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优秀9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一
《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过程中,发生在小朋友科利亚身上的故事。文章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了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心爱的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讲述了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的过程时,层次非常清楚。首先他从妈妈的大木匣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结论: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也会在原地,妈妈是成年人,步子的大小一般不会变。为什么没有挖出来,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从科利亚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其思维清楚、合理,富有逻辑性,值得学习。经过认真思考,他明白了:时间过去了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5步。他按照这样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从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中,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个道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三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词语。会用“如果……就…..”等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说出各部分大意。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学生的学前准备: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②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找出关键词:木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⑴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拓展词汇:用木头做的盒子称(木匣),那用铁做的盒子呢?装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么呢?……
⑵齐声读课题,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呢?
⑶梳理学生问题,一一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根据预习提纲自学课文。
预习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给每一段标出小节号。
(2)读懂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三、检查初读,学习字词。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的读音:
挖出、鞋子、木锯、争抢、敌人、台阶、懂得、斧头、屋子、不管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四、品读体验:
(一)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3)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4)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三)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五、细读体验。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2种可能性。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师:肯定了“算术真有用”。可见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3种可能性。
师:那么,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
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刻舟求剑》。
教学反思
1、课文所述的道理能够明白,但是太重视道理的学习,忽视了朗读的感悟。
2、教案设计的容量太大,一课时的时间难以完成。
3、拓展延伸存在走形式的现象。
4、利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这一目标未能达到。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篇二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教师可准备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生字“匣多多,读xiá,不读jiá;“避”,读bì,不读pì;仍,读二声,不读一声。要求写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丰,不要写成示补。“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3、指导学生阅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埋木区”“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根据三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中,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比如,可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写妈妈埋木区的意图所在。第一次挖木匣时,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写的是科利亚受到的启示。由挖木匣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他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教学中可结合文后泡泡的要求“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4、本课使用了很多生活用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冰鞋、手锯、斧头,让学生联系生活用品识记词语。“难过、懂得、抢走”要结合课文中有关描写心情和动作句子来理解。
有些句子,可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比如“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这里的“仍然”表示的是科利亚无论是向左挖,还是向右挖,和前面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找到木匣子。“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其中“果然”,在这里表示的是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这里的“果然”也印证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不光……还”表示意思进一步,即由具体事例感悟出普遍的规律。
5、这篇课文,层次分明,叙述清楚。朗读时,在埋木匣-挖木厦-得到启示的转换处注意停顿。
课文11~13自然段是朗读指导的重点。第11段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失败后的思考和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高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说话时速度快,语调是上扬的。“本区是我四年前埋的……而是五步”这是对第一次找不到木匣原因的分析。一些体现对比的词语要读重些,如:“四年前”“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了”“大了一倍”“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科利亚相信自己的分析没有错,因此,语气是肯定的。“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是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科利亚心里特别高兴。心中充满自信,语调要上扬。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老师也可以用范读加以指导。
6、课后第二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本区的?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来交流交流。”第一问可结合课堂学习来进行,第二问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如,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还可以联系已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感想。通过联系已有知识,联系生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对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自己也要顺应变化,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待变化的道理。可以先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有思考、发言的机会,然后课堂交流。
第三题是抄写课文段落二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再背下来。然后,边抄写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课后要求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
7、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交流的基础上,以“由《柯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写下来。然后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这种认识和体会可多可少,内容不限。教师不作硬性要求。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等词语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知识链接:
这篇课文的作者左琴科,是苏联作家,他创作的题材多样,有左琴科的创作体裁多样,有幽默讽刺短篇、杂文、中篇小说、传记性小说、剧作和儿童故事等,其中以短篇见长。代表作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刺小说。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量了十步(liàngliáng)数了十步(shǔshù)木匣(xiájiá)
一倍(bèibiè)喀山(kēkā)法西斯(sīshī)
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法西斯在本课是指________
3.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读给同学听,,我还要虚心地听取同学的建议,改正自己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四年后——。从这件事中感悟到——在变化,———在变化——都在变化。
2.我找到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我能按照“埋木匣——找木匣——得到启示”的思路把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段,第二部分—段,第三部分段。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妈妈埋的木匣———,科利亚埋的木匣———,妈妈埋木匣时走了———步,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步,四年后,第一次找木匣妈妈走了———步,挖出了木匣,科利亚走了———步,没有找到木匣,第二次科利亚走了———步,找到了木匣。
五。达标检测
1.我会填空
德:第7笔是,共笔。
匣:最后一笔是,共笔。
管:第12笔是,共笔。
2.我能区分下列生字,还会组词
免难敌抢鞋
兔滩故创蛙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仍然果然突然居然
①我把一粒花种子丢进一个花盆里,没想到几天后它发芽了。
②有一天半夜,小狮子爱尔莎闯进了平时与它和睦相处的驴群里。
③刘老师生病了,可是他坚持给我们上课。
④小梅今天没有来上学,我想她一定是病了,下午我到她家去一看,她躺在床上,身边还放着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的生字,现在让我们互相听写,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写完后互相评价。
二。品读课文,感悟思想
1.通过读1—4自然段,我找到了描写木匣里面有什么的句子,这句话是———;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把———,———,———等词重读了,从这些词我感悟到了科利亚是一个———的人。
2.默读5—12自然段时,我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这句话中的“仍然”表示的是————。
3.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12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是————。
4.我愿意和同学分角色朗读第4—12自然段,我们要相互评价看谁读得最感人,我还要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5.合作学习第13自然段
⑴从这件事情中科利亚懂得了————道理?
⑵我能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情,社会上的事情来说说“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⑶我要和同桌比赛背诵第13自然段,我还要把它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篇四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学反思
前不久,我上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上课开始,我在简单介绍背景之后引出课题,然后同学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的问题有:
1、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2、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3、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接着,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初步感知课文。其中我安排了三次朗读课文。第一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让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方式很多,有一个人读的,有四人小组读的,也有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次,是请学生帮助老师完成下面的板书:( )木匣→( )木匣→( ),让同学再一次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在完成板书的同时,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讲读埋木匣的部分,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没有逐段逐句来讲读,而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入手。出示第二自然段,联系学生提示的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来找找木匣里的东西。其中,对于“小玩意儿”还展开了想象,"木匣还有什么东西?"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第二步,是让学生来看看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我首先让学生找出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很快找出了“放、盖、踩、撒”这四个动词。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好这句话。接着请学生说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与前面问题相联系)学生回答他是个细心、善于思考的孩子。在这基础上请同学再读这一句,然后齐读。这样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在去读,那么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刻了。
在讲完《科利亚埋木匣》之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科利亚和他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学生也找了四处不同。之后,我又顺水推舟问:“那为什么他俩都把木匣埋到底下呢?”学生很容易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联系刚才提出的问题)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来画一画科利亚的木匣在哪里。这一部分其实也是为下一堂课作铺垫。学生兴致很高,大部分能准确地画出木匣在哪里。
这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及大致的思路。
我市教科室赵主任也听了我的这堂课,并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我这堂课作了全面深刻的评价。赵主任这种运用先进的理念的发展评价观,让我陷入了深思,使我不得不来重新审视我的这堂课,感触很深啊!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节课,我按照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流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梳理——拓展延伸进行设计。整个课堂以孩子的疑问为主线,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而且课上我还躺学生用图表示科利亚买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并口头阐述。既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不过这堂课中,虽然也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是在指导的时候却比较缺乏,他们的朗读还不够到位,不够体现层次性,没有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得到启发。这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块短板,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朗读教学的研究。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我主要还是把重点落实在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和理解字意上。虽然是三年级学生了,写拼音的能力很差,尤其是经常也错别字,因此我尤其重视记字形这一块,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2)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另外还可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等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在字义理解方面,我们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达到。有了这些做基础,学生理解起课文来也就更方便了。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 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学习生字:
1. 读音:匣,读xiá,不读jiā;避,读bì,不读pī;仍,读二声,不读一声。
2. 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学习课文:
1.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科利亚干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
2. 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3. 重点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从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4. 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
练习:
简单谈谈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模拟试题】
1. 我会选:
功 攻 集 级 战 站 架 驾
( )课 ( )体 ( )场 ( )车
( )克 班( ) ( )立 ( )桥
2. 我会填:
填动词:放、踩、撒、盖
科利亚( )好了木匣,( )上土,用脚( )实,还在上面( )了些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3. 阅读练习:
蝴蝶的身体是黄色的,头上两只大眼睛像是透明的,里面有蜂窝般的复眼。两只眼中间伸出两根细丝,这是它的触角。蝴蝶的嘴是一条长长的吸管,平时总是藏在脖子底下。它的一对前翅呈三角形,后翅是长圆形,美丽的翅膀薄得像轻纱一样。蝴蝶采花粉时,先扇动着翅膀,轻轻地落在花朵上,然后用两只脚扒开花心,再低下头,伸出吸管插进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来。
回答问题:
1. 这段话从 、 、 、 和 这五部分写了蝴蝶的外形。
2. 蝴喋采花粉时,先 ,然后 , 再 。
3. 从这段话中找出五个表示蝴蝶采花粉动作的词抄在下面。
【试题答案】
1. 我会选:
功 攻 集 级 战 站 架 驾
(功)课 (集)体 (战)场 (驾)车
(攻)克 班(级) (站)立 (架)桥
2. 我会填:
填动词:放、踩、撒、盖
科利亚( 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些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3 阅读练习:
蝴蝶的身体是黄色的,头上两只大眼睛像是透明的,里面有蜂窝般的复眼。两只眼中间伸出两根细丝,这是它的触角。蝴蝶的嘴是一条长长的吸管,平时总是藏在脖子底下。它的一对前翅呈三角形,后翅是长圆形,美丽的翅膀薄得像轻纱一样。蝴蝶采花粉时,先扇动着翅膀,轻轻地落在花朵上,然后用两只脚扒开花心,再低下头,伸出吸管插进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来。
回答问题:
1. 这段话从 身体 、眼睛 、触角 、嘴 和翅膀 这五部分写了蝴蝶的外形。
2. 蝴喋采花粉时,先 扇动着翅膀,轻轻地落在花朵上 ,然后 用两只脚扒开花心 ,再低下头,伸出吸管插进花蕊,就津津有味地采起花粉来。
3. 从这段话中找出五个表示蝴蝶采花粉动作的词抄在下面。
扇动 、 落 、 扒 、 低、 插、 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六
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30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等词语,理解“仍然、果然”
2、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得启示的过程,初步懂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在起变化,学习科利亚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得启示的过程,明白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教学难点】懂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道理,学习科利亚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匣”字导入
1、板写“匣”,仔细看老师写“匣”字,最后一笔是竖折。
2、猜一猜什么是匣。放东西的方形小盒子,所以一边是不能封口的。木头做的小盒子就可以叫木匣
3、小朋友,你们有木匣吗?你们的小木匣里会放些什么呢?(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都是你们的小秘密)
4、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叫科利亚,(相机知道“亚”的读音)。
5、板书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
(3)解决课前的疑问并思考课文围绕木匣写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2、生字词 字音:多音字“量” 字形:挖、抢、懂
三、细读文本
1、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生字教学“鞋、斧、锯”
朗读指导:读出喜爱的心情
2、木匣里都是科利亚最喜爱的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些放进木匣?在什么情况下埋木匣的?
3、学生交流法西斯战争、战争带来的破坏。
4、所以科利亚把自己的小木匣——( ),简单地概括,埋木匣。他是怎么埋的,
5、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词语。从这些动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朗读指导:埋好木匣,免得被人发现,小心翼翼的。边做动作边读。
6、故事还在继续,科利亚和木匣之间还有哪些故事?
7、理清思路,课文围绕木匣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懂道理(得启示)
8、挖木匣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又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事
二、以挖木匣切入
1、找到文中具体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自然段,默读两处
2、解读第八自然段
1)“也”:为什么要用“也”,说明谁也挖木匣?
妈妈是怎么挖木匣的?结果怎么样?妈妈为什么高兴?高兴地读一读妈妈的话。从中你感受到妈妈是怎样的人?
2)“十步”:科利亚看到妈妈成功挖出木匣,他想到自己曾经埋下的木匣。他是怎么挖木匣的。第一步怎么做?
为什么走十步?说明那时还小。画一画科利亚四年前怎么埋木匣的
3)“挖”:接着怎么挖?理解“仍然”的意思。
挖呀挖呀,找到了吗?坑已经挖得很深了,找到了吗?朝左挖呢?朝右挖呢?可能还怎么挖?挖得怎么样?(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你感受到科利亚挖得怎么样?(辛苦)辛苦地读一读。
他想挖的是什么?是一个怎样的木匣?仍然没挖到,心情怎么样?(着急、焦急)读一读。
他最后挖到了吗?心情怎么样?(失落、失望)带着这种情绪读一读。
3、妈妈用三十步的方法找到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没有找到?是不是被法西斯挖走了?找出理由。到底是什么原因
4、解读第二次挖,第十二自然段
1)、 理解“果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果然”的理解
2)、找到这次成功的关键因素。步子大了一倍,简笔画展示
3)、一起画一画,验证是不是真的能找到木匣
4)、如果你就是科利亚,此时的心情怎么样?读一读
5、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从十步没有挖到后来五步挖出心爱的木匣,科利亚知道了什么?
6、在变化的仅仅是步子吗?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结合例子
7、科利亚这个巨大的收获,靠得是什么?你认为科利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三、拓展观察
寻找周围的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篇八
【木匣】
〖理解〗
木质的小型的盛物器具。
〖例句〗
他把一把玩具放在一个木匣里了。
【玩意儿】
〖理解〗
指东西、事物。
〖例句〗
他喜欢收藏一些小玩意儿。
【法西斯】
〖理解〗
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例句〗
我们决不会忘记日本法西斯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躲避】
〖理解〗
有意避开或离开不利的情况。
〖例句〗
你不愿见他就到屋里躲避一下。
【果然】
〖理解〗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例句〗
他说要下雪,果然就下雪了。
【渐渐】
〖理解〗
副词,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
〖例句〗
过了清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篇九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课的1~3自然段。了解到,四年前,科利亚一家要到喀山城去躲避战争。临走前,妈妈埋下了箱子。妈妈是怎样埋箱子的?科利亚也埋下了木匣,他是怎样埋木匣的?(板书:四年前埋十步)
四年后,他们是怎样找到箱子和木匣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感悟
〈一〉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自由读课文4~12自然段。用“——”画出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二〉学习妈妈挖箱子
师: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长大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他们回到故乡,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妈妈决定挖出四年前埋的箱子。
1、谁来读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妈妈是怎样挖的?
2.妈妈挖到了箱子,非常高兴。自由读妈妈说的话,妈妈为什么说算术真有用?
3.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
师:妈妈数数挖坑,步数不变,挖到了箱子,所以她非常高兴,谁来高兴地读妈妈说的话。齐读。
〈三〉学习科利亚挖木匣
师:妈妈顺利地挖到了箱子。科利亚呢,为了挖到木匣,他挖了几次?
1.学习第8自然段。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相机理解“仍然”。
(2)科利亚挖不到木匣,他是什么心情?来,齐读这段话,读出他这种心情来。
(3)科利亚没有挖到木匣,他心里会怎么想?
师:是呀,妈妈步数不变能挖到箱子,科利亚为什么不到木匣呢,他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问号(板书:?)。
2.学习第9~10自然段。
师:这时,科利亚还遭到了小伙伴们的嘲笑。
(1)自由读第9~10自然段。小伙伴们为什么说科利亚的算术不管事?
(2)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师:面对小伙伴们的嘲笑,科利亚怎么回答的。
(3)出示句子: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默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谁能把它换成带句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出示填空练习: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
(4)齐读陈述句(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不可能找到我的小木匣),科利亚为什么这样说?
(5)分角色读9.10自然段
3.思维辨析
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们来帮帮科利亚分析一下。
(1)出示4种原因:a.步数记忆错误b.数数挖坑方法不对c.坑挖得不够深,不够大d.挖坑的步数不对
(2)这里有四种可能性,你默读思考一下,科利亚挖不到木匣问题出在哪儿,哪一个是对的?其余的为什么不对?
4.学习11自然段。
师:科利亚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他也找到了原因。
(1)默读11自然段,画出点明原因的句子。
(2)谁来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多读几次,想想是什么原因。
出示句子:木匣是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3)结合示意图理解句子。
①谁来读第1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师:人的步子大小和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个子高的人,因为腿长,步子就大;个子矮的人,因为腿短,步子也小。四年前,科利亚几岁?你怎么知道的?五岁的科利亚个子矮,(出示示意图)步子也小,(板书:步子小)走十步,埋下了木匣。
②默读第2句话,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步子大了一倍)
师:(出示示意图)现在,科利亚长高了,步子大了一倍。如果走十步的话,所走的路程就是原来的一倍。所以,他应该走五步。来齐读这段话。
(4)你明白了吗,科利亚为什么步数不变挖不到木匣?妈妈为什么能挖到呢?
(5)科利亚找到了原因(擦去问号),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出示句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指导朗读。
(6)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兴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5.学习第12自然段。
师:于是,科利亚第二次动手挖起来。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二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怎样挖的?(板书:五步)
(2)科利亚走了五步,结果呢,和他说的一样,这里用了一个词“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料的一样,谁能用“果然"说一句话。
(3)从科利亚第一次没挖到木匣,经过思考,挖到了木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读中悟理
师:科利亚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他还从挖木匣这件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呢!
1.齐读13自然段。
2.科利亚通过挖木匣,感悟到了自已的变化,还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句子: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成带句号的句子吗?(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2〉科利亚发现了自已的变化。你们呢,你们和以前比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放眼看周围的世界,你发现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吗?
四。揭示主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激情总结:是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只要你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 挖 步子大了一倍 五步
一切都在变化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