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6篇)

众鼎号分享 59614

众鼎号 分享

为大家分享一位老师关于《7的乘法口诀》这一刻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6篇《《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一

上了7的乘法口诀后,我深入反思了本节课觉得自己做到了:

一、备课充分,导课有效,环节相连。

课堂伊始,我跟孩子们复习了一遍1-6的口诀后,让他们猜猜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回应后,我接着说:说到数字7,它可是数学王国里最奇特,最神奇,最特别的数字了,同学们想知道它特别在哪吗?请看神奇一,神奇二,神奇三……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1至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记忆口诀。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特别是五七三十五和四七二十八,三七二十一这几句。那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去记住他们呢?有个学生说:“我是把二七十四和三七二十一合起来记五七三十五的。”另一个学生说:“我是把二七十四+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还有的说:“我是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孙悟空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记忆的”应该说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另外大部分孩子会根据上下口诀加七减七来记忆。

3、多种形式练习。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看看神奇二:《小池》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真神奇连古人都用7来编古诗。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这样就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文化和高雅的'气息,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总之,本课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做到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二

“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

3、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推导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在课题的引入上,我选取了学生喜欢的童话题材,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引出课题;然后,通过通过七个小矮人头上七个与7有关的数,让学生会说一个7是7两个7是14,三个7是21,四个7是28……初步理解7的口诀的意义;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1-6的惩罚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特点,如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还有积的一些规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理解口诀的意思和作用,亮出教学重点;最后,我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练习的趣味性较强,形式也比较丰富,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本课的教学,从整个流程来看,还勉强算顺畅,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比较自然,到位。课件设计得比较漂亮,学习得较高。但我知道,这只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通过与各位老师的交流、沟通,从细节处分析,我发现了其中的诸多不和谐之处:

首先,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决基础上进行的。而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口诀缺少与1-6的口诀的联系和意义的'阐述,只为背口诀而记口诀,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如说:在课的导入部分,我直接出示“7、14、21……”等十分抽象的数字,让学生初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符,学生不易接受。

第二,没有利用好课堂上的新的生成。如:在引入课,我的预设是让学生说“6个7是42”,而有一位学生却说“六七四十二”,我对其视之不理,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在这里,我应该及时的引导学生去说说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再比如:当我问学生这些数(7、14、21、35、42……)跟什么有关时,有位学生回答:跟乘法算式有关。我却不高兴地回答:你看到乘法算式了吗?显然,我的评价显得太武断了,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武断的评价学生,多多鼓励学生,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提倡学生互评。

第三:练习时要多问“为什么”,关心后进生。在会回乡偶书这首诗中,在学生直接说出口诀的得数后,可接着问:你想到的师哪一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4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把学生刚刚所学的知识用起来。而我当时在教的时候,在学生回答“28”之后,就过去了,没有深入的去利用、研究它,没有把教学资源很好的利用好。

第四:记口诀太机械化。在记口诀中,教师提问:哪一句口诀比较难记?怎么去记住它?学生说:可以多读几遍,多背几遍,多写等等。都是一些机械化记口诀的方法,而没有说到如何运用口诀之间的规律去记口诀。这是,我却没有引导学生,反而跟着学生走了。我应该把学生引导到技术层面上去记口诀。运用口诀之间的规律去记。同时,在找口诀规律的时候,我仅仅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没有把找出来的规律用起来,没有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规律有什么用,也没告诉学生运用找到的规律来学习口诀。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三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慷慨陈词。在今天看来,早已不能算做是狂言了,虽然我们的每一节课是那么细小,甚至那么微不足道但其中却透露出无数的奥秘,不深入其中,你永远也不会发现他的妙处。

一、课前三分钟的巧妙引入。

这节课,课前三分钟的设计紧靠课堂,我设计了两道解决问题,都是除法解决,只不过是两种含义的除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计算。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课前三分钟后我指出,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说出算式,再有就是要把所求的问题说成几,而不直接说出得数。这样的训练无疑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算理,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算法的由来,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地感悟除法的含义,这分明是针对学生困惑之处而进行的强化。

二、小组交流时的明确要求。

接下来的小组交流环节,我便随机指出了两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先说想法再说算式。

2、把得数说成几。

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孩子们交流起来得心应手。在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不再集中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集中在了交流时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有了上次一个组长组织不善的情况,所以每一个同学们认真地进行交流,为展示做准备。老师的巡视就是对于学生最有力地支持,随机地解决同学们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疑问,无疑让学生的交流更顺畅,准备更充分。

三、展示环节的更具主动性。

每一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学生们的展示交流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更多地发挥出了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语言逐渐缺少了生硬之感,更多的孩子们知道如何做,如何说,在孩子们的展示中,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分明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成功之感,孩子们不再让老师过多地引着走,他们能用自己的脚步谱写美丽的篇章,台下的孩子们也更多地投入了孩子们的思考与学习之中,补充、质疑、交流都很像那么一回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知识本身而不是其它,再有小组展示完毕的评价环节,我让同学们先找出优点,然后再找缺点,同学们无疑都感受到了一种被重视,谁都愿意在一种正面的鼓励中受到重视,只有鼓励才能更加激励孩子们。

一节课结束了,而我与孩子们仍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生本课堂中,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感受更让我心情无比愉悦,沿着生本之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正是我们与孩子一起的必行之路。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四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至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于口诀的意义以及编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本节课我从小兔的几封来信,引出各个环节,通过上课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挺喜欢的。

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故事、游戏记忆口诀。

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在取经路上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师傅,遇到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的故事让学生记住“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两句口诀。又通过大转盘和对口令两个游戏让学生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3、多种形式练习

4、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写一写、说一说,读一读等环节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致。通过本次讲课,我有一些进步,也有一些反思。进步的地方是教学环节设置新颖有趣、环环相扣,值得反思的地方是: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比如没有给学生自己记忆的时间;没有及时发现课堂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没有及时制止有学生嘲笑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学生,没有规范板书;对学生的评价语太少。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事情,而我貌似对这些有点忽略。从这学期开始我才对这方面重视,真的很懊悔,耽误了这么多的闲暇时光。不要和别人比,要和昨天的自己去比,让自己一天天的进步吧!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五

本单元为表内乘法的第二部分,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知道了每句口诀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上下2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描述可以又简单又清晰。

于是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是以一道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为主线进行的。包括由学生自己的学习小组拼贴图案(每组7个三角形),知道了一幅拼图为1个7,通过暂时作品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地让学生看到几个7是多少。

由于教科书中是用列表的形式填图形的个数,并没有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我在这里做了一些改动,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把几个7相加先用加法算式呈现,再改为2种乘法算式,然后才编出乘法口诀,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加清楚每句口诀的联系。

死记硬背是很被动的,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不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本单元的7—9的乘法口诀里的得数都较大,教会学生理解每一句口诀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在算理上花多点时间去处理是非常必要。

我们作为传授知识的老师,不但要送给学生一堆闪闪发光的珠子,还要送给他们一根串起这些珠子的线,这样学生才会有完整的知识链,做到上下连接。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六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一数、算一算、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媒介辅助,提升教学。

就二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形象思维占优势。本节课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影《喜羊羊》为媒介,使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并运用7的乘法口诀。上课伊始,首先创设了电影《喜羊羊》情境,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了要看电影必须要买票的问题,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玩是儿童的天性,学是儿童的天职。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是数学学习的好方式。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口诀。这是本节课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应经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同桌讨论和集体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和成果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学生感知了几个7是几的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而编完校对在找规律,使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学习的方式。

(三)巩固提高,灵活运用。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难点,为此,老师安排了如下四组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师生对口令的小游戏,(出示课件对口令小游戏)。师生合作,一个人说口诀,一个人说得数。再跟电脑对口令的小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学生才会乐在其中。

第二个练习是口算。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让学生口算答案。交流时适时问问用的口诀,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7的乘法口诀的知识。

第三个练习是看图写算式,让学生了解出示的意思,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一语文教学反思随笔【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