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

《牛和鹅》教学反思(优秀7篇)

众鼎号分享 61895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牛和鹅》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一

看了宝带小学老师对我们初案的评价以及这阶段以来我们对教材的进一步钻研。特有以下反思:

一、缺乏学生的生成预设。

整个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过程的描述十分详细,每一步如何进行教学,展示的思路清晰明了,但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来主导,课堂不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而是以学生的认识进行,因此为了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教学更落实到实处,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生成。

二、重点字句的理解不够到位。

文章中很多词句都可以充分说明我对鹅内心的害怕,恐惧,如“贴着墙壁”、“我吓得腿都软了”。.。.。.教学设计中也找到了不少,但对这些特别能体味出来的词我们没有很好的去品品,读读,议议。正因为我内心的恐惧才造成鹅对我的欺负,所以对鹅欺负“我”的一些词语也应该紧紧抓住,细细的体味。这样就有利于后文听了金奎叔的话后,给我启发,让我认识到只有胆大,战胜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鹅,觉得鹅一点都不害怕奠定了基础。

三、钻研教材还不够到位。

在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宝带老师提醒说:其实,我们仔细读读文本,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金奎叔所说,而是小作者在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再来品读课文确实是“我”听后的一些感悟,因此在教案的又一次修改中,我们努力改进老师的提问方式和内容。相信这样的改正回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意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二

《牛和鹅》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设计了一个师生对话,由直呼别人姓名的好与不好,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2、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3、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4、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5、拓展总结: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胸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从本文的谋篇布局和文章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抓住以上特点对学生渗透习作的指导。尤其是童趣十足的语言,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尽情地品味、感受,从而试图达到烂熟于心、进行运用的效果。我想:就这样来教课文,让学生从读中学读,从读中学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得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就草草收场。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初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从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接着分析重点段落,边读边用不同的标记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然后分片段朗读、表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学生把这两种态度体会到位之后,再引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看法,这一部分多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最后,重点品读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它虽然把我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感悟从中受到的启发。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三

看到苏苑小学的几位同仁针对我们的教案悉心撰写的评课稿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啊,几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个金点子,使我们也能换个角度再来审视最初的设计,《www.1126888.com》新的灵感也应运而生。

一、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在本课的教案中,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其实,“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是更好地理解“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抓住大家的话与金奎叔的话进行对比教学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既而突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一难点,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始终,却没有在总结深化时添上画龙点睛之笔。所以,显得两个难点只突显出一处。经过几位老师一点拨,我觉得的确应该在小结或总结中有所体现,我们将在细化教案时做进一步调整。

二、呈现亮点,精益求精。

在几位老师提出的建议中,都突出了一个共性的话题:“金奎叔的两句话和最后“我”的感悟,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更应成为教学的亮点呈现,而怎样把道理的揭示无痕自然地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咀嚼中,从而凸显重点,突破难点,似乎显得还不够。”结合这一说法,我们再读自己教案时,发现引导学生理解5——11段时,是结合“被鹅追赶、金奎叔赶鹅、与金奎叔的对话”三个画面来进行的,前两个部分我们写得比较详细,考虑到这是理解金奎叔的话的关键,而研读“与金奎叔的对话”一部分时我们没有将其细化,具体地展现出来,而是放在理解第12、13段时,结合作者悟出的道理来进一步体会的。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预设,多一点引导,多一点点拨、多一点朗读,也许层次会更加鲜明,学生理解得会更加透彻,感受会更加丰厚。

总之,苏苑小学的几位同仁的点拨令我们豁然开朗。也许我们的初稿还有些许不尽人意之处,但相信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会将更加成熟的设计呈现在各位评委及各位同仁面前。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读课文。我发现:

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觉得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近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五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第二课时在处理重点词句的引导方面,我抓住“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让让学生感受鹅的害怕以及“飞快”“提”“握住”等词语感受金奎叔对鹅的不害怕,并采用多形式的朗读内化词语加深体会。另外在设计中能始终围绕文本思想内涵组织教学,语文人文性特点落实到实处。

经过近一个月的年级组授课、研讨。《牛和鹅》这一课我在年级组里上了四次。四次中都有不同的感悟,也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上课在二班,跟学生课前没有接触,直接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非常配合,上课过程中感觉学生有很大的兴趣,我也的情绪也非常高。一堂课讲起来非常顺。学生好像知道我的设计一样,一步一步非常到位。进行的非常快。唯一遗憾的是在话题交流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变换角度的事情”这一问学生被我问住了。我考虑到问题可能过深了。学生不知道从何答起。我就引导学生一年之中有四季,有的人喜欢夏天有的人喜欢冬天,他们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人觉得夏天很美,有鲜花有水果。不喜欢夏天的人却觉得夏天蚊子很多。冬天很美,白白的世界,可以滑雪滑冰。可有人却认为冬天很冷,不喜欢。所以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一样。

在我的引导下。有一位站起来大概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想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这样想想就会越来越快乐。生活中就是这样如果你遇事都往开处想就会越来越快乐。否则,就会钻进牛角尖。孩子说的多好啊。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我想可能由于第一课时不是我上的缘故。进入写话环节。孩子写的也不太理想。可能前一部分太顺了。后面反而不知道怎么引导了。课程比预计的提前五分钟下课。第二次上课在四班。这次有了前一次教学经验。在前一次备课基础上修改了细节描写。借鉴了网上老师上《牛和鹅》这课的经验。在四班上课觉得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踊跃,但我能很清楚的感觉到孩子们喜欢听我上课。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喜欢我。我的激情没有因为下午孩子的情绪而受到影响。我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前一部分出现了在二班没有出现的几个问题,但都被我灵活的解决了。我暗自得意自己的教学越来越老练了。但到了话题部分又卡壳了。这部分总是处理不好。看来要改变一下提法了。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后面写话部分学生交流的较上一个班级好些了。这次我注意了引导。写话部分时间不够了,剩下的留在课下交流了。

这课已经上过两次了。但从心里我对这课还是非常的不满意。这次我决定做课件在电教室上。于是我连夜制作了课件。第二天我决定在三班上这一课。没想到上了三次的课,这次是最不满意的一次。我考虑了很久看问题处在什么地方了。我把这课进行了大的调整。为了突出重点,删掉留在课上的阅读题,当作回家作业。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牛鹅换眼》的故事录成了童声,配上了图片,使故事绘声绘色。至于总是出现卡壳的问题,我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围绕单元重点让学生展开说话设置了“实话实说”栏目。我换的话题是: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你是怎样看待父母唠叨的?你是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的?这样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展开说话。学生不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锻炼了说话能力,还深化了本课本单元的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在授课时我重在文章的对比,对待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本文的学习。鹅和我和金奎叔的对比。我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重点指导了文章的朗读,在朗读中学生感受了鹅的嚣张,我的狼狈不堪,金奎叔的勇敢。特别强调练读了“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这句。在读中使学生感受语文的文本作用。在读中让学生重感悟,做批注。这样的学习,把孩子当成了学习的主人。交流话题是本课的亮点。在话题交流时我看到我班一个平时学习有些吃力但最近进步很大的学生在高高的举着手,我就让他来回答。他回答的是“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他站起来说:“我以前就是一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那时我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是个差生,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但又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有一次却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此以后他对自己有了自信,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那以后我也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我也要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发奋学习。现在我也进步了。”听着他的回到答,不知道怎么那一刻我有多么感动,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想落泪的感觉。想想我们的后进的孩子吧,他们有多么渴望被老师被同学承认啊,多么渴望被老师被同学关注啊!我的眼泪在眼圈中,我走到他身边忍不住伸手摸摸他的头,哽咽地说:“老师相信你。老师从来没有嫌弃过你,相信你今后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同学们让我们给**鼓励。”那一刻掌声响起在我的课堂。现在想起来。当时我如果什么都不说先带头鼓掌效果可能会更好吧。

“快乐习作园”中学生练笔时,我课件放了舒缓音乐。随着音乐孩子们笔尖在不停地写着。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作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是多么的重要。学生的思维很广,从各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总的看来上的还是成功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整堂课不是空架子,而是注重了课堂的时效性,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这次授课虽然觉得修改的次数比较多,自己也觉得比较辛苦。但每次的修改对自己都是一个提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能够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也喜欢自己永远是孩子们喜欢的王老师,孩子们能在我的语文课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六

这次参加哈尔滨小学语文“雏鹰杯”赛课活动,使我收益匪浅。可以说这是凝聚着校领导和老师们智慧与汗水的一节语文课,才让我有了十备《牛和鹅》的经历,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可称之为巧妙。

其一:课前的神话导入部分抓住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两种动物,而且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第一段一个很好的解释。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词语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词语,又练读了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对比着、交替着写活动的双方在表达上的作用等等。其中将文中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分别从文中筛选出来,进行体会,在还原文本,进行对比体会,细读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教师适当的语言暗示,如学生画我和鹅的表现的语句时“能够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画我的表现的时候用直线,画鹅的表现时用波浪线”的学法暗示。学生读鹅的表现时“她读得真好,突出了鹅嚣张的动作”的朗读方法暗示,无一不渗透着学法的有效指导。

其三:品味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整体教学思路的制定使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先交流“我”怕鹅的表现,在交流“鹅”不怕我的表现),对比品味与朗读,再到最后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无一不是顺水推舟,流畅自然。

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教师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学生质疑出——“为什么鹅不怕我,却怕金奎叔?”这个问题时,初步谈体会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学生回答是因为金奎叔不怕鹅,鹅才怕他,我怕鹅,鹅才不怕我的。第二个同学回答的也是这种理解。如果在第一个同学回答完之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我弱小金奎叔高大结实,鹅才怕我不怕他的。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这种看法予以引导指正。在后面自学讨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时,学生就不会理解为鹅怕金奎叔是因为他高大结实了。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如果把男生和女生非角色读这一环节省略,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过去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发展了学生哪些语言呢?从这一节质朴实在的语文课中,我所学到的远胜于十节课,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备课很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精心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话,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七

这课已经酝酿了很久。如果是一串葡萄,那么现在应该是酿成葡萄酒的时候了!不过,滋味却是那样酸涩!

开始上课了,按照既定方案,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牛和鹅眼睛的故事。当然,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孩子们听得有趣,自然放松下来,同时,也引入了本文的第一段。这样过渡到课文内容,自己觉得比较自然。

学生初读课文,随着读我随着讲自己的感受:有趣,读着读着会乐出声。大家也会有这种感受吧?这是情感的渗透吧,也是一种交流。果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也乐起来,忍不住乐出声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说感受吧:被鹅追、咬时的狼狈样特别生动有趣;金奎叔赶鹅那一段有意思;还有前面欺负牛的那一段,觉得有意思。

这是预料之中的。接下来做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随时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板书:我怕鹅,鹅追我,金奎叔赶鹅……在这个基础上请学生结合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只是放在这里,还略显不自然。

比较乱的地方出现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一直没有想好的,本来应该直接切入到金奎叔的话,但怎么切入却没有思路。于是,读事情的过程。为什么要读也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说感受生动的语言。每想到这里便觉得发堵,不舒服。甚至现在都有写不下去的感受。不过,为了当初的承诺,我还是要写出来。讲好了给大家当样子,不好是靶子,给大家借鉴。

重点于是在体会我的表现,鹅的表现;金奎叔的表现,鹅的表现。因为,在此处我总认为是有比较的,正是这种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对我们的态度而决定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或者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着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这次讲的时候,我便引导着孩子对比着来读,读出我的害怕,再读出鹅的神气;读出金奎叔的不怕,再读出鹅的害怕。反复指导朗读,这里用了大概十二、三分钟罢。后来想想,这里花的气力显得大了些,尤其是前面的问题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对这些描写生动的语句如此反复诵读也还处在一种无意注意的状态下,效果未必好。

再就读到金奎叔的话了,抓住“这样看”和“这点”两处让学生说清楚,然后说说句子的意思,再联系生活谈谈启示。基本就是这样的思路下来吧。层次不清楚的感觉始终有,所以课上下来觉得比较累。不知自己怎么讲下来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牛和鹅》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失物招领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