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兴趣,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
3、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1.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 ),双方( ),结果( )。
2、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默读课文,思考:
2.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2.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2.3.指导学生朗读
2.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2.5.请学生戴上 ww www.1126888.com w.1126888.com 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3、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3.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3.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练习
同桌互相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
(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二
一、导入
1 、猜成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游戏好不好? 看图猜成语,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件展示)
2 、引入寓言,导入本课《鹬蚌相争》
二 、新授
1、解释鹬和蚌(课件展示)
2、了解《战国策》
3、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读——明——品——悟。希望大家以后学习顾问能够用到它。
4、学习寓言:
(1)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 正字音:曝 箝 禽 鹬
(3) 对照节奏,再读课文。
(4) 对照译文,自读寓言,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从而读懂全文。
(5) 检查重点的字词的解释:
方:刚刚 曝:晒 箝:通钳夹住
禽:通擒 捉住 雨:名词作动词讲 下雨
谓:对某人说 喙:嘴
(6) 用你自己的话讲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自主复述课文
(7) 带着下面的问题再看课文:
A、它们为什么争?
B、它们怎么争?
C、结果怎样?(要求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相争时的语言)
(8) 汇报交流
(9) 指导鹬和蚌相争时的语言朗读 。
(10) 要求读出它们毫不示弱的语气(分角色来演一演) 。
(11) 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
(三) 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这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例吗?
《鹬蚌相争》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8、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我在教学此环节时只要求学生会读并理解意思即可。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二、合作交流
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鹬蚌相争》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JiaoAn/YuWenJA6/87158.html
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巩固延伸
1、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同桌互相交流说出受到的启示。
齐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整体感知语言意思。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去派出古今词义不同的障碍,在反复阅读课文,达到字通句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语言的含义。感悟寓言语言简练、含蓄、幽默的特点。
板书设计:鹬蚌相争
起因:蚌方出曝鬻啄其肉
经过:两者不肯相舍
结果:渔者得而并禽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