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15154

众鼎号 分享

欢迎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希望你们喜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来讲就是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 首先我们要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凝结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我们既要认真学习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又要自觉实践这一科学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边学边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带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目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自觉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

把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深入贯彻并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解放思想不是动摇理想信念,而是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下努力改变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进而在更高的水平上坚定理想信念。只有把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好地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其次是要把感情共鸣与思想共识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对人们的深刻影响,既源于科学真理内在的逻辑说服力,也源于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的巨大创造力,还源于其自身蕴含的真挚情感。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应着眼于

实现感情共鸣与思想共识的统一。这就要求讲清楚理论本身的情与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情与理的高度统一。我们还要应善于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理论内涵和强烈情感因素,善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受教育者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最后是把提高认识与提升道德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人们的思想行动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作为根本的价值遵循,它是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根本依据。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我们的工作,应着眼于两个提高:一是提高认识水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把党的理论转化为我们的共识,把党的智慧转化为我们的实践能力。二是提升道德境界。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党的理想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追求,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注重作风建设、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提高认识水平和提升道德境界,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在9月3号和9月5号的党校课堂上,梅萍老师和韩君华老师分别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党的思想认识,更增强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目前唯一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是共产党

人的必然选择。

十七世纪的思想家帕斯卡儿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他的行为以及人生追求的重大作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建立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建国以来,中华民族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每一次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最终胜利,汶川大地震,云南大旱,玉树地震,每一次的灾难,共产党人都冲在前面,领导灾区人民从痛苦中走出来,重建家园。这些归根到底是源于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意识,源于共产党人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共产党人是至关重要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对组织和组织内的个人的要求,规范个人的行为,是组织可以有效运作。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严肃党的纪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纪律上保证党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党,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今年来,党内一些腐败分子滥用职权,中饱私囊,河北省重大贪污案,武汉大学学校领导贪污案,这些案件说明,党内的纪律仍然需要加强,党内一些同志的思想扔需要机一部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内纪律建设,净化党员队伍,对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思想意识的提高对一个人特别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性,使我更加端正了入党动机和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层次,同时也使我明白了党内纪律的严明性,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是自己更加靠近党组织,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et发挥。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只有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加强修养,自觉利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只有创新思维,确立把发展作为开展实际工作的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只有严格自律,坚持清正廉洁,树立良好作风,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都能永远保持党的本色,永远保持先进性。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关键是一名党员、员要有一个静心平和的心态,有一双净心干事的心境,有一股子尽心敬业的精神。

一、力戒浮躁,保持一颗平常心。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一名党员干部,一旦沾染上浮躁之气,就会沉不下心,稳不住神,心猿意马,魂不守舍。这种心态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学习理论浅尝辄止,一目十行。党员在现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到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当前,确实存在相当数量的党员学理论动力不足,干事业创劲不高的现象。也存在着一部分党员干部由于长期放松自己的学习,思想麻痹,放任自己的严重行为。无数事实证明,心不静,无以言学,心不静,贪欲就膨胀,就抵御不了外部花花世界的诱惑。一旦碰上诱惑就会自乱方寸。做为党的领导干部,组织学习不静心,长期放松学习,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不学习,思想无法进步,理想信念就容易动摇,党性意识就会淡化,思想观念就会僵化;不学习组织纪律松懈,奉献精神退化;不学习也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学习更不可能改进领导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只有潜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成。党员干部潜心学习,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使自己时刻处于清醒状态,发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见五光十色而不眼花缭乱,遇名利竞逐而不心神不宁。

二、去除私心杂念,保持清正廉洁。在现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下,党员要保持人格力量,自重、自省、自励,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社会主义优良道德风尚。贪一己而误终身,图蝇头小利而身败名裂的深刻教训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为我们敲响警钟。为子女就业、读书开后门,为朋友说情办事开绿灯,为自己升官高就铺路子,这样的行为必为人民所不齿。受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诱惑,必然管不住自己。私事办多了,私心杂念也就充斥其间,党员干部必然滋生腐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员干部要从自身思想源头上找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入党为什么?现在工作干什么?将来给党留什么?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人格力量曾经令多少中华儿女为之敬仰。孔繁森、焦裕禄、雷锋,一面面公而忘私的旗帜为我们树起了学习的榜样。

三、扎实工作,增强责任意识。一名党员,对待自己的事业就是要恪尽职守、扎实肯干、勇于进取、拼搏向上、知难而进、忘我工作。“一个党员一面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工作要不断增强责任心。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以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根本出发点,科学管理,抓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满意,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

总之,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先进性,既离不开党组织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更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认真学习以明真理,大胆实践以磨励志,严格自省以聚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修养锻炼,不断提高党

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理论素养,从而永葆党员先进性,永远做名副其实的先进分子。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高中政治经济复习资料 篇二

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企业法人,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7、要弄清债券与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从广义来看,对公民来说,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虽然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对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篇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辅导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深入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本书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对上述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回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辅助材料。

一、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近20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温这些论断时,由衷感到是多么正确!历经时代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有一元的主流意识形态,统治者都努力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要确立儒家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多数时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形态。在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基督教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教会信条成了‚任何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任何‚异端邪说‛都受到排斥甚至制裁。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标榜‚思想自由‛,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始终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各种思想主张五花八门,甚至允许批评资本主义乃至宣传马克思主义,但任何主张改变私有制、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思想,都会受到攻击和限制,更不允许其占主导地位,不可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都是由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指导思想一元化,正是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同时,指导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部分,它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又对维护上层建筑起着关键作用。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指导思想或者主导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它必然要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

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是不是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毫无疑问,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利益主体的存在,肯定会出现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是,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要多元化。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大多数时候经济成分都是多样的。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在相当长时期中有封建地主经济与它并存。即使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同时存在小作坊、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个人土地所有者,公营性的‚国有企业‛,外国公司,特别是股份制的出现,使所有制形式更是复杂化多样化。然而,尽管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但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并没有变,始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始终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样,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地位,没有也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是不是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呢?要看到,利益关系多样化也是很多国家、很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如,美国可以说是利益集团很多的国家,资产阶级、农场主阶级、工人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这些阶级又分为大、中、小不同的阶层;此外,还存在大量的诸如管理人员、教师、律师、医生等社会阶层。不同的阶级、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尽管利益多样,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及其内部都有激烈的斗争、冲突、较量,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不会容许不符合其利益的思想占主导。在我国,虽然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阶层、各群体的具体利益有所不同,但无论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如何多样,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只有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或主张,能够最广泛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这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还有人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指导思想是不是可以搞多元化呢?首先,我们要看到,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是什么。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就要多元。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它占支配地位,必然要求通过一元去引领多样。其次,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是一种正常状态。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激发起社会的活力,推动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但是,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杂乱的、无序的多样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或者陷入混乱,或者陷入停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

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与各个历史时代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不仅仅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它来自于实践,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一元的。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不同,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当今世界的理论虽然有许多种,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然把谬误同真理混为一谈,其结果,绝不是为当代中国发展寻找什么新的理论支持,而是否定、消解真理的指导作用。这种思潮的泛滥,必然动摇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进而动摇我们的整个事业。

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有人担心,强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会不会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会不会影响学术和艺术上的自由争鸣,会不会影响我们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有益文化成果呢?我们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实际上,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简单照搬它的现成结论,用它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用它裁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而是强调要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既是近现代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伟大成果,也是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正确向导。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才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展,形成了新的科学方法、思维方式、学术范式和学科体系。即使在西方,一些著名学派,也不讳言自己的学说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有五项功能: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可以说,无论哪项功能,要想发挥得好,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迄今为止,没有什么别的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不断打开广阔视野,注入新的活力,开拓新的境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需要,是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前提。

其次,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所说的‚指导思想‛,是指各种学术学派、艺术流派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我们所说的‚百家‛、‚百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允许有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避免思想停滞、观念僵化、声音单调,增强社会主义学术和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使各种流派和学派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动局面,促进各种学术学派和艺术流派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其三,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既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勇于和善于汲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正是批判地汲取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精华,才得以创立;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汲取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和中国传统思想精华,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使它既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又能扎根实践、坚持根本。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阻碍对其他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鉴,而且只会有利于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包容的胸怀,去学习、去吸收、去借鉴。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才能坚持得住,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能发展得好。

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具体论断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看起来好像很‚坚持‛,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另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词句,而是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并把它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种态度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甚至误党误国;而第二种态度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反,一些曾经执政的共产党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方面的深刻教训。可以说,在相当长时期中,这些国家共产党内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理论创新滞后,提出的某些‚新观点‛,往往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囿于成见和教条没有新突破,党的理论不能对实践提供新指导,对党员和群众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后来一些领导人又迷信西方理论,在西方思想文化渗透面前放弃阵地,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搞乱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结果导致政权丧失,国家解体。这些教训说明,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指导实践也不行。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风云变幻之时,邓小平同志曾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要动摇。当时,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方面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力推进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我们之所以能够处变不惊,稳定大局,凝聚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近些年来,一些人不顾我国国情,不顾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无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历史结论,鼓吹要搞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声称西方所说的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我国的发展要以它们为准则。这些观点和社会思潮的实质,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取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看到,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还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都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如果引进和盲从它们,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这方面,我们可以从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中得到警示:西方一些人在拉美、非洲等地区推行新自由主义,不仅没有给那里带来福音,而且它推行到哪里就把风险和灾难带到哪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把灾难带给了全世界;苏联、东欧等一些国家的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搞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出现繁荣,反而导致了亡党亡国的结局;西方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使许多人上当,并成为策动一些国家‚颜色革命‛和一些地区**的思想武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干涉别国内政、实现自己战略图谋的工具。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危害性,决不能让它们干扰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事业。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面对深刻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的新情况,我们只有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始终保持团结稳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5、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马克思主义主心骨,是我们团结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是人民群众所需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深奥,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绝不仅仅是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的问题。列宁曾经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本《大众哲学》,让许多进步青年,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编写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为人们释疑解惑,加深了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和认同,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使科学真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和现实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和稳定器。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近代中国之所以长期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凝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族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引领作用须臾不可或缺。要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实践,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实践。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认识,不断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自觉性坚定性。

回望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给贫穷落后的中国带来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中国注入强大活力。面向21世纪,我们必将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昭示,人民的选择,实践的呼唤,是我们永远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 篇四

2010—2011 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0级专科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答案要点(H)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1分),核心是以人为本(2分),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分),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分)。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2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3分)

3.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理论联系实际(1分),实事求是(1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分)。

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1分)、诚信友爱(1分)、充满活力(1分)、安定有序(1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分)。

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出在性质相同(2分);作用与职能相同(2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1分)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2分)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分)。

二、判断分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此命题正确。(3分)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1分)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3分)

2、 此命题不正确。(3分)(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么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4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

1.(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6分)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7分)

2.(1)城乡发展不平衡。(1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2 分)

(2)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1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强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2分)

(3)材料Ⅲ中的数字充分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1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驾驭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2分)

(4)解决这些问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4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3分)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分)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1分)

(2)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1分)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1分)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

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1分)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1分)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1分)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1分)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1分)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1分)

2、(答案要点)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分)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5分)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5分)

在答题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论述。

高中政治复习讲义 篇五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不等于经济组织,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是企业。

2、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分配方式。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农业结构,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篇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先后提出发展起来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体现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共性) 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个性)的有机统一。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 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间, 社会主义所以能够在中国开创历史的新局面, 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根本原因就在于, 我们党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既符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 又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后一个方面的体现, 是共性; 前一方面的体现, 是个性。就是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 它产生于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它所回答的是中国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间题。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方面, 既要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 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简单的说,就是马列主义是指导思想,就像种地,马列注意是工具和种地方法,但是具体怎么种地,还得考自己摸索。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 篇七

2017年12月初,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的责任主题,在北京召开全球政党高层对话会,充分体系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政治勇气、强大底气和伟大气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过渡时期,还是10年曲折时期,不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没有哪一个时期脱离了党的领导。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关键在于坚持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如此;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如此。中国旧民主失败的根源,是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强化建党、管党、治党。要着力加强党的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继续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强化党的先进性教育。打铁必须自身硬。要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能力提高,把党建设成为凝聚力、领导力、号召力很强的执政党。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拥护爱戴的党,成为率领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创新。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新纪元,开启了自我完善的新纪元,开启了继承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证明,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10月;

[2]《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10月;

[4]《求是》杂志,中共中央主办,2017年1-18期;

[5]《现代企业文化》杂志,全国总工会主办,2017年5-9期;

[6]《中文信息》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2017年1-10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 篇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任何一个新事物,要使其发展壮大充满生机活力,必须扎根土壤扎根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中国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土壤。一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着根深蒂固中国文化渊源。中国5000年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兴邦”“协和万邦”,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源于对内“固本兴邦”,对外“协和万邦”。二是弘扬中国革命文化。两个互不否定是习近平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继承红色基因。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往党的一大会址,传承红色基因,并在一大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十八大闭幕不久,往西柏坡传承红色基因。三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办了500多所孔子学校,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弘扬。一带一路是中国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有效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得到了全面发扬光大。传播和交流中国文化成为了习中国领导人和外国领导人会见重要话题和内容。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大是可以估量的,而文化的强大是不可估量的、无价的。

高中政治高频考点 篇九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篇十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至今已经整整170年了。170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没有偏离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预计轨道。人类社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因为有伟大的信仰---共产主义,因为成功探索和实践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的继承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果敢地将社会主义应用实践于中国,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创造性的回答和实践,习近平成功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有了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就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胜利,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胜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字”的构造和文字类型精选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