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165277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二

一、导入新课,理清顺序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齐去学习老舍笔下的春节。明白老舍哪人吗?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依次描述了哪些时间人们的活动及北京春节的风俗?

生答

看着老师的板书,你明白哪是人们准备过年?哪是人们过年?结束呢?

二、学习课文1—7段,体会文本,感受节日喜庆

1、请同学们默读1至7段,请你边读边思考,读了人们准备过年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师提炼词语相机板书忙碌快乐喜悦

A、学习腊八节

师:腊八这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人们在腊八这天会做什么?

生说

师: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自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

生自读,指名读

师:请你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指名读)

你读出腊八粥的什么滋味?为什么它香甜?我们来看看老舍爷爷告诉我们了腊八粥是由什么做的?所以这哪是粥啊,就是小型农业展览会。你瞧,老舍爷爷的语言多么诙谐,搞笑啊。

腊八蒜

马老师个性喜欢吃腊八蒜,让我来读读腊八蒜的滋味。听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

你看作者抓住了蒜的什么特点来写?色味

只用了2个词就把腊八蒜如此生动的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不禁佩服语言大师的用词精妙简练。你也像老师这样有滋味的读一读腊八蒜吧。

B、铺户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铺户比平日还要忙碌?

加紧了加多了赶年的。摊子……(谈感受)

想象铺户中,大街上都是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就带你们到街上去转转。(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卖货人,你的情绪怎样样?

(引导学生感受喜悦的情绪)

C、小孩

1、孩子们为了迎接新年,都忙些什么呢?

指名说

2、你为迎接新年都会做哪些准备。师生交流

D、大人

1、准备过年大人是最忙碌的,大人们都要做什么?能透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出大人们的忙碌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读出务必……务必……务必……务必…)

2、为什么务必要做好这些活动?

是呀,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节日———年,能够说家家团圆,举国欢庆。

E、过小年

从腊八到除夕之前,这短短的二十二天中,除了腊八节还要———过小年。哪些同学家过过小年?说说你家过小年是怎样过的?(生说)

自读老北京人是怎样过小年的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相信每个同学都被老舍爷爷笔下的北京春节吸引了,作家之所以能将北京的春节描述的如此生动,让我们这么爱读,除了他用词精炼简洁,语言风趣外,还有一个秘密。让老舍爷爷自己来告诉你吧!(出示)

“我不论写什么,总期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我还持续我的‘俗’与‘白’。”———老舍

语言的俗白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风格。

四、在人们的忙碌、喜悦、期盼中,年已经不知不觉的到来了,这只是个开端,还有更热闹,喜庆的节日留待我们下节课去领略。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引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知道里面说的什么节日吗?(春节)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的理由。

2、提起春节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板书: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开始。

2、都画好了吧,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同学们,在这些重要的日子中老舍爷爷特别详写了哪些日子、(学生说师作出标记)

四、品读课文

1、在老舍爷爷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下面请同学们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腊八

学生交流:

1、腊八的当天要做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吗?(鳌腊八粥泡腊八蒜)

2、师配合图片。(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师:听了有什么感受,试想象。

(2)除夕,生交流。

“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听着喜庆的鞭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试说。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这是一种合家团圆的热闹,一起来读出这种热闹。

(3)大年初一

初一的景象和除夕相同吗?(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我们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看谁读得好!学生评价。师小结。

(4)元宵节

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11—12自然段,找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1、老北京的灯我们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老师准备的灯吧。出示图片。

2、观看幻灯片(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六、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有不同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和同桌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突破:透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场景的描述,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

1、有关老舍的资料。

2、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畅谈春节,导入课文

1、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谁能说一说,在春节里,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

2、童谣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合家欢,乐淘淘,大家齐迎新年到,新年到!

诗歌: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同学们,这天,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齐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我们已经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谁能说一说?

介绍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代表作有:《骆驼样貌》,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貌》、《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资料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先生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词,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作者写了春节期间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机正音)

(1)读下列词语:

初旬腊八粥蒜瓣翡翠醋腊月杂拌儿榛子蜜饯麦芽糖鞭炮通宵

守岁水浒传小贩除夕黏娴熟走马灯宫灯分外逛街元宵天桥

(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初旬

腊月

除夕

守岁

天桥

3、读完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祥和等

4、讨论交流:课文描述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过年的味道。

1、北京人的春节过得又热闹又喜庆。此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年的味道,能找到哪些年的味道?

2、从描述爆竹的文字中感受年的味道。

儿童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天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3、从空气中到处飘荡着食品的香味感受过年的味道。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吃又甜又粘的糖;腊月二十三那天,还要把肉、鱼、鸡、青菜、年糕什么的准备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4、人们过年的时候快乐吗?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大事,对于大人们来说也是大事。家家忙过年,人人都欢喜。孩子们能够尽情地吃、玩、乐,大人们也是忙着准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还有逛天桥、逛庙会、听戏、做灯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此能够看出人们过年时的情绪是多么快乐。

四、展示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优美的部分读出来与大家共赏。

五、布置作业

1、文中有许多描述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板书设计

六、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五

一、复习

1、听写:初旬、蒜瓣、翡翠、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逛庙会、张灯结彩。

2、回忆课文讲的主要内容。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为继续学以下内容作铺垫。】

二、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师: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请同学们以朗读方式各自品尝老北京人过年时有什么年味?待会一起交流。

2.学生读后填表,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你感受到的年味找出有关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

(1)浓浓的爆竹味

欣赏有关语句: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浓浓的香甜味

欣赏有关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浓浓的开心味

欣赏第9、10自然段关于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的句子。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4、师总结:老北京的春节年味十足,其实这些年味在我们的家乡也同样有,然而老北京的年味比较特别,具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比如在吃的香甜味上,就很有它自己的特色了。

【评析:本环节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内容,既是对课文内容深层的理解,又是对老北京年味的品尝,从而让学生达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对传统年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三、品一品课文的写作特点

1、师:品课文的语言

师导: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师:品写作方法

师导: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评析:本环节是教学难点,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评议,让学生体会作者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以及耐人寻味的语言,领悟按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懂得作文的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搜集各地春节“吃”文化。

教师预设自己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

(1)东北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注:广东的客家人也有在过年时杀一头猪来吃的习俗。)

(2)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注:吃饺子现在很多地方都会有这种习俗。)

(3)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4)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5)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6)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7)广东珠三角一带会在初一吃青菜和发菜(发财的意思)等斋菜;初二吃鹅。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或者描写春天的诗歌。

教师预设自己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

春联欣赏:

(1)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4)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5)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7)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8)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9)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0)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描写春天的诗歌欣赏: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夜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延伸,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美好春节的向往热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心愿。

五、作业布置:

学生按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家乡的春节》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必须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资料,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透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导书写:熬榛

2、读准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风筝(zhēmg)

3、读准多音字。

当铺(pù铺(pū)路

4、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习惯

(二)生汇报填表资料,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

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就应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状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状况。

五、美读课文,加深体会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

六、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能够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齐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

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附:《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前预学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这天我们将跟随著名语言大师老舍一齐去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相信你们必须会有许多相同的感受,让我们一齐走进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吧!

一、1.大声朗读。读了(遍,我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了。

2、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我要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二、我来学习字词:

1、我来读:这些词语我都能准确认读。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2、我来写:生字我都会写了,我要给大家个性提醒的字是

3、我来理解词语:

在这篇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是你不懂的请你想办法解决他们。

三、我来理解课文:

读了课文我们必须明白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让我们一齐来填表吧!

(表格附在后面)

四、我来提问: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读了课文后我想与大家一齐探讨研究的关于学习上的问题是

五、我来搜集资料:

搜集作家老舍的资料;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散文。各地春节习俗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年的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关于过年童谣的课件,各地各民族过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学生说,教师可与学生作适当的探讨)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感受那里的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式轮流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同时纠正其它同学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3、同学交流汇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

三、细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的,到哪天结束?

2、读课文,按顺序填下表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 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 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节阅读和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元宵)

2、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大家下来后再用心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对生字进行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1、听写后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2、讲解易写错的字。(熬、醋)

二、品读课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时间段?(结合上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在这五个时间段里,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1-7)读一读。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忙乱、紧张等)。大人们在忙什么?小孩们在忙什么?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在这五个时间段里,重点写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都一样热闹吗?找出文中的段落,默读思考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

同学交流体会:(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抓住关键词语,逐一品读,体会特点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大家再来读课文,看一下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把过年的喜庆气氛读出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图片,资料

3、生认真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

4、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难忘的寒假生活

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若时间充足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

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的作业

2、读《理想的风筝》中第51到65页文章

板书设计:

——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这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资料?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能够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资料?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能够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资料,再纵观将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资料,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众鼎号○www.1126888.com(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如:

空竹:能够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十分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能够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资料,能够明白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培养整体感知的潜力,解答疑问,为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个性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能够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齐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资料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此刻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学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透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培养学生朗读潜力,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

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复习巩固所学生字。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刻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资料: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十分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群众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群众练习中到达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潜力,对课文资料更加熟悉。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述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透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简单自在。

4、元宵。主要透过对灯的描述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能够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能够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完美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从中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能够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体会详略得当、总分结构、准确用词等写法的好处。

3、以文带代文,学习《除夕》《本命年的回想》《青玉案·元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的“除夕”“十五”这两个日子,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详略得当、总分结构、准确用词等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引入新课

美好古老的传统节日,各具特色的地方节日中蕴含着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再次走进《北京的春节》一课,去体验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二、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1、这一课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十五、十九”六个日子,在这六个日子里,作者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四个日子。这样写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让人读了感觉清楚明了,重点突出,如果面面俱到,会让人感觉文章非常臃肿,让人读着不够轻快明了。

2、复习回顾课文内容3、总结写作法宝一: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三、在美读中悟情,在悦写中提升

1、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作者描写最详细的四个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反复读读,体会写法,加以批注。

2、反馈交流:

(1)学习“除夕”部分

①教师总结读。

②围绕中心句强调读。

③本段中心句:除夕真热闹。在作家老舍的笔下除夕夜是热闹的,那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地区除夕夜又是怎样的呢?

④以文带文:

A、斯妤《除夕》 B、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⑤比较三两位作家笔下的除夕的异同之处。

相同点:都写出了除夕夜的红火喜庆,都采用了总分的写法。

不同点是描写的侧重点不同,描写的角度不同,一个抓住了热闹、一个抓住了忙碌,一个抓住了欢乐而又庄严,然后从各方面围绕重点去写。

⑥总结写作法宝二:总分结构,条理清晰。

⑦朗读地方节日特色范文。

⑧学生课堂练写。

⑨分享交流、评价。

以上是我们交流学习的除夕部分,现在我们来学习“十五”部分,如果说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那什么又是元宵节的高潮就是灯了。

3、学习元宵节部分。

(1)换词朗读: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文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都换成“都”,感觉怎么样?

(2)比较换词的效果,总结写作法宝三:准确用词,生动表达。

汉语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语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避免言语呆板枯燥,也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当然文中妙不可言的美文表达还有很多呢。

(3)朗读感悟

这妙不可言的是回环反复的美——大人赏灯: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这妙不可言的是简洁流畅的美——小孩玩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妙不可言的是留白遐想的美——吃元宵: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在现代作家的笔下元宵节是这么的美好快乐,那么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元宵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以文带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教师诵读译文,学生读原文。

简析助理解:在这首词中的元宵佳节之日作者都描写了些什么呢?有马、有车、有灯、有人。那马、那车、那灯、那人、何其美哉!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让人回味无穷·······一切的美好都会让人回味无穷,最后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回味无穷和本堂课学到的三大写作法宝完成课后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巩固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

2、背诵《九月十日即事》和《鹊桥仙》。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小年除夕总分写法条理清晰初一十五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十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