,而为何这样解释呢,现在才知道恕在《孝经》中最早提出,是“博爱”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由此演化而来。而王逸注“以心揆心为恕”中的‘恕’又出自《论语》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我想学通一篇古文,要把涉及的个别字的出处书目都记住,以便学习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能做到的人就应该是做学问的人。另外,学习古文有利于我们了解怎样去处事,学习古人的思维,以及如何运用语言的能力。

习是成非: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到真时真亦假。也就是说往往人们习惯把错误的当作对的去说、去用,时间久了就变成通用的了,也就成了正确的。例如:课上讲的望洋兴叹变成现在的汪洋兴叹,掎角(掎:从旁拉住,出自《左传》)变成今天的犄角。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走样了的古文化,另人担忧,还好会有人去研究和探其根本。古文化是值得保留的,因为它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

学习古文化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古文,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古文化和传承古文化,我们也间接做了文化的传播者。同时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今天出现的新名词,也多源于对古汉语的研究。我还记得在上大学时,有人问我,你学什么专业,我说中文时,好多人的反映是一样的,他们认为中国人还学中文有用吗?他们的认识是肤浅的,而我也是上了大学中文系才知道,学好、学懂、学通中文专业中的某一科在某一时期的知识也是很难的。而对待学习知识,没有吃苦的决心,务实专研的态度一切只是空想。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共 篇二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在这个学期里,有幸学习了训诂学这门课程,在此之前我对这门课程没有任何了解,听名字也觉得必定晦涩深奥,尤其在这个学期考研考公备考大潮,更使我在初期对次课程有所排斥。但我没想到,授课老师与我所想截然相反。不是我设想的呆板晦涩,而代之以幽默风趣。不是我所认为的曲高和寡,而取之以贴合旧学。课堂上不时传出同学们的笑声,让我们在备考枯燥期得到适当心理释放。

我慢慢发觉,训诂学并不是高不可探遥不可及的学科,他实际对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古文文言知识又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解释,释意时使之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并且与此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古代文字,其研究面相对独立,以字为对象。学习好训诂,对我们提高阅读古书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课堂上老师曾提问过的“考”和“老”,若我们没有学训诂学便极容易仅凭固有观念对其理解产生巨大偏差。

尤其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将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文言功底。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一些文言字词的释义,对于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极为重要。唯有正确释义,方可使学生对文本融会贯通,方可真正解决学生对文言学习的“畏难心理”,同时,客观准确地对文言字词释义,还利于我们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负有担当的责任意识、发挥言传身教的教育作用。如传统训诂学解释词义的三种方法:

一、形训,即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如“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

二、音训,即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如“天,颠也”“户,护也”

三、义训:直接说明词的含义。如“阻、艰,难也”。这些放大对于理解文言有重要意义。

学期将尽,即将面临的毕业压力工作压力扑面而来,我十分感恩在此学期遇到如此和蔼亲切的老师,让我看到了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对这门课程诸多不舍感触颇深:知识是一方面,而老师对于生活、学习乃至工作那颗乐读乐学的心才更是值得珍藏的至宝。乐学胜于一切。希望我能把从这门课程学习到的知识熟练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也能将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幽默乐观投射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感恩!

训诂学学习心得 篇三

[训诂学学习心得] 说来话长,上学期期末选课的时候,看到“训诂学”三字,心中甚是疑惑:这是干嘛的?于是百度之:“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训诂学不属于语言学、语文学之范畴。训诂学不等于语文学加语用学。

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话说上课几周之后,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首先是关于训诂学的学习内容。在我的观念中,我以为训诂学就是把古代那些常用的字列举出来,然后一条一条的讲它的意思。这样多没意思呀!后来上过课才知道,训诂学是根据情境和语境,来推敲那些字在古文中的意思。这样一来,就不是硬生生的讲字的意思,而是有情境有思考,同时也容易记住字的意思。

我感觉到,老师每节课讲一些历史故事,其中有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可能最后还能告诉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时,或而引经据典,或而信手涂鸦,将那些需要训诂的字意讲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这让我学起来更加轻松。另外,老师会抽同学起来标点,这一点我也觉得很大的考验了同学们的文言文能力。

扪心自问,老师讲过的也没记住多少,主要是课前没有预习,课后也没有复习。不过还是有认真记笔记,知道了训诂方式的一些术语:有一般形式的义训、义界,还有特殊形式的互训、形训、声训,推原。而训诂的方法有观境为训、因声求义、据形索义、词素分析,以及其它几个不常用的方法。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很有必要来上训诂学这个课。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一、 指导中学语文教学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的字义、词义,它跟讲授中学文言文的关系十分密切。

1、帮助准确解释古书的词义

2、帮助取舍进行决断 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

3、帮助弥补注本的不足。

4、帮助纠正误注。

5、使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指导古籍整理。古籍整理不外乎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训 诂知识、

1、训诂与校勘 通校勘是校读古籍的先决条件。

2、训诂与标点 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是对古书进行断句和标点的前提,而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必须通训诂。

4、训诂与翻译 近代学者严复论翻译,有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三、指导辞书编纂

1、参照体例,吸收成果,引用方法

2、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掌握了一定的训诂学知识,懂得了训诂的条例和方法,可以发现和纠正字典辞书在释义上的个别失误。

3、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训诂学是研究字、词义的学问,它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辞书编纂提供丰富的资料,从而使辞书不致将应列的义项漏略掉;已经漏略掉的,还可以在重新订时加以补充

训诂学作业 篇四

经济学院国贸系市场营销专业 崔雅秋 ***675 训诂学作业:

用声训的方法,释“直”

经济学院国贸系市场营销专业

崔雅秋

***675

声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 ”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例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在《诗经·魏风·硕鼠》中有这样一句话: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可以运用声训中同音的方法来解释“直”字。“直”、“职”古音都是章母,职部,入声,音同假借。因此,“直”就是“职”的借字。职,引申为“所”,《管子·版注释》“得春职”即“得其所”,《汉书·宣 帝纪》“毋令失职”即“毋令失所”,所以 ,在这里“直”与“所”同义,作”所在、去处“等讲。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共5则范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家长学校学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