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145891

众鼎号 分享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6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答案 篇一

1、A

2、(1)可从“每天跋涉30里路”、“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刮风下雨”是常有的事、“年龄最小”等方面抓住“十分坚强”这个词语来回答 (2)可抓住“十分感动”“感染力”“打动”几个词语

3、专心 渴望 讲述 唤起

4、对知识的渴求 艰苦 知识 忧郁

5、(略)

6、(略)

7、第6自然段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说课稿 篇二

一、激发情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瞧,见过这双大眼睛吗?(课件出示照片)在哪见过?查了资料知道她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苏明娟的这双大眼睛。生齐读课题。

二、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一)研读来历

1.那么,记者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下相关句子,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生划书,师巡视)

生谈,师出示课件(在安徽省金寨县——一座大水库上面),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说说你的感受。

3.师根据生谈,总结:这条求学路是这么艰难,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艰难”的?生边谈,师点击课件相关词语,变红。

(1)“跋涉”

师:换成“步行”可以吗?为什么?对,在艰难的路上行走,这才叫跋涉。说再来读读第一句话?

(2)“30里”

师:30里是多远?从寿光路小学到中山公园的5个来回就是30里,步行需要4.5个小时,此时的你,听了这些想说点什么?生说后,师导: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读出你的感受。

大家看,他们的求学路就是如此艰难与遥远!还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3)“蜿蜒”

师: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弯曲、崎岖、狭窄……)

女孩每天走在弯曲狭窄的山路上,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想象一下小女孩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说,师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二句话;是呀,多危险啊!读出路途的危险;是呀,读一读这句话,提醒小女孩你要小心啊!

4.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他们就是这样跋山涉水去上学,谁带着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5.面对这样的求学路,小女孩想过要放弃吗?从哪得知的?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从那个词语中看出来小姑娘对读书的渴望?(按时)

6.是呀,无论路途多么艰难,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小女孩从没想过要放弃,这一切源于她对读书的渴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二)研读内容

过渡:记者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这双大眼睛打动了无数人,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思考一下,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明亮、专注、渴望、忧郁

2.读读这些词所在的段落。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来大家都看这个句子,谁再来读一读,你是从哪里体会出“专注”的?

生谈,师引导:

(1)“注视”师:全班注视给我看,是啊,此时我感到你们的衍生和精力全集中在我的身上。谁带着专注的眼神来读读这段话。

(2)“生怕……生怕……”师:他生怕什么?生照课文说,师再读“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后面是省略号,还生怕漏掉什么?”

生边说,师边引导,a、是呀,他是多么专注呀,放在句子中完整的说一说。b、是啊,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啊!是啊,他是多么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啊!

4.这还是一双忧郁的大眼睛。什么是“忧郁”?她忧郁的是什么?

生谈,师引导,多可怜呀!多让人同情呀!

5.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音乐起,师导:

在那里,他们抬头只看见天空和大山,跋涉的是蜿蜒的山路;他们吃的是土豆、玉米、酸汤,穿的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住的是简陋的黄泥屋;教室是破破烂烂的平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即使是晴天,屋里也是黑乎乎的,桌椅是由砖块和木板搭成的,甚至趴在冰冷的大地上写字。这双大眼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呐喊——我要读书。让我们齐读这两段(伴乐)

6.同学们,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只有一双吗?你是从哪得知的?生齐读4.5自然段。

看这这张照片,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这张照片背后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

跟着老师再来读读这两段。师引读。

(三)研读影响

过渡:这双大眼睛蛇那样明亮、专注,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他深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划下让你震撼的数字,划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四、感染升华

1.是呀,这些数字凝聚着千百万人的爱,师出师课件,音乐起,师导:

十年来,大家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献文具图书,共计捐款17.82亿元;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7549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

2.但是,课件出示“今天还有5000万失学儿童正在等待希望工程的救助……”

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你想说点什么?又想做点什么?

生谈,师板书:关爱、珍惜

3.课件出示十年后苏明娟的照片,师引导:大家看,这是十年后的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救助下,实现了苏明娟的读书梦想,她也参与到了人民教师的队伍中,她要将这把爱心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5.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最后生再齐读课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篇三

一、激发情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瞧,见过这双大眼睛吗?(课件出示照片)在哪见过?查了资料知道她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苏明娟的这双大眼睛。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围绕大眼睛讲了哪些内容?生开始读文

1.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让我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跋涉,(“跋”字右半部分容易出错,伸出小手跟我来写一写)

蜿蜒(“蜒”字走半部分不能写错,谁来提醒一下)

丰碑、积攒、金寨县

濒临失学(“濒临”是什么意思?)

希望工程(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2.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大眼睛讲了哪些内容?

生边说,师边引导:这是介绍了照片的来历,这是讲述了照片的内容,这是说了照片的产生的影响。

师:谁能像刚才老师那样完整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从照片的来历、内容、影响三方面来介绍的)

师进行总结,进行方法指导:大家看,把每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记住这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三、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一)研读来历

1.那么,记者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下相关句子,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生划书,师巡视)

生谈,师出示课件(在安徽省金寨县——一座大水库上面),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说说你的感受。

3.  师根据生谈,总结:这条求学路是这么艰难,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艰难”的?生边谈,师点击课件相关词语,变红。

(1)“跋涉”

师:换成“步行”可以吗?为什么?对,在艰难的路上行走,这才叫跋涉。说再来读读第一句话?

(2)“30里”

师:30里是多远?从寿光路小学到中山公园的5个来回就是30里,步行需要4.5个小时,此时的你,听了这些想说点什么?生说后,师导: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读出你的感受。

大家看,他们的求学路就是如此艰难与遥远!还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3)“蜿蜒”

师: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弯曲、崎岖、狭窄……)

女孩每天走在弯曲狭窄的山路上,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想象一下小女孩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说,师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二句话;是呀,多危险啊!读出路途的危险;是呀,读一读这句话,提醒小女孩你要小心啊!

4.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他们就是这样跋山涉水去上学,谁带着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5.面对这样的求学路,小女孩想过要放弃吗?从哪得知的?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从那个词语中看出来小姑娘对读书的渴望?(按时)

6.是呀,无论路途多么艰难,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小女孩从没想过要放弃,这一切源于她对读书的渴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二)研读内容

过渡:记者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这双大眼睛打动了无数人,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思考一下,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明亮、专注、渴望、忧郁

2.读读这些词所在的段落。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来大家都看这个句子,谁再来读一读,你是从哪里体会出“专注”的?

生谈,师引导:

(1)“注视”  师:全班注视给我看,是啊,此时我感到你们的衍生和精力全集中在我的身上。谁带着专注的眼神来读读这段话。

(2)“生怕……生怕……”师:他生怕什么?生照课文说,师再读“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后面是省略号,还生怕漏掉什么?”

生边说,师边引导,a、是呀,他是多么专注呀,放在句子中完整的说一说。b、是啊,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啊!是啊,他是多么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啊!

4.这还是一双忧郁的大眼睛。什么是“忧郁”?她忧郁的是什么?

生谈,师引导,多可怜呀!多让人同情呀!

5.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音乐起,师导:

在那里,他们抬头只看见天空和大山,跋涉的是蜿蜒的山路;他们吃的是土豆、玉米、酸汤,穿的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住的是简陋的黄泥屋;教室是破破烂烂的平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即使是晴天,屋里也是黑乎乎的,桌椅是由砖块和木板搭成的,甚至趴在冰冷的大地上写字。

这双大眼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呐喊——我要读书。让我们齐读这两段(伴乐)

6.同学们,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只有一双吗?你是从哪得知的?生齐读4.5自然段。

看这这张照片,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这张照片背后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

跟着老师再来读读这两段。师引读。

(三)研读影响

过渡:这双大眼睛蛇那样明亮、专注,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他深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划下让你震撼的数字,划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四、 1.是呀,这些数字凝聚着千百万人的爱,师出师课件,音乐起,师导:

十年来,大家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献文具图书,共计捐款17.82亿元;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7549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

2.但是,课件出示“今天还有5000万失学儿童正在等待希望工程的救助……”

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你想说点什么?又想做点什么?

生谈,师板书:关爱、珍惜

3.课件出示十年后苏明娟的照片,师引导:大家看,这是十年后的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救助下,实现了苏明娟的读书梦想,她也参与到了人民教师的队伍中,她要将这把爱心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5.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最后生再齐读课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生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

2、练习复述课文。

3、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与感悟,体会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贫困地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大眼睛”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主题图片,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画家作家喜欢把什么比作心灵的窗户?眼睛,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真、善、美,可以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感动。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双眼睛(出示图片),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二、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这双眼睛还会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请大家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写这张照片的来历?哪些段落在具体描述这双眼睛?哪些段落写这张照片所展示的魅力?

三、学习第一部分:自读课文,复述内容

1、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吧?

请小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媒体出示填空题),同桌相互说说这张照片的来历。

2、抽生复述这一段课文内容。

3、同学们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吗?

老师这儿有一些真实的照片,请看(媒体播放组合图片及音乐)。

4、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5、师小结:这照片上的大眼睛小姑娘,就是刚才你们看到的众多孩子中的其中一个,这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然而,他们的眼睛里,去永远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期盼。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这双眼睛的。

四、学习第二部分(2—5):精读课文,联想感悟

1、齐读第2—5自然段。

2、抽读第2自然段

设问:①找出本段中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②找出本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③排比句中两个“生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你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吗?她还“生怕”什么?

3、抽答后请学生思考:刚才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媒体出示四个问题)

4、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假如你是小老师,能提出这四个问题吗?

5、评价小老师,鼓励赞扬小老师。设问:为什么你们现在的联想和刚看到照片时的联想不一样了?

6、出示金钥匙。齐读。

7、请女生读第4自然段。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谁?想要做什么?

8、自学第5自然段,自己提问自己解答,交流汇报。你给自己年了几个问题?是些什么问题?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感受来朗读这几段?读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2、抽答。

3、师引读。

4、分组读。

六、学习第三部分,升华情感,参与实践。

1、默读6、7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并思考,读了这两段,你知道些什么?

2、多媒体播放“希望工程”所取得成效的相关图片资料。

3、大家想知道这个大眼睛小姑娘叫什么名字,现在的情况如何吗?

4、多媒体播放苏明娟相关图片资料。

七、总结提问:今天,看了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受到的教育。

2、开展献爱心活动。

板书设计:

点评:

1、理解教材深刻,贯穿了知识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特别注意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3、注意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4、交流和评价时,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资料准备充分,课件设计精巧,运用恰当。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同学们,透过你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可是,他们却没你们般幸福,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吧。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看,她只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代表,照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引出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二、朗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词语。解释:蜿蜒、跋涉。

三、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最能概括“大眼睛”特点的词语?(明亮、忧郁、渴望)(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特点一:明亮。

(1)明亮在这段话中是什么意思?(上课专心,认真……)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2)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2、特点二:渴望、忧郁。

(1)她渴望什么?又有什么使她忧郁的呢?

(2)请你再来读读这段,想一想,她担心失去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

(3)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说一说她担心失去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

(4)跟着这个小姑娘我们一起到山里去看看吧,贫困地区的孩子就是这样上学的。(出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的图片)

尽管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可是我们分明看到扛着桌椅上学的他们,脸上还挂着笑容,因为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

(5)我们再来凝视这双大眼睛,我又仿佛听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声声呼唤,她在呼唤着什么?忧郁中她在苦苦地呼唤着——我要读书!渴望中她在真切的呼唤着——我要读书!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千千万万濒临失学孩子都在呼唤着——我要读书!引读“这双大眼睛……”

四、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2、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从中都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汇报。(出示数据与事实)

4、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播放社会各届人士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引读最后一节。“直到今天……”

五、畅谈体会。

通过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谈一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小学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说教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全文共七个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凝练的手法传神地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总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唤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希望工程,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其中2—5自然段对大眼睛的描写,语句凝练、真挚感人,可谓全文的亮点。如“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再如:“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将人们的视角引向那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孩子,那一双双眼睛仿佛看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深切同情。

这篇课文传达的情感,语言结构都是美的,能使孩子联系到自己激发情感和想象活动。

二、说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二是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理解感兴趣的词语。四是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三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升华体验,鼓励学生尝试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2、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三、说学情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体系中安排在第八册,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基础上,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北师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第八册,“眼睛”这一主题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围绕由眼睛引发的故事,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

四、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

一是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五、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整体感知——分解探究——概括把握——迁移运用”的教学环节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升华体验,鼓励学生尝试实践。

六、说教学设计

以下为全文两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境生情,自然揭题

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并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勾画、概括,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借助录象(可以是希望工程的宣传片),展现贫困地区的极度恶劣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三)细读品味,联想感悟

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朗读、边感悟。

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谈谈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双眼睛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对这张照片中的大眼睛有一个的初步感受。“我们是这样的感觉,那么亲眼看到这个孩子的记者,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孩子细细的默读课文中的细致描写。然后指名读由照片联想到的2—5段。“这一部分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再默读,品词酌句。之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

“这双大眼睛确实触动了我们,更让我们震撼的是她那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她那不向困难低头的幼小心灵!”引读课文的后两段,让学生感受充满温情的社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四)升华情感,鼓励实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我和大眼睛”这个话题畅所欲言,引发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大眼睛”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是这样的优越,但我们是否珍惜,有没有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在比较中,让学生们得到触动、有所思考,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以更加刻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我们该如何帮助比自己生活困难的小伙伴”进行讨论,引导如果学生有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行为,可以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切身的体会,并号召其他同学也参与到助人的行动中来。

(五)结合“笔下生花”,培养写作技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很多心理活动。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留心观察身边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以“眼睛”为专题写日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每个人不同的眼神,从不同的神态中感受它所传递的不同信息。特别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发现生活中关切的眼神,体会身边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点点关爱。在写日记时,引导学生透过眼神看心灵,可以展开恰当的联想,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来描绘,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面“笔下生花”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会观察、写具体的良好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教案《珍珠泉》优秀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