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5则(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55840

众鼎号 分享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一

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后的总结应该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爱幼,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上有误?让学生觉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角度。却和老教师们的思路不同,我应该在日后怎样去处理这些类似问题呢?

二、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一些问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三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终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教师的我,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以往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此刻我们是教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当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所以,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能够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教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四

课文《将心比心》中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其一,一位阿姨为一个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老人感谢她时,她却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其二,作者的母亲打点滴时,遇实习护士,两针都未扎入血管,母亲仍平静和蔼地鼓励实习护士“没关系,再来一次。”这份宽容和鼓励缘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她希望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将来也能遭此礼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能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透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第三,课后,我反思自己,同时我也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再次思考,觉得略读课要上的精彩需要注意这几点:

1、略读课教学应关注阅读提示,让提示成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2、略读课文的自读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师应在关键之处做有效引导。

3、简简单单上略读课,能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收集文本中关键信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没有必要!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五

今天是实习生的第一节课。小孙,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他讲授的课文是《将心比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故事情节直白、主题明确,小孙虽是第一次讲课,但他像一个老教师一样,课前跟同学们有一段亲切幽默的交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上课了,课题的导入意外地出现了“神回复”。小孙导入课文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一次雨天,你在路上走着,路过的汽车把积水溅到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假如你在教室里写作业,你的同学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作业写花了,你会怎么做?这样两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反应积极,但是回答的结果却让人吃惊。“我会骂那个开车的”“我会追上那辆汽车,把他的车玻璃砸了”“我会揪着他的领子,揍他”“我会把他从二楼扔下去”答案依此种种,叫了五六位。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会出现如此奇葩的回复?这帮孩子真是没救了!我在下面一边气愤地记下他们的名字一边恨恨地想。终于,最后一位女同学牛瑞霖说:“我会把作业重写一遍,不会怪他,因为他不是故意的”。

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他们真的一点宽容之心都没有?他们真的觉得打架之类的暴力游戏那么好玩?其实,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这种事,孩子们也未必会这样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回答或许是真的出于好玩。

课堂上出现意外不是坏事,相反,如果教师处理得当,更能显示他的教学机智,也会使课堂更加出彩。小孙毕竟是新手,对于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评价和引导。只是简单地当做一个问题答完了。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让同学们回顾上课初几个同学的回答,讨论一下这几个同学的做法对不对,然后再让这几个同学谈谈到底该怎么做。这样的一节课,可以说很成功了。

以下小孙的反思:

“对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我很开心,但是这样的回答却让我思考他们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能否到位。虽然课堂讲解比较彻底,不过,在课堂结束时,我却忽视了对于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反馈引导,应该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别人的一些无意之举,要做到宽容理解别人,真正做到将心比心。这个“课后指导反馈”的点原本的教案中是有的,后来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我删掉了这部分,我感觉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遗憾,如果这个做好了,至少是一个点睛之笔。”

课堂犹如河流,他是流动的、发展的;学生犹如鱼儿,他是自由的、随时代成长的。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应用。”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这样的教学机智,课堂上因势利导,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篇六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所以,我在课前先出示日积月累中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步感受尊老爱幼的思想。

之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概括文中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意在锻炼孩子的朗读本事和概括故事资料的本事。孩子们这个环节完成的不错。

然后,读中感悟思想,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经过创设情境,分析人物性格,反复朗读并谈感受体会,从而引导孩子揭示本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并顺势教育孩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孩子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最终拓展延伸环节,让孩子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并出示情境,让孩子谈做法,从而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业布置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推荐相关文章,让孩子课外阅读《生命的药方》并复述故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并写出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写作本事。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指导朗读方面不是很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强。以后我会注意这些方面本事的提高,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5则》,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学会学习》教学反思优秀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