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众鼎号为您整理了6篇《《茶馆》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茶馆教案 篇一
《茶馆》【一】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guo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guo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结构
《茶馆》【二】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二、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三、.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茶馆》【三】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2.松二爷的形象: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二、.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思考——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三、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四、作业布置:
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茶馆教案 篇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究性学习: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定2~3名学生读各自欣赏的人物对话,特别是具有京味的对话。师生共同评论,看哪位同学读得好。
2.学生主动起来读自己欣赏的语句。
(解说:通过第一阶段的读对话,激发大家的品读兴趣,课堂上出现人人跃跃欲试的气氛。)
3.指定学生概括舞台说明的作用。
明确:《茶馆》的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xx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北京街市的冷落与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及“莫谈国事”的纸条,可以让人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
1.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提问:本文是如何运用卷轴式的平面结构特点的?
学生分析后明确:
《茶馆》有众多的人物(本幕中有30多人)和分散的情节,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只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唐铁嘴只是想来蹭茶喝和算命;崔久峰只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只表现他封建遗老的没落。就连贯穿始终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要剧情。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人物及其主要性格为: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圆滑世故,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王淑芬:王利发的妻子,虽然是老板娘,却是十足的劳动人民。
李三:虽然勤劳善良,但为了糊口,不得不长期以打工为生。
巡警、大兵: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
唐铁嘴: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
松二爷:游手好闲、不能适应社会、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
宋恩子、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的统治阶级的爪牙。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顺子:曾被人骗、卖的下层劳动人民。
康大力:康顺子买来的儿子,靠力气吃饭的年轻人。
老陈、老林:想合买妻子的逃兵。
崔久峰:对时局不满的旧民主主义者。
主要人物形象:
(1)提问:结合剧本的人物对话,分析王利发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内容,分析、讨论,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茶馆》众多的艺术形象中,王利发是一个富有光彩的艺术典型。在他身上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旧社会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象。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继承了父业,也继承了父亲待人接物的信条,“我接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客,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他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他不仅在权大势大的太监、官僚、地痞流氓面前表现出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就是对一些江湖流浪汉、身价较低的人,如算命先生唐铁嘴,尽管心里厌恶他,还是宁愿送他“一碗茶喝”。这些可以看出他谨小慎微的小商人的人生态度。这是他性格的一方面。他性格的另一方面是对强者的逢迎和对弱者的冷漠。他在有权势的人面前点头称是,甚至忍气吞声。当秦仲义要提高房价时(第三幕剧情),他明知于己不利,仍旧显得毫无怨言的样子。可是,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很有限度。他对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了。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提问:常四爷是个旗人,可他却反对大清帝国,这是为什么?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常四爷是个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他敢于在“莫谈国事”的环境中大发牢骚,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第一幕中剧情)。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仍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到:“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刘麻子又各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教师点拨后学生明确:松二爷也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刘麻子是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作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比较《茶馆》与《雷雨》的结构: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雷雨》和《茶馆》同属戏剧,所展示的都是几十年间的事情,但二者在结构安排上却截然不同。《雷雨》所讲的故事跨越三十年,作者是把时间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而以前的情节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展现,符合戏剧的一般要求,即“时间一致”“地点一致”等原则,同时戏剧的矛盾冲突也更显尖锐和激烈。《茶馆》则是用一种独特的结构——卷轴式结构来展现的。作者打破了戏剧“三一律”的规律,仅地点一致,时间跨越长达五十年,这是一般戏剧所没有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一个集中的矛盾冲突,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并自成一条独立的情节线索。
(解说:这两部戏剧所反映的年代一致,揭示的矛盾也相近,但不同的作家在写作风格上的不同,使它们各自以独特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特色,也可多方面了解戏剧,激发同学们思考。)
2.浓郁的地方性语言风格
思考:老舍是语言大师,《茶馆》的语言有独特的风格。试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学生思考后明确: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对戏剧人物语言的要求是“话到人到”,即要求作者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和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茶馆》中几十个人物,绝大多数人物性格鲜明,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物的语言富于个性。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奸诈傲慢。所有剧中人物都说出了符合自己身份和性格的语言。
(2)寓庄于谐、幽默风趣。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品是一部悲剧,但作者往往在喜剧语言中蕴含悲剧成分。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如唐铁嘴“两个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李三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等妙语都是寓庄于谐、悲喜交织,令观众含泪而笑的。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茶馆》中的人物对话,较多采用了纯熟地道的北京方言。这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这样写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有真实性。
三、课堂总结
《茶馆》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时代,而我们节选的只是中间一幕,所以能够完整地阅读剧本显得尤为重要。读了全部剧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的艺术构思,才能更加明白本剧看似无戏实则展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特点;读了全剧,才能对剧中主要人物王利发性格形成的渊源,性格的发展有更为明确的了解;也只有读了全部剧情,才能对作家笔中含泪的语言风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学习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阅读或观看电影了解整个剧情。
四、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老舍的戏剧《茶馆》。
2.写一篇阅读《茶馆》的剧评。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秘密花园
李耕(译)
一个星期前,卡罗琳打电话过来,说山顶上有人种了水仙,执意要我去看看。此刻我正在途中,勉勉强强地赶着那两个小时的路程。
通往山顶的路上不但刮着风,而且还被雾封锁着,我小心翼翼,慢慢地将车开到了卡罗琳的家里。
“我是一步也不肯走了!”我宣布,“我留在这儿吃饭,只等雾一散开,马上打道回府。”
“可是我需要你帮忙。将我捎到车库里,让我把车开出来好吗?”卡罗琳说,“至少这些我们做得到吧?”
“离这儿多远?”我谨慎地问。
“3分钟左右,”她回答我,“我来开车吧!我已经习惯了。”
10分钟以后还没有到,我焦急地望着她:“我想你刚才是说3分钟就可以到。”
她咧嘴笑了:“我们绕了点弯路。”
我们已经回到了山路上,顶着像厚厚面纱似的浓雾。值得这么做吗?我想。
到达一座小小的石筑的教堂后,我们穿过它旁边的一个小停车场,沿着一条小道继续行进,雾气散去了一些,透着灰白而带着湿气的阳光。
这是一条铺满了厚厚的老松针的小道。茂密的常青树罩在我们上空,右边是一片很陡的斜坡。渐渐地,这地方的平和宁静抚慰了我的情绪。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我吃惊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座山顶上,就在这一片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几英亩的水仙花;各色各样的黄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浅黄到柠檬般的深黄,漫山遍野地铺盖着,像一块美丽的地毯,一块燃烧着的地毯。
是不是太阳倾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的正中间,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忽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或在花丛间嬉戏,她们品红色的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闪动着的宝石。
一大堆的疑问涌上我的脑海: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和这样一座完美的花园?为什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样建成的?
走进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屋,我们看见了一行字:
我知道您要什么,这儿是给您的回答。
第一个回答是:一位妇女——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点想法。第二个回答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回答是:开始于1958年。
回家的途中,我沉默不语。我震撼于刚刚所见的一切,几乎无法说话。“她改变了世界。”最后,我说道,“她几乎在40年前就开始了,这些年里每年里每天只做一点点。因为她每天一点点不停地努力,这个世界便永远地变美丽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以前早有一个理想,早就开始努力,只需要在过去每年里每天做一点点,那我现在可以达到怎样的一个目标呢?”
女儿卡罗琳在我身旁看着,笑了:“明天就开始吧。当然,今天开始最好不过。”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值得这么做吗?”一句是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我”认为他们冒着浓雾,开车在山路上行进,去山顶看水仙花不值得。
b.小屋的一行字条中的“我”指的是卡罗琳,“您”指的是文中的“我”。
c.文中的三个回答从三个方面向观赏者介绍了花园的建造者,为什么要建造花园,花园是怎么建成的以及花园的始建时间。
d.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为:要有理想并及早地一点点不停地努力去做,最后就能达到目标。
e.本文通过对花园中美丽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秘密花园的主人公在将近40年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王利发在50年间苦心经营自己的茶馆,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参考答案:
1.be(b.“我”是花园的主人,“您”是到这里观赏的所有的人;e.表达对美丽的秘密花园的建造者的敬佩与热爱,此项意思牵强附会。)
2.花园主人在将近40年间每天用一点点时间做一件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来了八方观赏者。王利发用了50年的时间苦心经营茶馆,最后却无法生活下去。两个人都爱动脑子,都勤劳,但结果却截然不同。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旧中国是个吃人的社会,不管你是勤劳者,还是聪明者都逃不出黑暗统治者的魔掌。因此,消灭旧势力,建立新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茶馆教案 篇三
学法建议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
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
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的时代近50年的
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
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
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
出的一曲挽歌。全剧共三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学习本文,宜抓住三点:①抓住全剧的“群像展览式”结构。一幅卷轴画的渐
次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与那个旧时代冲突的一个个侧面;②把
握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王利发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王利发这个形象的悲
剧结局反映了!日时代的不合理,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③学习本文特有的语
言特色:a,人物语言的个性化;b.语言的幽默风格;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释疑解难
1.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茶馆》的情节结构与中国传说的戏剧写法不同,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
也没有显在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
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他们没有
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中是匆匆过客——李三的
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
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
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用一个个“过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线条的经历来反映那个
病态社会的林林总总,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大创新。
2.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
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
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
象的刻画,反映了!日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典型题例
例1 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
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⑦宋
思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 ⑾老林 ⑿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⑿
[分析] 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
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⑾⑿是社会的渣滓。
[解答] B
例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
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④⑥相同;①⑦相同;④⑤相同。
D.②④不同;①⑥不同;③⑤不同。
(分析)①借代,反问②暗喻③借代④夸张⑤夸张,比喻⑥暗喻
⑦反问、借代。
(解答)A
【能力层面训练】
知识掌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我这儿正没有辙呢。(办法)②唱落子的坤角。(评剧或曲艺)
③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会说话)
④都叫你咂摸透了。(仔细辨别)
⑤我卖莱呀!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一点不假)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能力提高。
3.对“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发像读书人那样过分迂腐,缺少变通。
B.王利发像孔子那样,是一个圣哲之人。
C.王利发像孔夫子一样,是一个能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人。
D.王利发像古代圣人一样,是一个明智而有计谋的人。
延伸拓展
4.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老舍先生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
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入《四世同堂》等。
B.常二爷和松二爷都是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形象。这两个形象反
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C.《茶馆》中塑造了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刘麻子等社会渣滓的
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态和畸形。
D.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坚强不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窦娥发誓愿
独白,给唱词作了铺垫说明,与唱词紧密结合,既实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又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单元立体检测]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了。(长期努力实践)
B.三闾大夫,请你容恕我,我把那恶人郑詹尹刺杀了。(原谅宽恕)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葱,念窦娥身首不完全。(糊涂的意思)
D.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希望)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
B.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
C.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
才过三天,然而周少爷不要她了。
D.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
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B 二、三学生由后而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C.告诉不告诉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
是怎么回事?
D.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A 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B.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C.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突了盗跖、颜渊?
D.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6下列句子中不是单句的一项是
A.我们知道爱真理,爱正义,抵御强暴,保卫楚国。
B.秦国已经允许割让的商放之地六百里,不用说,就永远得不到了。
C.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7对下列关于元杂剧术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
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B 科,戏剧里称角色的动作,又称"介";云、道白,指用口语而不是唱的方式
表达内容的用语。
C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快活三》、《耍孩儿》等都是曲牌
名。
D 折,是剧情发展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中的“幕”;“楔子”,放在
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8 下列作口不属于我国十大古典悲剧的一项是
A.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和关汉卿的《窦娥冤》。
B.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C.明代冯梦龙的《精忠旗》和孟称舜的《娇红记》
D.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二、填空、简答问题(前四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12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2) ,大巧若拙。(《老子》)
(3) ,不能成方圆。(《孟子》)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5)《雷雨》是当代著名剧作家 的作品,它是一部杰出的
,是我国 年代优秀的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
的影响。
(6)从题材看,《屈原》在话剧中属于 剧。该剧作者 ,写于
年。作者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 ”。该剧借古讽今,
用以鞭挞 。
(7)著名悲剧《窦娥冤》全名是《 》,作者是 代著名的
戏曲作家 ,他与 齐名,被称为“ ” 。他的代表作
还有《 》《 》等。
(8)《茶馆》的作者是 ,原名 字 。1951年荣获北
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称名。我们学过他的 等作品。
三、阅读
(一)下面节选紧承课文《雷雨》,读后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台上只有周朴园、周萍。
周萍 (过意不去地)爸爸。
周朴园 你太莽撞了。
周萍 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半晌。
周朴园 哦,(沉吟,忽然)来人!
仆人由中门上。
周朴园 你告诉太太,叫她把鲁贵跟四凤的工钱算清楚,我已经把他们辞
了。
仆人 是,老爷。
周萍 怎么?他们两个怎么了?
周朴园 你不知道刚才这个工人也姓鲁,他就是四凤的哥哥么?
周萍 (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
周朴园 (向仆人)跟太太说,叫帐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叫他
们今天就走。去吧。
仆人由饭厅下。
周萍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
周朴园 嗯,(呵欠)我很累了,我预备到书房歇一下,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
点的普洱茶来。
周萍 是,爸爸。
周朴园 由书房下。
周萍 (叹一口气)嗨!(急走向中门。)
1.对文中周萍“过意不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萍觉得自己行动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
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
D.周萍觉得就这样放鲁大海走,太便宜了,他准备再追上去。因此,他想征
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2“(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周萍这句台词语意未尽,破折
号后周萍要表达的意思是
A.抓紧把鲁大海赶走,切切不能再犹豫了。
B.能不能先把鲁大海赶走,暂且留下四凤和鲁贵。
C.能不能先开除鲁大海,四凤和鲁资暂且也不要辞。
D.正好把他们一家三口统统开除,免得惹事生非。
3.从这段台词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为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残忍、冷酷、自私、虚伪,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B.冷酷中不乏温情,愤怒中含有宽容。
C.同情、关心鲁家,内疚之情难以言表。
D.奸诈、毒辣、内残,做事不计较后果。
(二)阅读《屈原》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
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
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③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起来,但至少
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
呀!
1.对文中的“你”所指代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部指代电 B全部指代反动势力
C②③④指代反动势力,①⑤⑥⑦⑧⑨指代电。
D②③④指代反动势力,①⑤指代有形的长剑,⑥⑦⑧⑨指无形的长剑
2.对文中“有形的长剑”和“无形的长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形的长剑”指电,“无形的长剑”指雷。
B.“有形的长剑”指雷,“无形的长剑”指电。
C.“有形的长剑”指诗,“无形的长剑”指力量。
D.“有形的长剑”指笔,“无形的长剑”指精神。
3.对文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暗势力无比强大,要同黑暗斗争到底。
B黑暗势力虽然强大,打破黑暗的力量比铁还要坚强。
C黑暗势力比铁还坚固,黑暗是不可战胜的。
D不管黑暗势力多么强大,也没有铁坚固,战胜黑暗是很容易的。
4.对“我心中的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中的悲哀和痛苦;
B.对未来的信念与希望;
C.对光明和未来的追求;
D.心中的愤怒和与黑暗抗争的意志。
5.对“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剑”的力量微不足道,劈下后无济于事。
B.说明“剑”的力量强大无比,像劈水一样轻而易举。
C.说明黑暗势力还比较强大,短时间内尚难以取得胜利。
D.说明黑暗势力已软弱无力,一下子就能成功地将它劈开。
6.对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比喻 反复 排比 拟人;B.呼告 拟人 比喻 反复
C.呼告 比喻 排比 拟人;D.比喻 反复 排比 呼告
四、作文(40分)
以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为题写一篇剧评
【单元立体检测】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关心戏剧文学的一些概括,属于戏剧文学特质的一项是
A.既有演出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B.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
C.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D.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2.学习戏剧及元代杂剧,必须弄清一些通用术语,下面说法有铝误的一项是
A.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现代多幕剧中“幕”;楔子,则
是序幕或过场。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而曲牌则是曲谱,曲子的名称,如《滚绣
球》等。
B.著名剧作《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之一,剧本的第三折通过窦娥蒙受的
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官吏昏愦和法制黑暗的事实情况;同时,
也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C.曹禹是我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名作有《雷雨》、《日出》、《北京
人》、《屈原》、《王昭君》、《蔡文姬》等剧本。
D.序言,也叫序,是一种文体,属应用文。写在一部书的前面说明作者写作
意图,写作过程、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或说明同这部分内容有关的一些事
情。在表达方式上一篇序言可以议论为主,也可以说明或记叙为主。
3.“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一句应插入下段的
先生,……那酒有毒。……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
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啊![A]……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
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
楚国的柱石。……[B]先生,我经常想照看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
[C]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
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D]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啊!
4.下面几句中加点的词作为重音标记,正确的一句是
A.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
B.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C.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5、《雷雨》中有(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段舞
台说明,对其作用理解不当的是
A 显示鲁侍萍谨慎、温顺的性格。 B 暗示人物身份。
C 表明鲁侍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D 推动情节的发展。
6、《窦娥冤》中一连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四个
古代传说,对其用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这四个古代传说都是冤狱故事,以此衬托窦娥的冤情。
B.表明窦娥只能寄希望于天地为她昭雪,以此显示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控
拆,刻画人物至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为剧情增添神话色彩,更能吸引、感动观众。
D、为窦娥三桩“无头愿”的—一应验找出历史根据,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二、填空、简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诗词名句的下句。(共5分)
①大漠孤烟直, 。
②海上生明日, 。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⑤待到山花烂漫时, 。
2.鲁大海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 (如梦初醒)那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你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以上一段台词中,abcd四处都运用了代词,,请将用错的改过来? 处改为 。
处改为
三、阅读《逼上梁山》第十八场“野猪林”中的节选,完成交后各题。(共11分)
鲁智深:(白)林贤弟,现今当权者无道,压榨百姓,四路英雄个个摩拳擦掌,
此时不干尚待何时,这叫做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林冲:仁兄啊,(唱二簧原板)鲁仁兄言语细盘算,造反二字且慢言,虽然刺配
边州远,英雄立志可撑天。但愿到沧洲观看事变,见机而行又何难。
鲁智深:(接唱)林贤弟主意也太差,洒家言来听根芽:高休专权太狠毒,压榨
百姓无力挣扎,四路英雄势力大,宋室的江山一定倒塌,今日的天下是谁家天下!
劝贤弟把此事他细说查。
林冲:(白)仁兄之意小弟尽知。我想沧洲乃边防重地,将来金人南犯,定可
兴起大事。小弟还到沧洲观看情形,再作计较。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摩拳擦掌:成语,形容战斗或劳动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B.见机而行: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即行动,有灵活处理的意思。
C.洒家:早期白话中出家当和尚的人谦称自己。
D.刺配: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方。
2.对划线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是劝说林冲造反,对当权者不要抱有幻想和希望。
B.“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说明鲁智深趁四路英雄的势力来造反。
C、“官逼民反”是就高休欺压林冲,逼迫林冲造反而言。
D.“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是高休专权狠毒,并没有涉及到宋王朝最高统治
者。
3.对林冲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反对鲁智深造反,希望他也到沧洲去建功立业。
B.林冲看不清高球专权狠毒的一面,对高休还抱幻想。
C.林冲说:“英雄立志可撑天”,说明林冲也想夺取天下,统治天下。
D.林冲对宋王朝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希望到沧州之后兴起大事,建功立业。
4.对鲁智深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智深清醒地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B.鲁智深说林冲“主意也太差”,但他仍然护送林冲到沧州,说明他重哥们
义气而放弃原则。
C.鲁智深把矛头直接宋室江山,说明他坚决彻底地反抗统治者。
D.鲁智深对宋室江山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四、作文(60分)
你校中学生业余话剧团计划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改编成四幕话剧,
为此,须首先招聘数名编剧,请你以“校学生业余话剧团”的名义,拟写一份
招聘启示。(20分)
要求:1.注意启事的格式
2.语言要简练、明了,不得超过二百字。
假如你有幸应聘做了编剧,具体负责第三幕(由原作第三部分改编,主要内
容是茶客在茶馆谈“药”)的撰写,请将这一部分改写成戏剧。(40分)
注意:1.开始的舞台说明要对时间、布景、人物服装等必要内容做简要交
待。
2.正文中的舞台说明要对人物的关键动作及人物上下场做必要说明。
3.人物的对白要富于个性化、动作性且上口、动听
[1] [2] 下一页
《茶馆》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重点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精读课文,把握剧情。
第二课时 分析主要人物,揣摩结构艺术。
第三课时 朗读品味,欣赏语言艺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茶馆》第一幕,时间是“1988年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离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只有十几年了,常四爷的判断一点不错:“大清国要完!”这一幕末了,在“静场”中响起一个下棋的茶客的喊声:“将!你完啦!”真是一语双关。这一幕再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面面观。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先立一个提纲,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指导学生作些分析概括。
立提纲的过程,也是一个抓住本质,分析概括的过程。例如马五爷是“吃洋饭”的,透过他的威风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势力。又如宋恩子、吴祥子是两个爪牙,可以归入清朝封建势力。
提纲可以整理如下: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社会渣滓
民族资本主义
市民
农民
按照这个提纲,分析剧情,就可以认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认识那个时代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封建主义
庞总管是封建主义势力的代表。他“侍候着太后,红得不得了”,透过庞总管,可以看到清朝封建主义顽固派头子慈禧太后的狰狞面目,她挥起屠刀,血腥镇压维新运动。谭嗣同问斩,还要搜查谭嗣同余党,搞得满城兵荒马乱,一片恐怖。宋恩子之流的特务,充当朝廷耳目,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仅仅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当作“谭嗣同一党”抓进监狱。
封建主义顽固派是极端落后、保守、反动的势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积贫积弱。顽固派不思进取,死守“祖宗的章程”,维护既得利益,他们不顾民族危亡,只顾自己作威作福。庞总管这个70多岁的老太监,居然买一个15岁的黄花闺女作老婆,还要操办喜事,荒唐之至。顽固派的得逞,其实是自掘坟墓。
封建顽固派镇压维新运动,倒行逆施,是有社会基础的。听茶客甲乙丙丁的议论,就可以看出腐朽的寄生阶级他们是仇视戊戌变法的。
帝国主义《茶馆》并无一个洋人出场,但是我们分明感觉幕后是列强的势力。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依仗洋人的势力,“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二德子对常四爷如狼似虎,一见马五爷就软了,奉承都来不及。
这幕戏更多地表现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大量倾销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崇洋媚外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刘麻子一人身上,就是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农村经济,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社会渣滓
为数众多的城市居民没有正当职业,非不正当职业又不加取缔,不但有唐铁嘴这样的无赖,而且有刘麻子这样的地痞。刘麻子乘人之危,昧着良心拉纤,把人家15岁的大姑娘卖给70多岁的老太监,把价钱压到10两银子,从中捞取190两银子。相面骗人的唐铁嘴,却又讨茶喝,死皮赖脸,落拓不堪。
更有一批地痞流氓与营中兵丁相勾结,动不动就打架斗殴,为了一只鸟,竟要大动干戈,社会秩序的混乱可想而知。
民族资本主义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像唐铁嘴那样的角色,喝茶不给钱,衣着又脏,王利发打心眼里厌恶他,可是他很克制,说话很客气,称他“唐先生”,说是“你外边遛遛吧”,还不惜送他茶喝。秦仲义喝令唐铁嘴“躲开我去!”王利发的撵法还是挺客气,说是“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把唐铁嘴轻轻推开,他不愿得罪任何人。
就是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孩子喊,大人哭,秦仲义叫王利发“轰出去”,王利发不是“轰”,而是劝:“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王利发生怕茶客在茶馆里出岔子,他知道宋恩子、吴祥子是侦缉,当常四爷声称:“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王利发就示意“说话请留点神”。几个有“铁杆庄稼”的茶客议论谭嗣同问斩,王利发就去劝阻:“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王利发年纪轻轻,已经学会明哲保身,他唯恐引火烧身。宋恩子、吴祥子抓住“大清国要完”的话把要抓常四爷,松二爷从旁说情,说“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利发也不出头,缄默无言。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侠肠。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
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结构分析
老舍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茶馆》一剧的创作是一个创新。人物多,头绪多,随着人物的进进出出,有如万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好戏,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全剧没有一个中心人物,而是轮流突出,剧作家用这样的办法作社会生活面面观。
将众多人物比较一下,也有轻重之分,在舞台上的时间有长有短,人物身上的戏也有多有少。分分类,大致可以分几个类型。第一类,人物在舞台上时显时隐,例如王利发虽然一直在舞台上,需要他说话才说话。这样的人物不少,如唐铁嘴、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李三、茶客甲乙丙丁,庞总管,有时有戏有时没戏。第二类,人物出场后,剧情以他为中心展开,例如秦仲义。第三类,人物上上下下,例如二德子、康六、黄胖子、乡妇、小妞。第四类,人物出场时间很短,随之即去,例如马五爷,老人。
剧作家又设置了一个后院,让双方打手在这时会面,二德子,黄胖子则出出进进,增加了舞台层次感,增添了剧情的厚重感,增添了热闹气氛。
一个个场面的编排是颇具匠心的。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但是讲究剧情的波澜。剧作家把常四爷,松二爷出场安排在前面,秦仲义的出场安排在中间,庞总管的出场安排在后面,这样编排,体现了剧作家的匠心。大体上说,秦仲义出场之前,剧情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用马五爷的威风,刘麻子的洋货,反映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二是用康六卖女反映农村经济的破产。秦仲义出场后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开工厂,他的动机是救穷人,抵制外货,救国强国,可以看出是在前面剧情的铺垫上展开的。庞太监出场后,剧情的重点放在封建势力方面,封建顽固派得势,气焰嚣张。先是庞总管居高临下警告秦仲义,茶客们议论纷纷,借唐铁嘴之口,又传来街上兵荒马乱的消息,接着是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最后是表现封建社会的两极对立。这一幕剧情如同有中心事件一样,有波澜,有高潮。常四爷说大清国要完那句话是秦仲义在场时说的,宋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却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剧作家将他们的行动安排在庞太监出场之后,就是要在最后一部分集中表现顽固派张牙舞爪。
第三课时
语言欣赏
《茶馆》的人物语言充分显示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造诣。老舍说:“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茶馆》人物的台词高度个性化。第一幕写的时间是清代末年,人物语言有时代色彩。《茶馆》中人物是北京人,人物语言有北京话的特点。《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人物语言有精练之至而异彩纷呈的特点。《茶馆》中人物有不少邪恶之徒,无耻之徒,人物台词常有讽刺意味。
比较是鉴赏的一种方法。如果比较同一场合两个人的台词,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可以鲜明地领略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又如,听过纤手刘麻子与康六对话,松二爷说的是“这号生意又不小吧?”常四爷说的是“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两个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常四爷忧国忧民之心又一次表现出来了。后来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常四爷嘴里说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完全符合常四爷的思想性格。
再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
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词。例如
① 轰出去!
②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③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④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常四爷不会说“轰出去”,秦仲义不会说“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足见语言的个性化是多么鲜明。
精彩的语言很值得欣赏。秦仲义向王利发提出:“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王利发的答话不是恳求不要提价,也不问提多少,却说“二爷,您说的对,”还来个“太对了!”还竭力奉承,说“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在秦仲义面前非常顺从、谦恭、竭力奉承,讨人喜欢,可见他的玲珑乖巧,用秦仲义的话来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不滑!”剧作家用精彩的语言刻画了王利发的“滑”。
茶馆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汉字词语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戊戌(xu) 沏茶(qi) 嗜好(shi)B.搭讪(shan)坤角(kun)淘汰(tai)
c.茶盅(zhong) 造孽(nie) 缧绁(shi) D.咂摸(za) 神龛(kan) 痞子(p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D.津帖 鞠躬 尽善尽美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圣人那个时代的人)
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复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
五。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六。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七。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八。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验课后练习一完成情况:重点品味王利发的性格。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松二爷的形象:
①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②个性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
“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三。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四。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茶馆文化”。
五。课外活动: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有条件的时候组织)
六。作业 布置:
1.课后练习二。
2.印刷资料《同步训练14》。
七。教学后记:
[1]
茶馆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剧的情节,明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2.鉴赏本剧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概括情节
2.鉴赏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学生中是否有知道老舍的剧作《茶馆》的,如果有,是否看过人艺的话剧《茶馆》,如果看过,请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故事情节。
1.老舍剧作《茶馆》简介——(课件展示)
【说明】
此处简介只给学生展示剧作的第一、三两幕,为的是让学生进入到《茶馆》的情景之中,引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应该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以免先入为主。
2.诵读,梳理情节,明晰卷轴式结构特点。(课件展示)
【说明】
在学生诵读完后,让学生对本幕剧的情节作概括。可先让学生大致叙述一下情节内容,然后根据展示的课件概括情节内容。
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同的句式来概括同一表现内容的情节,比如“人民生活苦难”部分用名词性词组,而“黑暗势力横行”部分则用主谓短语,第三部分则是用对仗的句式。
不过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所给的答案只是参考,如果学生有概括的更好的,则应选用学生的概括。
学生的概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客观叙述,如:康顺子的求工;另一种是加上了学生的感情色彩,如:“难民的哀告”。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朗读,品味语言特点。
【说明】
此过程应该与上述的梳理情节结合起来,在学生概括到一个情节时(一共九组故事),让他们找出他们认为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这样使得学生一边熟悉了课文一边又可以赏析本文的语言。此处只需要学生朗读出感情即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没有必要做分析总结,但如果学生有话要说,则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4.活动布置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他们喜欢的一幕(本剧的一个情节),并选出合适的人选排练出来,下节课课上演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话剧录像的对比,揣摩语言。
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
教学过程:
1.学生表演《茶馆》的片断
【说明】
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结束后,让大家对表演作一简要评述,重点针对语言表述能否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未表演小组可以课外另找时间表演)
2.看录像
【说明】
在学生看录像时,教师要明确:1.参加表演的同学注意自己表演中的语言表述与录像中的语言有什么区别;2.未参加表演的同学注意录像中的语言与剧本的区别。并做简要记录。
3.揣摩语言
【说明】
在学生看完录像后,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的同学和未参加表演的同学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在这一部分教学实践中,参加表演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完全的按照剧本背诵下来的,缺乏生活气息,未参加表演的同学则会发现而录像中的语言十分的生活化,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剧本的语言来表演,而是有的地方加了语气词,有的地方换了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有的地方有换了语序。而正是这种语言的生活化将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展示给了我们。
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一定要熟悉剧本与录像的差别,要对此有感悟才行。
要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感悟。学生的切入点可能会出于教师的考虑,但只要他们的感悟是针对语言表达的,就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收获,教师不必勉强的做总结评述。
4.表演
【说明】
在学生揣摩完语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表演一下刚才演出的片断,以巩固刚才揣摩语言所获取的成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并整理信息的能力。
2.评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教学重点:
评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教学过程:
1.搜集信息
【说明】
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话剧《茶馆》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有关王利发的分析资料。如果学校的条件不允许,教师可将教学资源库中提供的相关材料引发给学生,作为他们筛选的基础资料。
2.整理信息
【说明】
让学生就他们所搜集到的资料做一个总体的概述,要求简单明了,主题突出。
3.分析、讨论、评价
【说明】
让学生结合所搜集到的材料以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王利发人物形象意义的看法,并写一篇有关王利发的人物述评。
特别说明:如果学校网络教学的条件有限,教师可以将数据库中提供的有关王利发的述评资料节选下来,印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茶馆》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