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优秀10篇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10篇《盐类的水解》,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盐类水解复习 教案 篇一
盐类水解的应用复习简案
高二化学付文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水解规律及平衡知识解释、说明有关化学事实。
能力培养: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注重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逻辑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及问题讨论,加强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探究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对水解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分析推理,迁移应用,启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法
【重点与难点】水解规律的综合应用及准确的分析表述。
【教学过程】
1、学生引领大家由“白矾净水”复习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概括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
2、由学生引领分析几个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如溶液的配制,将溶液蒸干,灭火器原理,肥料的合理使用等,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总结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师给予补充。通过对水解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迁移应用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3、由学生引领大家复习重要的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包括“三个守恒,一个不等式”。并结合自身学习的体会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好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典例做到灵活运用。
4、对盐类水解的应用进行小结。
5、布置作业:1)完成学案习题。
2)向全体同学征集“有机物结构与分类”的复习方案。
【板书】
一、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制备胶体(净水剂)
2。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3。判断溶液蒸干的产物
4。双水解
5。离子浓度关系比较
《盐类的水解》教案 篇二
《盐类的水解》教案
一、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学会PH值测量的方法,会使用PH试纸,以及PH计,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灭火器的种类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讲解: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泡沫灭火器
已知泡沫灭火器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Al23+6NaH3==3Na2S4+2Al3↓+62↑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发现它不是复分解反应,那么大家来猜想一下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
大家桌子上面有pH试纸和几种溶液,分别是
Nal,Na23,NH4l,Na2S4,H3Na,2S4,Al23
大家类测一测他们的pH值分别是多少
PPT:
强酸强碱盐
pH
强酸弱碱盐
pH
强碱弱酸盐
pH
Nal
NH4l
Na23
0
Na2S4
Al23
H3Na
我们知道酸性溶液中>,pH值小于七,显酸性,碱性溶液中-),pH值大于七,显碱性,那么盐溶液中的H+和H-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在我找同学来说一下NH4l溶液中都有哪些离子呢?
有NH4+,l—,H—,H+。
讲解:我们知道溶液是呈电中性的,而氢离子浓度又大于氢氧根浓度,那么氯离子浓度就大于铵根离子浓度,我们看根据物料守恒铵根离子应该等于氯离子,而氢氧根离子应该等于氢离子,现在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都变少了,说明两者互相消耗了,呢么我们以为例,研究一下NH4l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播放盐类水解的微观表现Flash动画视频
板书:
NH4l͞NH4++l-
H2͞H-+H+
↿⇂
NH3·H2
NH4l+H2͞NH3·H2+Hl
NH4++H2͞NH3·H2+H+
下面我在找一位同学参照我写这个方程式写出H3Na在水溶液中的变化
H3Na͞H3-+Na+
H2͞H+
+
H-
↿⇂
H3H
H3Na+H2͞H3H+NaH
H3-+H2͞H3H+H-
以上的过程你给我们就称之为盐类水解,那么盐类水解的定义是什么呢?同学们试着自己总结一下,可以小组讨论
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在水中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者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就叫做盐类的水解。
练习:在笔记本上写出来Al23,Na23的水解过程。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中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提问Na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学生分析:因其电离出的阴、阳离子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H-生成弱电解质,也就是说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中(H+)=(H-)
根据结论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的反应。
帮助学生归纳盐类水解的实质:促进水的电离
提问:根究上面已学到的知识,小组讨论灭火器发生的原理,并解释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讨论泡沫灭火器发生的原理
Al23+6NaH3==3Na2S4+2Al3↓+62↑
可能是由于发生了盐类水解、由于Na2S4水解显酸性,NaH3水解显碱性
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
学生归纳总结:原因由于Na2S4水解显酸性,NaH3水解显碱性,所以两者混合促进了二者得水解,所以有Al3和2的产生。
从练习册等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留作后作业
教学目标 篇三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过〔实验3-1〕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基础。
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教学重点。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
关于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A层次,但在具体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
关于盐类水解
本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
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题。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
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2.盐类水解的本质
以的水解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说明盐类水解的本质。
(1)提出问题:①在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
②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③为什么溶液显酸性?
(2)分析讨论:通过上述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并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接下来的几种盐的水解。
与水电离的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醋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逐渐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因而溶液显碱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分析时可利用图3-10帮助学生理解,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通过分析,总结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关于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l)找出盐类组成中发生水解的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为使学生明确这一点,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溶于水时的现象。
(3)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离子方程式中一般用“ ”号。
(4)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
(5)安排适当的课内外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关于盐类水解的利用
包括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是讨论盐为水解知识的应用。
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分类实例的讨论分析,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四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等;
2.强酸弱碱盐:如等;
3.弱酸弱碱盐:如等;
4.弱酸弱碱盐:如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2.测溶液;
3.测溶液;
4.测溶液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电离出来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电离出来的结合生成弱碱,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或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篇五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盐类水解》这个知识点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的学习。在后面的教材编排中,有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比如:泡沫灭火器原理和明矾的净水原理等等。所以本节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准备这次备课,我收获了很多,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节课真的很不简单,编写的教案和制作的课件,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才比较尽如人意,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很多,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不能马虎。当然,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成长,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3、织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熟悉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4、以讨论、小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到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落实知识点
6、运用多媒体技术,列出本节的知识系统板书,明确一些概念和规律,7、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通过以上的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理论分析、讨论总结、课堂练习、实验验证、教师引导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达到师生双向活动,起到共鸣作用,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利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实验的设置能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很好。当然由于本人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同行也给我提出的宝贵的意见和指导,这些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克服,现归纳如下:
1、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2、在对一些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注意措词
3、尤其注意细节问题,比如“pH”不能说成“pH值”
4、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化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反思
永州四中 罗群芳
《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时主要学习价格与供求、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引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为学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打下了基础。
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充分准备:精选影视材料、制作流程图表、科学设问等,并制作成课件,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设计求助解疑或疑问导入、合作探究、画龙点睛、连线生活等四个环节实现多媒体与经济生活的整合。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求助解疑,情景导入。
对学生课前搜集的视频情景进行剪辑和编序,由学生点击播放视频情景,并分别向全体学生发出求助信号。然后由学生讨论,分析出影响价格的因素来。通过这种求助解疑活动,别开生面的情景设疑、讨论,既顺利导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合作探究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是政治新课改“自主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精心设计了自主探究的情景活动平台,通过“现象观察—思维拓展—理论提升—实践演练”,使学生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自主探究兴趣。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启发、指导和质疑解难,以流程图表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答案,从而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和决定因素,归纳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双边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经济问题的潜能。
1、精讲点拨,共解疑团。
求助解疑活动后,教师结合流程图对四组视频情景详细进行分析,并一步一步导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化的,影响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以上各种因素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化与价格涨跌成正比关系,供给变化与商品价格涨跌成反比关系”、“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从而得出“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供求变化是怎么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然后抛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呢?”通过精讲点拨,最终使学生理解“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这一疑难点。
2、层层善诱,突破重点。
为了突出“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这一重点,教师向学生展示“宝马轿车、隆鑫摩托车和野狼自行车的价格直观图”,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看看不同的商品价格是不是一样?为什么它们的价格不一样?它们的价格总是不变的吗?隆鑫摩托车的价格会不会无限制的上涨,或者无限制下跌呢?为什么?”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到得出“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一观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这一重点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道漫画题,一方的观点是:“一分钱一分货”,另一方的观点是“一分钱未必能买到一分货”或者“一分钱能买到两分货”。要求学生思考双方观点各自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并举出类似的俗语。
3、直观布景,轻松排难。
为了突破“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难点,在前面已掌握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计算隆鑫摩托的平均价格,并思考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形成价格”。
三、画龙点睛,知识构建。
用一幅直观的画面展示,让学生回忆并归纳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2)价值决定价格——决定因素。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连线生活,拓展思维。
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双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湖南猪肉涨价的现象、原因与措施。先让学生仔细聆听,要求学生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识回答问题: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猪肉为什么涨价?你能为国家缓解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提些建议吗?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猪肉涨价现象;反思猪肉涨价的原因;为国家缓解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出谋献策。
通过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和讨论,提高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知识与能力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然而,只有那些规律性强的知识,才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只有真正掌握知识内在的规律,才有可能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寻找和发展事物规律的能力,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化学教学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很多,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寻找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一、方法实施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能力,在教学中其思维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只是给出一些事实或问题,化繁为简,步步深入,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通过比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理论。我在《盐类水解》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了发现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1.探究实验引出问题: 进行分组实验:用PH试纸分别检验氯化铵、醋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铝等三类盐的水溶液,结果表明显示不同酸碱性。2.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兴趣,鼓动思维:
有了上面的感性认识,设计问题,鼓动思维,发现规律。探究问题1.使用归纳法找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学生大多能发现并归纳关系: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探究问题2.以上三类正盐为什么呈现不同酸碱性?
分组讨论并阅读课本,提示思考顺序,自行发现规律: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之间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结果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对大小如何?
探究问题3.什么是盐类的水解?盐与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问题4.是不是任何盐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它与盐的组成有何关系?若能水解,是组成盐的哪部分水解?溶液显什么性?能不能找出其规律? 学生能轻松发现并归纳出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强不水解” 探究问题5.如何书写盐水解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学生发现并归纳:“弱水解显强性”
本节课从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了不同组成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本质原因,并层层发现,找出了盐发生水解的规律。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掌握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完成了认识过程中质的飞跃。学生学得有趣、轻松并很好掌握了知识。
二、教学效果:
1、通过恰当引导,环环相扣,能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有助简缩思维过程和依据某些线索迅速作出知觉的判断。
2、全课堂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活跃而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3、学生独立活动机会多,兴趣浓,理解得透,记得牢,便于知识升华转化为能力。
4、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既体现了思维训练这条主线,同时处理好了“主导”和“主体”的教学双边关系。
三、几点体会
1、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发现规律是有组织的探求和发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发现学习,所以教师要选择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组织提问和讨论,要抓住关键时刻促使学生思维产生飞跃,去真正探索和发现规律。要做好这一切,必须深入细致地备课。
2、必须熟练教学全过程
在什么时候启发提问,如何提问,教师怎样引导并沿着学生的思维进入角色,教师事先应作周密的思考和熟练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找知识规律,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难点知识得到化简,易于掌握,便于应用。只要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渗透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的形成。发现法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与方法,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学了,认真想了,我们要求的知识也得到真正落实,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而有效了。
盐类水解》一节内容较抽象,讨论的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分子、离子间结合情况,逻辑性强,具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在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盐类水解的有关问题。因而在本节内容教学时设计成以实验探究导入,问题探究模式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如下: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引言,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形成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如“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为学生准备6组溶液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注意力,促进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营造了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气氛,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盐的类型与酸碱性的规律。接着以醋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为例,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最后总结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条件、实质及其规律。练习题的及时巩固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巩固。
课后反思:本节的分组实验极大的调动的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有的实验有的记录,有的整理。所以在有兴趣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在进行到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的关系时,学生根据分类也能总结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规律。在解释原因的过程中由于问题的层层铺设所以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自然而然的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条件、实质及其规律。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做实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做起来速度慢。所以今后要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练习;学生对于具体物质比较了解,而对于归类就会觉得抽象,所以以后一定用实例;在讲到盐类水解的定义时,我一直想要用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叙述,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反而觉得拖沓,所以以后一定要做到设计合理。《盐类的水解》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通过实验验证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表观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第1 节的知识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有效地扩展知识,使学生发生认识上的飞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的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
(2)利用实验,由宏观结论运用化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从旧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本节课归结起来优点主要有:
(1)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本节课由于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阅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演示,口头表述,上黑板展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2)对于教材中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把家庭小实验以小组的形式预先布置给学生,学生不但测了实验中要求的四种盐的酸碱性,有的同学甚至测了洗发水、洗衣粉等溶液的酸碱性。用精密试纸使学生对溶液得到酸碱性判断非常准确。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可能是学生比较紧张,另外有一个思考题设计的比较难(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但是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书写还不够熟练。(3)幻灯片在播放时跟不上讲课的速度。
(4)实验时间较长,以至于没能按计划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篇六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使溶液中减少,促使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使溶液中减少,促使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结合的能力与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与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溶液中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和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篇七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一、几个问题:
1、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食盐,碱面也不是碱。
2、酸显酸性,碱显碱性,盐显中性吗?
二、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规律
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醋酸钠、氯化铵、硫酸氨(中
性)
(碱
性)
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问题:为什么盐会显酸碱性呢 写出过程,分析氯化铵的反应过程 同时分析氨水、氯水的成分 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
T、C、外加酸、碱等
以氯化铁为例说明各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四、补充内容
1、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用口诀说明
2、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由PH判断酸碱的强弱 ③蒸干溶液产物的判断 ④配制溶液防水解 ⑤利用水解制胶体 ⑥离子共存的判断
⑦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浓度大小 ⑧盐中除杂
酸
性()⑨金属与盐的反应 ⑩实验室保存药品 ⑾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⑿化肥的合理使用权用 ⒀湿法制物质
3、蒸干溶液产物的判断
4、离子浓度的比较
5、盐中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区别
6、溶液中三大守恒
教学设计(盐类水解 篇八
盐类水解之三大守恒 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溶液中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
质子守恒关系式;
2、学会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和守恒的观点解决离子浓度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溶液中守恒关系的建立以及判断。教学方法与手段:例题讲解
自主练习
巩固应用 使用教材的构想:
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思想解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可以用守恒法。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这类题目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存在多个平衡的关系,应抓住主要矛盾利用三个守恒 ——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一节对盐溶液进行了定性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比较出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在比较离子浓度时我们还会常用到电解质的三个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个守恒。[板书]
一、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讲]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投影]例如Na2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注意]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板书]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讲]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元素守恒。[讲]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的水解c(CO32―)、c(HCO3―)的电离和水解、水的电离,粒子间有如下关系
[投影]2[c(HCO3―)+c(CO32―)+(H2CO3)]==c(Na+)[讲]CH3C00Na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 c(CH3C00H)+c(CH3C00)== c(Na)小结:书写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的关键是:原盐溶液中的关键原子数目之比恒定。
[板书]
3、质子守恒:质子守恒是指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
[讲]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碳酸分子中有2mo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所以: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表达式是:
c(OH-)=c(H+)+2c(H2CO3)+ c(HCO3-)
【小结】 通过具体实例帮助理解。了解盐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二 随堂检测习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B.c(NH4+)>c(Cl-)>c(H+)>c(OH-)C.c(Cl-)= c(NH4+)>c(H+)= c(OH-)
D.c(NH4+)= c(Cl-)>c(H+)>c(OH-)2 写出醋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式 三
板书设计
--+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OH-)+c(HCO3-)(2)物料守恒Na2CO3溶液中: c(Na+)=2[c(HCO3-)+c(CO32-)+c(H2CO3-)](3)质子守恒Na2CO3溶液中:c(OH-)=c(H+)+2c(H2CO3)+ c(HCO3-)
盐类水解复习教案[定稿 篇九
第三章 盐类水解复习课
张丽萍
浙江省富阳中学
[引言]大家知道,几个月前麦沙在我省登陆,台风暴雨过后呢,新安江江水浑浊不清,不能饮用,自来水厂要把这个浑水变成清水,那么首先应该加入一种什么试剂? [生答]加明矾
[师问]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
[生答]明矾在水中电离出Al,Al3+水解产生Al(OH)3,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杂质,3+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师讲]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写出来呢? [生板书] [师问]同学们思考一下,Al3+为什么能水解?
[生答]因为Al3+能跟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Al(OH)3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以能水解。
[师讲]Al3+水解是因为生成了Al(OH)3这种弱电解质,因此,水解的实质就是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者OH-生成弱电解质,这个是关键。[师问]那么,请你们归纳一下,哪些离子能发生水解? [生答]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师问]为什么?
[生答]因为它们都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者OH-生成弱电解质。[师讲并板书]说的很好,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一、盐类水解实质:弱酸根阴离子+H2O
弱电解质+OH-
弱碱阳离子
H+
[师讲]在理解这个实质时,我们要抓牢几个要素,水解的是: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即有弱才水解。它们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现出酸碱性;好,水解的实质搞清楚了,能不能判断一些有关盐类水解的概念呢?
[投影]辨析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 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② 同浓度的NH4Cl和NaCl pH之和大于14 ③ Na2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2倍 ④ 盐类的水解可视为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⑤ HCO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电离 ⑥ 某盐溶液呈酸性,该盐一定发生了水解
[投影]下面这三种盐能否水解?NaNO3、(NH4)2SO4、K2CO3,能水解的以水解实质为指导写出水解离子方程式。[生板书] [师讲评]大家都写的很好,我现在也写了几个,同学们帮我判断一下哪个是正确的? [投影]问题一: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A、S2-+2H2O
H2S+2OH-
B、CH3COO-+H2O
CH3COOH+OH-C、CH3COOH+H2O
CH3COO-+H3O+
D、CH3COOH+OH-CH3COO-+H2O [师问]通过这两道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有弱则水解,谁弱谁水解。那么再请问同学们,如果把CH3COONH4加到水中,能否水解?
[投影实验探究一]CH3COONH4在水中是否水解?其溶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呢?请设计实验证明。
[生答]用玻璃棒蘸取CH3COONH4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学生实验]测定CH3COONH4的pH [师问]通过实验你们得出CH3COONH4是呈什么性的? [生答]中性。
[师讲]我们知道一般的盐水解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那么CH3COONH4水解为什么呈中性呢?溶液中有两种离子在水解,CH3COO-水解生成CH3COOH,是弱酸,NH4+水解生成NH3·H2O,是弱碱,根据谁强显谁性,而最终溶液呈中性,说明这两种弱电解质强弱相当,也就是它们的电离程度相当。
[师过渡]显然,水解反应是可逆的,必然存在着水解平衡,同样适用勒夏特列原理,那么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回顾一下。[板书]
二、水解平衡及影响因素
[投影]问题二: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溶液:①NaClO ②CH3COONa ③NaHCO3 弱酸根对应的酸,其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则这三种盐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师问]这三种盐溶液呈什么性?碱性,也就是说pH都>7,pH为什么有大有小?因为碱 性强弱不同,碱性强弱为什么不同,因为水解程度不同,都是弱酸根在水解,水解程度为什么不同?因为对应的弱酸有强有弱。[生上台讲] [师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影响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还应该是盐本身的性质,这是内因,越弱越水解。那么影响水解平衡的外因有哪些呢?
[生答]温度,浓度,浓度如何影响,如果我们把CH3COONa溶液稀释,水解程度会增大还是减小?
[师板书]也就是越稀越水解
[师过渡]温度的影响我们具体来看一个问题
[投影]问题三:将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粉红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A、粉红色不变 B、粉红色变红色 C、粉红色变无色 D、粉红色变橙色 [师板书]越热越水解
[师过渡]此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水解平衡呢?两同学一组,我们先来讨论这个问题。
[投影]问题四:浓度均为1mol/L的下列溶液:①NH4Cl②NH4HSO4 ③NH4F ④(NH4)2SO4,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生讨论回答] [师讲]这种情况属于其它离子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几个实验探究来说明。
[投影实验探究二]在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预测会有怎样的现象? +[生答]有红褐色沉淀和气泡
[师讲]是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师演示实验] [师讲]果然出现了气泡和红褐色的沉淀,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试着写出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投影实验探究三]现向Mg(OH)2沉淀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H4Cl溶液,发现沉淀溶解,甲、乙同学分别对沉淀溶解的原因做出了如下解释:Mg(OH)2(S)甲:NH4++H2O 使c(OH-)减小,导致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溶解。
乙:NH4+ 直接结合OH-(生成NH3·H2O),使c(OH-)减小,导致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溶解。
[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请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师引导] [师讲] NH4+水解产生的H+
也会
Mg2+ +2OH-
NH3·H2O+H+,即NH4+水解产生的H+结合了OH-(生成H2O),结合OH-,但主要还是NH4+ 直接结合OH-,使c(OH-)减小,导致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溶解的。因为溶液中NH4+浓度比NH4+水解产生的H+浓度大的多,所以,我们在研究问题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篇十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教材分析:
本节包含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第二部分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为此,教材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和【家庭小实验】等多种活动与探究的形式。这部分是本节教学的重心,也是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离子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部分是谈变化。讨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比较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相结合。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及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设计建议:
1、新课引入。以【科学探究】的内容为基础,测定一组盐溶液的pH,然后找出盐类组成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实验可以由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测三四种盐溶液即可,然后将实验结果汇总)。
2、在分析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时,应准确把握教材中【思考与交流】的设计意图,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宜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陷入被动状态。而是要让学生在观察前面的实验现象基础上,学会主动的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分析原因。当然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适时的引导作用。
3、在分析强酸弱碱盐时,以NH4Cl的重点分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简略分析Al2(SO4)3等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即可发现它们与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极为类似,从而达到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目的,点明这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在本质上的联系。
4、关于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反应,也可视学生情况,以Na2CO3为例,介绍多元弱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介绍讨论完之后显然会对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水解反应原理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宜扩展太多。
5、在分析不同盐类水解过程之后,应使学生对盐类水解有一个总体认识:(1)盐类水解的实质;(2)水解平衡也是一种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的程度大小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因此,反应中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越小,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3)水解反应与中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热效应的分析方面。
6、组织【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活动,主要是分析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在此应尽量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定性角度分析,虽然从平衡常数的表达式非常容易得出结论,但各校教学实际不一,若未深入进行平衡常数的教学,定量分析则较困难。注意问题:
(1)因电离常数在本章属于选学内容,因此教材中没有对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讨论。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否引入需视学生实际而定。
(2)关于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多元弱酸盐的分步水解,情况比较复杂,由于本节教学的重心是正盐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因此教材中也未就此作具体讨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盐类的水解》,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