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61545

众鼎号 分享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众鼎号为您带来了6篇《《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跟老师一起学

1、白鹤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白鹤仙去,故名。问:“沉浮”指什么?

2、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3、它经历怎样的命运变迁,人们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快速浏览课文。

4、自读课文。

5、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7、前三个方案有什么弊端?

8、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润苦苦思索,寻求原地保护白鹤梁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艰难的,不仅因为技术难度,而且因为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因此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0、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白鹤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长江景观。

另一层含义,则指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白鹤梁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风貌,这是它的命运的“沉浮”。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悬念,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物保护的故事?

12、作业:了解更多文物保护的故事。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 → 探寻、发现 → 保护、繁殖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二

一、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特点

《白鹤梁的沉浮》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主要讲的是为了完整地保护国家级文物——涪陵白鹤梁题刻,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从而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级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这篇课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

由于缺少远教资源,经过多方面的搜集,我们最终选择了网络资源。这一资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该课件直观灵活以生动的形式展示了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于白鹤梁的了解。另外课件将授课思路有条理的串了起来,内容涉及面广,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cai课件的有机配合和教师的讲解设计,很容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之中。

授课前教师应在相关网站中先对资源进行下载,然后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可以根据教学所需对资源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删。

3、重难点突破建议: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白鹤梁题刻的文物价值,从而说明保护白鹤梁的重要意义。但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处于农村,他们很难接触到白鹤梁,有些人甚至连白鹤梁这一名字都未听说过,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能亲眼目睹白鹤梁的景观,发自内心的愿意去了解白鹤梁的保护情况,并使之成为他们阅读文章的内驱力,我们采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借助课件为学生出示了白鹤梁题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通过课件的展示,图文对照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白鹤梁保护的重要意义,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种种景物特点和用词的准确性,进而了解科学家为保护白鹤梁所做出的努力。

4、应注意的方面

本单元的主题是“遗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的学生对于“遗迹”的了解甚少,特别的是对于涪陵白鹤梁知道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他们无法感受白鹤梁的美丽奇观,因此教学本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走近遗迹、了解遗迹的过去与现在。所以课前应让学生多方查找资料,去了解白鹤梁,去感受它的文物价值。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白鹤梁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再通过阅读课文让他们联想到白鹤梁的文物价值、奇妙景观。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交流和合作,倡导个性化阅读。

二、教学案例

1、教学背景分析

《白鹤梁的沉浮》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课文首先以“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引出对白鹤梁的沉浮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说明白鹤梁的重要的文物价值,它不仅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而且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最后围绕如何保护白鹤梁进行了重点叙述。这一课是在学生对于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所安排的课文,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时可围绕“为什么要保护白鹤梁”、“如何保护白鹤梁”、“科学家为此都设计了哪些方案?各有何利弊?”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可利用课件为学生播放白鹤梁的景观图片及文字资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可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表格以验证学生列表的规范性与语言概括的准确性。

2、整合思路

在教学中,我们选用网上配有相应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示白鹤梁的美景,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各段文字与景色之美,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悟,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进而使学生对白鹤梁满怀喜爱之情,并由此进行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的辛苦与智慧,激发学生争当设计师、自愿加入保护文物的行列来。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的运用,重点理解、感受保护白鹤梁的相关具体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概括总结段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领悟课文内容。

2)、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白鹤梁景观的美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感悟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

2)、感受白鹤梁景观重要文物价值,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自觉保护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准确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增强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体会科学工作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选择网上资源)。

2、学生:收集有关白鹤梁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课题

《白鹤梁的沉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的运用,重点理解、感受保护白鹤梁的相关具体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概括总结段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领悟课文内容。

2)、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白鹤梁景观的美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感悟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

2)、感受白鹤梁景观的重要文物价值,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

重点

1)、培养准确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增强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

难点

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体会科学工作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教具

学具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图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及课件应用

学生活动

资源的应用与设计分析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的名胜古迹,他们如同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你都知道或去过哪些地方,谁来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游览另一个遗迹,你们愿意吗?请看课题【课件出示】。教师板书课题。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吗?教师随即记录学生所提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加以肯定。

4、关于白鹤梁你们都了解多少呢?请大家把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5、老师也收集到一些有关白鹤梁的资料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课件出示图片、文字资料】

过渡:大家想不想对白鹤梁有更多的了解呢?让我们一块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反馈交流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要求如下:【课件出示】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想想通过自读你都知道了哪些问题的答案,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哪些字词你觉得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课件出示】

2)、通过自读你都弄懂了哪些问题?试着交流一下。

板书:关注白鹤梁——设计方案——确定方案——保护­白鹤梁

3、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让我们一块来梳理一下。

过渡:这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让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进行“快乐大搜索行动”。要求如下:【课件出示】

1)、白鹤梁是什么样的?课文是如何介绍的?为何要将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为了保护白鹤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这些方案有何利弊?请尝试设计表格来说明。

3)、最后一个方案是谁设计提出的?怎样提出的?

除此之外再思考我们筛选遗留的问题该如何解答。

2、请大家先在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交流,教师进行指导。随机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表格。

4、最佳方案的提出是因为葛修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的呢?(从书中找描写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四、回归课题,理解“沉浮”

1、现在谁来说说课题中“沉浮”二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请大家先在组内讨论一下。

2、谁愿意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公布一下?

五、总结课文,畅所欲言

1、再读课文,说一说从课文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2、白鹤梁的沉浮给了你什么启发?为了保护遗迹,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保护遗迹的故事?试着讲一讲。老师也知道一些,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黄帝陵的图片及保护情况介绍】

六、布置作业,引向课外

1、学了本课我相信大家肯定都在为白鹤梁题刻感到欣慰,为葛修润等科学家高度的责任心感到骄傲,你认为我们课后可以做哪些作业?

2、任选一题做一做。【课件出示】

(1)尝试写一写保护环境或文物的标语。

(2)整理自己搜集的白鹤梁的资料。

(3)以“白鹤梁的沉浮”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4)给家人或朋友讲一讲白鹤梁的故事。

学生交流所知。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纷纷质疑。

学生积极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学生按照课件要求自读课文。

学生按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桌交流、进而班内交流,达到知识积累。

学生与教师一起归纳问题。

学生依据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学生在班内交流,师生、生生互评。

学生在课文中勾画相关的语句后在班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

班内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师生共评,在评价中共同进步。

学生交流写作方法。

畅谈感受。

讲述有关故事。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自由选择作业内容。

课伊始,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学生深入感知文本的兴趣。

通过交流资料分享成功的喜悦,增进对白鹤梁的初步了解。

利用课件补充白鹤梁的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白鹤梁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文做铺垫。

通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浏览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尊重学生的初读感受,给学生充分交流收获的机会。

通过筛选,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使学习方向更明确。

利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表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互动,相互学习、相互评价,产生课堂学习立体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回看课题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更深的层次,真正明确课题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选题的精当。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指导个人的习作实践。

通过畅谈体会、播放图片、师生共同讲述故事,使课文内容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保护文物、保护环境成为学生自发的行动。

利用课件出示“语文活动”建议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课外,达到课内外相结合。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关注白鹤梁——设计方案——确定方案——保护­白鹤梁

三、资源参考

课件地址:

白鹤梁的沉浮 篇三

潮涨潮落,朝朝暮暮。冬季露面、汛期隐藏的“国宝”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正式蓄水发电后,将永远淹没在水下30米深处。记者最近采访时了解到,沉没的白鹤梁并不影响游客参观,它将被请入特制的“水下宫殿”,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水下通道,在涛涛江水之下尽情端详它的“芳容”。

站在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十里长堤上,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非常激动。他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白鹤梁,就将永远沉没在靠近大堤的江水中,这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文物。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今年枯水时节,记者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据介绍,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65段题刻,汇集了唐朝以后1200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体皆有,篆、隶、楷、行、草书悉备,是名副其实的“水下碑林”。

黄德建告诉记者,三峡成库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下。从1993年起国家开始组织数十位院士、专家来到这里,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

“水下保护方案来之不易。”谈起这项保护工程,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祖林感慨万千。据他介绍,仅拿到桌面上经过专家论证的保护方案就有四种:天津大学1994年提出的“水下博物馆”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年提出的水下淹没、陆上复制方案;国务院三建委黄真理博士提出的岸边复制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2000年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据介绍,目前前三种方案都被否定,国家文物局认可的第四种方案,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钢筋混泥土容器,再将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内外压力平衡。同时从岸边修建两条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绕题刻一周,不仅方便游客参观,还可以充分发挥题刻的学术研究价值,把题刻的保护、研究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白鹤梁题刻本体保护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已经竣工,水下交通廊道和循环系统等7个专题研究项目的中间成果已于今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其余4个专题研究也将在9月完成。他说,保护工程今年年底就开始实施,2005年全部完工,2006年开始试运行。

白鹤梁的沉浮 篇四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熟读课文,更深入的了解白鹤梁。3、          抓住句中的重点词句,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教学重、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

学 案 预习任务a类: 1、         查阅资料,搜集白鹤梁资料。 2、         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3、         针对文中字词,自编习题。 4、         初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5、         初读课文,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6、         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白鹤梁的样子及他的题刻有什么价值? (2)文物工作者提出了那些方案?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堂检测: 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保护环境) 教   案 一、导入。 1、导语。 2、交流有关白鹤梁的资料。 二、小组交流预习任务2、3、4、5 三、全班交流。 预习任务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预习任务4    一人说,众人补充。 预习任务5 指名说,并说出理由,教师相机纠正。 四、精读课文,交流任务6 1、样子    2小节   读    价值    4小节   读 2、四种方案 (一)水下博物馆方案 (二)岸上博物馆方案 (三)修复、加固、复制 (四)“无压容器”保护 体会:对它的重视,想保护好。 3最让你感动的是谁?为什么?(找句子,谈体会) 4、小结 五、课堂检测。 六、总结全文。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 篇五

说实话,在教学此篇课文之前,我对“白鹤梁”是一无所知。粗看课题时,眼前冒出一串串的问号:白鹤梁是什么?白鹤梁是怎样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带着许多的问号肃然地读起文章来,哦,原来,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题词。

因此,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文人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水库的修建关系到白鹤梁的命运。教学前,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应该没有人去看过白鹤梁,教学起来一定会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影响)哎,怎么办呢?

这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

1、白鹤梁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

接着让他们带着思考题读课文的1——4节,要求他们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

然后,我说:“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6——20节,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最后带领他们一起简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风趣地把方案归纳为“加罩保护法”“复制粘贴岸边法”“复制粘贴高处法”,就这个说法使学生豁然开朗起来,对这三个方案的利弊他们竟然分析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由于较顺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较好的铺垫。

白鹤梁的沉浮 篇六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了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题刻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 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埋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五分钟。这五分钟里,他调动了一生积累的丰厚的力学知识。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他讲了自己的设想,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听了半信半疑。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他一夜未眠,把借来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的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被白鹤梁的风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暮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样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大家的吃饭时间,再淡淡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此,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淤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多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应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难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

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2003年6月,三峡水库景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

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把信批转给了有关部门,并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涪陵长江南岸举行。欢乐有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都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优秀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