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原文及教案【精选9篇】
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9篇《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反思 篇一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效,引出课题。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 注重生字词的教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四、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
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像”,我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从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做到有详有略,对于第一课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次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心里素质较差,缺乏调控能力,紧张情绪贯穿师生,贯穿于整堂课。由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堂课显得非常沉闷。练习用“越来越____”句式说话时,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教学过渡不够自然。学生在看图片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我深知,在教学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例如:语言基本功、普通话、字的书写等等。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 篇二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反思 篇三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 越 越 ”、“ 渐渐地 ”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读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垂”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如:有的学生用拍手打节奏或小手轻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反思 篇四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课文形象的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感受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变化。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勾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词语,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篇五
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次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以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探究学习对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课案陈述如下: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 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三、过程和资源:
(一)准备阶段: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链接“在线阅读”内容: 景 人物 序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尾 声 )
2、观看电影《雷雨》。
3、反思提示:
(1)你读完原著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2)关于《雷雨》,哪些问题是你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能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吗?阅读原著时有没有对问题涉及的内容做重点关注?
(3)准备阶段你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提醒您注意,它将直接影响到您下一步学习的质量。如果情况不佳,要及时弥补。
(二)课堂研读讨论:
1、设问提示:
要求: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让学生陈述问题,教师进行设问示例)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这些情况对我们理解作品有什么帮助?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特征?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你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冲突。请梳理剧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体会这句话的内涵。
﹡有人说,《雷雨》一天之内让三个人死掉、两个人疯掉的剧情未免让读者和观众太过紧张了,于是作者安排了“序幕”和“尾声”来舒解与安抚人们的情绪。关于“序幕”和“尾声”,你认为是加上好还是去掉好?
﹡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你能体会作者这份贯穿于全剧的悲悯情怀吗?
﹡你欣赏《雷雨》的语言吗?请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雷雨》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力。
﹡将原著和电影进行比较,看改编、增删了些什么内容,对电影改编的效果进行评价。
……(其他问题略去)
2、网上资源研读:
要求:带着问题研读以下相关资料,研读时把重要的信息复制记录、保存下来。
﹡链接关于整体赏评的资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资料》、《曹禺谈<雷雨>》、《李健吾谈<雷雨>》、《曹禺剧作的变化》、《<雷雨>(节选)教学探微》 等十篇。
﹡链接关于作者和创作情况的资料:《<雷雨>的诞生》、《曹禺生平及创作》、《第三只眼睛看曹禺》等五篇。
﹡链接关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资料:《永远的雷雨》(王蒙)、《要么自由,要么发疯》、《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等。
﹡链接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资料:《我喜欢的繁漪和周冲》、《评<雷雨>中的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性与多元化》、《繁漪形象辨析》、《沉默的鲁侍萍》、《关于周朴园》等八篇。
﹡链接关于戏剧语言的资料:《论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谈谈<雷雨>的语言》等。
﹡链接同龄人对《雷雨》的见解:《人性的生存悲剧》、《<雷雨>的戏剧冲突》等。
3、在线帮助:链接21CN、Yahoo、263 等搜索引擎。(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并激励学生补充、丰富有效资源)
4、课下纸媒体资料研读:书城查阅资料、图书馆借阅资料。
5、课堂讨论: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6、学习反思:
﹡你读完原著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阅读原著时有没有对问题涉及的内容做重点关注?
﹡阅读资料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你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还有那些你打算加以辩驳的说法。(当然还包括信息出处)
﹡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要诀是“受到启发但不被牵制”,你阅读时“质疑”过材料吗?
﹡阅读过程中是否及时地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者缺漏?你用心辨识了吗?
﹡阅读时,发现你要解决的问题资源不足,搜索查询了吗?
﹡讨论时你及时地记下同学们的重要发言了吗?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你是否捕捉到了新的灵感?
(三)撰写文章:
1、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链接小论文的撰写指导以及范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作业形式)
2、回顾、反思、总结研究性阅读全过程中的情况及得失利弊,写一篇学习随感。
(四)交流借鉴:
1、论坛交流。
2、上传部分习作,摘要选登精彩见解,供同学阅读、交流、借鉴,亦是学习成果的展示。
教学反思: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形成一个“范例性”WebQuest扩展阅读课案。它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而清晰地有效阅读过程,突出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其次,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且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有效网络资源的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重、上网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形下,免去了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驾控比讲读授课更为宽松,学生从研读资料到完成作业,都可以更为充分地体现操作的个性化与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控研读状态、选择作业层级。优秀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鉴,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第四,课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动性看似不足,但实质上“设问提示”与自主研读资料寻求解答的教学环节中,集中地体现出了激疑、设疑、知困并解疑解惑的能动探究性。高质量的设问,是研读解困的动因,但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注重设疑解困、生发属于自己的见解的“读透”,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第五,由这个课例生发了一个高中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的总体设想,即设计层级化分明的WebQuest形式探究阅读课案。内容为教育部指定的必读名著,每学年重点研读一部,用WebQuest形式,高一设计突出探究的“示范性”(如以上课例),展示完整的探究阅读过程。高二提升层次,强调探究的“指导性”,设定一个大致的流程,指导学生自己设疑,分组查询资料,寻求答案,制作成简单的网页,课堂上进行交流借鉴,在互相启发中改进方案,完善思路,深化认识,最后由教师汇总整理所有有价值的问题、资源、精彩文章或解答,完成WebQuest的构建。第三阶段强调探究的“自主性”,即由学生自己选题,完成一个课题任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突出师生间交流的互动性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性。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篇六
段
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
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 www.shancaoxiang.com 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
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 ”字旁。“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
生:(笑)喵——喵——
……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上教学片断,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篇七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 越 越 ”、“ 渐渐地 ”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读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垂”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 ,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如:有的学生用拍手打节奏或小手轻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篇八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8课,这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习惯、能力。
2、能揣摩人和动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感受,学习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内化语言,以及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达感受并且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教学准备:动画朗读、收集下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自评分析一、 导入新课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都下雨了。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喜欢什么样的雨?(生回答)下雨时,你们仔细倾听过雨声吗?(学生模仿不同的雨声) 师小结: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声音不一样,给我们的感受也不一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雷雨》,体会雷雨带给我们的感受。学习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的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走进课堂,自然、轻松地学习。师生的三次对话围绕着“雨”层层深入,由雨的类别谈到雨的声音,既是语言训练,又是创设情境、铺垫主题。二、朗读感悟(一)感悟朗读“雨前”景象1、 学生自由朗读1—3节,想一想: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学生谈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归纳出“恐惧”、“闷热”、“害怕”。3、为什么“害怕”?围绕“害怕”指导学生体会、朗读1—3节。重点朗读第一节。4、归纳表现动物害怕的词语。(二)、感悟朗读“雨中”景象1、自由读3——6节,想一想:读完这一部分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学生谈读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3、指导学生从雨声、雨密集两方面说雨大。有感情地朗读3-——6节。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一节在朗读时,作为重点指导。(三)朗读感悟“雨后”景象1、小声读7——8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说感受。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空气清新”。3、看到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4、带着愉悦、惊喜的心情朗诵最后两段。5、一起欣赏雨后的景色。 “雷雨前”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给人以“恐惧”、“害怕”的感受。设计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体会出“怕”,再以问题为引领,适当点拨,鼓励学生用心读书,用情去体验,让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读中理解、积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作者,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最后围绕“怕”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在读、说、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压”、“黑沉沉”、“垂”、“逃跑”、“越来越”品读,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情感,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雷雨中”着重描写了雷雨大、猛、来得快去得快,先让学生自己读,体会出雷雨的特点,再从“大”入手,深入体会雨下得怎样大。重点处理3个“哗”该怎么理解,怎么读?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理解、朗读。学生在读——说——读——评价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到自然现象的瑰丽神奇。抓住重点词句充分的理解、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启发和渲染,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雷雨后”的教学方法同前两部分大同小异。只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培养默读习惯。 三、扩展探究 1、播放全文动画,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下雷雨时,有哪些小动物在活动? 2、除了书上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下雷雨时哪些小动物在活动? 3、分小组交流,集体反馈评价。 4、师小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不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年级的学生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雷雨过程中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学生最为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抓住一个话题,侧重一个角度,利用动画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发展个性,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习惯、能力。 四、角色体验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全文,边朗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回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可能把自己当作小作者、蜘蛛、蝉儿、彩虹。。。。。。在这场暴风骤雨中,他们尽情地宣泄情感,驰骋在想象的天空。回归整体的朗读和整体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积累语言,学会读书的方法。五、小结质疑 大自然真是奇妙无比,一场雷雨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神奇瑰丽。学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学生总结质疑,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学生一旦敢于、乐于质疑,学生探究的意识已经萌芽。 六、课外作业 1、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描述下雷雨的景象。 2、观察下雷雨还有哪些景象。 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 篇九
满天的乌云,黑压压的压下来。树上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哇,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了起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爬上了网。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原文及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