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恶”。
能力目标:
1、理解“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是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是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易错生字,新词卡片;
课件一:反映少年“衣衫褴褛”及“大义凛然时”的图片;
课件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课件;
课件三: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略)
一、复习巩固易错字。
1、出示卡片:“卖”和“买”,齐读后区分字音和字形。
2、出示“可恶”和“凶恶”,齐读后指名区分音和义的不同。
3、出示“侮辱”,巩固正确读音。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字词的巩固,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易错易混字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齐读课题,激发情趣。
1、谈话:课前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书)
2、齐读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说说你对这个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2、自由谈感受:你对文中的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并把有关词语板书出来。(老师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方面的感受,让学生把感觉少年可怜和可敬的词语分别写在黑板两侧作为副板书,再进行归类。)
3、教师板书:同情敬佩
点评:把邀请同学,分配读书任务和板书的权利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由谈感受使学生免去举手等待的约束,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也可培养学生的谦让合作意识。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上问号。
5、利用工具书或问周围的同学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一会儿向全班提出。
点评:让学生在读,思过程中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任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向谁提出都可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用字典,问同桌或下座位问自认为有能力解决的同学)。尝试提问,解答和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分层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再次质疑,老师板书学生问题。
(1)少年那么需要钱,为什么还把它扔回去?
(2)那些人好心给少年钱,他却用钱砸那些人,是不是没有礼貌?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描写少年穷困,悲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导入,引发思考: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这个少年需要钱。
2、投影:少年()需要钱。问:他不仅需要,而且是怎样的需要?
(极为)(特别)(万分)。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有关语句。
4、指名读自己所画出的语句,谈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点评: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悟中生情,情至读中。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在学生读句或谈体会时(不固定顺序,学生随意说和读)适时引导学生重点从少年的遭遇、衣着及船上的人的态度等三方面使学生感受其贫困和无助。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并理解少年对金钱的急切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可采取以下方法导读:
(1)课件出示“衣衫褴褛”的少年形象,理解词义。激发情感。
问:看到这样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么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2)课件出示文字: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问:读到这里你心里又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真可怜!真不容易!)读出你的心情。
(3)课件第二自然段文字(略):学生自由练习读出感受,学生评议,老师点击重点词语(打,骂,欺
负,重活,实在,终于,搭)使其变色。指导学生朗读。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略):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几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学生提问时,或引发思考时点击“低声”,“捡”,“躺”,“拉”等使其变色)
引导学生结合“那些人”的做法理解“低声”,“捡”,“躺”,“拉”等做法,感受少年的心情。(虽然钱是被人扔过来的,虽然他心里不高兴,但是他顾不得了,他太需要钱了)
(6)板书:扔
愿意读读吗?
(7)小结: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就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太可怜了!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什么?
(8)板书:钱
(9)有了钱就可以怎样?
五、研读表现少年爱国的部分。抓住词语,展开想象,感悟少年的内心,读出感受。
1、导入:少年如此需要钱,但他得到钱后为什么又扔回去了?
2、板书:扔
3、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浏览课文,读出找到的语句(最后一句)
4、课件出示:虽然(),但是(),所以()。
5、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回答问题。也可以用其他的关联词语(尽管——可是——因此——。)
点评: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训练点适时适度地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你觉得最令你敬佩的是这个少年的哪些做法?自由读。画出有关词语。
7、自由结合,小组讨论,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谈看法,抓词语,朗读,表演等。)
点评:自愿组成合作伙伴,自由选择合作方式,给学生设立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也给了他们表现的时机和舞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引发争论:少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不礼貌呢?(引导学生感悟“那些人”的做法。再次感受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点评:引发争论,促进思维,尊重个性。教师不统一认识,只要学生说得有理就充分肯定,允许保持个性差异。
再塑人物形象:课件出示“衣衫褴褛”图,问:开始我们心中出现的少年令人怜悯,同情。此时你心目中的少年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如果让你再画一幅画,你准备怎样画?
课件出示几种图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树立起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总结升华: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对祖国这种神圣的爱使得这个衣衫褴褛,贫穷无助的少年在金钱面前显得高大,坚强,勇敢。面对这样一位少年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出你的敬佩之情呢?
引导学生看黑板词语作诗、写几句话、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自愿组合,也可独自完成)
点评:再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使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在合作意识的增强及合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积累与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发展。
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全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节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继续学习。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汪霞为什么要戴着帽子去上学?
(1)得了恶性肿瘤(解释什么是恶性肿瘤)——不得不接受化疗(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2)“不得不”换词理解——而必须接受化疗的结果就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
(3)曾经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在却因为病痛的折磨,几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内心怎样啊?(痛苦伤心等)
那你应该怎么读啊? 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为化疗,那一头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你将要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学校上课,这时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心情啊? (很不安、害怕)
你们能体会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汪霞这种不安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3、此时,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怜,自尊心强,自卑)
过渡:这个可怜的孩子当她回到熟悉的校园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咱们应该读哪个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汪霞的心情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开始接着最后)
1)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句,简单说一说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3)“为什么汪霞一开始迟迟不敢进去,到最后她大步走进教室”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4)她为什么迟迟没敢进去?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5)那么此时的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紧张担心等) 怕什么?
6)那你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评读
7)同学们想象一下,迟迟没敢进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吗? (生自由回答) 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
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
(当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感到意外?读这句体会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自由发言:五颜六色、各色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五花八门)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样,不再觉得自卑、不安。)
5、比较句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吗?好在哪儿?(心情变化很大,立刻变轻松)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练习朗读最后一句。
6、师小节:抓住汪霞的心理变化,细腻的写出了汪霞由开始的不安,到现在能轻松地笑了这样的变化。板书:不安----轻松
7、自由读全段,再次体会汪霞的心情变化。
过渡:汪霞这么大的转变首先要归功于谁呢?我们来看看老师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二自然段
1、默读画出老师的话,想想对老师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吗?(订正提问)
预设:为什么要从下星期一开始?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要戴帽子?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决问题。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什么是和蔼而郑重?试着用和蔼而郑重的语气宣布一下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情况会郑重的说?联系生活实际(升旗开幕式考试)
2)读到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为什么要严肃认真的说?(重视注意一定做到)
3、讨论: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学嘲笑的顾虑,化解了她因为头发掉落后而产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让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处)
师:从老师看似普通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是多么用心良苦啊!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指导朗读两句话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保护她的自尊心)
师: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可见老师的爱心、善解人意啊!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善待他人,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使被关心的人乐于接受,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板书:尊重,善待)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似乎?同学们似乎忘记了什么?还似乎忘记了什么?
3、现在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师总结
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不但保护了汪霞幼小的心灵,同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尊重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样等着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四、口语交际
现在,你想对谁说什么?
板书设计:
9 帽子
尊重 善待
不安—————轻松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