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开创外交新局面(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130890

众鼎号 分享

开创外交新局面 篇一

教学目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知识结构即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授:接下来,依次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情况、恢复原因、恢复影响四方面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2.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

3.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

前两个问题学生看书后不难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明确,强调未恢复的最大阻力是来自美国的抵制中国的政策;同时强调美国和日本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实质是搞“两个中国”,并由此延伸到当今中国台湾当局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实质。

第三个问题补充两则材料——历届联大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票数增加表、反映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4张图片,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如乔外长的

大笑、教材开始的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必胜信

念!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对中

国、国际社会、美国三方面引导分析。

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问:中美关系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问:①请描述美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对华政策的变化情况

②50~60年代美国敌视中国有何表现?

③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现缓和局面?

2、缓和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补充五个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

分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局面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解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幻灯片展示。

过渡:既然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缓和并最终实现正常化的呢

3、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阅读中感悟领导人身上表现出的政治敏感性和外交智慧。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尼克松与周恩来历史性握手的历史情境,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并突出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影响,并据此提问:为什么说公报发表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不是说完全正常化的标志?由此延伸出中美的建交以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中国台湾问题,进而延伸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让学生增强现实感和历史使命感。并由此感悟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性,为全面看待中美关系作铺垫。最后,就中美关系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探究——你如何看中美关系?你对中美关系有何展望?

总结过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4、中日关系正常化

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问题三方面解读

原因方面强调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

同时提醒学生课外探究——日本为何会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

过程方面补充田中访华对历史问题表态的一些细节

为第三个方面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就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提问,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布置在课外进行探究

你认为日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了吗?

为什么?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有何影响?

你如何看中日关系的发展?

总结提问: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何影响呢?

5、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展示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图表,从对中国外交事业、国际关系两方面引导分析

总结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创了外交的崭新局面。

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为什么要调整?

1、调整依据:

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基本国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国力变化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历史纵横”)

解释开展多边外交及其原因   学生阅读并列举,教师展示一些表现(三中学子图片)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学生阅读并列举一些表现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学生阅读并列举一些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意义: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课堂总结:以图表方式回顾现代中国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突出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外交策略方针、外交成就。学生观察图表总结规律:

1.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

交成果等内容

3.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

4.我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

服务

5.不同时期,我国的外交策略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6.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

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课堂巩固:选择题7道,对各重点进行考察巩固

开创外交新局面 篇二

【学习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

考点1 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中国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国家要求__________。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________等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的优势恢复中国席位。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①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与苏联争霸需要与中国改善关系。③________,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2)过程:①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________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________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①________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历史影响;③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2)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2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________,维护世界和平。

2.重大外交活动

(1)开展以为________中心的多边外交

(2)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①xx年10月在上海举办________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xx年,共同创建________,与俄、哈、吉塔、乌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基础练习】

1.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新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它包括(   )

①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 ②中美关系的改善 ③“乒乓外交”的开展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4.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b.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c.为了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互动探究】

一、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1.中国重返联合国为什么说是“恢复”?原因有哪些?有何意义?

2.中美由“仇人”变成朋友的原因有哪些?过程如何?有何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3.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如何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建树的背景、政策和成就是什么?

2.讨论:外交的本质、制约因素和启示。

【效果检测】

1.有一部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集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特点的标题是(    )

a. “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b.“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

c.“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

2.1960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这两段话说明(   )

①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 ②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4.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表明( )

①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 ②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③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c 2.a 3.d 4.d

效果检测:

1.a 2.c 3.b 4.a

开创外交新局面 篇三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教学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 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1.背景:(1)中国 的日益提高。(2)广大 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时间: 。

3.意义:(1)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有利于中国在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中美关系缓和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 为了解决 问题;对付苏联的需要。

2.过程(1)1971年,基辛格秘 密访问中国。(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3)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4)  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4.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5.影响(1)促使国际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2)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反对 ,维护 ,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2.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积极参与 的外交活动,xx年,在 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 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形成了 。

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xx年,中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六国在上海签署了《 》。

知识点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1)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2)这是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的另一重大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1】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利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 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知识点二: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建国初期,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

①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②中国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②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双方同时公布了尼克松总统访华公告。

②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a.公报的内容:阐述了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确认了从中国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b.公报发表的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②美国避开日本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这在日 本引起强烈震动。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了。

典例剖析    【例2】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变式 题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    )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2)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

(1)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xx年l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①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了“上海共识”。②上海亚太经合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xx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 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②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及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巩固测试

1、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取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定[来源:学&科&网z&x&x&k]

2、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话不能说明的是…………(    )

a.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是好朋友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d.美国无心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3、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乒 乓外交”的推动

c、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d、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4、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意识形态的问题    b、文化传统的问题

c、中国台湾问题           d、贸易问题

5、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愿意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来源:]

c、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

d、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l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 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0、阅读下列图片,请完成: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请选择其中两幅说明其意义。

(2)材料二中图5与图6之间有什么关系?材料中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又是如何恢复合法席位的?

开创外交新局面 篇四

课程标准: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正取良好的国家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产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影响。2.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的角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外交成就。那么新中国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外交领域以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呢?八十和九十年代,我们的外交政策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本课学习由四个模块组成,其中课堂评价部分,仍然和平时一样,由四人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按照上课发言次数记录成绩,课后交给课代表统计。四个模块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容,新课知识部分。本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内容:一,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二,80、90年代至今(也就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播放视频资料

研习:

视频资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这一史实是(    )年,在联合国(  )届大会上,通过了(   )、(   )等23国的提案,得以实现的。其中支持的票主要是(     )国家,而最大的阻力是(   )。

下面我们带着这样三个问题一起研习课本,把相应的内容划下来。

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中国台湾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3、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义)

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播放视频资料。

研习: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1、美中乒乓外交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签订,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促成两国关系发展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原因

二战以后,世界分成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到了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在美苏争霸中不得不由攻势转为守势,而美国也看到中国力量的加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所以决定调整他的全球战略,希望从根本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从中国方面去看:第一、当时苏联在中苏边界争议地区不断集结军队,心怀叵测,中苏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中国越来越把苏联看作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者。为此,中国希望寻求一个协同抵制苏联压力及其在全球扩张的力量。第二祖国宝岛台还孤悬海外,统一中国台湾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夙愿,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中国台湾问题。所以决定改善中美关系。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我们来看下面三则材料:(读)

请大家概括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刚才的研习,我们看到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国、对美国双方都是有利的。正如古语曰:和则两利。

拓展1:目前两国关系如何呢?

概括同学们的发言,中美双方目前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矛盾和摩擦的一面,具体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问题。是中国台湾问题。

对于中国台湾问题,早在《中美建交公报》中,中国政府就表明了基本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也接受了关于中国台湾问题的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只有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基本原则,两国关系才能平稳、健康发展。

拓展2:练习——为照片写说明

拓展3:建国后中美关系总结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由此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二战后,政治上紧跟美国的日本,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极大冲击,1972年,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1973年中日建交。由于时间有限,关于中日关系的情况,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

概括而言,70年代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中美中日关系缓和了,我们和美日站在了一条线。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下面我们学习本课的第二大块内容,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同学们阅读课文)

进入80年代,我们首先确立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只有发展了经济,力量增强了,才能真正维护和平。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确立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目标。在此目标之下,我们作了这样三方面的工作:

1、  积极参加联合国的重大活动,维护世界和平

2、  积极参加地区性组织的重大活动,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如apec组织

3、  积极参加地区性组织的重大活动,加强睦邻友好与经济合作。如上海合作组织。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幅图片:(简介)

这三张图片上,中国领导人和世界各国领导人的人紧握在一起,体现了21世纪我国的一种保和平、求发展的全方位外交策略。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略)

开创外交新局面 篇五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教材地位及分析

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特点: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  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 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 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理解在国际局势复杂变化的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是如何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的

六、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高一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将着重于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与设计(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图片反映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几件重大事件?

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提问进行总结:大家都知道,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那么,这个时期我国究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述内容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原因、恢复情况、恢复影响四方面进行解读。

要众鼎号www.1126888.com众鼎号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和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原因,通过幻灯片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不做具体分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应从对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下一目。由于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故要进行详细讲解。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通过列举史实说明中美两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关系由紧张敌对到缓和的过程。加深对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关系缓和的原因。

2、缓和的原因:

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分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解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并通过幻灯片展示。

3、缓和的过程:

既然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缓和并最终实现正常化的呢? 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的过程。

在这一部分的讲述过程中要突出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影响,并据此提问:为什么说公报发表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不是说完全正常化的标志?由此延伸出中美的建交以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中国台湾问题,进而延伸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让学生增强现实感和历史使命感。并由此感悟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性,为全面看待中美关系作铺垫。最后,就中美关系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探究——你如何看待中美关系?你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有何展望?

由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直接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由此过渡到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中日关系正常化

这一部分内容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影响三方面来解读,并指出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以及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即历史问题。原因方面强调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过程方面补充田中访华对历史问题表态的一些细节,为后面的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就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提问,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布置在课外进行探究,你认为日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了吗?为什么?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有何影响?你如何看中日关系的发展?

最后进行总结提问: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呢?引出下一问题。

5、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通过展示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图表,从对中国外交事业、国际关系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以上,我们学习了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又进一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创了外交的崭新局面,在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总结过渡到下一问题。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为什么要调整?)

1、调整依据:

首先指出为什么新时期我国要调整外交政策,即新时期调整外交政策的依据。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通过前面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那么在这一时期我国到底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进行展示,通过大量的图片史料向学生展示新时期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三、课堂小结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

中美两国朝着灵活务实的方向努力,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的大门,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促成了1979年两国的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促成了中日建交,这样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成为了朋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

四、学以致用

设计一些习题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题型可以设置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

并以课外探究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作业,以中美关系为题材,写一篇题为“展望未来”的10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开创外交新局面 篇六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梳理】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中国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2、恢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

(2)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

②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过程: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4)建交:1979年,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

③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应周恩来邀请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国家的安全战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集中精力进行和平建设真正有了可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③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科学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制定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xx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形成了“上海共识”。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xx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巩固练习】

1.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

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       d.万隆会议上

解析:c新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正确。

2.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解析:a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3.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b后两者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 新审查处理,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特权和影响逐步肃清,然后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b 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b项指废除国民政府时期的旧外交政策;c项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d项提出于1953年,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5.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b 材料的意思是:反对侵略和干涉内政,主张和平相处。故b项正确。

6.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说:“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亚非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或威胁任何国家,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对世界有威胁的国家

b.中国与亚非国家没有利益的分歧

c.中国的发展可以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d.中国已经、并将永远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解析:b 中国与亚非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国与亚非国家应该求同存异。

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c “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题中意思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8. 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解析:b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亚洲的力量,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a1964;c1953;d1955。

9. (潍坊质检)右图为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

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解析:a 美国从争夺世界霸权的角度出发,社会主义中国是美国称霸的障碍,而国民党政府在解放战争后被迫退居中国台湾,美国是其支持者,从国共两党争夺在中国的统治权的角度出发,国共两党是敌对的,所以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10. xx年是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提山“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解析:a “一边倒”是毛泽东提出的。

11. xx年6月25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双边关系。其中“三国”除中国、缅甸外,还有

a.越南       b. 朝鲜       c.  印度    d. 老挝

解析:c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

解析:c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针对美国等国家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的行为,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它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3.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选择  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  ③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式的关系    ④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大家庭”式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关系的形象称呼,社会主义阵营属于结盟性质的联合,不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则,故排除③。

14.你见过国书什么样吗?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解析:b  解题关键在于紧扣题干时间“新中国第—号国书”,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故b项正确。

15.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解析:c结合1949年我国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1954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不结盟”政策四行使其我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

16.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1950年中苏会谈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解析:c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7.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印关系识记和掌握。在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中有关两国直接达成协议的在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要求,故选b。

19.(14分)xx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分)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3分)

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第(3)问,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原则。(2分,错一处扣1分)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分)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5分)

(4)否。(1分)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2分)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开创外交新局面》,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谈中国诗》教案(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