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

众鼎号分享 143329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二

第三节 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 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 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 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 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 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 H. I.

(3)①是 ②是 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还有没掌握的是

第三节 印度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及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水旱灾害频繁、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教学难点:印度降水变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二、自学质疑:

1、 自主学习课文:读图6.10和7.38,思考讨论:

A.印度属于 ?

B. 印度的气候特点是 ?

C. 与东南亚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 组内板演并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2、 师生评价

四、精讲点拨:

A. 出示图7.39和图7.40,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图

师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这两个时段的风向是什么?

B. 准确判断,然后将A~~F填入下表: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五、互动探索:

1、 分组讨论: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 读图7.41和7.42,说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关系。

3、 各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六、出示图7.43,分组讨论,印度矿产、棉花、黄麻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原因。

七、迁移应用:指导完成课课练27页30题。

八、随堂检测:

1、印度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风。

2、印度的矿产主要有 、 等,它们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东北部,储量丰富。

3、印度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自余,还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工业部门是 。

6、印度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是 。

九、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需要掌握的内容是

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三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 篇四

初一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习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习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习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五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预习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选择:

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冲浪内陆地区

B冬季运动会广州

C登山运动平原地区

D滑雪运动东北地区

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2

第三节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印度

一、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5篇《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2022年最新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优秀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