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案例 >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优秀7篇

众鼎号分享 54146

众鼎号 分享

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守株待兔》教学案例》,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窗前的气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2、谁能说说这是些“( )的气球”?

3、这样五彩缤纷、惹人喜爱的气球,你们喜欢吗?

4、其实呀,每一个气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跟着其中一个红气球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

5、故事的题目叫——(指名读)“窗前的气球”。

(你这样读,还可以怎么读?)

6、真好!每个人的读法都可以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课题。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

1、课题读得很不错,打开书读读课文吧,要求:

1)认认真真地读,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标出段落序号;

2)碰到难读的生字、句子就多读几次,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明白了吗?

2、反馈:

1)这些生字可调皮了,它们从课文里跳出来,蹦到了气球上,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开火车读)

2)气球把拼音都带走了,现在还能读吗?(齐读)

3、指名5人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精读课文

1、读得真好,说明小朋友们刚才读书很认真!

现在,我要带你们到一个小房间里。(出示图片)你看到什么?

重点理解: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你为什么用“一角天空”形容?

2、无边无际的天空只能看到一角,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只能看见房顶,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假如是你一个人,要待在这样的房间里,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如此,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这种滋味可真难受。小朋友们,咱们故事的主人公——科利亚现在就住在这样的房间里。静静地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他住在这样的房间里?

4、(出示第二节)这一节生字很多,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指名读。

5、生读完第一句,问:“呆呆地”什么样子?做做看。请一人上台演示。

现在科利亚就是这个样子,呆呆地,像个木头人似的,多无聊啊!谁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

6、他现在最想做什么事情?

7、他喜欢做的事情一件都做不了,就只能这样静静地躺着、呆呆地望着,多么(板书:孤独),再请个孩子来读。

8、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指名接着读。

9、除了楼房就是“一角天空”,除了“一角天空”就是楼房。如果你是科利亚,想看到什么?

10、可是什么也看不到,多没意思啊!谁还能读?

11、男女分读。

12、为什么科利亚生病了,没有人来看他,只能一个人待在病房里呢?

13、什么是“传染病”?

14、 像这样的病,医院规定(齐读)“谁……外面去。”

“谁也不准来看他”,这个“谁”是指哪些人?想想科利亚希望谁来看他?

15、对啊,疼他爱他的爸爸妈妈不能来看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也不能来看他,多可怜啊!(齐读第1、2节)

16、 正在科利亚觉得孤独‘难过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们看:(出示图片)

17、你看到了什么?对啊,真有意思!

谁把气球可爱的摸样读出来?

(“摇摇摆摆”‘“上上下下”动作)

18、 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吗?

想知道,你来问问看。指名读

大家一起问问看,齐读第3节。

19、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科利亚的心情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咱们一起去揭晓答案。

四、指导书写

1、最后,咱们来学写四个生字,(出示:户、亚、病、床)

还认识吗?一起来读一读。

2、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指导“病”(什么偏旁?“病字旁”还有哪些字?能给“病”找个朋友吗?)

3、其他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

4、生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 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 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 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 (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 (“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 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 扯 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 )读懂了吗?是 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 “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 ,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 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 (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J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 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守、窜”等6个词语,会写“此、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中故事的寓意:不要靠运气过日子,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守、窜”等6个词语,会写“此、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在读中悟中故事的寓意:不要靠运气过日子,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点题

2、学习生字“守”

3、理解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3、学习生字。

三、检查初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四、朗读感悟

1、种田人守啊守,等啊等,结果怎样?(野兔没来,庄稼全完)

2、学习第3自然段,为什么庄稼会全完?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1、2自然段。为什么他要在那里等兔子呢?

5、指导朗读

6、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五、生字书写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 篇四

【教学片断1】

师:那么,为什么说是白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白”这个字意思的话。

(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课文哪儿表示了“白”的意思?

生:课文中的“没花一点儿力气”写出了“白”的意思。

师:对,“白捡”就是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的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一只野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种田人的心里怎么样呢?

(指名读)

师:“乐滋滋”是什么样子?我请个同学上来“乐”一下,再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可以就说书上的话,也可以再补充一些。

(指名上讲台表演)

师: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你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了吗?

生:“乐滋滋”就是因为满意而表现出喜悦的样子。

评析:表演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体验的平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练习。教师要及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学过的字词在口语表达和习作中经常应用,引导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

【教学片断1】

师:课文就学到这里。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

生:寓言。

师:(板书:寓言)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瞧,这是什么故事?

生:刻舟求剑。

师:(课件出示图片)那这个呢?

生:亡羊补牢。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个是什么故事?

生:拔苗助长。

师:也叫“揠苗助长”。这是我们下一课要学习的一则寓言。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个故事呢?

生:掩耳盗铃。

师:大家知道得寓言故事可真不少!课后有时间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有机会开一个寓言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

评析:词语需要积累,更需要有效地积累,这儿的有效指的是会读、会写。在词语积累的训练中,学生借助画面,丰富了词语、训练了思维。学生不是孤立地进行词语积累,学生在寻找词语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学生借此来扩充词语,教室要运用学生多彩的积累资源,想法设法将其各种生活体验充实到他们的脑海中、视线中。这样,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引导启发了他们的积累。课件出示后,让学生将储存在头脑中的相关词语被激活,这就是运用,这才是把内储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 篇五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qing。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平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习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平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习,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 是近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习,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近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习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近。"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守株待兔》教学案例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3、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这些生词你会读吗?

(2)请大家帮忙为这些生字找好朋友。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3)朗读指导:

A、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读。

B、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那你能试一试吗?

C、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象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

D、谁还愿意读?

E、一天、两天、三天,从此他再也不出门劳动了,就在树桩旁傻等,让我们一起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窜就是没有方向地乱跑)

3、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了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因为这些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4、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6、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

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课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每天,他就是在那儿撞运气,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又等到兔子。

7、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如果你看见那个种田人,你会怎样劝他?找你的好朋友说说。

3、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四、指导背诵

可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也可整篇背诵。

五、布置作业

板书预设:

野兔没来(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守株待兔

庄稼全完(不劳动不会有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二年级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守株待兔》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第二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优秀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