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166323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10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杭州市大关苑第二小学沈建炬)

B案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 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 写完了吗 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 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 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 (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 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 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 (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 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 请试试看。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⑵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让学生想象。

⑷ 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 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 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 (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 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

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 (指名学生读)

四,作业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策略)

1、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山西省地图,认识晋西北的位置。

2、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风沙四起、黄沙漫天、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

3、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树成荫)

4、同学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你们可知道,这绿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是他为一块块黄土披上绿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老人吧!

5、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词语认读,正音。

课件出示:

粼粼肆虐盘踞记载擎天铁锹拐杖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感悟奇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1)老人创造的奇迹:

①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六十平方米,那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谈谈你的感受。(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凭一己之力,绿化面积竟如此广阔!)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了不起的奇迹!

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③杨树、柳树,如臂如股……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体会树的茁壮、顽强、勇敢。)

(2)老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①体会大环境的险恶。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第2自然段)

点拨1: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环境的险恶。(大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风吹沙起、逆吹牛马使倒行)

课件出示:

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

点拨2:说说你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理解。

②体会小环境的艰苦。(第3自然段)

点拨:说说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么样。(生活条件简陋,生活简朴、单调,吃住简单。)

四、再读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这样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为什么能放弃与儿女的团聚、放弃享清福的日子,而选择屋后的青山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呢?

2、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指名读,思考:“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2)“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老人真的能与山水永远同在吗?他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3)齐读句子。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指苍翠的高山,“不老”指永远不会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说青翠的高山永远不会老,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种树的精神与世共存。以“青山不老”为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4、小结:只要老人的精神长存,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万古长青。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四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积极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资料收集,一副优美的山林图。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谈感受。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2、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认读重点词,选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过渡: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3、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4、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他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的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将山沟里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5、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1)“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2)“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6、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1)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2)指导:“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原因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四、积累拓展

1、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2、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

板书:16

青山不老

3、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先来检查一下词语: 土坑 淤泥 肆虐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指名----齐读)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口头回答)适时补充(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深山造林的故事)

三、创造奇迹

1、过度:是啊,一个老人竟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一片茂盛的森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2、师:现在就让我们先来感受这个奇迹带给我们的震撼。请看:(出示图)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到处是绿色等;

师:哪些字眼给了你这样的感觉?(全)

师: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师:如诗如画的景色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一起来读。

3、那么,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

4、5两个自然段,画下相关的句子

4、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出示:

——生谈感受 (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自由读 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我们来换算一下:“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们平常上课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

师:这3 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万个教室差不多大。

师:这就是“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谁能够读出这种奇迹?先自由练练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过渡:老人还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2: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是的,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奇迹——生读

引读:

师:是啊,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这是当时的大环境(板书)

(一)大环境

师:请同学们也去读读这一段话,读着读者,哪些词语马上跳入了你的眼帘?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师:通过这些词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补充板书:恶劣

师: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大家看:(出示资料) 你觉得这地方的环境怎么样?

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些词语——生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生:

师:这是当时的小环境,(板书)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补充板书:艰苦

师:还有吗?

师:是啊,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1、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2、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3、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是啊,青丝都变成了白发,死亡也带走了他的亲人,他不走,那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因为什么?默读

5、6自然段

预设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预设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另一种东西”你们觉得是什么东西呢?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3、小结: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感动吧!

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人的心中却有着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他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他想对年轻人说,他也想对我们说,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老人对我们殷切的

5、其实,有一个人在聆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用心写下了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心的宣言》)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

情再读课题——青山不老!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奇迹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体会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领悟对比的表达方法,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怎样奇迹。

3、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3分)

1、播放的山林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地方,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在这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这么多的老师同我们一起走进《青山不老》去认识这位老人。

2、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齐读)

3、理清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朗读感知(10分)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认真读课文,默读思考并找出:

(1)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你是如何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

在小组内读一读,并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交流展示,感受奇迹(15分)

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引读:这段话用什么来说明老人创造的奇迹?(具体数字)

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想象,然后齐读。

老农为改造山沟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位令人多么敬佩的老人!板书:山沟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引读: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景色美吗?

师范读(轻轻地),生闭眼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这么美的山林是谁创造的?

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这段话?(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的奇迹呢?

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余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深情)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保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交流预设: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播放课件,了解自然环境的恶劣。

⑵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我们一起读这一段。

⑷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怎样?(艰苦)

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老人也许遇到了 ,但他 。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

生读: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8分)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坚强不屈、执着、坚持不懈、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无私奉献)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 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你是如何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

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板书:老人精神

3、讨论:“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理解得不错。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4、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5、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5分)

1、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 年树,绿化了 ,造了 ,3700亩林网。他将 变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 ,他是真的与 。

2、我是这样理解“青山不老”的,老农不仅留下了 ,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是 。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奇迹

山沟————绿洲

老人精神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 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 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www.1126888.com]句话吧!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⑵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⑷ 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 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 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 /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山绿

和谐

人勤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十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教学重、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我这里有几张图片,相信大家看了会对黄土高原的情况有些基本的了解。那么,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风荡漾,叶间闪着粼粼波光。这如画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板书:16青山不老

二、词句交流,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2.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5.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 ,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学习本课。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惊叹)

2、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敬佩)

四、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五、课文总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由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六、作业

1、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

2、课后阅读p161选读课文《城市之肺》。

板书设计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藏戏》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