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江畔独步寻花》【优秀7篇】

众鼎号分享 122741

众鼎号 分享

《江畔独步寻花》 篇一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六,也是最的一首。这首写景小诗别具情趣,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对正常学生来说,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容易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但对盲生来说,缺乏视觉感受使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间接而模糊,影响了他们对诗文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在教学目标当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难,难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视觉这样一个主要的观察途径,就使得他们对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诵读。为突破教学难点,课前先后三次带领盲生到校园里触摸春天,感受春天,重点观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花儿,为课堂上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制作了课件,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为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营造优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围,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语引入

用优美的音乐和语言,娓娓道来,达到这个环节的目的——未入诗句先入境。

(二)、理解诗意,品读想象

在这个环节中分成了三个小部分:

1、自学古诗,理解诗意。这首诗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所以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指导,就可以了。

2、品读语言,想象画面。这个部分主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再结合学生触摸春天的经验感受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从而达到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导吟诵,理解意境。通过听男女声朗读、自由练读、老师引读、个人配乐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阅读,体会感悟

出示两首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的诗歌,拓展视野,让学生体会感悟。

(四)、回顾感受,布置作业

通过视频回顾自己在观察春天时的感受,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作业的设计,同样也体现了盲学生对这首诗的独特理解和对春天的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 篇二

教师在教教师在教《江畔独步寻花》时,事先设定的程序是:读诗题,了解背景;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可刚一上课,便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问:“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甩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生:有桃花、李花……

生:应该有水仙花……

师: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

生:没有。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

(教师点得恰倒好处,让学生在思辨中拨云见日,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认识,这是为师之责。)

师:好,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花?

生:有桂花。

师:可能有桂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

生:没有,桂花是在秋天开的,诗中描写的花是春天、夏天的花。

师:你怎么知道?

生: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看出。

(再次凸现了老师的点化之功。)

师:可以想见,诗中写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为诗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

生:(私下小声说)可以出去看看学校的花坛吗?

师:当然啦,也可以仔细观察学校的桃李林,对照着来理解这首诗。

学生听这么说一说,便来劲了。于是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把他们分成五个学习大组,一组为诗配画,一组改写,一组到网络室查寻相关资料,一组在班级小书库去查找,一组外出观察,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组织各个小组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

第二节课伊始,由各组挑选代表交流本小组学习的收获。

生:(汇报学习收获)

师:大家学得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诗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看到了这些花吗?

(多有质量的问题,只有相信学生,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以体现。)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大家先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想想是怎么回事。(出示“背景资料”的投影)

生: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中所写的景象少见的,所以作者要寻找。

生: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来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吧!

生:(读)

(对学生提的问题解决巧妙,教师并未越俎代庖,而是提供材料,指明方向。)

接着,学生继续质疑,教师指导学生互相作答。课尾,教师提议全班同学选一篇或写一篇关于花的文章,在语文活动课的“赞花众鼎号www.1126888.com众鼎号”会上朗诵,以满足学生“言未尽”、“意未穷”的学习需要。

这个教例是对新课堂的一种探索性尝试,它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了自我发展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

1、自我发展的新课堂是谁的?

当学生发问“诗中所写的‘花’是什么花?”时,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想知道的是什么,于是放弃了预设的教案,而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思路来组织教学。先让学生想象诗中写的可能是什么花;再通过配画、改写、找资料和实地观察等形式组织学生体会“花满蹊”的图画;然后,引发学生质疑,在对话中弄清“花”背后的诗意。整个课堂看似无形,却浑然天成,是演“教案剧”难以达到的。当然,教为学服务,并不是教附属或从属于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也就没有进一步探寻这必要,教师完全可以“就地解决”,而不由学生把学习牵引到无意义的境地之中。如上例中,学生如果询问杜甫的生平情况,教师没有直接介绍,提供资料让学生去看。学生说有水仙花、桂花,教师点拨引导,既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充分尊重文本。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新课堂在形式上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但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学生的。

时,事先设定的程序是:读诗题,了解背景;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可刚一上课,便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问:“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甩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生:有桃花、李花……

生:应该有水仙花……

师: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

生:没有。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

(教师点得恰倒好处,让学生在思辨中拨云见日,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认识,这是为师之责。)

师:好,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花?

生:有桂花。

师:可能有桂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

生:没有,桂花是在秋天开的,诗中描写的花是春天、夏天的花。

师:你怎么知道?

生: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看出。

(再次凸现了老师的点化之功。)

师:可以想见,诗中写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为诗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

生:(私下小声说)可以出去看看学校的花坛吗?

师:当然啦,也可以仔细观察学校的桃李林,对照着来理解这首诗。

学生听这么说一说,便来劲了。于是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把他们分成五个学习大组,一组为诗配画,一组改写,一组到网络室查寻相关资料,一组在班级小书库去查找,一组外出观察,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组织各个小组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

第二节课伊始,由各组挑选代表交流本小组学习的收获。

生:(汇报学习收获)

师:大家学得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诗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看到了这些花吗?

(多有质量的问题,只有相信学生,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以体现。)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大家先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想想是怎么回事。(出示“背景资料”的投影)

生: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中所写的景象少见的,所以作者要寻找。

生: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来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吧!

生:(读)

(对学生提的问题解决巧妙,教师并未越俎代庖,而是提供材料,指明方向。)

接着,学生继续质疑,教师指导学生互相作答。课尾,教师提议全班同学选一篇或写一篇关于花的文章,在语文活动课的“赞花”会上朗诵,以满足学生“言未尽”、“意未穷”的学习需要。

分析:

当学生发问“诗中所写的‘花’是什么花?”时,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想知道的是什么,于是放弃了预设的教案,而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思路来组织教学。先让学生想象诗中写的可能是什么花;再通过配画、改写、找资料和实地观察等形式组织学生体会“花满蹊”的图画;然后,引发学生质疑,在对话中弄清“花”背后的诗意。整个课堂看似无形,却浑然天成,是演“教案剧”难以达到的。当然,教为学服务,并不是教附属或从属于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也就没有进一步探寻这必要,教师完全可以“就地解决”,而不由学生把学习牵引到无意义的境地之中。如上例中,学生如果询问杜甫的生平情况,教师没有直接介绍,提供资料让学生去看。学生说有水仙花、桂花,教师点拨引导,既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充分尊重文本。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新课堂在形式上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但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学生的。

《江畔独步寻花》 篇三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中的第五首。杜甫是的风格以及代表作加上他所处的背景都是有必要再介绍的,只是拣重点的介绍。如他生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杜甫的名句或诗,如:“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他的另一首《江畔独步畔独步寻花》“黄寺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经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致已经上来了,这时,我趁势提问:“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春游!”“踏青!”“捉蝴蝶!”“采野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是呀,作者和我们一样,在春天这个美好的时光里,他来到什么地方散步游玩呢?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学生先从诗题中找答案,地点:江畔——江边。“独步”怎样讲?——独自一人。“干什么”——寻花:寻到花后会怎样?会接着赏花。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就明白了,而且,感觉对整个诗的大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读诗,读流利。我描述意境,让学生跟着我的述说一边想象,一边填空。“有一天,诗人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散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黄师塔)前,只见江水滔滔不绝地从塔前向(东)流去。诗人沐浴在春光里,阵阵春风拂来,不禁感觉有点困倦,好想找个地方靠一靠,休息一下。突然,一阵芳香扑鼻而来,是人的困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顺着香味找去,一片桃花出现在作者眼前,尽管这些花无人看管,却开得那么灿烂,无论深红的还是浅红的,都显得那么可爱。我这样以讲述,学生好像游了一趟桃园呢!最后再读诗,学生读得情深意浓。

《江畔独步寻花》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感知和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2、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

2、柳条两枝(一条叶子多的,一条叶子少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小朋友喊出“黄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儿对古诗人物的印象。

师: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快把老婆婆请出来吧!嘘!我悄悄的告诉你们她叫“黄四娘”,我们一起把她喊出来吧!(“黄四娘”“黄四娘”)

师:黄四娘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小朋友再大点声。(“黄四娘”“黄四娘”)

【出示“黄四娘”的图片,加有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四娘,我住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快来看看吧!” ppt课件】

师:啊!这位老婆婆就是黄四娘。你们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吗?(想!)

师:小朋友起立,来吧!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到黄四娘家去看看吧。我们出发了!

【响起《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做动作。ppt课件】

【出示黄四娘家的图片,加录音:“孩子们欢迎你们到我家!” ppt课件】

师:哇!黄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黄四娘你好!)

二、     古诗欣赏。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黄四娘家美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树……)

师:是的,诗人杜甫,也非常喜欢黄四娘的家,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古诗,【出示古诗名称:《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并让幼儿熟悉古诗名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古诗的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你们想听听这首古诗吗?(想)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认真看、认真听,要回答问题的!

【播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视屏,请幼儿欣赏古诗。】

师: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诗?(引导幼儿说出作者与古诗名称。)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诗句的图片【ppt课件】

1、出示古诗的第一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黄四娘家花满蹊。”

师:诗中说黄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花)

师:你看见小路了吗?(没有、让花挡住了……)

师:黄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千朵万朵压枝低。”

【出示两枝柳条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枝柳条。(一枝树叶很多,一枝树叶少。)

师:这两枝柳条那枝更弯一些?为什么?(树叶多的柳条弯,因为树叶多把它压弯了。)

师:哦!树叶多可以把枝条压弯。

【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我们来看看黄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许多许多,千朵万朵。花枝会不会被压弯压低呢?为什么?(会,因为花有许多许多。)

师:哦!千万朵儿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千朵万朵压枝低。”【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千朵万朵压枝低。”

3、出示古诗的第三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快看谁飞来了?(蝴蝶。)

师:美丽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师: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留连戏蝶时时舞。”【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诗句中的“留连”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4、出示古诗的第四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朋友快看谁又来了?(小鸟。)

师:它的名字叫“黄莺”。嘘!你听!听到了什么?【播放黄莺的叫声,ppt课件】(黄莺的叫声、她在唱歌……)

师: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非常美丽可爱,它的叫声也非常悦耳动听。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自在娇莺恰恰啼。”【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完整朗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请幼儿边看课件边一起跟着朗读。

(二)表演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听口令:“起立”。

活动小结:

整节课小朋友们的兴趣很高,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朗读古诗。课后有的小朋友还会经常问小伙伴:“你家有黄四娘家美吗?”

《江畔独步寻花》 篇五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以春花为题材,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整首诗对仗工整,作者落笔于一大片花,用戏蝶、娇莺,侧面描写花的娇艳芬芳,表达自己喜悦和赞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诗句,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体验诗人的喜悦与赞叹,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教学策略】品读词句,抓住景物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读一读”中的《春日》,引读背诵。

师: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媚的春天。(出示1:《春日》,齐读。)

2、师: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读的——(板课题)

(出示2:《江畔独步寻花》)

二、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的对仗美。

孩子们,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韵律美。这首诗你们已经背熟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1、自读做记号。

2、指名读古诗,师生点评,引导。(评价: 抑扬顿挫,有古诗的味道)

出示3:(标有停顿的诗)

二、理解古诗的意思。

1、课前预习成果交流。

师:课前,小组长带着组员探究了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哪几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注意听,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指名汇报。

2、随机出示4:(教师整理的诗意)

师:这是老师的理解,自由读两遍,让这段话留在你的记忆中。

三、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切入主体问题,整体感知。

孩子们,自读课文,要善于提出问题。课前你们都采用“金钥匙”的方法(出示5:“金钥匙”)对这首诗提出了问题,老师把你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出示5:

1、问题一:

(1)出示6:

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 “○”画出相关词语)

(2)指名汇报,板书“花”“蝶”“莺”。

2、解决问题二:

(1)出示7:

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2)指名汇报,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有关句子。

【a、描写“花”:满  千朵万朵  压  低,这样描写,是为了说明花多、大、美、繁茂)

b、描写“蝶”:戏  时时舞 ; 描写“莺”:娇  恰恰啼

(戏蝶为什么“流连舞”?娇莺为什么“自在啼”?)(因为花多,自然就引来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好鸟儿,所以,作者写蝶和鸟是为了衬托花的繁茂。)

c、感情朗读引导:

1——2句:

第一次:孩子们,挨挨挤挤的春花姹紫嫣红,娇艳芬芳,让一路寻来的诗人感到——(学生接:满心欢喜、无比惊喜、眼前一亮、赞叹……)谁愿意当欢乐使者,把作者的满心欢喜传递给大家?(指名一生读)。(点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不愧是大诗人派来的欢乐小天使。)

第二次:你也来试试。(再指名一生读)

繁花似锦,盖满了小路,压弯了枝条,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诗人惊喜(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3——4句:

第一次:引导想象:彩蝶流连戏舞,娇莺自在鸣叫,猜猜看,它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惊喜不已、被春花陶醉了,迷恋春花……)

孩子们,老师特别想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它们的迷恋、它们的惊喜,前两排孩子来试试。

后两排同学敢挑战吗?好,读起来——

3、小结:孩子们,你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你们是诗人的知音哪!

三、回归全诗,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

(1)出示9:资料再现。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饱受离乱之后,总算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诗人为此感到欣慰。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着江畔散步,在黄四娘家的小路旁,诗人满心欢喜地寻找到了姹紫嫣红的花朵,这清丽欢快的情景让一路走来的作者惊喜不已——(女生)

(2)此时此刻,诗人迷醉了。春花、戏蝶、娇莺给春天增添了无穷的美丽与生机。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轻松、愉快的诗人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他也要把这感受告诉全体男生——(起来带上动作诵读)

(3)读着这首诗,我们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齐读)

2、出示10:观赏花的图片、听歌曲《江畔独步寻花》

3、多美的春色图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描绘刚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说一说(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出示11:

锦上添花   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国色天香   含苞待放    娇艳欲滴  美不胜收

四、小结

师:积累的词语真不少呢。孩子们,这首诗没有写人,但好像处处有人。诗人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连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连戏舞,黄莺也是自在鸣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个“寻”字了得!为了更深层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议大家在课外补背:

出示12:

《江畔独步寻花》(之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五、课堂检测

出示13:

《江畔独步寻花》以春花为题材,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花、蝶、莺、人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1、孩子们,这节课有收获吗?同桌两人先试着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

六、课外语文实践:

出示14: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并搜集相关资料,向老师和同学介绍。

2、到大自然中观赏花草,想办法用花草打扮我们的教室。

《江畔独步寻花》 篇六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⑶尚湖独步寻花

尚湖公园花满蹊

………………………

四、作业

抄写古诗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 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篇七

对于古诗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授,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一、古诗擂台赛

1、背诗

2、赏画吟诗(同学们能给下面的画面题上诗句吗?)

①画:柳枝随风飘摇,倒挂在小河上……

生:《咏柳》……

②画:春天到了,杏花儿也竞相开放了,偷偷地伸出了墙外……

生:《游园不值》……

③画:河里鸭子总是最先知道春天到来……

生:《惠崇春江晚景》……

孩子们通过给画题诗,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之后,孩子们见到某一处景,嘴里就会不由地哼出几句诗来,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二、学新诗《江畔独步寻花》

㈠从题入手

1、出示古诗,读题。(随机指导“畔”的读音)

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在江边独自一个人在寻花)从哪里看出?

㈡赏读古诗,诗中寻画

学习古诗,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幅风景画,使之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熏陶或启发。

(1)寻花写花:

师:有一位诗人说读着一首好诗,就如同看到一幅美的画,轻轻读读这首诗,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画里,感受画的美。生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境。

师:你从画里看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花,把枝条都快要压断了。因为诗中有一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我是从这句想象到。

生:“四娘家花满蹊”这句中也能看出花很多。

师:“满蹊”什么意思?“蹊”又是什么意思?

生:“蹊”就是小路。师:那“满蹊”就是什么铺满了小路?

生恍然大悟:是落下来的花铺满了小路。

师:谁能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花满蹊”的感觉来?(自读后交流读)

师:小朋友,春天都开得什么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

出示: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

生1: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有粉红色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中带白的杏花,这么多的花让人看了真是心醉哟!

生2: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啊!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扑鼻。吸引了无数的蝴蝶来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这幅景象多美啊!

生3: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儿穿上了金灿灿的黄衣,还有粉中带白的杏花探出了头,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诗中寻花,感觉那飘着花香的花儿还在我们的眼前。凭着孩子们多彩的想象,课堂成了一个花的世界。“阅读中练写”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式,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意。孩子们不再会为作文“无米下锅”而咬笔尖,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很愿意下笔,真是下笔如有神。

(2)诗中寻蝶,蝶恋花

师:这首诗中除了花,还有什么呢?

生: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

师: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一生上台)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可都成了花儿了。

生戴上头饰,展翅飞舞,飞到了一位学生面前。有礼地说:花儿,花儿你怎么开得这么美?

生答:谢谢你的夸奖,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纹,你那优美的舞姿不知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飞到了另一学生面前:花儿,花儿,你们为什么开得这么旺盛?

生略一沉思:春天到了,花儿都想看看美丽的春天。

师:(“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好一个留连戏蝶时时舞,教师的这一创意真是一举两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跃了气氛,而且又使学生很深刻地理解了诗句,“因为爱花,所以留连时时舞”整个活动充满着浓浓的童趣。

(3)娇莺枝头啼春美

师:蝴蝶不愿飞走了,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

生齐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黄莺可能会唱些什么呢?你能来唱一唱吗?(略)

有的小朋友动情地唱起了歌,有的小朋友歌颂春天真美,有的小朋友还学起小黄莺叫了起来,课堂顿时热闹非凡,课堂成了鸟的天下。

师: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整首诗。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背诗

孩子们天生好动,在活泼的课堂上,生动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最富有情趣的,也是孩子最喜爱的。

㈢扩展延伸,走近诗人,领悟诗情

师:(质疑)有这么多的花,诗人为什么还要去寻花呢?

出示背景资料: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兵15万在范阳举行反叛,准备大举进攻中原地区,打到长安去,推翻唐朝,自己当皇帝。由于唐军疏于防范,再加上政治腐败,很快这次战争席卷了大片土地,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师:还有两首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场战争

出示: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正是作者介于这两首之间写的,那时正是安史之乱平定,诗人心情比较愉快,有种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所以整首诗笔调比较明快轻松。

师:带着我们的理解,让我们再把这首诗来读一读。最后,老师还要送给同学一句话:文学的大门,永远为那些爱好它的人打开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江畔独步寻花》》,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