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秀8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2-08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8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值得深思的地方。先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自然的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三、深入研读3、4两段
本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3、4两段,所以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潜入神秘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说说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文后找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再去读读你看到的珊瑚、海参、大龙虾 、鱼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它的特点吗?
这一板块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四、写字
课上好了,反思了很久,觉得自己在板块的设计上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一开始揭题都比较自然,当学生讲到鱼的时候,这个环节就出问题了,学生课文读得不多,不熟练,所以他们还停留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所以要让他们忙着概括、提炼、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听课的老师将近他们的一半,别说他们紧张,我也紧张,一紧张就想不出什么好词了。再来说说我这个执教者吧。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我的身上,我只是注重大板块的设计,而缺少深入地思考,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停留在表面。当学生说道鱼很多的时候,我应该让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词语读读,还可以顺势让他们找到其他也是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学生了解的更清楚了,课文讲得也更透彻。课文中有一个重点句“难怪人们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个句子我没有讲清楚,学生在我讲之前是一头雾水,我讲了之后估计也是半知不解。其实课中多处细节问题都没处理好,一声叹息,只悔课文解读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各教学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文中的第四小节,我通过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鱼的多。
二、抓住语言训练的点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二小节中我安排了“因为 所以 。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 。”句式训练以及其它的语言训练点。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想这对于每位上课的老师来说找出缺点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读这篇课文时,被西沙群岛的美丽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也曾幻想孩子们因兴奋而激动的表情。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几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你读了这段,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为切入点,学生一般会说“不明白‘……西沙群岛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找到牵引孩子进入想象空间的捷径,一潭静水才能被激活。在这节课中自觉没有进入状态,课堂的操作自然略显生硬。这自然让课堂减少了些许活力,也回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我上的这是第一课时,本课时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的“意味”。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二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三
今天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的,感受很深。
首先,在识字方面,我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几个识字环节:如,在教学瑰丽无比的“瑰”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找到“瑰”的解释为?一种像玉的石头珍奇,再在这个基础上播放“瑰”字作为形声字的字理解进行识记,又如:在指导学生识记“岩”和“虾”时,我出示“岩石”“大龙虾”等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利用图片区分多音字“参”,采用随文学字的同时,出示图文,旁注拼音,易于学生理解。在写字方面,我在课堂最后5分进行写字教学,出示田字格字“浅和挺”,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字形结构,再引导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做到规范、工整力求美观。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方面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教学“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一段时采用各种方法理解海水的美和呈现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比如,在理解“五光十色”这一词中,要求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替换成什么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公园里的花儿色彩多,民族学校的服装绚丽多彩等对比,这里是否可以换“五颜六色”?从而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只是指颜色很多,而“五光十色”说明在太阳的照耀下清澈的海水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从而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事物是五光十色的?接着出示图片:城市夜景灯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可以使抽象的词语变为形象的事物,易于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绽开、懒洋洋、威武”等词语时,我花儿展开的各种形态的图片,以及军人英姿飒爽的图片,让学生先形象感知,接着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相应的动作,比一比谁做的更好。通过这样演一演,比一比的动作让学生理解新鲜感的词语,学生易于接受。另外,我还让学生展开想象海参还有可能在干什么?充分让学生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我在新授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圈画课文中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不仅锻炼了学生检索、查找、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读出海水的美,海底生物的有趣,以及大龙虾的威武。
当然我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指导写字的时候,“笔随话行”还不够明确,整节课更多的是我在讲,学生的课堂活跃气氛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总结教学经验,多学习,多实践。希望能够在研读新教材和课堂教学方面多下一点功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 篇四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线条清晰,结构明显,全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文来解释,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读为主线。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二、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______,所以______。”的句式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反复训练。
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了丰富、优美、准确的语言文字把祖国南海上的这颗明珠写得可爱动人。
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先总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别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描写西沙群岛,最后总结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必将随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教学时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先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西沙群岛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与海底的地形有关。学生自学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联系第一自然段,点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在本堂课我的不足如下: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未能抓到中心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学习,孩子的活动时间少。
3、课堂氛围不够,学生的积极不高。
4、教师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调动起来。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积极改进,做到更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六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写海面主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海水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是教给学生写作的很好的凭借。
一、抓住构段方式,教给写作的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本堂课我凭借本篇课文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总分句群是表达一个意思时,采用总结概括和分开具体写相结合。总结句概括本段中心意思,分开说的句子都是对准总说的句子展开的,其形式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分总分等,分句间用分号隔开。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并列句群有时虽然是分别写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须有一条暗线串着,即要同属一定的意义范围。如第三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它们同在海滩上。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其结构顺序先果后因。
二、抓住构段方式,引导学生仿写。
1、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引导学生围绕“公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进行仿写,将这句话写具体,写清楚。孩子们纷纷围绕公园里花的颜色、香味、姿态以及种类进行叙述,将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花的美丽。
2、抓住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会用
(1)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要引导学生认清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使比喻句能够运用恰当。
(2)理解运用夸张句。“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七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岛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重点是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在指导学生浏览西沙群岛图片的同时,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课件,先让学生欣赏海水的奇妙,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完后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物产,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有话可讲。多次在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视觉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更全面。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
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一节课,着重处理了“海底”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海底”一个片段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个别读音还不准确。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被当成一种形式。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想法。
5、朗读指导的还不到位。应加强平时课堂的指导朗读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八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从整篇课文来看,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必然对四个不同景点中的某一处特别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游乐场和海鸟观察站。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如水文研究所在汇报时,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注重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整个课堂结构设定为研究汇报活动,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海鸟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四、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