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语文教案《假如》 篇一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闭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闭爱他人,闭爱生活,闭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开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进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瞅目标:有闭爱他人、闭爱环境、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开,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新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民。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串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新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意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
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
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穷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理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 “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 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白白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下昂。
(2)热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通知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先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难听了)。
4. 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先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教学第一段
1.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
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5. 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6. 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7. 过渡:“就这么一个白白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 师生配开读。
过渡:“是的,白白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热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白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例文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饱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进程也是张扬学生特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进程。
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例文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假如》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1)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2)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3)抽读正音。
2.读流利。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4)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5)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6)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1)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4)学生练读。
(5)游戏助兴:《挑战自我》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说话。
2.情景说话。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设计说明]
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展示读书过程。学生接触文本,总要经历从不会读到会读,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先感知后理解、从默会到表达,让学生把隐藏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
2.渗透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把读书的方法渗透其中,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
3.明确读书目标。语文课堂上的读书目的主要是学习语言。通过学习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消极的语言向积极的语言的转变。
4.提高读书质量。最理想的读书目标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己身上。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有创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pular 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我们知道,布鲁斯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虽然爵士乐包括黑人音乐、英国歌曲、法国舞蹈音乐等等,但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产生的时间比爵士乐早,可能是综合了19世纪后半期黑人们演唱的田间号子。宗教歌曲<灵歌>和诉说的民谣演变而来的。布鲁斯的音乐特点,主要在于大调音阶上降第三级音和降第七级音,有时也降第五级音。这些降半音的音符有小调性的特征,而且唱到这些音时常常带有滑音。颤音,听起来哀声怨语,悲恸凄楚,感情十分丰富,所以也有人将布鲁斯译为“怨歌。当然,布鲁斯歌曲也有一些欢乐、愉悦的作品。布鲁斯的速度舒缓,节拍常为四二拍、四四拍,旋律多含切分节奏。布鲁斯的演唱风格很自由,同生活中的语言情绪结合很紧,假声、呻吟、哭泣、嘟囔都可以用来渲染烘托气氛。布鲁斯这种底层社会的气质,给以后早期爵士乐带来了同劳动人民生活、同黑人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特色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摇滚乐)”(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总结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假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仿写创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段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预设目标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抓住“神笔”一词,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
1、揭题《假如》,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假如”这个词语的?
2、师:课文中的作者想象自己如果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干什么事。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是一枝怎样的笔?3、出示图片与小诗:马良爱心大,神笔手中拿,看谁要帮助,他就画画画。
1、学生谈理解。
2、学生畅谈:这枝笔画的画能变成真的,帮助穷苦人的笔,惩治坏人的笔……
3、学生读一读。
二、感悟课文,朗读积累创设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1、师:谁需要帮助,马良就会用这枝神笔画出他最需要的东西。那课文中谁需要帮助呢?
2、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体现小树、小鸟和西西需要帮助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各自准备班上汇报。:提示:当我读到( )的时候,我( )。
4、集体感悟,指导诗中相应句子的朗读。l感受小树的困难。
(1)、抓住“寒冷、缩着、叹息”这些词体会小树的冷。
(2)、谈到“叹息”时想象小树当时会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句。
感受鸟妈妈和小鸟的困难。
(1)、抓住“苦苦、哭泣”体会小鸟的饥饿。
(2)、学学哭泣的样子,想象小鸟一边小声地哭,一边还说着什么?请演一演、说一说。
(3)、抓住“遥远”一词体会。联系诗句“遥知不是雪”或“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的意思。表扬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4)、朗读最后三行诗,突出重点词。
整合一、二两节
(1)、同学们,北风中的小树,饥饿的小鸟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2)、文中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了(
),为小鸟画了(
)。
(3)、指名读读填进去的短语,突出“红红的”与“许多”。
(4)、小树有了红红的太阳,小鸟有了许多好吃的谷粒,会多么开心啊!请小朋友读读1、2两节,试着读出他们得到帮助后喜悦的心情。
学习第三节
(1)、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西西需要帮助吗?是不是这句?教师故意丢掉“只”字再让学生读。
(2)、学生提出少了“只”字,讨论少了“只”字要不要紧。
(3)、此时西西最想要的是什么?一双好腿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可是在西西眼里却是那么珍贵。正当西西非常苦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腿终于能动起来了,他会怎样?(体会由沉重到兴奋的变化)你能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西西的这份欣喜吗?朗读全段。当你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最兴奋,请你再读读。
5、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1)、教师配乐范读。
(2)师:同学们,多么感人的诗啊,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有感情地读读全文,有能力的还可以选几节背一背。
(3)巩固全文。
1、学生回顾课文,口答。
2、学生划出、并指名汇报体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句子。
3、学生反复读读这几句话,围绕提示在书上作简单批注。
4、学生根据提示中的句式畅谈各自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整合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感情朗读。指名说说。指名填空,练读括号中的短语,突出这些事物的特点。通过师生评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学生通过争论,从“只”字中感悟西西的那份无奈。指名朗读第三节,重点读好最后两行。
5、(1)、静静地听教师的范读,用心去感受诗中内容。(2)、学生自由练读全文,指名自由读、背喜欢的段落。
(3)、全班配乐朗读。
三、仿写创造。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学生在创作中表达出他们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作业纸:
1、学生仿写。
2、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不错!你们不仅诗写得好,还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课后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写的诗,贴到墙上,让大家都来读读、背背。1、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2、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成果,师生评价,特别优秀的读读、背背。
《假如》教学设计 篇五
《 假如》第一、二课时教案 葛洲坝实验小学 周燕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环境。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坐得这么端正,老师奖励你们听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讲述故事,评价:你们听得可真认真,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那谁来读一读他的名字? 2、(出示马良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谁还能用良组词?学写“良”字。3、师: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读一读吗?(自读提示:借助拼音,将课文朗读两遍,读完了就坐端正)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们认识了马良的神笔,现在来见识一下它的神奇吧!文中的小朋友用神笔画了什么?(指导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了太阳,谷粒和好腿)2、文章描写小朋友用马良神笔画太阳画谷粒画好腿的是哪几小节? 3、那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1-3小节。
三、品味1-3小节,识字词,感悟课文。1-3节,你最喜欢哪一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习第一节:
1、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吧。
2、师:是啊,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课件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组,注意了缩是本课的生字,谁再来读一读。(可用生字卡片)
3、小树为什么“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因为他在冬天的北风里感觉很冷)那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感觉。谁愿意做一做冷得缩着身子,轻轻叹气的动作?你再读一读。(指名做动作,再读)
4、冬天到了,窗前的小树站在呼呼的北风里,缩着身子,叹着气,此时我们仿佛听到小树在说——?它会说些什么?(指名说,说完读)
4、师:是啊,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他多么希望有一个红红的太阳照射它,让它温暖啊,所以我们课文里的小朋友对小树说:————。(齐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5、师:那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6、师:谁也愿意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来帮助小树呢?(指名读)
7、师: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文中的小朋友(众鼎号★www.1126888.com)和我们的美好心愿吧!(齐读第一节)学习第二节:
1、除了第一小节,还有没有人喜欢其它的小节?那请你来读一读。
2、他读得真好,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读会了,我们一定也会读得和他一样好/读得不够流畅,老师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读会了,课文会读得更流畅。(出示卡片:遥远的地方 寻食 哭泣)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3、书写寻、食、哭
4、出示课件,枝头小鸟嗷嗷待哺图片,你在刚才的图片上看到了什么?(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鸟宝宝们呆地家里,饿得哇哇直哭)看到这些,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感受呢?那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5、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给小鸟们画什么?为什么?(引导读:我要给树上的小鸟——)还有谁想用神笔给小鸟画上谷粒?
6、那难怪文中善良的小朋友要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谷粒呢!有了这些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和小鸟可能会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指名说,读)
7、是啊,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我们班的同学也都特别善良,你们想为可怜的小鸟画上谷粒吗?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节:
1、还有没有人喜欢其它的小节?那请你来读一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指名说,再读)
2、出示词语:一双好腿 健康的身体 操场(指名读,开火车读)一双好腿的双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写)一双好腿的双是一个什么词(量词),你还能说出类似这样的词组吗?
3、(出示句子)有了好腿,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想一想西西还能和我们一起干什么?
4、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也非常关心西西,把我们的关爱送到课文里读一读,(齐读)
三、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三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2、小女孩子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文末的省略号)
四、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是啊,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课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请把你的美好心愿写下来吧!
《假如》教学设计 篇六
1、教师通过谜语或诗歌导出“桥”。
1、出示“桥”的谜语或诗歌。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道谜语,谜面是这样的“一道长虹跨两岸,万里天堑变通途。”
生:桥2、学生画出心目中的桥师:对了,我们南京是长江之滨的历史名城,这里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同学们曾经无数次乘车坐船从桥上桥下通过,现在就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画纸上画出你观察到的长江大桥。(学生画时教师播放音乐)
2、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学生的观察角度从而3、介绍运用不同4、的观察角度观察桥。
1、出示学生的画稿,2、请学生讲出自己平时的观察。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你所观察的长江大桥。(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你发现同学们观察长江大桥的角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生:(答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他们所观察的角度都是桥的侧面。(教师可放映侧面桥的课件)
2、教师由浅入深,展示不同角度的桥,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想一想,假如换个角度会不会看到不一样的桥?(教师边说边展示课件——出示课题《假如换个角度》)
师:(教师逐一出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然后说说你图片都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桥的。(教师放映完让学生说出感受)
生:答从侧面看桥,桥像一道彩虹卧在江面上。
从飞机上俯视桥,就好似一根彩带系在江面上。
我们站在桥面上看桥,感觉人桥合一,与桥齐越,凌空飞架。
站在正面看桥,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路的延伸,这条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在想象我们坐着游轮从桥洞下面过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桥像一座无比坚固的山,我们可以在山洞里避风躲雨。
师:你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桥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生:因为我的观察角度产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有了不同感受。
3、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对大桥不同角度的观察,使我们对大桥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桥像路,像山洞,像彩带……
5、学会换个角度观察大海1、请学生应用观察桥的方法观察另一个事物——大海师:同学们,世界上的事物何止桥一种,我们能不能用观察桥的方法来观察另一个事物——大海。同学们,你们可以八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能不能将你的讨论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答师:教师根据学生所讨论的结果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平静的大海)人在海边看大海感觉平静、温馨、浪漫。
(出示人在海中游泳或在船上)人坐在轮船上看大海,感觉人溶入大海,真正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阔胸襟,可以包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出示空中看海)若是飞上蓝天俯视大海,我们会看到蔚蓝天空和碧蓝的海水在海的尽头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这时我们会有感于大海的优美和广阔。
(出示海底景象)若是潜入海底,海底又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桥、海,使我们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但是你们有没有察觉到,刚才观察时,被观察的桥和大海都是静止的,而观察者人是运动的,不同观察结果的产生是由于作为观察者的人的角度在不断变化而引起的。但是,世界上很多事物不仅有静态,还有其动态,这时我们观察的角度又要变化,就出现了被观察者是动态的,而观察者是静态的。大海就有动和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同学们想一想,静态的人去观察动态的大海会有哪些不同角度,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感受呢?
生:答师:(展示日出大海)火红的太阳跳出海面,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朝气蓬勃。
(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看到到波涛汹涌,巨浪排空的大海。我们感到可怕、恐惧、不可一世、感受到了人的渺小、不堪一击。
(展示日落的大海)我们看到了日落的大海,大海有着落日熔金般诗情画意。
当我们以静止的状态,观察运动着的大海时,好象找到了崭新的角度,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他孕育着新的生命。
四:由换个角度观察事物引申到换个角度看问题。
师:通过观察桥和大海,我们知道观察事物时不仅要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而且不同的事物还有其不同的状态,在不同状态下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实不仅观察事物需要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看待一件事情也需要换个角度,这样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前几天,余老师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因为在一次数学考试当中一连错了三道应用题,为这件事情他一闷闷不乐,老是埋怨自己,吃不下,睡不着。余老师想如果有我们五(一)班的同学在一定会告诉他假如换个角度,我们该怎么想。
生:答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假如换个角度去想去看就会豁然开朗的事情吗?请八人小组讨论,然后和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生:讨论后回答。
6、小结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请八人小组讨论。
学生八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师:其实古人早已对看待问题,观察事物有了精辟的论断,那就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的四句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教师放映课件)师生一起朗诵。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假如》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